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11(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3-29 19:39:37
(续:“次者引《净土论》,谓菩提心,即愿成佛度生,摄取众生往生净土之心。此心初
看似较前心易于发起,实亦不然。盖以净土往生法门,实为难信之法,信心未生,
何能发心?”)
  六、七岁上学,老师教他,好教。老师继续要表法,老师不好当,是学生的榜样。学
生的榜样,最初是父母给他打下基础,现在让老师再帮助他长成。在这个过程当中,有许
多典籍,经典,经,大圣大贤的教学,这些文字要让小朋友读诵,对著书本叫读,不对书
本叫诵,诵就是背诵。怎么背诵?学生还很小,智慧没开,记忆力很好,所以只教他记,
督促他的遍数。古人教给我们,“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部书从头到尾,这个学生有
没有念满一千遍,是以这个为标准。一天念十遍、念二十遍、念三十遍,每个学生的进度
不一样。有的很聪明,念几遍就会背了;有些差一点,念十几遍才能背;还有更差的,要
念二十遍才会背,每个人不一样。所以重视缘不相同,聪明的、记忆力好的,遍数念多,
速度加快,进度是每个人不一样的。这一部我念完了,再学第二部,不能同时学两样,只
能学一样,一样一样的背。譬如说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先
读《大学》,《大学》念满一千遍,再念《中庸》,《中庸》也念一千遍,再念《论语》
,《论语》也念一千遍,再念《孟子》,《孟子》也念一千遍,这样教法。
  孩子念得滚瓜烂熟,一千遍有时候他会悟,他懂得里头意思,讲给老师听。不是老师
讲给他听,是他讲给老师听,老师再跟他一起研究,提升他的智慧,提升他的见解。老师
要懂得教学,老师不能讲给学生听,讲给学生听,他完全是变成记诵之学。老师最重要的
是要帮助学生开悟,小悟、中悟、大悟,帮助他开悟。让学生读,读一千遍有一千遍的悟
处,再读一千遍又有悟处,跟前面不一样。如果一天念十遍,不难,一年就三千部,年年
向上提升,真的可以到大彻大悟;大彻大悟到不了,也能够到大悟。大彻大悟是圣人,大
悟是贤人、菩萨,小悟是阿罗汉、是辟支佛。这是古人学习的理念,教学的理念,跟现在
不一样。古人学这个终极的目标是圣人、贤人、君子,圣贤君子的教育。
  这个教育,根扎下去了,到十四、五岁,再学佛经很容易契入。你看古来大德,许多
祖师大德,什么时候出家?十几岁出家,就学习经典,他有传统文化的基础,有这个根他
学不难。学习的方法不变,小时候在家学的,读书千遍,出家跟师父学的还是读经千遍。
千遍读下来之后,讲给老师听,有些讲得不错,确实有悟处,老师跟他在一起研究讨论,
帮他提升,教他上讲台,为大众讲经说法教学。这个,一代一代的人才是这样培训出来的
,不偶然。凡是上台讲经的都是开悟的,没有开悟的不能上台,没有开悟的不能做注解。
古时候教学严格。
  现在问题是什么?根没有了,这个问题严重。那现在学校,纵然我们办汉学院、办佛
学院、办佛教大学,我们的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的,中年出家才学佛,不是从小。
我接触佛法二十六岁,三十三岁出家,出家就开始讲学,根柢不够深。我学佛七年,出家
讲经教学,看看古人,古人十几年,至少都十五年以上,我跟他们比,少一半。所以今天
我们想到的,怎样来办个一条龙的学校,什么叫一条龙?从幼稚园办起,小学、中学、大
学,一直办下去。这也是个特殊学校,可以向教育部来申请,我们来提案。这种学校采取
封闭式,为什么?社会是大染缸,严重的染污,你所看的、所听的、所接触到的,都是帮
助你在触动你的邪思邪念、邪说邪行,这个问题严重。所以今天社会动乱,灾难这么多,
不是没有原因,根本的原因在教育。古人教与学的环境好,学生上学,私塾,私塾是封闭
式的。课堂里面至少是二、三个小时,多半都三、四个小时,当中没有休息,它让你聚精
会神,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三年五载养成习惯,到老还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他收
到这种效果,所以能成大器。
  我们再看下面这几句话。“信心未生,何能发心”,这心发不出来,首先要有信心,
断疑生信。“如《阿弥陀经》云:十方诸佛,称赞本师,于五浊世,为诸众生,说是一切
世间难信之法。”这是《阿弥陀经》,真不容易,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真是难!“又
本经《独留此经品》曰: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没有比这更难的
。这些都是说明,能信净土,实在是一切世间难中之难。“于此难信能信”,这是大智。
“顺此信心,发成佛度生同登净土之愿,即是发菩提心也”,难发。
  我们今天有这个缘,这缘抓住了,能不能成功我们自己没把握。我们依靠祖宗,求祖
宗保佑,我们依靠三宝,求佛菩萨加持,让这个学校办成功。这就是包括我们现在有几处
兴建汉学院,也有几处在兴办一条龙的私塾,私人办学,来做实验点。做成功,成效出来
了,大家相信了。这些课程教什么?汉学院它的层次相当于一般大学,而且还有学位,有
博士、有硕士,有学位的。课程怎么认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实在讲我们的目的非常单
纯,就是培养一批将来真正是承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流的教师,让这些人来继承传统文化
,把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再传给后世,我们就这么一个愿望,很单纯。所以课程,我们就
选择的《群书治要》、《国学治要》。
  为什么?这两部书能读,这两部书是古大德在四库里面撷取的精华,这两样东西学会
了,你就有能力去学《四库全书》。在《四库全书》里头你喜欢哪一种,选择一部,用十
年的时间去专攻,十年之后你就变成汉学专家。你专攻这一部通了,没有学的也能贯通,
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达了,门门都通。这也可以说,像大乘经上所说的,法门平
等,无有高下。要开悟,对于圣贤东西要有开悟,要悟才管用,不开悟不行,绝对不是记
问之学,不是记得多少,要开悟。我们把目标定在这个地方,全心全力在推动。
  后面这几句话说,能信是大智慧,而且是大福报,“顺此信心,发成佛度生同登净土
之愿”,往生极乐世界。去干什么?跟阿弥陀佛学习,极乐世界老师是阿弥陀佛,同学是
诸大菩萨,到那边去拿极乐世界的博士学位。极乐世界的博士学位是地上菩萨,十圣,硕
士学位是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十地博士学位,这到极乐世界去拿去。然后
才有智慧、才有能量、有神通,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发这样的大愿
,这样的大心。
  所以这里几句话说,“但能真实信受,自然能发如上之心。是又为净宗之殊胜方便”
,净土宗无比殊胜的方便法门。“如《弥陀要解》云:深信发愿,即无上菩提。是以念佛
之人,必宜早生信愿,是即发菩提心也”。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二十岁
,本着自己的根性,老实、听话、真干,他具备这三个条件,所以师父特别教导他,老实
念佛。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真的,老老实实念了九十二年。念到什
么程度?念到法身菩萨的境界,禅宗所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念到这个境界。他没有
念过书,他不认识字,可是你不管什么经,你问他,好像他都懂,他都能给你解释,说出
一番大道理,叫人佩服。我们同学当中也有两个人,学海贤学得很像。刘素云居士,一生
专攻《无量寿经》,每天《无量寿经》念十几二十遍,她念了二十年,熟透了。还有一个
北京的胡小林居士,最近六年专攻《大乘起信论》,我听过他两堂课,讲得好,讲得很道
地,很难找到一个能够跟他相比的。他《大乘起信论》念了三千多遍,其义自见,不难。
  培养真正有成就的善知识,弘法利生,无论在家出家,方法是一样的,“因戒得定,
因定开慧”。三千遍是持戒,诸位要晓得,那是戒,三千遍之后就得定。心定了,三千遍
书念下来,妄想没有了,杂念没有了,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你得定,定能开慧,就
是经典里面所讲的意思你全懂了。现在学习没老师了,上一代这些高人都往生了,走了,
现在没人,现在全靠自己,自己什么?无师自通。你依照这个方法,一门深入,读书千遍
,就能够无师自通。要持之有恒,用真诚心、用恭敬心、用清净心,你一定能成就。
  真正成就之后,你才能教人,讲经是帮助广大的群众,帮助他们认识圣贤教育,帮助
他们认识大乘佛法,目的在此地。认识之后,你才会选择,选择一门专攻、深入。中年以
上都来得及,甚至于老年,对净土真能生起信心,都能往生。这个法门殊胜方便,无与伦
比。所以要发心,不然我们的光阴空过了,这叫真可惜!能够把光阴抓住,一分一秒都不
放松,这个人必定成佛,往生就是成佛。念老最后两句话劝我们,这劝念佛人,必须宜早
生信愿,愈早愈好,真信真愿,这就是发菩提心。
  下面第四段,“问答解释”。这个问答是念老假设的。“问曰:若备修万行,能感菩
提,得成佛者,何故《诸法无行经》云:若人求菩提,即无有菩提,是人远菩提,犹如天
与地。”这个问题来了,针对前面所说的,你提出的,要备修万行,能感菩提。那经上说
,若人求菩提,即无有菩提,这话怎么说?下面解释,“释曰:有人根据《诸法无行经》
中所云,若人求菩提,即无有菩提可得,此求者乃远离于菩提,如天与地之相隔远。既然
如此,今何云,修万行,能得菩提之果,而成佛耶?以下作答”,下面作答。这个问答看
起来好像很容易懂,实际上很深,问得很深。
  我们看下面答复的,“菩提正体,理求无相。今作相求”,你现在着相,你着相求,
“不当理实”,跟菩提的理体不相应。“故名人远”,所以举比喻说你跟菩提距离愈来愈
远了。“是故经言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也。”下面解释:“菩提真正之本体
,契理,则无一切相。理者,实际理体,亦即真如实相。行人若作相以求,意存菩提之果
,与求菩提之法,此均是法执,即是作相。自离于理体之实际,故云不当理实。此人则远
离于菩提也。”这几句话的意思讲得很深。
  “经言”,佛经上有这么一句话,“菩提者,不可以心得,不可以身得”。身是物质
现象,心是精神现象,你的身得不到,你那个心也得不到。那怎么求法?所以这个地方就
教给我们,解释给我们说,“菩提真正之本体,契理,则无一切相”。什么是理?实际理
体,这名词都很难懂,也就是真如实相。真如实相这个名词我们听得很多,大乘经上常常
说,真如实相,我们对这个名字有个概念,什么是真如,什么是实相,它的真实义我们没
办法理解。实相是真相,我们用比喻来说,让我们有个概念。实相是真相,譬如我们在电
视机前面,我们面对着画面,这个画面的实相是什么?真相,真实相,这个画面真实相是
无相。为什么?这个画面是动画,像电影动画片一样,前个动画片打在萤幕上,它时间很
短,一百分之一秒。我们还没有来得及看,它跳动了,第一张没有了,第二张出现,第二
张没有了,第三张出现,一秒钟一百张,这是它的真相。我们有没有看到它跳动?没看到
,其实它是在跳动。才一百张,百分之一秒,我们就被迷惑了,我们所看到的是妄相、是
假相。《金刚经》上说它是梦幻泡影,有没有?不能说没有,也不能说有。
  真如实相,这是释迦牟尼佛教学不得已方便说一个名相,说个名词,让大家有个概念
,但是这个概念不可以执著。一执怎么样?就变成法执了。执有两大类,一个是人执,一
个是法执。人执,执著这个身体是我,执著这个名字是我。有这个执著,麻烦大,这是六
道凡夫,这是轮回心、轮回事,六道轮回就是这么来的。就是你有人我执、有法我执,从
执著里头变现出这个境界,虚幻不实的这境界,境界相,阿赖耶的境界相,这么来的。怎
么样你才能知道真相?一切执著统统放下,真相现前。真相现前还有一个麻烦,根本无明
,这个东西不破,你还是看不到真相,知道有真相,看不到。这是什么?我们说得粗一点
、浅一点大家好懂,起心动念。我们眼见色,起心动念了,马上起心动念;这一起心动念
,分别执著马上就生了。在面前就出现两桩事情,一个我喜欢、我爱,一个是我不喜欢、
我不爱,这个念头就生了,这是什么?这就造业了。
  这个相,屏幕上现的相,这个相是假的,生灭相。屏幕虽然不生不灭,它没相,它是
一片光明,好像常寂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片光明。这一片光明不能说它无,为什么
?它能现相,遇到缘它就能现相,我们把频道按下去,相就出来。我们把屏幕比喻作常寂
光,把色相比喻作十法界、比喻作六道轮回,我们用这个比喻比较容易体会,容易产生一
个概念。这个概念都不许可你分别执著,一分别一执著,坏了,造业,你喜欢的,善业;
不喜欢的,恶业。没造啊!起心动念就造了,这叫意业。业有身口意,身、口造的业你容
易明白,起心动念你不容易知道,统统在造业。特别是意业,意业是一秒钟造多少次?二
千二百四十兆次,不知道!你一个不高兴、一个瞋恚心,虽然一阵子过去了,几秒钟过去
了,一秒钟二千二百四十兆次,还得了!太可怕了,死了以后到阎王那里算帐是这么算法
的。真的太可怕,不能不知道。
  所以,佛菩萨教给我们,教我们净念相续,这也造业,造什么业?造净业,造往生到
极乐世界的业,这个业好,这个业造熟了,阿弥陀佛来接你往生。那就是咱们不造别的业
,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我让这个念头,一个念头接着一个念头,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
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让它中断。为什么?它一中断,别的念头就进来了,这个念佛的功
夫就被夹断了,就被染污,功夫就不能成片。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所以,有求的心都是
妄心,我们求生净土也是妄心,但这个妄心好,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用真心了。为什么?
不是你的功夫提升,不是的,阿弥陀佛无量劫的功德,他老人家修行的功德,再加上四十
八愿的加持,你的菩提心现前,你的实报土现前,是这么个原因。
  你这在一生当中,很短的时间就能修成,一般人大多数三年功夫成片,有寿命,不要
了,求佛带你往生,佛就接引你去了。三年走的人太多太多了,那不是他的寿命,没那么
巧,而是佛力加持你,佛来接引你。在几年前,深圳有个居士,听说三年念佛能往生,黄
忠昌,他年岁不大,他说我试验试验,如果真能走我就想走。他闭关两年十个月,还差两
个月满三年,往生了。他自己说的,他是寿命不要了。确实能满人愿。往生到极乐世界,
就是法身菩萨,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真正的阿惟越致是七地,七地以上,证得
无生法忍。
  所以菩提要不要求?要求,又不能着相。菩提的意义要清楚,菩提就是真如、就是自
性,我这一生学佛,我要见性,我要明心。佛菩萨在经典教给我们的,我们要认真努力学
习,认真努力学习又不能执著。佛法的妙就妙在这个地方,佛法跟世间法不一样就不一样
在这里,世间法容许你有执著,容许你有个强烈求的心、愿,佛法不可以。要求,但是不
能着相,着相就是世间法,不着相就是佛法,佛法跟世间法差别在此地,一定要知道。
  证得佛法之后,还一样的穿衣、一样的吃饭,没有离开世间法。但是怎么样?跟世间
人不同,世间人执著,他有分别、有执著。学佛的人,虽然穿衣吃饭,甚至于交际应酬,
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再高一等的,他不起心不动念,那是佛与大菩萨,不但没有分别
执著,起心动念都没有。世间人干的事情他一样干,他不造业,因为起心动念就造业,他
没有起心动念。不造业的是佛法,就是念佛。念佛起心动念也造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
圣同居土;如果不起心不动念,往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这个要懂;方便有余土有起心
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些都得搞清楚、搞明白。
  求一句佛号不间断,然后再求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那个很细很难,我们先
求不执著。真正不执著了,再提升不分别,最后再提升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生实
报庄严土;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执著,方便有余土;统统都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
都有,生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有同居土,虽有同居,但是只有人天两道,没有修罗,没
有饿鬼、地狱、畜生。极乐世界的是同居净土,叫同居净土,跟我们这里不一样,我们这
是同居的六道,它没有,两道。
  底下这句话说,你看,“求菩提之法”,这法执,他还是着相,“作相”就是着相,
执著相。“自离于理体之实际”,着相跟自性不相应,跟理体不相应。“故云不当理实”
,它跟理、跟真实自性,真实的自性,跟理不相应,这不当也就不相应。“此人则远离于
菩提”,这一句话解答了,这个人跟真正菩提不相应,所以说他远离于菩提,大菩提,真
实菩提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
净念相续,这也造业,造什么业?造净业,造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业,这个业好,
这个业造熟了,阿弥陀佛来接你往生。那就是咱们不造别的业,念念都是阿弥陀佛
既然一定会造业,那就造净业,这才是聪明人。
恶业三恶道,善业三善道,净业往生道。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amilus0 (露可可)   2016-03-29 22:0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29 23:5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30 17:23: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olumn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2016-04-03 11:17: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