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87(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10-16 00:18:04
(续:“盖世尊说法,乃尘说,刹说,炽然说,无间说,说时说,默时亦说。”)
  我们再看下面的注解,“不但有情说,无情亦说。故不宜以法音限于世尊之言教”。
如果说法音只是世尊的言教,这范围太小了,侷限了。实实在在佛的教化、神通、感应,
我们无法想像,不可思议。他的对象,一切时、一切处,对象都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佛如是,法身菩萨亦如是,他见性了,他知道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众生,众缘和合
而生起的现象,都叫众生。这个范围大,动物是众生,植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也是众
生,矿物,山河大地还是众生,空中的云彩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一样不是众缘和合
而生的。只有自性,这一样不是众缘和合,除这个之外全是众缘和合,所以众生的范围多
广。我们听到众生两个字,往往只想到人,而没有想到别的。众生包括所有一切现象,连
自然现象都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今天科学把现象分三大类: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
象。这三种现象在佛法讲,全是众缘和合而生,统统叫众生。所以有情佛说法,无情佛也
说法。无情有感应吗?有,水实验探测出来了。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实在讲很简单
,被他在无意当中发现。台湾高雄给我治牙齿的刘大夫,他们有几个同学对这个很有兴趣
,买了一些机器也设立一个实验室,做出来的成绩,我觉得超过江本博士。江本博士成名
了,他没人知道。我看到他的实验,好!所有一切物质现象,在水实验里面统统有反应,
真正证实江本所说的,宇宙的奥祕水知道。这个实验要很细心,要耐心去观察、去照相,
因为它的生灭速度太快,如果不细心把握不到,结晶存在的时间只有几秒钟,必须要掌握
才能看到。所以说无情亦说。
(s:华严实验室报告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9/188511.html)
  “世间者,罗什大师曰:世间者,三界也。即欲界、色界、无色界也”,这叫世间。
世,中国人讲时间,三个世,三十年叫一世,这是中国人说的。间是空间,十方,东、南
、西、北四方,四维,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加上上下,十方。所以世间两个字,用
现在的名词就是时空,时间跟空间。在佛法里头一般称欲界,有六层天,欲界天下面有修
罗,有人道,有饿鬼、地狱、畜生,属于欲界。色界,欲放下了,所以他的清净心现前,
四禅八定,修这个,修四禅八定,修四禅生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层。修四空定生四空天,
上面没有了,到此为止,这就是轮回的边际,但是他出不了。非想非非想天人,这是无色
界第四层天,最高的,寿命八万大劫,这个时间很长,寿命很长,寿命到了,上头没有了
,寿命到就是福报享尽了,阿赖耶里面恶业种子现行,这一现行他就往下堕落。堕落到哪
里?一般多分堕落到无间地狱。为什么?他烦恼起现行,毁谤圣贤,他错认了,把四空天
、把四禅天当作般涅槃,认为到那个地方不生不灭。寿命到了,这个生灭现象现前,这个
时候怨天尤人,说圣贤人欺骗了他,我已经证得涅槃不生不灭,为什么还会有生灭?这种
怨恨心一起就是地狱种子,爬得高,摔得重。
  出轮回真难,真不容易。不出轮回,离苦没有离究竟苦;不生极乐世界,得乐没有得
到究竟乐。佛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离究竟苦,不但超越六道,还要超越十法界,往生到极
乐世界就超越了,生到极乐世界得究竟乐,圆满的乐。我们要晓得,我们非常幸运,无比
的幸运,遇到这个法门,发了心,天天念佛,这是什么?这就是离究竟苦,得究竟乐。可
是不是想像那么顺利,我们遭遇的魔难很多。诸位要听清楚,我讲这个难,魔难。什么是
魔难?天魔,魔王波旬不希望我们离开六道轮回,他要用种种方法来障碍我们,让我们在
日常生活当中天天生烦恼。这样什么?虽然你发愿求生,天天念佛,你还是去不了,这些
魔难障碍你。凡是叫你生烦恼的,这些事情都是魔难。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别人对我们赞
叹也好、毁谤也好、羞辱也好、障碍也好,甚至于陷害都好,不要放在心上,不被外面境
界干扰,不被外面境界影响,你就平平安安往生极乐世界了。那我们得对付,就是应付这
些魔来扰乱,要布施、要持戒、要忍辱、要禅定,还要智慧,智慧明了,不糊涂,布施、
持戒、忍辱那是功夫。我们就依这一句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心里干干净净,一尘
不染,对这个世间一切法一丝毫贪恋都没有。心里念念求阿弥陀佛接引我往生,除这一念
之外,没有其他的妄念。我们这样的心态就能够往生净土,就能够脱离六道轮回。
  小小不如意心里就不高兴,不行。再大的名闻利养现前,欢喜,心动了,也完了。财
色名食摆在面前,如如不动,要看破,这些东西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如果你动心就是
造轮回业,你喜欢它,三善道,你讨厌它、怨恨它,三恶道,你想这多么可怕。知道这桩
事情可怕,自己有高度的警觉心,把这句名号抓住,念念不舍,为什么?不念这句佛号就
念烦恼。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佛号,叫无明。无明就是根本烦恼,千万不要把无明烦恼
当作是功夫、是境界,那就错了,境界是觉悟,无明是迷惑颠倒。所以有人修定,什么都
不想,修无想定,以为这是最高的,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好像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
不执著,实际上他执著一个无,堕在空里面去了,叫恶取空。那不是真正禅定,禅定里头
有境界,它里面的境界是一片黑暗,这是无想定。无想定修成,在第四禅的无想天,那个
也是麻烦,在那个里面一切都不想,闻不到佛法,换句话说,把时间、精力完全浪费了。
于是可知念佛可贵,不念佛怎么办?我们肯念佛,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我们过去生中曾经
供养过无量诸佛。今天能信,真不怀疑,真正发愿求生净土,是诸佛如来威神功德加持。
如果没有这个加持,不可能,你怎么会遇到,你怎么会相信?现在问题,我们自己信心是
不是真的圆满具足,愿心是不是真的恳切,对这个世间丝毫留恋都没有了?这自己心里就
明白,决定往生。
  我们看末后这一段,“世尊受请后”,释迦牟尼佛示现,接受这些菩萨、天人请转法
轮,接受了。“广演一代”,这个一代,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间,八十年;广演,演说大
乘、小乘、权教、实教、偏教、圆教诸法。这一句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全都包括了
,对大根性的人说大乘,对小根性的人说小乘;对烦恼习气还相当重,没有办法领悟到大
乘,那就用权说,叫方便说;他戒定慧具足,可以接受大乘,就真实说,讲真的;偏、圆
跟权、实意思差不多,佛有些经典偏于一方,那是什么?听众需要,把他纠正过来,圆是
圆满,《华严》、《法华》圆满。目的,“觉醒三界一切众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佛
不去,菩萨也不去,他们在定中,什么也不相信,他不能接受,“故曰:常以法音,觉诸
世间。此是转法轮之总相”。
  下面,“别相”。别相落实在教学,总相是智慧,教学的理念,别相是教学的手段、
教学的方法。这个里面也分两段,第一段,“普贤胜行”,因为净宗是大乘经。第一段普
贤胜行分为三科,第一科“破迷启悟”,第二“悲智疗苦”,在后面。破迷启悟是教学总
目标、总方向。
  【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
  释迦牟尼佛在净宗《无量寿经》教我们什么?就这四句。城是比喻,“破烦恼城(见
《唐译》)”,五种翻译本里面,唐朝时候《大宝积经.无量寿会》这个本子所说的。“
烦恼”,贪瞋痴慢疑,思烦恼,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是见烦恼,合起
来叫见思烦恼,一共十条,这是根本烦恼。下面为我们解释,为什么称烦恼?它“烦心恼
身”,让你身心不安,所以叫烦恼。这十种底下说出来了,“又贪、瞋、痴、慢、疑、身
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十种,称为十烦恼”。天台法华宗智者大师所说的,“以见
思、尘沙、无明三惑,称为三烦恼”。上面说这十种就是见思,见有五大类,思也有五大
类,归纳起来说三烦恼,这是第一大类,见思烦恼。见思烦恼断了,证阿罗汉果,超越三
界了。那我们就知道,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是见思烦恼造成的。我们对这个十种烦恼,
要有高度的警觉心,人不可以有。
  我们细细观察,海贤老和尚这十种都没有了。他有没有贪心?他有没有瞋恚?他有没
有愚痴?他有没有傲慢?他有没有怀疑?全没有,思惑断了;思惑断了,见惑没有思惑才
能断,有见惑就断不了思惑。所以身见、边见(边见是二边对立)、邪见(错误的见解)
、见取、戒取(成见,自以为是,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这十种
他都没有。在一般讲这十种没有是阿罗汉,不是普通人,小乘四果圣人。如果尘沙惑破了
,无明惑破了,尘沙是分别,无明是起心动念,在我们净土宗,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乱,就
是见思烦恼断了;如果念到理一心不乱,无明烦恼断了,无明断了就是明心见性。老和尚
有没有见性,明心见性?细心去观察,他见性了。他说了一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
听,跟人谈话的时候他说了一句,“我什么都知道”。这句话不能随便说,这句话是只有
大彻大悟的人,理一心不乱才可以说。什么都知道,他就是不说,天机不可泄漏。为什么
不能说?师父教他的,师父早就知道,你将来会开悟,开悟之后可不能乱说,可不能指手
画脚。为什么?时代不一样,他要生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就可以说,释迦牟尼佛一定派
他去讲经教学。那个时候没有科学这些技术,真的要靠讲演。佛的这些大弟子得理一心不
乱的,要代佛去说法,一年有九个月在外面教学,雨季结夏安居回到佛的身边,接受佛陀
的再教育,把你提升,现在叫进修教育,每年要跟佛三个月。这是什么?阿罗汉以上。如
果阿罗汉好学多闻,他不离开佛陀,只有佛知道什么?哪个人跟他有缘,特别有缘分,别
人教不了,不相信,你去教他相信,就派他去教。当时佛在世有这种情形。
  菩萨在家出家都有,而且示现在家的不少,你看在本经表法,出家菩萨只说了三个人
,在家菩萨说了十六个人。他们表的是些什么法?很难得,上官同学发现了,我们看到她
的心得分享,我们在一起分享用了六个小时,难得。表的是什么?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
《华严经》的五十三参,这十六位法身在家菩萨,他们表这个法,这是大圆满。弥陀、世
尊教学的就是这个法,这个法圆圆满满都在这一部《无量寿经》里头,所以《无量寿经》
还得了!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所以前清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告诉我们,这个居士我
们查出来了,黄念祖老居士没有说错,他的家庭确实是显赫之家,他的父亲、祖父两代都
是状元及第,官做得很大,他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就是现在的国防部长。他十八
岁考中进士,一生没做官,对于佛、道、儒都有浓厚的兴趣,他是大通家,儒释道全通,
念佛往生净土,他到极乐世界去了。他告诉我们,《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华
严经》叫大本,《无量寿经》是中本,《阿弥陀经》是小本。这三部经里面所说的完全相
同,言语有简繁不同,《华严》说得详细,《无量寿》说得简单,没那么详细,《阿弥陀
经》更简单,便于早晚课诵用,内容完全相同。我们相信。
  明朝末年,莲池大师著《阿弥陀经疏钞》,《疏钞》都是莲池大师自己造的,疏是解
释经的,但是疏还是太深了,再用钞解释疏,就是注解的注解。这部经分量很大,我们曾
经用这个本子讲过一遍,一共是讲了三百多次,一次一个半小时,讲三百多次差不多整整
一年,这一部《阿弥陀经》。这个也叫很多人对于净土产生信心,一般认为净土的东西太
简单了,《疏钞》完全用华严十玄来解释。我第二次到美国去的时候,是去讲经,就带了
这一套,那个时候是卡带,方形卡带,录音带,一个带子是九十分钟,总共这一部经三百
多卷。我把它摆在讲台上,讲台前面,人家问我,这是什么?《阿弥陀经》。大家一看呆
了,《阿弥陀经》那么简单,讲这么长的时间?我说是。引起大家对于《阿弥陀经》的重
视,因为一般学佛的人瞧不起。我到美国那个时代,美国的密宗很兴盛,禅宗很兴盛,净
土都瞧不起。所以《阿弥陀经》这三百多卷带子摆在讲台上,一般人震慑住了,首先让他
不敢轻视净土。
  细说呢?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根据我过去的经验,这部经从头讲到尾要两万
个小时。我们现在这个进度,一天四个小时,一年讲满三百天,一千二百个小时,十年一
万二千小时,一部《华严经》差不多要讲十八年。这个世界上哪一门课程有这么多学分的
?找不到,佛教大学才有。《华严》确实好,可以说,这是方东美先生说的,它是释迦牟
尼佛佛学的概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都不出《华严》,《华严经》上全有,
所以它是佛学概论,圆满的教科书。这个教科书编得太理想了,方先生完全把它当作哲学
看待,这里头有圆满的理论、有细密的方法,末后还带表演,善财五十三参做出来给你看
。这五十三个人代表我们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全都融化在《华严经》中,妙不可言
!我们中国宋朝朱夫子编的《四书》,这大家很熟悉,我相信他编《四书》的灵感是从《
华严经》来的。他学佛,不承认,为什么?希望死以后,他的牌位能够放在孔庙里头,做
圣人的学生。他知道佛门里面不会放他的牌位,佛门里要祖师才行,所以他到孔庙去了。
怎么知道?它很像,你看《中庸》理论,《大学》方法,《论语》跟《孟子》是表演。《
中庸》的理论,《大学》的方法,圣人落实在《论语》,贤人落实在《孟子》,圣贤。他
这个蒐集编撰的方法,非常像《华严经》,《华严经》有理论、有方法、有表演。所以中
国学问,《四书》可以做代表,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那是传统文化的概论,我们看到了非
常欢喜。
  我们再看下面注解,城,“城者,城堡。佛演妙法,摧破众生身心中烦恼之堡垒,故
曰:破烦恼城。”这个意思说得很好,说明烦恼真不容易断,太难了,像堡垒一样。我们
如何能把这个堡垒瓦解,这是修行的功夫。破烦恼城,佛教导我们,前面讲的十种烦恼,
见思十种,那是六道轮回,这十种烦恼化解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就好像一场梦醒过来
了,梦里头痕迹都找不到,这是第一重梦。第二重梦就是尘沙、无明造成的,尘沙是形容
多,分别、妄想,无明是妄想,见思烦恼断了,还有尘沙、无明。他住在哪里?他不住在
六道,住在四圣法界,也就是声闻、阿罗汉修行的地方,缘觉、辟支佛修学的地方。必须
要破无明,无明是起心动念。我们眼见色,看得很清楚,没有起心动念,这个人是佛;有
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个人是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著,这个人是
阿罗汉;如果起心动念、分别、执著统统有,六道凡夫。这些非常重要的纲领要记住,然
后我们修行功夫能得力。在哪里修行?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上。睁开眼睛看,我们这一睁
开眼一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有,这叫造业。善念、善言、善行造三善道,恶念、
恶言、恶行造三恶道,就这么来的。我们念佛想求生极乐世界,天天在造业,那怎么能成
就?所以叫严持净戒。为什么?严持净戒意思叫我们不造业,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我们一般普通在家人,在现在这个时代,严持戒律,持什么戒律?我们在戒律里头只
选了五科,好懂,好记。第一个净业三福,那是指导原则,决定不能违背。佛说得很好,
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怎么能违背?这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
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把这一条落实在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
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三福、六和,六和敬不能少,家和万事
兴;三学、六度,我们要深入经藏,戒定慧,走这个路子,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最后普
贤十愿。我们就持这个戒就行了,这就圆满了。一定要做到,要从根扎起,根就是《弟子
规》、《感应篇》、《十善业》。《十善业道经》,我做了个节本,只有六百多字,在《
世界宗教是一家》,在这个本子里头,诸位可以看到,便利现代人修学,要有善巧方便。
所以要常常想到,持戒是断烦恼,烦恼断了清净心现前,心里没有烦恼、没有牵挂、没有
忧虑、没有杂念。我们的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阿罗汉;平等,菩萨;觉就是明
心见性,成佛了。这是我们修行的三个目标。首先求清净,清净心得到了修平等,平等心
得到了求觉,你看都在经题上。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10-16 09:58:00
阿弥陀佛!
作者: newnewer (努力到不会后悔的程度!)   2014-10-16 19:21:00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顶礼一切诸佛菩萨与贤圣僧!南无阿弥陀佛_/\_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