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太上感应篇86【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楼主: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26 12:00:34
太上感应篇86【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1999/8/2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9-012-0086
  诸位同学,大家好。请看《感应篇》第三十七节: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从这一句到四十四,“刚强不仁,狠戾自用”,是讲的大恶。《感应篇》全文里面,
无非是劝善止恶,劝善的文字少,止恶的文字多,他的用意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正如佛在
《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百法明门》里面为我们显
示,善法只有十一个,恶法有二十六。由此可知,荀子所谓性恶不是没有道理,这个性是
习性不是本性,本性善恶都说不上。所以孔夫子说的性,跟孟子、荀子讲的性不一样,孔
子讲本性,所以说“性相近”,一切众生的本性都很接近。而在佛法里面说本性是一不是
二,那个意思更深。“习相远”,孟子、荀子讲的性是习性,习性这逐渐远离了本性,这
相远是远离了本性,佛法里面讲迷失了本性,习性迷失了本性。
  这个一迷就不晓得回头,迷而不返,不知道回头,不回头就愈迷愈深。你看从佛法界
,这十法界,十法界从佛法界到菩萨、缘觉、声闻,到六道,一直到三途,愈迷愈深,真
的是一世不如一世。这是实实在在的现象,一世不如一世。所以劳累诸佛菩萨,在六道十
法界里面教化众生。根性利的,与佛菩萨有缘的,听到劝告容易觉悟,肯回头,这就是所
谓得度。缘分浅的遇不到佛菩萨,那就没法子。遇到佛菩萨,听佛菩萨的教诲,不能够深
信,不能够奉行,虽然依旧造业堕落,但是阿赖耶里面总算种了善根,只是善根薄弱,烦
恼习气强大,善根敌不过烦恼习气,还是要长劫轮转。我们这一生遇到佛法,很幸运能够
信受奉行,要知道,那是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闻法累积的善根,这一生起作用,起作用就得
度。诸佛菩萨慈悲,所谓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昨天李会长告诉我,前两天有一位老居士,这个老居士六十多岁,常常在我们念佛堂
念佛。她也有病,病也很重,告诉李居士,她要往生,请李居士替她办后事。李居士说,
“我二十六号要到中国去,那妳要往生一定在这个之前,我才能替妳办事,妳要是在这个
时间之后,我就帮不上忙。”她说,“好。”她讲了是昨天的日期,昨天是二十号,她说
下午五点钟往生,是前几天跟他说的。昨天下午五点钟,一分一秒都不差,她就走了。李
居士答应替她办后事,他说后事办好之后,二十五号才办圆满,二十六号到中国去。这个
事情不止一次,过去也遇到好几次,不但预知时至,可以提前走,也可以延后走,佛法里
面讲的生死自在。她可以提前,可以延后,想哪一天走就哪一天走,这就是生死自在,念
佛堂念佛的老太太。诸位要知道,这叫根熟的众生,她真正成就,她到西方极乐世界作佛
去。所以我也常说,道场殊胜,念佛堂殊胜,殊胜不在人多,在真正往生的有多少人,这
叫殊胜。我们看《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们那一帮人在一块共修,只有十二个人,
十二个人都往生,你说这多殊胜,殊胜处要从这个地方看。人多是热闹,那是什么殊胜?
  念佛何以能往生?这些道理、方法、境界,我们现在已经相当清楚了。如理如法的修
学,正是古大德所说的“万修万人去”,都是事实真相。凡是修行不能去的,是你对这个
世间有所留恋,也就所谓是放不下,这才是真正的障碍。我们每天在读诵大乘,一定要了
解这个世间是虚幻的,不是真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无论什么
事情都不能当真。只有念佛往生这桩事情是真实的,下定决心,这个人就是无量寿、就是
无量光。昨天往生的这位老居士,她没有往生之前,在念佛堂念佛绕佛的时候就是无量光
寿。往生是活着往生,不是死著往生,这个佛法叫当生成就的佛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换一个身体。换的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经上给我们讲“紫
磨真金色身”,相好光明跟佛完全相同,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这才是真的,除这个之外
全是假的。假的放在心上干什么?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
  断恶修善是学佛的根本,是往生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在讲席当中也特别强调,凡是
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每个人都是上善之人,必须具备上善的条件。上善,我说过,心善
、意善、行善,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丝毫的恶意,我们具备这种条件念佛
才能往生。由此可知,许多念佛人,一生念佛,最后不能往生,占大多数。往年我在台中
,李炳老常给我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的二、三人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
象?现在这个原因我们晓得了,念佛念得好,也非常勇猛精进,持戒精严,依旧不能往生
。这个原因是什么?心善、意善、行善没有达到标准。顺境里面还有贪爱,逆境里头还有
瞋恚,这个不能往生,这个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什么是恶念、什么是恶行,尤其
要清楚,恶断尽了就是善。所以此地讲恶报讲得多,分量多过善报一倍都不止,我们从分
量上去看,讲善报的分量只有四分之一,讲恶报有四分之三。
  第一句这是总说,‘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这个注解里头说得很清楚,说“自
此至死亦及之,详言为恶召祸之事,二句是总摄提纲”,这两句是总纲。注子里头说得好
,“动者萌于心,行者见于事”,动就是起心动念,这是恶心,这是恶意,“背理而行”
是恶行,跟三善完全相反。“非义而动”,义是义理,这一个字里面浅深的标准很多。大
乘的标准,这个义理就是性德,凡是不合于性德的念头,这就是意恶、心恶。性德的标准
高,菩萨的标准,我们以《坛经》做比喻来说,惠能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只要有一
物就错了。所以禅宗念佛一声,漱口漱三天都漱不干净,他说的有没有道理?有道理。心
里头本来无一物,哪来的佛?你看看连念佛都是过失,心里动个念头,动佛了,都错了,
何况其余?我们再问,心里头什么都没有了,一样也不想了,对不对?不对,还是错误。
什么错误?你落在无明里头。你要真的什么都不想,你将来到哪里去?生到无想天去,无
想天是外道天。所以你说起心动念错了,不起心、不动念也错了,到底怎么办?祖师大德
常常到这个关节就不说话了,你自己去参!
  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大乘、小乘,记住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定慧等学,有定没有慧
就堕无明,有慧没有定就堕妄想。无明、妄想二边都不住,这是定慧等学,也叫福慧双修
。样样明了是慧,如如不动是定,如如不动的时候是样样明了的时候,样样明了的时候是
如如不动之时,真功夫!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对他总没有妨碍,外不着相,内不
动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经常讲“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寂就是如如不动,惺就
是清清楚楚。所以那个生活是生活在定慧之中,跟凡夫完全不一样。这个境界高,我们初
学决定达不到。达不到,那这个义的标准我们就往下降,降到最低的标准,我常常劝大家
,随顺佛陀教诲,这就是义,是我们现前的程度。我们依《无量寿经》、依《感应篇》,
《感应篇》可以依靠的,虽然不是佛经,印祖提倡,它里面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
行”,《汇编》所注解的,里头就有“自净其意”,那跟诸佛如来所说的没有两样,这是
我们应当要依靠,成就我们善心、善意、善行。所以起心动念,常常想到,我这个念头、
我这个思想,佛允不允许我?如果佛在经上不允许我这样想,不允许我起这个念,这个念
头赶快就要放下。佛在经上许可我们起这个念头,劝勉我们起这个念头,我们这个念头一
定要起。
  净宗法门,我们今天实实在在讲,只有带业往生我们才能做到。带业往生,佛教我们
执持名号。所以禅,真的我们连边都摸不到,那个境界太高了,我们是从有到空,人家是
从空到有,我们今天这个方法是从有到空。佛教我们念佛,佛教我们忆佛,忆就是想佛,
我们天天想佛,想佛的相好,想佛的光明,想佛的存心,想佛的行谊。想多了,我们渐渐
就跟佛相似,发愿求生就能得生。如果违背佛的教诲,违背性德的行为,这是大恶,我们
平常讲这是过失,《太上感应篇》这个地方讲是大恶。这两句是大恶的根源,“非义而动
,背理而行”。这两句话听起来还挺温和的,责备我们的意思太深太深,我们要能够体会
得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