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义] 毗婆沙 (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11-14 17:59:12
补充:
: 所以毗婆沙宗与经部宗的宗义,若要追溯其源头的话,它们是佛语,而且是属于佛语
: 当中的初转法轮所摄。中观宗的见解与修行内容,追溯其源头也是佛语,亦即佛所开示关
: 于中转法轮的这些经典,以及与中转法轮经典所诠相同的其余的经典。唯识宗的宗义,它
: 源头来自于三转法轮的经典,以及与三转法轮经典所诠相同的其余的经典、注释等。
: 在这四部宗义当中,经部宗所宣说的宗义比毗婆沙宗较为深细;唯识宗则又比经部宗
: 更细;进一步中观宗则又比唯识宗更深更细。虽然四部宗义,他们所说的内容有深浅差别
: 的不同,但其源头皆来自佛语。
有鉴于世尊后佛教内大小乘相互毁谤,相互谤法是很大的恶业。《菩提道次第广论》
于“极大恶行自行消灭者”说:“如《白莲华》及《谛者品》宣说:一切佛语,或实或权
,皆是开示成佛方便。有未解是义者,妄执一类为成佛方便及执他类为成佛障碍,遂判好
恶、应理非理,及大小乘,谓其菩萨须于是学。此不须学,执为应舍,遂成谤法。《遍摄
一切研磨经》云:“曼殊室利,毁谤正法,业障细微。曼殊室利,若于如来所说圣语,于
其一类起善妙想,于其一类起恶劣想,是为谤法。若谤法者,由谤法故,是谤如来,是谤
僧伽。若作是云:此则应理,此非应理,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是为诸菩萨宣说,此是
为诸声闻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是为诸独觉宣说,是为谤法。若作是言:此者非
诸菩萨所学,是为谤法。”若毁谤法,其罪极重。《三摩地王》云:“若毁此赡部洲中一
切塔,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若弑尽殑伽沙数阿罗汉,若毁谤契经,此罪极尤重。”
虽起谤法总有多门,前说此门极为重大,故应励力而断除之。此亦若能获得如前定解即能
遮除,故其恶行自趣息灭。此定解者,应由多阅《谛者品》及《妙法白莲华经》而寻求之
。诸余谤法之门,如《摄研经》中,应当了知。”
什么叫“谤法”?“谤法”是我们出自瞋恨心或强烈的贪着心,而对教法起了善恶、
好坏的分别。因为对法起了强烈的贪着心,所以说这个法是最好的,其他的法都是不好的
等等,这就是“谤法”罪。在佛陀的开示里说到:“譬如我们因为接触大乘的教法,觉得
非常殊胜,便认为其教义非常珍贵。但是当我们再接触到其他像小乘的教法时,便生起小
乘的教法是低下的、是不够圆满的分别心,这就是‘谤法’。”“谤法”的恶业并不是指
我们在修行时有各种次第上的差别,例如,从出离心至发世俗的菩提心,一直到空性的观
修,要确实了解这些教法次第上的差别,并不是所谓的“谤法”。
───────────────────────────────────────
《地藏十轮经》:“此有一类,于声闻乘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
缘觉乘法及大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复有一类,于缘觉乘得微劣
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及大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
至一颂。复有一类,于大乘法得微少信,实是愚痴,自谓聪敏,于我所说声闻乘法、缘觉
乘法毁呰诽谤,不听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颂。如是等人,名为毁谤佛正法者,亦为违逆
三世诸佛,破三世佛一切法藏,焚烧断灭,皆为灰烬。断坏一切八支圣道,挑坏无量众生
法眼。”
有一类众生,于声闻乘稍得信心,然实为愚痴,自以为聪明,毁谤我所说缘觉乘法与
大乘法,不让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个偈颂;又有众生,于缘觉法稍得信心,然实为愚痴
,自以为聪明,毁谤我所说声闻乘法与大乘法,不让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个偈颂;又有
一类,于大乘法稍得信心,实为愚痴,自以为聪明,毁谤我所说声闻乘法与缘觉乘法,不
让众生受持读诵,下至一个偈颂。如是等人,皆名为毁谤佛陀正法者,亦即违逆三世诸佛
,坏三世诸佛一切法藏,将诸佛法藏焚烧断灭,成为灰烬。如是失坏断灭一切八支圣道,
挑坏无量众生正法慧眼。
───────────────────────────────────────
摘自:达赖喇嘛《觉灯日光》
《妙法莲华经》及《谛者品》里面说,无论说的是佛陀的真实意趣,还是依据众生的
根器而说,佛所说的一切教法都是为了成佛方便而做的开示。可是不了解这个道理的人,
妄执只有一种法门才是真正的成佛方便,其他都是成佛的障碍,以轻视之心判别好与坏、
什么应理、什么非理,或说菩萨应该学这个法门、不应该学那个法门。像这样以轻视之心
,对佛语做判别都属于谤法。所以在《徧摄一切研磨经》里面有说到:“曼殊室利,毁谤
正法,业障细微。”“细微”,是说它的力量非常强大、非常难消灭。
对如来所说圣语,以轻视之心起善妙想、恶劣想是谤法。当然,如果是像四部宗义,
有宗义论师提出有些论典是对的、有些则是不圆满的,因为是配合实际状况,以尊重其他
法门的心而说,这是没有关系的。如果内心相应着烦恼,不是配合著实际状况,是以藐视
其他法门的心去做善恶区别,那就是谤法了。这个我们一定要了解。不是说不去区分,我
们应该知道这是大乘法门,这是小乘法门,因为观修菩提心的缘故,这个行为属于大乘的
行为;因为远离了菩提心,而以自己追求别解脱的心去修行,所以是小乘法门。当我们阐
述大小乘法门时,是以尊重的心,做符合实际情况的阐述,而不是“你是小乘的,我是大
乘的”,以自傲的心去做大小乘区别,这就成了谤法。
讲完了《徧摄一切研磨经》之后,宗喀巴大师又引用《三摩地王经》里面所说:毁掉
南赡部洲一切佛塔的罪障,跟毁谤佛陀经典的罪障,两者相较,哪个罪更重呢?毁谤经典
的罪更为严重。另外又做了个譬喻:如果杀尽了殑伽沙数阿罗汉,这个罪是非常重的,但
是跟谤法的罪比起来,谤法的罪更为严重。所以我们要非常谨慎谤法的恶业,因为这是非
常大的罪业。如果谤法的话,应该马上忏悔。要如何忏除呢?我们可以透过《妙法白莲华
经》及《摄研经》等了解如何忏悔。最主要的是,能看到一切圣教无违,并且现一切圣言
为教授,获得胜者密意,那么一切的恶行就自然能够息灭。
有时候,我们自认为是大乘的修法者,就小看一些来自斯里兰卡或是泰国的出家人,
“啊,你们是小乘,我们是大乘”,以这种心态去区别大小乘时,就等于是谤法,所以我
们要特别小心。比起我们西藏的喇嘛,我觉得这些泰国修行者的言行更为殊胜呢!我曾去
过泰国两次,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有托钵乞食这样完全符合原始佛教的善良行为。我非常
好奇,于是也一起参与了乞食活动,把鞋子脱掉,赤脚跟着这些比丘们去乞食。不只拿到
食物,还会拿到一些莲花等,非常有趣,只是语言上有一些问题而已。当我问到这些长老
们一天的生活作息时,他们确实非常谨慎地执守戒律,也都过午不食,真的非常值得我们
随喜赞叹。如果我们看到这么清净的戒行之后,还以一种藐视的心态说“你是小乘”,这
根本不应理。”
───────────────────────────────────────
摘自:《菩提道次第》
极大恶行指的就是谤法业,因为谤法业算是最大的恶行。为什么呢?我们如果想要成
佛,就要圆满一切功德及断除一切过失,如果我们指著佛的其中一个教法说:“这个教法
不好或那个教法不好,因为它不是成佛的方法。”这么一来,在我们心中就会种下“在自
己的成佛道上,某部份的因是不要的,甚至有了此因反而会对自己有害。”的习气,此业
一造,几乎是让自己无法成佛,也就是得经过很长远的时间才能成佛。当我们说出“这个
法不好”的当下,纵使口中未说出“此法是不要的”,但在心中自然会觉得要成佛是不要
此法的。事实上,成佛一定要圆满一切功德,如果说某法不要,那么功德根本就不可能圆
满。
“无因则无果”,既然因不具足,果怎么可能会产生呢?因此,那样的话一讲出口,
话中的含意便入心了,等于是自己一手造了让自己无法成佛的业。除了谤法业以外,任其
他的业再怎么重,都不至于让自己无法成佛,只有谤法才有如此严重的后果。
谤法业是如何造作的呢?《宝积经‧谛者品》中提到:如果去讲说“这些是成佛所必
须的,这是成佛的方法,而另一些则不是”,或者去分别这个法是好的而那个法是不好的
,或说这法是可行的而那个法是不可行的,或说这个法是大乘法而那个法是小乘法,作这
种分别就是造谤法业。只要是有情,就没有不成佛的,既然如此,所有的法就必然是有情
所必须的。因此,我们作以上的那些批评、分别,就会障碍自己及他人圆满一切功德以成
佛,因此就是一种谤法业。
《道次第广论》当中有提到,只要我们能学习《道次第》,就不会造这样的业。如果
我们学过《道次第》,我们就能了解所有显、密经论都是我们须要学的,我们会懂得去把
它归位。就如同小孩子玩积木,拿到这一块,他就知道应该放哪个位置,拿到那一块,他
也会知道这是哪个位置的。因此,如果学过《道次第》,就会了解:在佛所说的教法中,
哪一部份是属于哪一阶段的,次第就会很清楚。因此,没有任何法是应舍的。如果我们心
中能生起“没有一法是应舍的”之念,就能遮止“某法应舍弃”的心念与罪恶。
如果自己是一个学习《道次第》的修行者,当看到别人并非学习《道次第》时,就认
为他们走的是错误之道,若有这种想法,就表示你根本没有学过《道次第》。因此,由于
《菩提道次第》中具有此殊胜,是故于此我们更应谨慎,学了道次第,将降低我们的宗教
偏见,而会更形团结,不会在教派上有爱、恶的分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