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类] 边执见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10-22 09:07:41
摘自:《心类学》
雪歌仁波切
边执见
《大乘五蕴论》:“云何边执见,谓即由彼增上力故,随观为常或复为断,染污慧为
性。”P5《集论》云:“何等边执见,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或断或常。诸忍欲觉观见为体
,障处中行出离为业。”P11
萨迦耶见,是对五蕴上产生能独立实质有的看法。边执见,则不然。边执见,不是执
五蕴假立之我为能独立实质有的看法,而是把五蕴假立之我的续流视为“常”或“断”的
想法。例如,我们往生之后,心的续流是断掉了?还是继续一直存在?过于偏向断或常的
想法,即边执见。边执见的“边”,即“太偏向某一边”的意思。然而,无论偏常或偏断
,它的根本都是萨迦耶见。
比如说,主张来世不存在的人,他对今生会不会执著?也会执著,他的萨迦耶见,也
是很强的。因为萨迦耶见很强的缘故,所以强到连来世也不承认了。不承认来世的存在,
即落“断边”。认为有来世的人之中,有些人因为萨迦耶见太强烈的缘故,而认为,今生
这个我,是常法,而且,不仅今生存在,连来世也都一直存在着。这个我,不会变,一直
会存在,此即落“常边”。因此,不论断或常,都是受到萨迦耶见的影响而有的。
边执见,由萨迦耶见而来,所以,边执见的对境与萨迦耶见的对境,一模一样。二者
的对境或所缘境,都是五蕴。不过,趣入境或耽著境,则不同。边执见的耽著境,即断与
常。《大乘五蕴论》“云何边执见,谓即由彼增上力故…”,这个“彼”字,即“前面的
萨迦耶见”。意思是“因萨迦耶见的力量,而导致执著二边的问题。”亦即“…随观为常
或复为断,染污慧为性。”
因此,执常或执断,都是受到萨迦耶见影响所致。外道不承认有来世,也是萨迦耶见
的影响。有些人,虽承认有来世,然而,他对今生这个我的执著很强,认为这个我是“常
法”,这也是萨迦耶见的影响造成的。因此,无论常或断,都受到萨迦耶见的影响,此即
“增上力”的意思。
《集论》云:“何等边执见,谓于五取蕴等随观执或断或常。”此处,虽未直接提到
萨迦耶见,但意思是一样的。前面提到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等…”,此处边执见也说“
谓于五取蕴等…”,由此可知,边执见的对境,同于萨迦耶见的对境,都是五取蕴。二者
所缘境一样。
萨迦耶见与边执见的所缘境相同,即意谓边执见是受到萨迦耶见的影响,而“随观执
或断或常”。上次有人问到什么是“忍欲觉观慧”。也许你们没听清楚,我再说明一次好
了。
忍。萨迦耶见,它是见烦恼,也就是一个染污的烦恼,它的对境,一定是错误的、染
污的。然而,虽说它的对境是错误的,但它还是能接受。一般而言,错误是我们不能接受
的,是吧?因此,忍,意指虽是错误、是烦恼,但它还是能接受这个错误。这就叫忍。
欲。意思是它很喜欢错误这方面。它不仅接受错误,而且还很喜欢。这就叫欲。
觉。意思是,自己认为很有智慧、自己认为已经有成就、已经发现了很明白了,这种
觉悟的感觉,即是觉。
观。意指“分别”之意。虽然它是错误的、有点智慧的一种想法,但它对于对境上,
还是觉得自己有一个“真正的能力”的感觉,或者是“理由很充分”的感觉。其实,就是
“观察”的意思,代表他自认为是可以观察、很有道理的东西。以“观察”来解释观,就
跟藏文对得起来了。
见。意思是“很有精神”,事实上,不只是很有精神,而且眼睛睁的大大的看着它,
不是睡觉的样子喔。那它睁大眼看什么呢?看它是补特伽罗能独立实质有,或补特伽罗我
是常法,或补特伽罗我下一世的续流是断掉的…,见烦恼这些心所啊,就在这些上面很有
精神的张大眼看着。
问:是说它一直可以拿来当做判断的标准吗?
答:不是,我刚刚讲的是…,如果把见烦恼当成一个人来看的话,见,就是他的眼睛好
像一直很有精神的张开或看着的感觉。那么,它看的对象是什么呢?即补特伽罗能
独立实质有、补特伽罗常法、补特伽罗下一生续流断掉…等等。本身见烦恼就是有
这些对境。因此,讲到每一个见烦恼时,都会谈到忍欲觉观见,这五个都会出现。
问:“障处中行出离为业”,这是什么意思啊?
答:喔,对不起,我忘了讲了。
“障处中行出离为业”,嗯…中译文跟藏译文,有点对不起来的样子。先这样子讲
好了…,我们想生起中观见解的话,就不能落入断边或常边,这是最主要的,是吧
?而边执见,则会障碍我们获得中观见,故曰“障处中行”。
另一方面,“中行出离”,与无缘大悲心的道理是一样。我们生起出离心的时候,
也有无缘出离心或中行出离心,即“以空正见生起出离心”之意。轮回,即五蕴或
这个我,对于五蕴或我上面生起出离之心,即曰出离心。要能对五蕴或我上生起出
离心,必须依靠中观见解,此即中行。因此,依靠中观见解而生起出离心,即曰中
行出离心或无缘出离心。中观见解,能去除边执见的障碍,而生起中行出离心。中
藏文有点对不起来。嗯…藏文没用“中行出离”这个词,藏文是用“定解”一词,
也就是“于中观上生起定解”之意。嗯…这里有没有人懂藏文?…哈哈!张师兄你
厉害喔!哈哈。
问:这是不是说“在中观道生起定解之前形成障碍”的意思?
答:对。
问:藏文的意思非常清楚,但中文却完全对不上来…?
答:“涅巴儿”(音译),就是定解、得到、生起的意思。边执见,乃“为了生起中观定
解上的一种障碍”。这样比较清楚一点,是吧?中译文是谁翻译的呢?早期翻译的
吗?( 同学答,唐玄奘大师。 )
问:也许当时玄奘大师拿到的梵文版本,与藏文拿到的梵文版本不同,有没有可能?
答:这就蛮有意思的。我们要理解,藏文用的“定解”一词,与灭谛“灭尽妙离”的“
离”字,一模一样,都是“涅巴儿窘”(音译),意思是“非常肯定、非常确定”。
你们想一想,灭尽妙离的离,意指灭除烦恼或脱离轮回之后,心非常坚固稳定,完
全彻底离开轮回,再也不会流转。离,强调的是“完全离开”,而非仅仅离开而已
。因此,重点就在于“完全”这里,也就是“完全离开而坚固稳定”。坚固稳定,
指的是于中观上坚固稳定,而此坚固稳定,能去除边执见,它是生起边执见上的一
种障碍。
换言之,边执见,会障碍我们中观见的坚稳性,它会让我们不是落常边就是落断边。
  刚刚这个“出离”嘛,你们也可以这样子理解…,一般来说,我们现在讲的善或烦
  恼,它是一种共同的法,而不是针对大乘法来说的。因此,其目标也就从一位行者
  “要解脱”这个角度来讲,它不是从行者“要成佛”上来说。所以,从“欲求解脱”
  而言,“生起出离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而出离心之中,中行出离心,是最好的
  一种出离心。如果在未了解补特伽罗无我、补特伽罗我能独立实质有、特伽罗是常
  法、补特伽罗的续流完全不存在…之下而生起出离心,此出离心,并不圆满。所以
  这边用“中行出离”一词。我觉得,中行出离,应该是代表“正确的、圆满的出离
  心”的意思,一如无缘大悲心一样。所以说,边执见,是中行出离心上的一种障碍。
  可以理解吗?
问:藏文听起来很清楚,刚仁波切您也解释离其实与灭尽妙离的离是同一个字,而且它
  的意思与藏文很吻合。如果,我们将这边的文字断句成“障处中行,出离为业。”
  也就是它障碍你的中观见,那出离呢,就是你的中观见不稳固、跑来跑去的意思。
  这样解释,好像跟藏文比较合。我是不知道是不是也跟刚刚仁波切您讲的出离心有
  关系?
答:那…。(注:中行出离心,是一个专有名词。因此,障处中行出离为业,意指边执
  见会障碍中行出离心的生起或坚稳性。所以,应该不用加逗号了。)
转自:道次世界
http://lamrimworld.or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