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32(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6-01 14:54:05
ⓒ 发菩提心
  第三“发菩提心”。经文上就一句。
  【发菩提心。】
  注解里头说,‘发菩提心’,“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乃本经之宗,三辈往生之正
轨,故重见于本品”,这一品我们又看到了,又看到这个经文。发菩提心,菩提心,真诚
心,真诚心是菩提心之体,它起的作用是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自受用,大慈大悲是
他受用,对人要大慈大悲,对自己要清净平等觉,用真诚心去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是本经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三辈往生的正因,这里讲正轨,轨是轨道,所以这个地
方特别提醒我们。第四“严持禁戒”。
ⓓ 严持禁戒
  【持诸禁戒。坚守不犯。】
  这即是《观经》里面所说的“具诸戒行”,或者是“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盖无
戒则同漏器,虽勤念佛亦难圆满”。这个比喻佛在经上常说。禁戒我们怎么修?早年我在
美国的时候,跟黄念老第一次见面他就劝我,说莲公老人一生有个大愿,想建净宗学会,
缘不足,虽然名称提出来了,没有建成,他就劝我,希望我在美国、在加拿大,每个讲经
的地方都建一个净宗学会。我们就照办了。那个时候,美国跟加拿大这个地区,总共有三
十多个净宗学会。我离开美国之后,也有不少年了,现在我知道还有几个,大概可能只剩
下十个的样子,多数都关闭了。用净宗学会,实在讲就是古人讲的莲社。你看李老师在台
中还是用莲社,没有用净宗学会。所以净宗学会是夏莲居老居士提出来的,好!共修的地
方叫学会,这是名词的现代化,研究经教的地方叫学院,所以我们在澳洲有学院、有学会
,学会着重在修行,学院着重在经教的学习。这个提议非常好。
  戒律很重要。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对于这条经文怎么落实,我们也想到,我们提出五
科落实戒律。这五科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前面我们读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
不杀,修十善业”,第一条;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
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第一科。第二,六和敬,见和同解、
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一定要做到。我们大家在这小团
体,不管团体大小,人人都要修。见和同解,我们看法想法一致的,其他是生活方面。佛
对我们的要求,我们要做到,这是属于戒律。第三个三学,就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六
度,菩萨修学的纲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是菩萨所修的六门。最
后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从礼敬诸佛、赞叹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
障,普贤菩萨十愿,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净宗持戒就是这五科,就这五科,很容易记
,你看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要记住,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想想有没有跟
这个违背,没有违背就对了,违背的不能做,马上改正过来。我们就学这五条。当年我们
提出是我在旧金山,洛杉矶那边的印海法师跟我们同年,他现在也还在,还在洛杉矶,看
到我这个五条很赞叹,简单,也都包括了,只要能把这个五科做到就很不错了,算得上是
个念佛持戒的人了。
  ‘持诸禁戒,坚守不犯’,这一节就是《观经》里面的具诸戒行,或者也是《观经》
所说的,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盖无戒则同漏器,虽勤念佛亦难圆满。漏器是比喻,我们
这个茶杯如果有破损,茶放进去就漏掉了,所以说不持戒等于是漏器,很难有成就,一定
要持戒。持戒最低也就是净业三福所说的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戒律,慈心
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做人的根本戒,能够受持不犯,一生不犯,来生还能得人身。所以
有这个好处,我们要知道。下面第五科“饶益有情”。
ⓔ 饶益有情
  【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
  ‘饶’是丰饶,就是很多,很丰富。‘益’是利益,给这些一切有情众生。“是菩萨
利他行”,菩萨的自利是清净。我们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自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是利
他,是利他行,念佛是自他两利,既是自利,也是利他。“如《普贤行愿品》”里面说,
《行愿品》里头这首偈,“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
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这四句很重要,要记住,要认真去学习,要知道随顺众生。随顺众
生就是供养诸佛,为什么?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随顺供养诸佛。若能于众生尊重承事
,尊重,没有轻慢之心,没有分别心,承事是共事,要尊重承事。
  今天这个社会最大的事情,今天来说,拯救地球,化解灾难。我们能做什么?能持戒
,能读经,能念佛,就能做到。念佛的人愈多,这个地区灾难就愈少,纵有灾难不会很严
重。所以我们自己要念佛,做出念佛的榜样,希望大家都念佛。重要,不能不知道。第六
“忆彼依正”。
ⓕ 忆彼依正
  【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
  这是“忆佛念佛”。‘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盖念佛妙行,众善中王”
,善中之善无过于念佛。念佛功德没有能说得出,太大了!太深了!深广没有边、没有底
。它跟一切诸佛相应,因为一切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没有不念阿弥陀佛的。所以,“乃妙
中之妙,径中之径”,径是径路,小路。“于正因中,发心念佛,实为首要”。正因是真
正相信,没有怀疑,真正愿生净土。发心念佛比什么都重要。以上讲的都是因,下面说的
是果。“因果相随,如身与影”。你真正能这么做,果报当然现前。底下这一科“妙果”
,“生相同佛”。
(Ⅱ) 妙果
ⓐ 生相同佛
  【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
  这个注解,‘是人命终,如佛色相’。“其人如佛,真金色身,卅二相;并具种种如
佛之功德庄严”。这个利益太大了!念佛的人往生,命终就是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他的色相,‘种种庄严’,这里头给我们说的三十二相。三十二相是古印度对于这个世间
有大福报的人,国王三十二相,大修行人也有三十二相,释迦牟尼佛三十二相,转轮圣王
三十二相,这是福报,他修大福报所感得的。实际上不止,三十二相是对印度人方便说。
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福报太大了,我们想想,他度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念佛众
生,有多少人?没有办法说,只能说无量无边无数无量,只能用这个来称。这些人被接到
极乐世界去之后,在极乐世界统统都成佛了。我们要从这上去观想,知道极乐世界福大、
智慧大、功德大,都大到没有限量,无量无边无有极限。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有大福
报的人、大智慧的人、大功德的人,而且一生成就。这个地方不去,你到哪里去?所以这
个经真的念懂了,搞明白、搞清楚,他会死心塌地求生净土,他不会再住在这个六道轮回
,再不干这傻事了。
  我们的信心不足,愿心不切。怎么办?必须要经教来帮助你,我们对于经教了解得不
够。如果真正把经教了解透彻,这用什么方法?用读诵。读书千遍,你怀疑没有了,不再
怀疑了,你求生净土这个念头生起来,真生起来了。你要再念两千遍,念三千遍,哪有不
往生的道理?为什么?信心坚定,愿心恳切,这一句佛号,决定像海贤老和尚一样日夜不
间断,必定生净土。生到净土,你的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四十八愿说的,不是血肉之身
。这个血肉之身有生有灭,还要饮食,还要睡眠,你说多麻烦。极乐世界的身是法性身,
法性身不需要饮食,自在,不需要睡眠。所以极乐世界没有夜晚,他那个世界是光明世界
,所有一切事物都放光,宫殿放光,树木花草放光,每个人身体放光,大地也放光,光明
世界,他的光不需要日月光,是自性常寂光的光放出来了。自性有无量智慧,有无量功德
、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现前,跟阿弥陀佛是平等的。阿弥陀佛是什么身,我们跟他
的身一样;阿弥陀佛是什么相,我们的相跟阿弥陀佛一样,不止三十二相,生相同佛。下
面这第二段“闻法不退”。
ⓑ 闻法不退
  【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念老的注解说,‘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此人命终,色相如佛,并速得闻法”。
此人是讲往生极乐世界这个人,这个往生的人很快就到极乐世界。为什么?我们用妄心的
人有时间概念,有空间概念,用法性身的人没这个概念。换句话说,极乐世界没有时间、
没有空间,没有时间就是没有过去、现在、未来,它就在当下,十方世界也就在当下。如
果在极乐世界想到地球,我们自己马上感觉得我们就站在地球上,就在这个世界。地球有
没有到极乐世界去?没有,极乐世界也没有到地球来,不可思议的境界。生在极乐世界,
莲花开了。往生是坐在莲花里去的,这个莲花是自己念佛念成就的,我们的念佛心生的莲
花,在极乐世界,时候到了,阿弥陀佛把这个花拿在手上来接引你。拿到你这,你往生的
时候花开了,你坐在花里面,这花又收拢了,佛带到极乐世界放在七宝池里头。在七宝池
里干什么?脱胎换骨,就是我们这个身真正舍弃,法性身现前,也就是相宗所说的,转八
识成四智,八识没有了,四智菩提现前,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这个身,花开见佛,到哪里去?到讲堂,阿弥陀佛在讲堂里讲经。进到讲堂,讲堂有
你的座位,宝池有你的莲花,讲堂有你的坐席,你坐到那里听经,想听什么他就讲什么。
同时阿弥陀佛还化身,化无量无边的身相。做什么?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众生,讲堂说法没
中断,化佛到十方世界去接引众生。这些众生,接引到极乐世界之后,跟前面往生的人一
样,花开进入佛的讲堂闻法,同时他也能化无量无边身,到极乐世界就证得,阿弥陀佛本
愿威神加持的,不是你自己修得的。化无量无边身,像阿弥陀佛一样,阿弥陀佛是接引众
生,这些菩萨化身干什么?化身到一切诸佛刹土听经闻法,所以“速得闻法”。闻什么法
?一切法,每一尊佛讲的经不一样,你同时都学会了,很短的时间当中统统都得到了。真
的,遍法界虚空界,还有过去、未来,一切诸佛如来宝刹当中,在那里讲经,极乐世界的
人个个有本事参加,所以他速得闻法。我们这里闻法这么难,极乐世界就太容易了。
Ⅱ 精修十善,自利得生
(Ⅰ) 胜因
ⓐ 当修十善
  下面这一段“精修十善,自利得生”,分为两科,第一个“胜因”,胜因里头分三科
,第一小科“当修十善”。这些经文都非常重要,都是帮助我们、成就我们的。
  【复次阿难。】
  释迦牟尼佛叫着‘阿难’说。
  【若有众生。欲生彼国。】
  假如有人想生极乐世界。
  【虽不能大精进禅定。】
  他的根性劣,‘不能大精进禅定’。
  【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
。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
  这就是十善业。注解里头说,这第二类的正因,前面第一类是发菩提心,第二类里头
正因,其中一共三句。第一个“修行十善”,第二个“昼夜念佛”,第三个“志心归依,
顶礼供养”。下面的注解,按著这个顺序。第一个,“修行十善”。根据《法界次第》,
“十善即是止恶”。翻过来是恶,你看杀生是恶,不杀生是善;偷盗是恶,不偷盗是善;
淫欲是恶,不淫欲是善。“止前之恶,则不恼于他。行今之善,以利乐一切”。这个十善
就是把十种恶止住了,不再造了,所以不会给别人添烦恼,不恼于他。翻过来之后,又能
够利乐一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欢喜跟善人相处,不愿意跟恶人相处。止恶就是断恶,能
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一切众生都欢喜你,都愿意跟你接近,都愿意向你学习。
  所以,“止前杀生之恶行”,不杀生,“当行放生之善”。这里提到放生,放生要有
智慧,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世间法,智慧用事是佛法,所以佛法讲求智慧。放生,
什么时候放生?不定时间,随时遇到了,随缘。遇到这个众生,有人想杀牠,你把牠买下
来放生,这就好。不必定日子,作意要去放生,随缘好。所以佛门有些佛菩萨节日,做法
会圆满的时候放生,这些信众对于放生真正的意义,功德利益也不知道,都随众。都不放
还不错,别人不抓牠。跟他定了,我今天要几百斤鱼,要多少只鸟,鼓励这些猎户们去猎
取,这就错了,大错特错!这是帮助杀生,鼓励杀生,这个不可以。我们早年学佛,老师
教诫我们就是随缘随分随力。家庭过日子,每天上街去买菜,早晨买菜,看到活活泼泼的
鱼,牠确实可以还能够活下去,就给牠买来放生。如果看牠活不下去了,牠快要死了,念
佛给牠回向,就不必买牠放生。鸟亦如此,如果是猎人打猎来的,牠受了伤的,要看牠受
伤的状况,能活就救牠,不能活,也是念佛给牠回向。佛教我们做的事情,我们自己要有
智慧去决断,不能够勉强,勉强就错了,这是不能不知道的。
  做种种功德都有副作用,都有问题在里头,你都要面面想到。我今天看到的,有同学
说是我赞叹、认同、提倡聚众租车,环城绕佛。我没提倡过,不知道是谁提倡的,我也没
有教人这样做法。但是这桩事情我是做过一次,我没有劝人做,我是自己做的。那个时候
,大概我们这个车就四个人,租的一辆车,三个人,连我一个,四个人,我们从北京选择
的走高速公路回到庐江。出发的时候,我们四个人,车上一共四个人,念阿弥陀佛,在北
京的三环绕了三环,功德回向给北京的居民,我们就开车到庐江去了。这是我自己发心,
我没劝人,我没教人。如果像你们现在,听说又聚众又租车,搞这个好像是表演一样,这
是对于国家治安不许可的,不能这么做。如果你想做,学我那个做法,二、三个人,你计
程车上能坐几个人就坐,决定不能用巴士,不可以聚众,不可以造谣生事,你这样做可以
,把念佛功德回向给这一个地区。这个我赞成。我不赞成你聚众邀好多人,把它当法会做
,这个我不赞成。我这一生当中,除了提倡三时系念法会之外,我没有做过法会,我没有
做过经忏佛事。我这一生,每天工作就是讲经教学,除这个之外我没有,我没有道场,一
直到现在没道场。我也没有信徒,我也没有供养。来看我的这些同参道友,都是在网络上
看到我,在卫星电视上看到的,到香港来方便来看看我。我想他也不是特意来的,到香港
来要签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我一生最怕麻烦,别人欢喜人多,我欢喜人少,最好
是没人来找我。如果说我赞成,我提倡,我要大家这样做的,这是妄语,这就不老实了。
  学佛,今天讲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是讲的五戒十善,十善也是十条戒。更重要的戒
,《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不作国贼,不谤国主”。大家有没有遵守?不作国贼,决定
不能做伤害国家的事情,那叫国贼。国主是国家领导人,包括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中央领
导人是国主,省领导人也是国主,县市领导人也是国主,乡村里头的村长也是国主,就是
各个阶层的领导人。为什么?他站在领导的地位,不可以毁谤,毁谤让大众对他尊重的心
理丧失了,他就没办法统理大众,这个对国家有伤害。他做错事情,由国家处分他,何必
要我们宣扬?我们去造口业?错了!这道理要懂。《戒经》里头也有两句,对在家学佛同
学说的,第一个“不漏国税”,尽义务纳税,不偷税,不漏税;第二个“不犯国制”,国
家定的法律、制度、规章,要遵守,不能犯法。那你要问,我们聚众绕城来念佛,地方政
府领导有没有批准?如果没有批准,不能做。做个法会亦如是,都要得到当地地方政府的
批准。这是尊重,这是爱国。所以我们要晓得,不晓得,做错事情不知道。这里面产生了
很多误会,对弘法利生就产生障碍,就不是好事情。
  佛弟子是最守规矩的,是社会上最守法的。历史上有三武灭法,佛教徒怎么样?遵守
,要灭就灭,没有一句话好说的。下面一个帝王出现了,佛教徒是这么听话,这是好人,
不是坏人,马上又兴起来了。这是对的,表演给人看,佛教徒是最守法的,因为他持戒。
他要不持戒,他就不能入佛门,佛门不容许他。希望大家要明了,不要无事生非。你要真
正想念佛,在家里念,在佛堂里头念,不必到外面去绕,去绕城,绕城很辛苦,心散乱,
没功德,在家里念,一心念佛,心地清净,有功德。这是我在此地告诉大家的。今天时间
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我们用妄心的人有时间概念,有空间概念,用法性身的人没这个概念
我看过有同学了解得不够清楚,认为往生极乐世界要在花苞里待多久多久,
觉得很费时间。其实这真的都是一知半解的误会。
时间是虚幻的概念,就连爱因斯坦都证实了。念佛人既已往生,
法性身现前,也就是相宗所说的,转八识成四智,八识没有了,四智菩提现前,
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
哪里还会有五百年、几小劫这样的想法,受这样的错误概念限制?
所以认真读经、听经真的很重要。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6-01 16:16: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6-01 18:09: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