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读经] 《佛说三转法轮经》四圣谛三转十二行 (15)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6-04-03 08:34:55
就“苦谛”而言,轮回中的幸福美满,最后是一定会趋向衰没的,这是因为“无常”
的性质之故。
在由“无常”所导致的衰没,尚未到达之前,在这中间的“幸福美满”中,它仍然属
于苦的性质。
譬如“三苦”的理论,这些“幸福美满”在尚未衰损之前,有些是“苦苦”的性质,
有些是属于“坏苦”的性质,有些则是“遍行苦”的性质。
这其中,要分辨“坏苦”和“遍行苦”较为困难,因为它们的外在行相不像是苦,看
起来反而是“快乐”的呈现。
那么,“坏苦”应如何思惟呢,当这些法继续持续下去时,许多“快乐”就转变为痛
苦了,而无法长久维持这快乐。
譬如,走路走了很久,这是苦的;这时,若是能够坐下来,坐下来就是“快乐”的。
但是当坐得太久时,这“坐”又转变成是痛苦的了。
在四念处中,身念处是最粗分的所缘,若以身念处观察非从他那方面自己成立,以身
念处观察粗分无常为例,身体每变换一种姿势都含有坏苦,原本乐受的姿势不舒服了,想
换为另一种乐受的姿势,换成另一种姿势暂时安乐了,不久这种乐受的姿势又变成苦,乃
至到想舒张一个关节、平常不知不觉的身体活动,都与坏苦有关。
《菩提道次第广论》:“又能增贪现前乐受,多是于苦,渐息灭位妄起乐觉,全无不
待除苦所显自性之乐。譬如太走为苦,略为住息遂生乐觉。现见此是先生大苦,渐息灭时
乐渐次起,故非性乐。若太久坐,仍复如前,生众苦故。若是性乐之因者,应如苦因,随
其习近,其苦渐增,如是习近行住坐卧,饮食日阴等,亦应随其几久习近,便有尔许安乐
渐起。现见太久唯生苦故。如是亦如《入胎经》云:‘难陀,行住坐卧诸威仪中,应当了
知别别是苦。诸静虑师,应观彼彼威仪自性,若行度日,不住不坐不卧,彼则于行,惟别
受苦。别别领受猛性、粗性、难可忍性、非悦意性。非于其行,起安乐想。’”
所以这样的“快乐”(乐受),是没有办法持续下去的,痛苦开始形成了。这时,坐
的很久之后站起来,好像站起来是快乐的,但其实站久了,快乐又变成是痛苦了。
在轮回之中的这些“幸福美满”,全部都是这个样子,虽然呈现看起来像是“快乐”
,我们内心也都期望这快乐能够持续,但是持续下去,都转变为痛苦的性质了,这种快乐
的乐受,就是苦谛中,三苦理论里说明的“坏苦”。
又譬如,没有朋友是痛苦,交了一个好朋友好像是快乐的,但是长久之后,又转变成
为痛苦的性质。最初没有的时候,我们常期望要有,但是拥有之后,长久持续下去,转变
为苦的性质。呈现看起来像是“快乐”的性质,例如男女朋友和子女等等,持续拥有之后
,转变为痛苦的性质,那就说明快乐的性质是无法长久持续下去,会转变为痛苦的性质,
这样就称之为“坏苦”。
而“遍行苦”是指,在轮回之中所有的“幸福美满”,它的控制权,全都是在业力和
烦恼之中,而不是在自己能够控制。“遍行”的意思是,毫无例外全部都是如此。
在轮回之中,全部都是属于业力和烦恼所掌控的。这个“行”是指,由业力和烦恼进
行所形成的。十二缘起支的“无明”缘“行”,由无明缘行,产生果位识、名色、六入、
触、受的有漏五取蕴,由有漏业与烦恼,产生有漏五蕴的近取蕴,即轮回之义。因此轮回
中所有的“幸福美满”,仍是在业力和烦恼的控制之中,所以将它称之为“遍行苦”。
就“遍行苦”而言,属于“遍行苦”的是,有情世间中,心相续所摄的五蕴,还有心
相续所不摄的器物世间,器物世间所受用的色、声、香、味、触等等,所有这一切的法,
它们的控制权都是在业力和烦恼之中。
譬如说身体,我以为是我自己的身体这样的说法,但其实这控制权是在业力和烦恼的
掌握中。我们所遇到的色声香味触等等,这一切的控制权也都是在业力和烦恼的手中,我
们是根本无法掌控的。
所以可知,遍行苦的范围是非常广大的。这是从“三苦”的角度来作思惟。
“苦谛”若以三苦思惟:苦苦、坏苦、行苦。
1.“苦苦”是最粗分的“苦受”,例如生病、饥饿、疼痛、恐惧等的苦受,动物也能
知道想摆脱苦苦。2.“坏苦”呈现的方式则是“乐受”,乐受由无常转变为苦。3.“行苦
”为具有漏业与烦恼,烦恼的根本是无明我执萨迦耶见,行苦包含非苦非乐的“舍受”。
三苦中,佛教徒与非佛教徒,都能了解“苦苦”、“坏苦”是令人不悦的。“苦谛”
中,最重要的是理解三苦中的“行苦”,“行苦”是苦谛中不共世间所说到的苦。“行苦
”为有漏业与烦恼所摄,周遍欲界、色界、无色界,称为“周遍行苦”。因为无明我执萨
迦耶见,产生有漏业与烦恼的“行苦”,“行苦”也是“苦苦”和“坏苦”二者的根本。
“有行苦”与“有苦苦”二者,事例差别具有总别的三句关系。“有行苦”与“有坏
苦”二者,事例差别具有总别的三句关系。欲界众生有“苦苦、坏苦、行苦”,色界众生
有“坏苦、行苦”,无色界众生有“行苦”。故“行苦”周遍三界称为“三界遍行苦”。
作者: FRX (がぬすぬ)   2016-04-03 09:34:00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