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102(上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11-14 11:07:01
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第102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宝: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
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
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
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诸位同学,今天我们戒律学习班这前夕,大家听我讲经,在开经之前没有念开经偈,
早年我们都会念开经偈,现在用三皈代替开经偈。这是前年我在斯里兰卡讲经一个月,那
边的法师给我建议,希望我带着大家在每堂课前做一次三皈传授。这个意思很好,我接受
了。为什么?三皈的授受实在讲是一种形式,纵然传授三皈的老师,把三皈的义理说清楚
、说明白,我们现代的众生很善忘,记不住,根本就没有三皈的概念。所以他们的建议,
我听了之后很有道理。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三皈,没有三皈就没有五戒、就没有十善,三
皈是根本,应当时时刻刻不能把它忘掉。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六岁,跟章嘉大师,大师举
了一个比喻,告诉我三皈依的重要性。那个时候我在台湾,台湾从台北到高雄主要交通工
具是火车,那个时候普通车大概要十三、十四个小时,快车八个小时。从台北到高雄,三
皈就像我们乘火车的车票一样,你要想上车,先要把车票准备好,而且车票一时一刻不能
离开,在车上有人查票,到终点站还要交回。这个意思就是说明,三皈依像我们乘车,我
们皈依三宝,票拿到手了,时时刻刻有人检查,可不能丢掉,到终点站就是成佛,圆满成
佛。
  皈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从哪里回头?回到什么地方?第一个是皈依佛,我们有
没有皈依佛?佛是什么意思?三皈很多种讲法,最重要的是皈依自性三宝,不是我们形式
上所谓住持三宝,不是的。但是住持三宝起很大的作用,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自性三
宝是自性觉,自性本来觉而不迷,我们现在是迷而不觉。你看看《六祖坛经》里头,这是
一千三百年前,惠能大师他传授三皈,他没有说皈依佛法僧,他说的是皈依觉正净,皈依
觉、皈依正、皈依净。我初读《坛经》的时候,看到这个句子我就想,他为什么把佛法僧
改成觉正净?那个时候佛法传到中国大概七百年,六、七百年的样子,时间久了,愈传愈
讹,大家都把泥塑木雕的那个佛像当作真佛。是要当作真佛,那是我们修恭敬心,没错。
可是你真把它当作佛,错了,不是这个意思。看到佛像就想到自性觉,这就对了,要皈依
自性三宝才管用,才能够明心见性,才能够成佛作祖,这个要晓得。看到经典,乃至于看
到所有的书籍,都能提醒我们要皈依正。经典指什么?正知正见,这是法,不是邪知邪见
,不是偏见,你说这个多重要。所以看到书本就想到自性正。看到出家人,不管出家人是
不是持戒,修行怎么样,不能问这个,那是他的事情。见到出家人,提醒我们什么?净,
皈依净。净是什么?六根清净,一尘不染。要求自己,不要求别人,我们才能成就。如果
我不要求自己,要求别人,就全染污了。
  三皈依就在我们经题上,你看皈依佛,自性觉,清净平等觉,法呢?法是平等,僧代
表的是清净。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经题上有三宝。经题上有三学,清净
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要明白这个道理,学佛时时刻刻记住,世
尊给我们学佛终极的目标是什么?是觉正净;修行修什么?就是修觉正净。戒是修净,定
是修正知正见,觉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所以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这要不
搞清楚,我们学什么?那我们就要问,我学戒有没有得到清净心?如果学戒,清净心不能
现前,这个戒叫白学了。为什么心不能清净?着相了。诸位要记住,小乘初果、大乘初信
位的菩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这是佛教教育,要求的是什么?要求的是清净心。初果就
得清净心,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了。所以戒律的作用就在此地,八十八品见惑断尽。佛为了
教学方便起见,将八十八品见惑分为五大类,好说话,第一个身见,第二个边见,第三个
见取见,第四个戒取见,第五个邪见。这五种错误的见惑要把它断干净,统统放下了,证
须陀洹果。全靠放下。大乘把五种见惑断尽,是十信位里面初信位,正式入门,是佛法小
学一年级的学生。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还在念幼儿园,小学一年级还没分,
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
  自己知道了,那就是传戒师教海贤老和尚的那句话,你明白了,不能乱说,不能说。
你把戒的道理、精神都明白了,那个人他破戒,他没有持戒,你可不可以说他?不能说他
,各人生死各人了。如果你要说他、劝他,没有第三个人在旁边,这个可以;有第三人在
旁边,看他错了,也不能说。他有些做对的地方赞叹他,做错的地方不说他,这就对了。
海贤老和尚,我们说他的运气真好,老师是真善知识。老师到什么境界?我们猜想是明心
见性的境界,要不然他不认识人。他看到贤公老和尚是个法器,法器就是他这一生能够证
果,能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要什么样的眼光才能把人给看出来。这个人的长处,我
们讲天赋、天性,老实、听话、真干。我们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找这样的人找不到,谁老实
?连自己都不老实,你怎么会遇到老实人?自己都不听话,你能够找到听话的人吗?不可
能。这就讲到什么?业因果报,因果的道理,我们用什么心态对别人,将来必定遭这个果
报。你不孝父母,你的儿子将来不会孝顺你;你欺骗朋友,将来你的朋友会欺骗你。自古
至今,中国、外国,都在面前,细心观察。所以中国老祖宗教后代,“行有不得,反求诸
己”,太有道理了。我们遭遇到困难,回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灾难?我们自己造的因,业
因,现在承受果报。知道了,改,忏悔、改过,来得及,只要这一口气还没断,你能回头
,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你就成佛去了。千万不能够随着迷惑颠倒走,迷而不觉,邪而不
正,染而不净,这是什么?这是三途,迷邪染。
  这个道理深,摆在讲经之前把三皈依复习一次,好事,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提醒真
正想往生、想成就的同学。他对这个世间名闻利养,我们常说财色名利这四大魔王,几个
人能够跳出他的掌心?为什么修行人多,成功人太少?他不认识这是魔王,他受魔王的影
响,他受魔王的干扰,不知不觉变成魔子魔孙,外面穿着袈裟像个佛弟子,实际上他是魔
子魔孙。我们要有这个智慧,看得清楚,看得明白,最重要的回光返照,看自己。学海贤
老和尚,一生不造罪业,一生不敢轻慢别人。他的性格非常温和、柔和,不与人竞争,你
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你也不要,我要觉正净,你要迷邪染,我们两个没有冲突,各行其道
。对任何人要尊重,为什么?他本来是佛。成佛只有早晚不一样,必定成佛。有人这一生
成佛,有人来生后世成佛,有人无量劫以后成佛,为什么?他有佛性。所以对一切人要尊
重,对一切人决定不能够轻慢,这个道理要懂,一定要学海贤老和尚。这是前面三皈的大
意,是我们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无论修哪个法门,都不能离开这个原则,离开这个原则
,你所修的就是迷邪染。如果与指导原则觉正净相应,你决定是正知正见,决定是正信,
这是菩萨道。所以南传法师给我这个建议,我感觉得很有道理,比开经偈有意义。
(c)德用无方
  我们现在看经文,《大经科注》三百三十二页第四行,科题,“德用无方”。德用里
头分两科,“庚一、自利德”,第二段就是“利他德”。自利利他,一定是自利在前面,
有自利才能利他,没有自利怎么会能利他?这个里头的意思非常深广,不能随便看待。没
有自利要去利他,都把别人带坏,带入邪道,偏离正法,自己要背因果责任,这个责任是
断人法身慧命。古人跟现在人不一样,古人什么时候出来讲经?不开悟不能出来讲经,不
开悟不能写作、注疏,为什么?知见不正。到近代,我所看到的,方东美先生,这是一代
的大哲学家,他著作很多,没有一本出版。为什么?怕里面有错误,出版之后误了别人,
对不起人;还有一个也照顾自己,怕自己有没有见到的地方,后人笑话你。什么时候出版
?过世之后,学生替他出版。这个态度谨慎,正确。
  李炳南老居士,我的老师,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八十岁以前没有出过东西,我知道
,我跟他那一年他七十岁,离开的时候八十岁,我跟他十年。老师著作等身,都是好东西
,问他为什么不能出版?他说怕人笑话,那么样的谨慎。除非迫切教学,不得已,那是帮
助学生,有几样东西,不多,都是初级的,正式的著作也是老人家往生之后,学生替他出
版的。莲池大师在生的时候著作等身,没有一本印出书来,往生之后他的学生把它出版,
蕅益亦如是。看看古来祖师大德,他们人在世的时候决定不求名闻利养。这些东西是他一
生学习的心得报告,可以留给后世做参考资料的,自己还那么谦虚,还不敢拿出来,要自
己往生之后学生们替他做这个事情。
  我这一生没有东西出版,外头有一些东西,是别人照著录音带、光盘写出来的,我看
都没有看过。这是便利于他们初学。他们有没有做错?做错了,没有告诉我就把书印出来
,印的分量很多。自己参考可以,不能流通,流通是大笑话,别人以为我好名好利,这对
我不是尊重,这替我找麻烦。这就是今人不如古人的地方。现在科学技术发达,每一次讲
演都有录像,不但录音,连像都录下去。这个东西不要大量流通,他想看,拷贝一套送给
他,给他做参考,大量流通就是错误。我没有明心见性,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他自己也不肯
说。海贤明心见性,一生记住老师的教诲,他没有背师叛道。老师教他,他真听话,明心
见性之后什么都知道,不说。别人要是问他,笑而不答,很有味道,不承认也不否认,明
白人一看这个样子就知道。
  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修德,修德成就之后自利,自利之后才能够利他。自利德里面分
两科,第一小科,“定慧等持”。什么叫功德?定慧是功德。定慧从哪来的?从持戒来的
。持戒有总、有别,别的是末,细末,就是有条文的,一条一条的,像三皈、五戒,三皈
依三条,五戒五条,《沙弥律仪》戒律十条、威仪二十四条,这是别;总,总就是章嘉大
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这就是真正持戒。看破是什么意思?了解事实真相。放下是什么
?心里不能有这个东西,梵网菩萨心地戒品。老师又告诉我,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特别
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形式重不重要?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内容、是实质。有外表装得像
,有模有样,里头不是,那是舞台表演,后台看就不一样。真的呢?前后台都一样,那就
是真的。所以真的,真的要放下,放下见思烦恼你就证阿罗汉果,得清净心,自利,放下
妄想分别你就证菩萨果位,定慧的功夫比阿罗汉高太多了。刚才我说过,经题上,清净是
戒,平等是定,觉是慧。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慧里面有戒、有定,定里面有戒、有慧,
戒里面有定、有慧。那是真的戒,龙天善神、诸佛菩萨都赞叹的戒,戒里头有定、有慧。
海贤老和尚给我们表演得淋漓尽致,表演得太好了,我们从光盘、文字上要看得出来就得
受用,看不出来你不得受用。看得出来,法喜充满,真的常生欢喜心,这个盘片百看不厌
,愈看愈有味道。所以我劝人一天看三遍,我一天超过六遍。真难得,对于佛教的贡献、
对于净土宗的贡献达到登峰造极。我们依照他的这个方法去修行,没有一个不成功,没有
一个不往生,没有一个不成佛。
  现在我们看经文:
  【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
  这经文还得了,究竟这是什么德?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放下,性德现前,世尊八相
成道最后的圆满现般涅槃之德。我们看念老注解,注解得非常丰富。“三摩地,梵语”,
古印度的语言。“旧称”,凡是旧或者是旧译(翻译的)、旧称,都是玄奘大师以前佛门
里通用的。叫“三昧、三摩提、三摩帝”,用这些字样,这是音,意思“翻为定”,三昧
就是定。或者翻为“正定”,拣别它不是邪定。“正受”,受是受用,不是错误的受用,
是正确的受用。或者翻为“调直定”,调是调顺,直是没有弯曲,这个定与自性相应就叫
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最重要是会调,定在什么地方?六根定在六尘境界之中,眼见色
,眼识在色相里头入定,这个叫调直定。定是什么?没有染污,没有分别。见色见得清清
楚楚、明明了了那是慧,照见。凡夫这一见,跟着就起念头、起分别、起执著,那就是六
道,六道众生的见。佛菩萨的见、小乘人的见跟我们不一样,小乘人的见没有执著,大乘
人的见没有分别,法身菩萨的见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你看戒定慧融在一起,没有分别的
,这叫“正心行处”,也翻作“等持”,等是平等,持是保持。诸佛菩萨六根在六尘境界
上,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
  我们的大毛病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分别、执著,坚固的执著,错了。为什么放不
下?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什么?《金刚经》上讲得最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要是真正明白、真正觉悟了,梦幻泡影怎么执著?
睡觉的时候有梦,醒来的时候梦的痕迹都找不到,自然放下,若无其事。这是佛法的修行
,行是行为,修是修正,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起心动念错误,无明烦恼,要放下;分别
,尘沙烦恼,要放下;执著,见思烦恼,更要放下。六道轮回是见思烦恼造成的,十法界
是无明烦恼造成的。只要你放下无明,十法界没有了;放下执著,六道没有了。要明白这
个大道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别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没看破,你习气很重,你不得受用
。所以看破之后一定放下,放下表示你真看破,看破放不下那是假的,没有真正看破。这
在大乘佛法里头,佛教的名词叫“止观”,观是看破,止就是放下。
  这是一般大乘法里面的翻译,黄念祖老居士引用的,不是他自己说的。下面举《智度
论》,《大智度论》上怎么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中国传统文化里头,第
一德就是孝,孝养父母,五伦里头父子有亲,父母对子女的亲爱,第一德,一切善法都从
这里生的。如何能把孝永远保持,一生都不改变,那就叫三昧。什么三昧?孝亲三昧。你
说我没有听说过,今天听说了。对老师要敬,孝是传统文化的根,敬是传统文化的本。像
一棵大树,根是在地下,你看不到,能生,长在外面,这个树的干,这个本,我们称本,
主干,干再生枝,枝再生条,条再生叶,树叶、花果。根是孝,本是敬,中国传统文化就
这两个东西。孝用父母来表法,敬用老师在表法,我们的身命得自于父母,我们的智慧、
慧命得自于老师。
  我们这个小讲堂,我对面悬挂着我老师的照片。我三个老师、一个护法,这四个人少
一个我都没有今天,也可能早就离开人间了。方东美先生引导我入佛门,不是他,任何一
个人想拉我入佛门几乎不可能。为什么?我有邪见,很深的邪见,认为佛教是宗教,认为
佛教是迷信,边都不会碰它。我跟方老师学哲学,不是跟他学佛教的,他给我讲一部哲学
概论,特别为我讲的,最后一个单元是佛经哲学。当时他提出这个名称我就怀疑,向老师
请教,佛教是迷信,佛教是多神教、是泛神教,多神教、泛神教在宗教里面是低级宗教,
高级宗教只有一个真神,哪有那么多神的?方老师告诉我,你还年轻,你不知道,我们学
哲学,他告诉我“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我没听说过),大乘佛法是全世界
哲学的最高峰,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些我闻所未闻,真的是这样吗?我留意观察
,因为我上课是星期天,每一个星期天上午九点半到十一点半两个小时,我到方老师家里
上课,学生就我一个,我们一个学生、一个老师。所以我就很注意,看老师书房书桌上摆
的是什么书,真的看到佛经,而且桌上从来没有少过佛经,我才晓得他讲的话是真的,不
是假的。我是这样入佛门的。
  入佛门之后我就认识章嘉大师,我佛法的基础、根基,章嘉大师奠定的。我跟他三年
,也是像方老师一样,每个星期天他给我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单独给我的,根在那里扎
的。到李老师那里十年,学什么?学讲经。讲经要长时期的观摩,去琢磨,没有办法教的
,为什么?活的,它不是死的。原理原则只有几条,但是如何能活学活用,那就不是教的
了,要你会看、会听。在台中十年观察老师,看他把佛经在讲台上灵活运用,那一种方法
要心去体会,没有法子教的。能教规矩、教方圆,那个善巧没法子教,完全在个人。必须
求感应,李老师教我“至诚感通”,真诚到极处,跟佛菩萨就通了,感应就通了,得到三
宝加持。你看我们讲经,在讲前备课,预备很多资料,可是到讲的时候一句都用不上,不
知道怎么讲出来的,讲完之后你问我,我不晓得我讲些什么。我讲的句句都是老实话,这
怎么学?活学活用。
  跟老师的时间愈长,不离开老师,在身边慢慢潜移默化,不知不觉的你学会了,你感
染了。一定时间要长,时间短了学不到东西。古人最短的时间是五年,十年是最正常的,
跟一个老师十年,亲近他,不离开他。不但在佛法里面你得到受用,世间法得的受用更多
,帮助你处事待人接物,如何运用你的戒定慧,把戒定慧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落
实在待人接物,你成功了。海贤的榜样做得太好了,完美、圆融、自在,绝不是一般人能
做得到的,这就是真正的德行、学问、智慧。从哪里来的?从三昧来的。最怕的心浮气躁
,心一浮躁,你学东西再多也是浮躁的,也是表面的,没有契入,没有深度,学得再好,
肤浅。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大智度论》上说,“善心一处住不动”。我举这个善心就是孝敬,在中国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因果教育、圣贤教育,都是用这两个字做为根本,也就是统统从孝敬里面衍
生出来的。我们要想自己成就,要在这两个字上下功夫,认真下功夫。海贤老和尚所以有
成就,就是这两个字做得很圆满,诸位自己细心去看、去听,你就明白了。这是三昧。“
又”,还是《智度论》上说的,“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禅定是佛教的术语。禅
是什么意思?定是什么意思?禅是把意念集中,定是定在一处。这个方法传到中国来,儒
接受了,道也接受了,变成儒释道修学最高指导原则。中国人把禅定换了一句话,大家更
好懂,换成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就是禅,长时薰修就是定,不能学
太多,不能学太杂。海贤老和尚一生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他没有学过《无量寿经》,他也
没有学过《阿弥陀经》,什么《金刚般若》,什么都没学,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门深入
,长时薰修,他掌握到总持法门。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cutekid (可爱小孩子)   2014-11-14 11:23:00
读经报到(Y)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11-14 15:56:00
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