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33(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6-02 19:28:23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333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
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
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
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
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请看《大经科注》第七百九十二页,我们从第一行看起: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
九不瞋。十不痴。】
  念老给我们注解的,说“右”,右面这三行经文,这是“第二类正因”,第一类是净
业三福,第二类是十善业道。其中一共是三句:第一个“修行十善”,这就是我们刚才念
的一段;第二“昼夜念佛”;第三“志心归依,顶礼供养”。这是第二类的正因。我们希
望这一生能够真正往生到极乐世界,这经文重要!很多种方法,任何一种都能帮助我们往
生极乐世界,前面学习的是第一类,今天开始这是第二类。
  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这第一类,“修行十善。据《法界次第》,十善即是止恶”。主
要的意义就是止恶,要把一切恶念、恶言、恶的行为,都能把它止住,永远不能再做了。
这样的人能往生,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诸位都知道,皆是上善俱会一处;换句话说,
上品十善人所住的地方,我们具足上品十善,跟他们就是同类,所以必定得生。根据《法
界次第》所说的,十善就是止恶,“止前之恶”,前是以前,没学佛之前,没有接触到佛
法以前,这十种恶都造。杀生,大的畜生没杀,蚊虫蚂蚁杀了没有?杀了多少?牠跟牛羊
没有两样,无论是大是小,牠是一条命。不杀生,没有说这小动物可以杀,没说,全都包
括在其中。止前之恶,“则不恼于他”,不让众生因我思想言行而生烦恼,这是十善的根
本义趣。进一步,要“行今之善,以利乐一切”。我们开始要行善,从今之后努力认真的
去行善,就依照佛所教导我们这个十条认真去做,利益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下面这十条,第一“不杀生,止前杀生之恶行,当行放生之善”。这里提出来了,遇
到众生有生命危险的时候,想办法帮助他脱离。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们遇到、看到、听
到了,都要发心帮助他,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帮助他们保全生命,这是大慈大悲。第二“
不偷盗,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当行布施之善”。偷盗列在重戒的第二条,这个罪不轻。
凡是喜欢偷盗的人,常常行偷盗的这桩事,不好,果报生生世世贫穷,愿不愿意?现在得
一点好处,生生世世贫困,我们要不要?我们不要,那就守住不偷盗。不偷盗的范围很广
,首先在此地举一个例子,止前盗他财物之恶行,举一个例子,偷盗别人的财物,这是恶
行。“当行布施之善”,这里面的施是指财布施,不但不能偷盗,看到别人有急需的时候
,需要财物,我们有,应当帮助他。
  我学佛的时候,六十五年前,章嘉大师教我,弘法利生也离不开财物,财从哪里来?
我们这个命中没有财。老师告诉我,修财布施,这是因,得财富是果报,修因一定有果报
。那个时候我们生活非常艰难,我跟老师说,我没有多余的财物可以布施。老师问我,一
毛钱有没有?我说一毛钱可以。一块钱有没有?一块钱也还行。他就说,你要记在心上,
从一毛、一块去修布施,要养成一个欢喜布施的心,不要把布施忘掉了。财布施得财富,
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老师把这个讲给我听,勉励我要修三种布施。
  这三种布施,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表演给我们看。出家人没有财物,财产三衣
一钵,可是遇到有畜生,那个时候日中一食,中午饭吃完之后,看到还有野兽、小鸟、这
些爬虫之类。佛告诉比丘,你吃剩下来的,多下来的,或者是没有剩,看到牠们就要把自
己所吃的分一点给牠们,布施,这财布施。最重要是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心,遇到这个事
是缘,就要认真去做,恭恭敬敬去修,果报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愈施愈多,愈多愈施,不
能不布施。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修三种布施之善。
  第三,“不淫欲(不邪淫),止前”,过去没有学佛之前,“于非妻妾淫欲之恶行,
当行恭敬之善”。都是对治没有学佛之前所造的这些罪业,要把它改过来。学佛的人不但
不能邪淫,对异性都要有恭敬心,都要有礼貌,要守礼。
  第四,“不妄言”,就是不妄语,“止前虚言诳他之恶行”。欺骗人,不说实话,这
口业。前面杀盗淫是身业,是身的恶行。口的恶行有四,头一个是不妄言,不可以妄语,
“止前虚言诳他之恶行,当行实语之善”,说实话。修行要着重德行,道德,要有智慧。
言语,在大庭广众之下,什么样的言论可以说,什么样言论不能说,不可以不知道,不能
把话说错了,错了也是口业。要懂得通权达变,在应用上千变万化,自己处理得非常恰当
,这就对了。
  第五个,“不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不怀好意,欺骗别人,叫别人上当,叫别人
吃亏,这个事情不能做,这很不道德。“当行有义语饶益之善”,说的话合情合理合法,
这叫义。面面都能顾到,对人有利益。饶益是丰饶的利益,我们讲真实的利益,大利益,
要学这个善言。
  第六“不恶口”。恶口,“止前恶言加人之恶行,行软语之善”。说的话粗鲁,说的
话难听,语气态度都不善,这叫恶口。许多人有恶口的习气,也就是平时养成习惯,对于
言语不知道检点,这个要改过来,言语要柔和。
  第七“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让两边不和,这个罪过很重。如果挑拨是非是用
在佛法里头,出家人跟出家人、在家人跟在家人、出家人跟在家人,有人挑拨是非,破坏
信仰,这个罪重,断人法身慧命。特别是念佛,叫人改信别的修行方法,这个罪重。为什
么?念佛这个法门是易行道,他一生能成就,你引导他改学别的法门,他那个法门在他一
生当中不能成就,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把他这次了生死出三界的缘打断了,这是
大妄语,大的两舌,果报在无间地狱,不能不知道。这桩事情在现在社会里头常常遇到,
两个道场有门户之见,彼此对立,为什么?为拉信徒。甲批评乙、乙批评甲,让初学佛的
人听了生烦恼,“你们都不是好东西,算了,这佛不能学”,让他对学佛信心断掉了。这
个罪怎么补?补不过来。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谨慎。所以,“止前搆鬪两边之恶行”,这
就是让两边不和睦,互相猜疑,这个罪很重,“当行和合之善”。真正佛弟子遇到这些事
情,应当要帮他调解,家和万事兴,这两个人和睦相处,这两个人都能向上,将来都能成
就,这就对了。口业这四种,末后这三种是意业,是起心动念。
  第八“不贪,止前引取无厌之恶行”。引是牵引,是诱惑,取是想占有,贪而无厌,
这是恶行。对财、对色、对名,名闻利养,这在现在这个社会都是很普遍的现象,看到了
,遇到了,一定要晓得这是恶行。这个恶行,这三途,贪心是饿鬼,瞋恚是地狱,愚痴是
畜生。我们不想堕三恶道,就要把贪瞋痴拔掉。
  第九个“不瞋,止前忿怒之恶行,当行慈忍之善”。这桩事情,咱不说一般的,我们
自己常常犯这个毛病,忿怒,发脾气,给人脸色看。好不好?不好,造极重的罪业。要怎
样处事待人接物?佛门弟子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希望一生没有冤亲债主。那就学什么
?学忍辱波罗蜜,对待任何人要知道谦虚恭敬,要恒顺众生,要随喜功德,这就对了。所
以当行慈悲忍辱之善。
  最后一个,“不痴”,痴是邪见,我们一般讲愚痴,没有智慧,这是“止前拨正因果
,僻信邪心之恶行”。最重要的,愚痴就是不相信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真有,不是假的,
偏见、邪见都是错误的。怎么修正?你看,“当行正信”,对古圣先贤的教诲有信心,特
别是开悟的人。开悟人从哪里看?从大乘经里面看,依大乘经为标准,他说的话能够跟大
乘经相应,不违背,这觉悟了。中国古人常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千遍自见,小
悟,那是智慧,没有人讲他就懂了。开悟人留下来的著作有这个好处,没人讲,读,遍数
念多了,自然就明白了。一千遍,小悟;二千遍,大悟;三千遍以上,非常可能证得大彻
大悟,就见性了。这例子很多,在古代中国外国都有,许许多多宗教创始人,不是大彻大
悟也是大悟,他不是凡夫。因为他所说的跟佛菩萨讲的一样,跟中国古圣先贤讲的一样,
他们的智慧、他们的德行是在一条线上,没有高下。所以我们要尊重,要相信,不能怀疑
,要依教奉行,准有好处。
  “当行正信,归心正道”,离开邪恶就是正。我们要正信,归心正道,特别是西方极
乐世界,我们的正道是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生智慧之善心”,人真正肯放下万缘,
一心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大善,善中之善,没有任何善心善行能够相
比的。我们看最近的,海贤老和尚一生,信愿持名,九十二年,给我们做出最佳的榜样,
往生的时候自在往生。
  我们接着往下看,“上之十善,均是世善”,世间善,换句话说,出不了六道轮回,
只是三善道。翻过去是恶,十恶,十恶的果报是三恶道,十善的果报是三善道,没有超越
六道轮回,所以叫世善。这种人世间有,可是我们细心去观察,现在这个社会我们从早到
晚所接触的,有没有细心深入去观察,是善多还是恶多?从我们家庭周边的人来看,邻里
乡党,一层一层往外放大,我这一个地区,我这一个城市,我居住在这个城市范围内外。
这样细心观察,你就知道这个地方清不清净,这个地方有没有福报,这个地方有没有灾难
,就看出来了。如果是修善的人多、造恶的人少,这地方好,这个地方社会安定,这个地
方和睦,众生有福,福地。为什么是福地?善人多,纵然有灾难,很轻,不严重,都能度
过。如果这个地方恶人多、善人少,这就不是福地,这个地方会有重灾难,不能不知道。
我们要从这些地方观察,这是因果感应,善因感善果,恶因感恶报,丝毫不爽。
  下面念老引《报恩论》的话来说:“凡是善行,皆可往生。但必常常念佛回向,即转
世善为净因。故佛说诸经,总兼世善。而此十善业,且特说专经”,有《十善戒经》,“
以净身三、口四、意三诸业,为修持根本也”。我们在前面一段学到净业正因,净业正因
里头,净业三福,第一福里面,“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最后一
句,修十善业,有《十善业道经》。这是人天道的根本,不堕三恶道,所以世尊特别说《
十善业道经》。
ⓑ 昼夜忆念
  下面第二段,“昼夜忆念”。
  【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
  这怎么个忆念法?我们看念老注解,“昼夜念佛。经云: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
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的,我们要接受,我们要依教奉行
,我们不能把它忘记。下面举天亲菩萨的《往生论》,天亲菩萨,《往生论》是他造的,
在《往生论》里面他老人家主张“五念门”,教我们求往生的人怎么个修法。第一个“礼
拜”,第二“称赞”,第三“作愿”,第四“观察”,第五“回向”。“论云”,论里头
又说,“云何赞叹?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这个赞叹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就是
赞叹。南无是恭敬的意思、是礼敬的意思,礼敬阿弥陀佛、恭敬阿弥陀佛、赞叹阿弥陀佛
。口业赞叹,称彼如来名,彼如来就是阿弥陀佛。
  “又彼观察有三种”,这下面讲观察,观察三种,第一种,“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
”。依什么观察?依经上所说的,依净土三经。本经说得详细,把西方极乐世界详细介绍
给我们。《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也有补充的,这里没有说到的那边有说到。小本《阿弥陀
经》则是略说,为什么?小本便利做朝暮课诵,读小本的人多,简略。如果你要想详细了
解,你就读莲池大师的《疏钞》、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
说得详细。经要多读、要多听,为什么?对极乐世界熟悉,对极乐世界产生感情,产生愿
望,愿生。
  庄严是相,是形相,庄严从哪里来的?功德。功德是谁修的?阿弥陀佛所修的。我们
《无量寿经》上讲得清楚,阿弥陀佛发大愿,修行五劫。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佛,将十方
诸佛国土用神通展现出来让他看,教给他,取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优点,好的东西,帮助
他建成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建成之后,是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功德庄严它统统具足,圆满了
,所以超过十方一切诸佛刹土。建立这个庄严的佛土为什么?为了接引我们。所谓佛不度
无缘人,真正相信,真正发愿,真正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有缘人,接引这些有缘人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不可思议。
  所以天亲菩萨给我们立了一个简单的课程,现在夏莲居老居士,就把天亲菩萨的五念
法写成一个简单课诵本,叫《净修捷要》,也叫五念法门,写得非常好!对修行人来讲太
方便了,大概只要半个小时你的课就做完了,而且这个课程虽然很短,功德无比殊胜。黄
念祖老居士有《报恩谈》,就是“五念”的注解,《净修捷要》的注解,讲得太好了!你
真正多念几遍,你对于西方净土不能不相信,甚至于不能不想去,决定想往生极乐世界。
是接引大众同生极乐无比殊胜的小册子,希望同修们这个本子不能不看。同学们费了好几
年的时间把念老的讲述写成文字,我看过,也编成有声书,非常便利。这个有声书我听了
七十多遍,愈听愈欢喜。希望同学们抽出一点时间多看看、多听听,我相信你会得法喜。
  彼观察有三种,何等为三?第一个是观察彼佛国土功德庄严;第二“观察阿弥陀佛功
德庄严”;第三是“观察彼诸菩萨功德庄严”,分为三种。前面第一种有十七种,观察阿
弥陀佛的依报,国土,国土功德庄严讲了十七种;观察阿弥陀佛的功德庄严有八种;观察
往生到极乐世界这些诸菩萨功德庄严有四种,真正不可思议。“今经所云,正是第四观察
门。或兼口念,则兼第二赞叹门”。第三是作愿,就是决定发愿求生净土,第三是大愿。
“如是观察或赞叹,昼夜相续”,你时时刻刻会想到。所以念老的《净修捷要报恩谈》,
真正没时间做早晚课,工作太繁忙,没有时间来学习这个大经,就学习那一本,很好。《
报恩谈》真正你看进去了,生欢喜心,功德跟念《无量寿经》没有两样。你一定会发心求
生净土,放下娑婆世界,这就对了。所以昼夜相续,叫‘昼夜思惟’。
ⓒ 志心归依
  我们再看下面第三句:
  【志心归依。】
  这就是发愿,‘至心归依’。注解上说,“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第一礼拜门。论
云:云何礼拜?”怎么个拜法?“身业礼拜阿弥陀如来应正遍知”,这就代表十号,“为
生彼国意故”,为的什么?想往生极乐世界。我拜阿弥陀佛,就是求生净土,为生彼国意
,意是心里想着要往生。“又归依”,归依就是“归命”。《往生论注》里头说:“故知
归命即是礼拜。然礼拜但是恭敬,不必归命。归命必是礼拜。若以此推,归命为重。”“
今经云,归依顶礼,复是志心”,这个志心,意思用得深,“更兼供养,弥显精诚”,这
真诚心。这经上说的这几句好!礼拜,《往生论》上讲的五种意思,都在这一拜当中就圆
满了,所以说弥显精诚至感。
==
我们的正道是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6-03 16:29:00
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6-03 17:32: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