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杂阿含610经 教理/四念住的内容

楼主: Samus (阿建)   2016-05-21 01:24:01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10.htm
北传:杂阿含610经 南传:相应部47相应2-3经
检索 关涉主题:教理/四念住的内容 (01/09/2014 16:18:48 更新)
杂阿含610经[正闻本765-767经/佛光本624经](念处相应/道品诵/修多罗)(庄春江标点)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我当说修四念处,谛听!善思!
  云何修四念处?谓:内身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智}[知]、正念,调伏世间忧悲;
外身;内外身观[念]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调伏世间忧悲。
  如是,受、心、法;内法;外法;内外法观念住,精勤方便,正念、正知、调伏世间
忧悲。是名比丘修四念处。”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过去、未来修四念处亦如是说。
相应部47相应2经/念经(念住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离()婆巴利的园林。
  在那里,世尊召唤比丘们:“比丘们!”
  “尊师!”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这么说:
  “比丘们!比丘应该住于正念、正知,这是我们对你们的教诫。
  比丘们!比丘如何有正念呢?比丘们!这里,比丘住于在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
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于在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
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比丘们!这样,比丘有正念。
  比丘们!比丘如何有正知呢?比丘们!这里,比丘在前进、后退时是正知于行为者;
在前视、后视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肢体]曲伸时是正知于行为者;
在[穿]衣、持钵与大衣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饮、食、嚼、尝时是正知于行为者;
在大小便动作时是正知于行为者;在行、住、坐、卧、清醒、语、默时是正知于行为者。
比丘们!这样,比丘有正知。
  比丘们!比丘应该住于正念、正知,这是我们对你们的教诫。”
相应部47相应3经/比丘经(念住相应/大篇/修多罗)(庄春江译)
  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那时,某位比丘去见世尊。抵达后,向世尊问讯,接着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后,
那位比丘对世尊这么说:
  “大德!请世尊简要地教导我法,我听闻世尊的法后,能住于独处、隐退、不放逸、
热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这里,一些愚钝男子只这样的请求我,当法已被说时,他们只想跟随着我。”
  “大德!请世尊简要地教导我法,请善逝简要地教导我法,也许我能了知世尊所讲述
的义理,也许我能成为世尊所讲述的继承人。”
  “那么,比丘!在这里,你要在就最初的善法上净化,什么是最初的善法呢?
已善清净的戒与端直的见。
  比丘!当有你的已善清净的戒与端直的见时,比丘!依止于戒、在戒上住立后,
你应该在四念住上以三种方式修习,哪四个呢?
  比丘!这里,你或住于在自己的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
贪与忧;或住于在外部的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或住于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或住于在自己的受上……(中略)或住于在外部的受上……(中略)或住于在自己的
与外部的受上随观受,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或住于在自己的心上……(中略)或住于在外部的心上……(中略)或住于在自己的
与外部的心上随观心,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或住于在自己的法上……(中略)或住于在外部的法上……(中略)或住于在自己的
与外部的法上随观法,热心、正知、有念,能调伏对于世间的贪与忧。
  比丘!当依止于戒,在戒上住立后,你在这四念住上以三种方式这么修习时,比丘!
不论来到日与夜,你在善法上只有增长应该可以被预期,而非减损。”
  那时,那位比丘欢喜、随喜世尊所说后,起座向世尊问讯,然后作右绕,接着离开。
  那时,当那位比丘住于独处、隐退、不放逸、热心、自我努力时,不久,以证智自作
证后,在当生中进入后住于那善男子之所以从在家而正确地出家,成为非家生活的梵行无
上目标,他证知:“出生已尽,梵行已完成,应该作的已作,不再有这样[轮回]的状态了
。”
  那位比丘成为众阿罗汉之一。
注解:
1.“内外身身观/内外身身观念住(SA);观内外身如身(MA);内外观身身意止(AA);
内外身观(DA)”,南传作“在自己的与外部的身上随观身”
(ajjhattabahiddhā kāye kāyānupassī,逐字直译为“内+外+身-身+随观”),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在内在与外在的身体凝视著身体”
(contemplating the body in the body internally and externally)
,并且说,注释书对“内在”与“外在”没有进一步的说明,但在《吉祥悦意》
(《长部》的注释书)与《破斥犹豫(破坏妄想)》(《中部》的注释书)中关于安那般那念的
解说:
“在同一时间,在他自己与其他人的呼吸-身中,他住于身的凝视。依此,当瑜珈者的心
在没有停止禅定所熟悉的主题下反复前后移动(经由所缘的内在与外在),就有在时间上的
一个对照。”其它三个念住,基本上论书给予相同的解说,没说到一个没有“心灵能力
(psychic abilities)”者,如何能凝视其他人的“受”与“心”的状态等问题(SN.47.3
Note.128)。
2.“正知于行为者”(sampajānakārī,逐字直译为“正知+作者”),
菩提比丘长老英译为“以清楚的理解而行动者”
(who acts with clear comprehension)。
感想:
世尊对弟子们的鼓励与正法的准确性 如以下南传经文:
比丘!当依止于戒,在戒上住立后,你在这四念住上以三种方式这么修习时,
比丘!不论来到日与夜,你在善法上只有增长应该可以被预期,而非减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