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304(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6-03-15 15:44:30
(续:“众生之宿根有无量差别,福德因缘亦复各有殊异,人人自别,各各不同。故知十
方众生往生者无量,其品类亦无有量。”)
  所以底下,念老说,“世尊乃于无量不同之中,粗标大类”,只能说大类,简单一点
,细说太多太多了。“于本经中分为上中下三辈,是为至略者也。三辈各有三”,就是九
品,“则为九,是则《观经》中之九品”。九品里头,每一品里头又有九品,那就九九八
十一。“如是辗转推演,实是无量。今于无量辈中,总括为三辈。其往生后品位虽悬殊,
若论其能往生之主因,莫不由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盖此正本经之纲宗,往生
极乐之关键”。这两句话重要,要记住。本经的纲宗就是净土的纲宗,净土的纲领、净土
的宗旨,纲宗两个字是这个意思,是净宗的关键。就是这两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
,专念就是念阿弥陀佛,这里给我们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修行就是要抓纲领,掌握
著宗旨,哪有不成就的道理?
  我自己学佛,今年是二O一六年,学佛六十五年,讲经五十八年。我这这么多年的体
会到,真正能认清楚净宗的宗旨、净宗的纲要,我能够掌握到。我能够劝别人,有信心的
劝导大家,不会欺骗你,不会让你走错路,你走这条路,跟我一样,必定一生成就。不能
怀疑,不能再去挑三挑四,再去搞别的法门,那就错了。我们相信古圣先贤教给我这个法
门,抉择法门,“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所以在一切法门当中,我只选一部《无量寿经
》。《无量寿经》版本有九种,我只选择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为什么?这个会集本是
真经,每个字每一句都是五种原译本的经文,夏莲老没有自己去造一句,没有改动一个字
。这就是他了不起的地方,这就是他慈悲到极处的地方,现在人说伟大到极处,所以它是
真经。我们就读这一本,就是把这五种原译本全读到了,纲宗掌握住了。
  信心具足,愿心具足,万缘放下,怎么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方法;一门深
入,长时薰修,是态度、是理念。你能够抓住这两句话,“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读
书千遍,其义自见”,无论佛法、世法你都能达到登峰造极。这个功夫有三个等次,一千
遍,我常常说的,小悟,真悟了,没有人教你,你通了,无师自通;两千遍,大悟,这个
悟有深度、有广度;三千遍,大彻大悟。是不是到这个地方就不读了?不是的,三千遍以
后还有四千遍、五千遍、六千遍,一直念到往生。念的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
别、没有执著,用的是什么心?经题上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觉而不迷,我用的
是清净平等觉来念这部经、来念这句佛号。
  什么叫清净平等觉?万缘放下,连佛法也放下,才行。所以,你同时学两部经就麻烦
了,两部经矛盾的,说的不一样的,反而引起你的疑惑,疑就是烦恼、就是障碍,根本无
明。这不能不懂、不能不清楚,关系我们这一生能不能往生,能不能出离六道轮回,关系
可大了。只要把握这个,游戏人间,快快乐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方东美先生所说
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享受,没有地位、没有财富,甚至于连佛法也都放下了。
  下面,我们再看下面的第二段。“三辈往生”,这是我们凡夫得生净土的类别。这个
字是“侪”,念“柴”,就是我们,用现在话说“我们”,我们凡夫得生净土的类别,我
们往生净土是哪一类。“其愿行功德,是我辈企求往生者之轨范”,轨是轨道,范是模范
。看看前面的往生人,哪些是标准的往生人?历代祖师,净土宗历代祖师是我们的轨范。
那现在这海贤老和尚,我们尊重他是第十四代祖,他是我们的轨范。“若真志求往生,则
当依之,犹如明鉴”,明鉴就是明镜,一面镜子,常常照着,“时时对照”。这些祖师都
是我们的镜子,我们跟他对照对照,像不像他,时时对照。“思欲类及”,常常想着,我
要跟他一样。距离我们最近的,海贤,海贤上去是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我们没见过面,《
文钞》留在世间。读《文钞》就是拿印光大师这面镜子来对照自己,我们哪些像他,哪些
跟他是背离的。这是榜样。
  “当知净宗称为易行道者”,这是古人就有这个说法,是易行道。什么易行道?“是
与余”,余什么?八万四千法门,把这一门提出来,底下剩下来是“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
法门”,来相比较,它是易行道,比这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门容易,那些法门都比我们
这个法门困难,是这么一回事。“唯此独易,故称易行”,这个易行要认清楚,不是像你
想像那么容易,不是。“若论其实,如本品所明,则知往生,亦非易事”,这一品经里头
就讲清楚了。所以这品经非常重要,你不求往生,你不知道没有关系,你要求往生,非要
认真学习。这两品经,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四“三辈往生”,二十五“往生正因”,这
两品是方法。你要不真搞清楚、真搞明白,你这一生耽误了自己,恐怕还会造罪业。为什
么?我学的易行道,现在没有成功,佛说的不灵。这就谤佛、谤法、谤僧,这个罪就是无
间地狱。学佛没学好,学到无间地狱去了,今天社会里头我们细心观察,有这种人,不是
没有。我们自己要小心、要谨慎,时时刻刻警惕,给大家做一个最好的榜样。
  下面,念老为我们提示,“倘不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一向专念,而欲往
生,无有是处”。念老这些话,都要把它念熟,常常能想得起来。是不是真为生死?这是
大事。无量劫的轮回,没有办法了生死出三界,这一次我们遇到,你说这一生是多么宝贵
。过去生生世世迷惑颠倒,把了生死这桩事情疏忽了,这一生难得又遇到了,如果再疏忽
就错了。过去已经过去,希望这一次不要再错过。要怎样才能真为生死?放下万缘。刚才
我们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上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我们只取这个法
门,其他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门我们都放下。这就是蕅益、莲池大师他们两位老人常说
的,“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你们哪个喜欢去悟你们去学,我不反对。我呢?我不
干了,我搞清楚了,我要走我最有把握的这个法门,其他的法门我没把握。烦恼不好断,
很难断,我只取这个易行难信。难信对我,我现在真信了,搞了半辈子,在经教里头明白
了,恍然大悟,专修这一门。靠定阿弥陀佛,这是他力法门,依靠阿弥陀佛靠定了,不再
怀疑、不再离开。
  发菩提心,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讲得最好,深信发愿就是发无上菩提心。菩提
心是作佛的心,往生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就是去作佛的,而且还作佛中之佛。前面讲轨范
,我们作佛的轨范不是别的佛,是阿弥陀佛。我们今天修行的轨范,是印光法师、海贤老
和尚,也不要找太多,这两位足够了。印光大师每一篇文章,都是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
海贤老和尚一生的行谊,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我们看清楚、看明白了,学他的话说,我
不再拐弯,不再丢失了。
  一定要看清楚,这个世间,包括释迦牟尼佛过去在这个世间修行证果讲的这些经,全
是生灭法,这个要知道。佛所说的都是方便法,都是生灭法。学佛的人有这么多的根性,
他说出这么多经来;没有当机的、没有这个根性,他不说。说的少,没有说的多,无量无
边,他说的少分。为什么?地球上的根性的人,尤其在这个世界还有时间侷限的,佛的法
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就是一万二千年,这个阶段里头
众生的根性,他都顾及到了。法灭之后很长很长的时间,弥勒菩萨再来,《弥勒菩萨下生
经》里头讲得很清楚。弥勒菩萨现在在兜率天,内院里面也是讲经教学,这是很长很长一
段时期,它那里根性复杂。所以我们能体会得到,弥勒菩萨一生所讲的经,虽然只有三会
龙华,讲的内容比释迦牟尼佛更丰富。为什么?他时间长,人有福报。因缘际会,各个不
相同,诸佛菩萨游戏神通,普度有缘。我们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就会抓住机会不放松。
  下面念老非常恳切劝告我们,“敬祈当世行人”,我们现在在世间修行的人,“慎莫
初闻净宗易行,便生轻慢”。有没有这个人?很多,不但是有,很多。现在盛行的,教下
的真的是愈来愈少,教下修行成就的比不上上一代。我们前面这一代,像谛闲老和尚、倓
虚老和尚、圆瑛老和尚,甚至于像李炳南老居士这样的人,夏莲公老居士、黄念祖老居士
,在家、出家,我们这一代比不上。我第一次跟黄念老见面,老居士就告诉我,这个时代
禅宗、密宗成就非常困难。禅宗得定的有,像虚云老和尚得定,没开悟,算是不错了,他
往生兜率天,亲近弥勒菩萨。密宗,他告诉我,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了,我们那次见
面的时候,密宗修行成就的人只有六个,他能说得出,往后成就全凭净土。
  我们从教下回头归净土,他很赞叹,很不容易,真不容易。我要不是李老师把他自己
用的经本,他自己讲过一遍,就在经本上写的注解,我们叫眉注,这个本子给我,他老人
家往生之后,我就依靠这个眉注讲过十遍。以后遇到念老的这个集注,注得好。能不能再
找到这个人能够作一个,不要说超过念老的,能够跟念老并驾齐驱的,找不到!这些人现
在都走了,这些东西留给我们。我们是追赶不上,但是我们依照这个本子修行,这个做得
到。依照这个本子成就,就是这个会集本、这个集注,保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个我们
能做到。这也就是老人的期望,能度一个算一个。各人的缘分不一样,佛度有缘人,不度
无缘人,不是佛心不平等,是众生烦恼不一样,佛心是平等的,念老跟夏老平等的。这一
点我们都要知道,知道之后才知道感恩,知道之后才知道修行重要。
  末后这几句话,我们从前面念起,“慎莫初闻净宗易行,便生轻慢。信心虚浮,志愿
弛缓。口谈净业,心恋尘缘。如是求生,当待驴年”。驴年是哪一年?十二生肖有没有属
驴的?没有。没有就是完了,全功尽弃,这没有你的分。所以一定要认真,要“真为生死
,发菩提心,以深信愿,一向专念”,这就对了。
  “又本经三辈与《观经》九品,是否相配,古说不一”。佛在当年讲经,听众都是阿
罗汉、菩萨,证得初果、大乘初信的不少,这缘多殊胜,所以佛讲经他们一听都懂,没问
题。佛灭度之后,一代代传下来,传到现在将近两千年,现在人多疑,现在人对古人没有
信心,愈来愈困难。所以这里三辈是不是《观经》讲的九品,古大德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论为同者”,有认同的人,“有昙鸾诸师”。昙鸾师有《略论》,里面说:“生安乐土
者,《无量寿经》中唯有三辈上、中、下。《无量寿观经》中,一品又分为上中下,三三
而九,合为九品。”这是昙鸾法师《略论》里头所说的。
  又《净影疏》里面说:“十方世界,诸天人民,愿生彼国,凡有三辈。总以标举,如
《观经》中,粗分为三,细分为九。”有这样的话。这是远公大师,隋朝的,他住的道场
叫净影寺,所以后人对他尊重,不称名,称地,净影大师。他的名号跟我们初祖完全相同
,叫慧远,远公是在东晋时代,这个是隋朝时候,不同时代。《嘉祥疏》,嘉祥大师《观
经疏》,他也有《无量寿经》的疏,注解,这里面说了,“《无量寿经》但明三辈。此”
,这个此是指《观经》,“中开三辈为九辈。三辈者,谓上中下也。九辈者,于上品有三
,中下亦三,故成九辈”。我们常说的三辈九品,就从这来的。“又憬兴曰:今即合彼”
,把《无量寿经》跟《观经》会通起来看,“《观经》九品,为此三辈”,本经三辈,“
其义无异”,意思是相同的,没有两样。
  底下引莲池大师《疏钞》里头说,小本《弥陀经疏钞》,“三辈九品,正相配合,又
何疑焉”,就是不必怀疑,莲池大师讲的。“又天台《观经疏》”,天台是智者大师,《
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说,“九品,为令识位高下”,教我们认识地位高下,《观经》
里头九品,“即大本三辈也”。大本就是《无量寿经》,就是《无量寿经》里面讲的三辈
,《观经》分为九品。
  “至于主张两经相异”也有人,这两个经讲的不同,有灵芝法师、有孤山大德这些人
,“则灵芝、孤山等诸师。灵芝师谓三辈止对《观经》之上品;不摄余六品,因《观经》
之中品及下品,皆未发菩提心也。孤山稍广,谓此之三辈只摄彼之上品与中品,不摄下三
品,因本经中三辈往生者,皆是善人,而彼《观经》中之下三品,皆是恶人,临终忏悔,
念佛得生也。是故诸师皆谓两经不能相配”。他说得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说三辈九品
能讲得通,但是他认真三辈比较的时候,《观经》里面只有上辈讲发菩提心,中、下品没
有讲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很重要,为什么?发菩提心就是善人,经上讲的诸上善人,那都
是发菩提心的。没有发菩提心不能说上善,而且还有些做恶的,做恶的修这个法门,忏悔
,忏除业障,转恶向善,这样念佛往生的。
  这两种讲法,都是祖师大德,都有道理,我们遇到怎么办,我们是跟谁去学?我觉得
这个不要紧,我们跟经,经为准。经上说,这个经上说三辈往生,既然讲到三辈往生,而
且都说都有“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三辈都有,上辈也有、中辈也有、下辈也
有,统统都有,我们依照这个经。换句话说,昙鸾法师他们所主张的就对了,就正确了。
  昙鸾、道绰这两位大德没有列在净宗祖师的地位,黄念老告诉我们,是因为他们的著
作没有传下来,到哪里去了?日本人带走了。唐朝这些学生多半都是善导的学生,所以昙
鸾、道绰的著作被他们带走,中国就失传了,现在从日本再取回来。看他们这个著作,那
是祖师,不假。所以,莲公、念老都主张,我们再列祖师的位次,一定把这两个人加进来
,昙鸾二祖,道绰三祖,善导四祖,这样排起来才正确。这是他希望我们后人,如果再印
祖师这个列位,要把这两位列进去,这正确的。
  我们再看,末后莲池大师所说的这一段。“莲池大师于《疏钞》中”,就是《阿弥陀
经疏钞》,分量很大,过去我们讲过一遍。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
幽溪大师的《圆中钞》,我记得都曾经讲过。《疏钞》完全用华严的十门开启,十玄,把
小本《阿弥陀经》提升到跟《华严》平等,这是莲池大师的用意。因为在那个当时,大家
轻视净土,《华严》是每个人都崇拜的,佛家里头的第一经,最殊胜的、地位最高的,没
有比《华严》再高了。所以,他这样一说,把净土的地位提升了,《阿弥陀经》就是小本
《华严》,《疏钞》说得好!我记得这部《疏钞》我讲了好像是,那时候是用录音带,有
卡式的录音带,一个录音带是九十分钟,我记得我讲了三百多次,几乎是一年的时间,一
年三百六十天,我讲了大概三百三十多次。这一套带子曾经带到美国,让美国同修对净土
产生尊重。因为大家瞧不起净土,我这三百多个卡带摆在讲台前面,人家问我这是什么?
《弥陀经》,一部。一部《弥陀经》讲这么多!大家就吓到了,不敢轻慢了。我说是莲池
大师《疏钞》。
  《疏钞》里面把这两种说法会通了。“《疏钞》曰:草庵《辅正解》曰:天台以九品
同三辈者,乃约位次相同”,没有讲到行因,讲地位相同。而“孤山、灵芝,皆不违天台
”,他不约行,“所以然者,以天台但约位次,则辈品正同。二师唯约行因,则止齐中上
”。一个是从行因上,要对照起来,他只有中辈、上辈。“各有所据”,都有经典做依据
,“取义不同”,所以并不相违背,“故不违也”。
  下面这是大师告诉我们,“克实而论,则烦恼不异菩提,始恶何妨终善”,这句话重
要。“恶人既已成善,岂不贤圣同科”,这句话说得好。恶人只要他能回头,为什么?他
本来是佛,只是一时迷惑颠倒,干了坏事,造了地狱的因,堕到地狱里头受果报。他不是
没有善根,他不是没有佛性,有,只是堕在烦恼里面,迷得太深、迷得太久了。现前的社
会所呈现的是负面的,不是正面的,这个恶心,贪瞋痴慢疑这个恶念,跟外面的风气相应
,所以它很容易长成。善心所在现在比较难,不是没有,但是只要他学佛了,读圣贤教诲
,真正回头,回头就是圣贤,回头就是佛菩萨,所以讲圣贤同科。“三辈九品,正相配合
,又何疑焉”。“上之会通”,莲池大师的说法,“甚契法要”,契合佛法最重要的理解

  “盖天台等主张两经相配者,乃着眼于往生后之阶位”,没有说到他因地的行持。“
灵芝诸师指为异者,乃专就因地行持,乃就曾否早发菩提心与平日之善恶而言。则《观经
》之下三品,不能齐于本经之下辈矣”。“莲师末后曰,始恶不妨终善,深契圣心”,这
句话重要,给人有改过的机会。先迷没有关系,你从小长大,你没有听过佛法,没有读过
佛书,人云亦云,别人说佛是迷信,我也叫它迷信,别人轻慢它,我也是轻慢它,我们年
轻就是这样的。所以我感谢方老师,如果不是方老师,因为方老师是我们心目当中最尊敬
的人,他说话我们听、我们能接受。不是他给我介绍,别人来劝我,我会反驳,我歪理由
很多,不能接受。只有碰到这个人我辩不过他,服了,这始恶终善,二十六岁回头了,搞
清楚、搞明白了。以后遇到的善知识,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坚固我们的信心。
  但是,信这个法门难,诸佛所说的难信之法,我对这个有非常深刻的领悟,真难。我
学佛三十年才相信这个法门,我学佛到今年六十五年,学佛三十年才相信,对净宗才尊重
,才开始认真研究学习,不容易。不像一般大乘经论,年轻人,知识分子,喜欢研究这些
理论,那些大经大论很合口味,这个往生极乐世界很难相信。难信能信,真不容易。
  这一句下面,念老劝导我们,“恶人临终如能忏悔发心,至心念佛,则恶人已成善人
。故亦蒙佛摄受,随愿往生。故莲池大师曰,岂不贤圣同科,同登极乐。由上可见,此经
三辈”,《无量寿经》,“彼经九品”,《观无量寿佛经》,“实相配合,不容或疑”。
这是念老他的见地,我们对他这个说法赞成。所以说由上可见,此经三辈,彼经九品,实
相配合,不容或疑。
  “又《报恩论》曰:此经上辈当出家”,这个当也是配合的意思,“中下二辈当在家
,乃从其多数,粗举大凡,故云凡有三辈。《观经》就此大凡,略开为九,而又极其优降
,以括”,括是包括,“无量行因之不齐”。“此论极好”,这个说法好,《报恩论》里
头讲的。
  从古大德这些讲法,我们是抓最重要的纲要,他们的话能听懂很好,听不懂没关系,
学这部经最重要的是本经所说的。如果你学会本经之后,再学《观无量寿佛经》,念老这
段注解非常值得参考,为什么?要把它融会贯通,目的,帮助大众断疑生信。《观经》里
头,不疑就没有必要,你问他们不疑的人,他会这个说法点头,那个说法他也点头,他不
会反对、不会排斥。为什么?一心不乱,这个重要。念这句佛号、念这部经文,不怀疑、
不夹杂、不间断,我们动怀疑的时候是夹杂。不夹杂,超越这个境界了,它对我们不产生
障碍,没有问题,这个心态是正确的。今天我们就学到此地。
==
专修这一门。靠定阿弥陀佛,这是他力法门,依靠阿弥陀佛靠定了,不再怀疑、不再离开。
我接触佛教是从思想史角度进入,也是哲学的角度。
刚听经的时候也很喜欢老法师的说法,但刚开始就是不想学净土。
所以现在看到这段话就有感触。
我的兴趣完全是在唯识学,本来是打算自力学唯识,因为学唯识的人很少。
(现在还是想学。但我知道最好的方法是先往生,之后再去听弥勒菩萨亲自上课)
后来听老法师说法,虽然也觉得净土应该不错,但你知道的,真的简单到我没兴趣,
完全不佩服,因为没有令人生起佛法浩瀚的微渺感。
(现在知道这完全是我的无知和傲慢,就是所谓业障深重。)
加上他是他力法门,你又知道的,他力听起来就很逊,自力才是所谓理性。
(还是傲慢,业障深重。)
所以我刚开始听老法师上课就像在听佛学常识和劝善课(我相信很多人是这样子)
连佛也不念,只有生病痛苦时会巴著观世音菩萨,念菩萨圣号。
后来有一次我揪了一次护生后,过几个月,我突然开始认真听经了。
(护生功德不可思议)
认真听了一阵子经之后,我才慢慢开始学着念佛。但是当时还是很坚持自力比较厉害。
在这个点上纠结好一阵子。(业障果然很重)
后来我为了家人念108部地藏经,之后才开始听话诵无量寿经,(地藏经功德不可思议)
又陆续听了老法师好几部经后,然后我才开始慢慢有点明白,真的是唯靠弥陀慈悲愿力。
要紧紧地靠定阿弥陀佛。什么都丢给阿弥陀佛,我就负责信愿念佛就好了。
听经很久之后,才有了这样的感觉。
(现在才知道,比起靠自己更难的,是完全无条件地相信依靠佛菩萨。)
而真正说到底,他力就是自力。这个至简的法门,其实是至深的法门。
他没有什么繁复炫人的教法,也没太难的理论,
但真正深入后,真的会发现根本是圆融地包含了一切佛法精要,可以无穷地展开。
我只能说菩萨真的很疼我,这样辗转引导我来念佛求生。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03-15 17:52:00
阿弥陀佛!
作者: erincy   2016-03-15 17:52: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se2005 (se2005)   2016-03-16 11:04:00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03-16 16:36:00
阿弥陀佛
作者: amilus0 (露可可)   2016-03-17 22:15: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