Re: [读经] 止观:奢摩他–住所缘如何修–正明所缘(22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7-10 16:57:31
: 四、又净惑者,谓唯暂伤烦恼种子,及永断种。
───────────────────────────────────────
■ 释义──
修安止时缘取的四种所缘里,四种所缘里第一个周遍所缘已讲解完,接下来净行所缘
(不净、慈愍、缘起、界别、安那般那)也讲解完,以及善巧所缘(蕴、界、处、缘起、
处非处)也讲解完。现在要到净惑所缘,净惑所缘就是净化烦恼,净烦恼的所缘。
净行所缘是修习奢摩他的前行,可以保护奢摩他不退。在欲界的色声香味触境界中,
极易引生贪嗔痴慢等粗猛烦恼,在欲界出定后,于后得智对境时容易退失,净行所缘可对
治粗猛的烦恼,暂时压伏而不会造作太猛烈的恶业,真正要根断烦恼则要缘空性的奢摩他
、毘钵舍那。善巧所缘与净惑所缘较能直接对治烦恼,但把净行所缘修好可降伏贪嗔痴慢
等粗猛的烦恼,对境的时候才不会产生大的烦恼退失奢摩他,为修习奢摩他的前行方便。
善巧所缘到净惑所缘二者间的关系为何?善巧所缘最主要的对象是无我义,因为能够
善巧无我义,才能去对付烦恼。因此,才有后面净烦恼的所缘,净惑所缘是如此产生的。
对善巧所缘,要对无我义有个了解。了解无我义之后,不仅如此,接下来对于善巧所
缘所精通的无我义要进一步实修,止观双运才能产生,才能现证。到现证时,内心才能成
为我执—粗分我执、细分我执,或者是遍计跟俱生烦恼的部分,形成正对治,才能逐渐灭
掉烦恼,之后才有净惑所缘,这是善巧所缘跟净惑所缘间的关系。
或者说不要像前面的甚深的部分,即无我义,而是总体方面来讲,就在三界这方面有
所了解,就三界这些内容,能够善巧通达。
我们是欲界的补特伽罗,因此对所依靠之处—欲界。或者说色界、无色界的部分,不
管是有情生命或者是器世界。了解这些内容后,进一步了解下界的粗分,下界过失的部分
,然后对上界的寂静,对上界的善好产生羡慕希求,以这个方式来做实修。若这样去实修
就能暂时压伏下界粗分的烦恼,对上界的善、美好、功德,产生欣慕、希求。因此,能够
将下界的贪爱等烦恼暂时把它压住。就可分成这两种类型。
一种不是暂时烦恼压住,而是连种子一起断灭掉,若这样,则要现证无我。一种不是
这样,只是暂时压住烦恼,若暂时压住烦恼,要对下下界的过失、毛病有所了解,对上上
界的好处,产生欣慕、希求,以这个方式把下下界的烦恼压伏住。所以有这两种情况。这
两种情况都跟善巧所缘有关,善巧所缘分为这两种类型。
首先是蕴处界的部分,蕴处界的部分要有所善巧,之后,要善巧更深入、深奥的无我
义,从这方面去引出净惑所缘。
又净惑者,谓唯暂伤烦恼种子及永断种。惑是指烦恼,“谓唯暂伤烦恼种子及永断种
”,只是暂时去衰损烦恼的种子(压伏烦恼现行),还有一种是永远断除烦恼的种子。
修习净惑所缘的有情有二种,一为未得止者,或已得止者,而且大部份是已得止而修
者。这个跟前面几个不同,前面几个都是为得止而修的,这边大部份是已得止的有情。已
得止为何还修呢?已得止者则修止观双运道,净惑所缘,若是未得止,当然是为求得止。
若已得止,要生起世间止观双运道及出世间止观双运道,因为唯一生起世间止观双运
道才能断烦恼现行,唯一生起出世间止观双运才能断烦恼种子,所以称为净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