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慧炬:认识观世音菩萨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10-13 09:29:14
转自:慧炬杂志 http://www.towisdom.org.tw/
专题:“观音菩萨”是谁
本期的出刊月分,适逢吉祥的“观世音菩萨出家纪念日”,故以“寻声救苦的观音菩
萨”为专题,向读者介绍观音菩萨的名号、形相及感应故事,从〈普门品〉领会观音菩萨
大慈大悲的圣德;同时,专题引载香光寺悟因法师的〈感恩发愿,修慈悲观〉一文,引导
读者在日常生活中,练习及实践观音菩萨的慈悲精神。在每篇文章之间的“观音小百科”
单元,则以艺术家杨惠姗、施金辉为佛光山“普陀洛伽山观音殿”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呈
现观音菩萨不同的化现形相,令人瞻仰观音菩萨上行下化的慈悲深心。在本期“艺苑精华
”专栏中,陈清香教授参与在河南省举办的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记述学者们探讨“观音
文化”的精采论题,并引领读者观览香山与佛泉两座古寺。
藏传佛教噶举传承的伟大禅定上师─波卡仁波切曾开示:“观音存在我们之内,因为
爱与慈悲并不是由外附加于心的功德特质。”希望借由本期一系列关于“观音菩萨”的介
绍,让读者在体会观音菩萨救苦度人的用心之外,更学习将观音菩萨的精神落实于生活之
中:心存慈悲、不求名利而真诚地利他,为自己和身旁的人创造无畏且喜乐的清净乐土。
观音菩萨有着“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慈悲特质,悉知悉见世间一切
声音,观闻世间众生呼救,即刻分身前往,令众生离苦得乐,如慈母般有求必应,因此,
人们总称诵赞叹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观音菩萨的名号
(一)“观音”观音菩萨的名号源自梵文佛典,本来称为“阿犁耶、阿缚卢枳多、伊
湿伐罗”(Arya Avalokitesvara),“阿犁耶”译为“圣”,是尊称;“阿缚卢枳多”
是“观照”,简称为“观”;“伊湿伐罗”是“堪能”之义,名词为“君王”或“君主”
的意思。整体而言,含有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之义。
“观音菩萨”有很多种汉文译名,较早的竺法护大师译为“光世音”,中期的鸠摩罗
什大师翻译为“观世音”,后来的玄奘大师则译为“观自在”。若按照梵文原意细究,又
可以翻译成“观世自在”、“观世音自在”、“现音声”、“圣观音”、“闚(窥)音”
等等名称。其中,“观世音”与“观自在”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两个重要译名。在汉传佛教
地区广泛采用“观世音菩萨”的称呼,最主要的因素,要归因于姚秦时代鸠摩罗什大师翻
译的汉文佛典《妙法莲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的传播影响。
来自那烂陀寺的九世纪观音菩萨像,现藏于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引用自维基百科网站,拍摄者Hyougushi
“观世音”是“观音菩萨”最广为人知的中文译名,彰显菩萨以寻声救苦、度脱众生
为目的的特质,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六卷中所说观音菩萨最初的
修行方法,是修持耳根圆通,也就是观照体悟世间音声的虚妄,而不会被不真实的声尘所
迷惑,借此悟入究竟圆满的境界。第二个来源,也是普罗大众比较熟悉的,即《妙法莲华
经》的〈普门品〉里,释迦牟尼佛赞叹观世音菩萨的开示:“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
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换言之
,只要众生有苦难烦恼,而能至诚恳切地持唸观世音菩萨的名号,菩萨就会寻其音声,救
拔苦难、济危扶倾、有求必应。
依古德的解释,“观世音”有三种意义:
一、观世音:以世间众生发声求救而前往施救。
二、观世意:以世间众生发意求救而前往施救。
三、观世身:以见世间众生身受诸苦而前往施救。
这样的释义,说明观世音菩萨救度众生的范围,已观察到众生的身、口、意三业。由
于菩萨是以善业因缘救度众生,若是身、口、意行恶者,就缺少这施救的因缘,好比船长
抛绳子救渡落海者,若落海者自己不去抓住绳子,反倒向恶海怒涛游去,船长也无法救渡
。众生若想得救,身要接近、口要诵念、心要想着菩萨,如此一定能为菩萨所救度。
“观自在”则是唐代玄奘大师所作的中文译名,显示菩萨强调修行自度重于依赖佛菩
萨伸出救度之手。观照特质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提到:“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
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说明菩萨以甚深的智慧观破五蕴皆空,度脱身
、心一切苦厄,才能称为“观自在”。依古德解释有十种义涵:
一、寿自在:菩萨的寿命无量自在,得以常住世间,度化众生。
二、心自在:心能驱使自在,入一切境界而无碍。
三、财自在:以一切财宝庄严世界自在;供养诸佛,施予众生自在,无有悭惜之心。
四、业自在:得受任何果报,自在无碍,如入畜生道度众生,虽受杀业之苦,但于菩
萨来说,无杀者、无受者。
五、生自在:转生、化生、降生、往生、此生、来生……一切来去自在,无有障碍。
六、胜解自在:现自在身、说自在法、圆自在行、证自在果。没有任何障碍。
七、愿自在:早成佛、晚成佛、要成佛、不成佛,都能自在。
八、神力自在:神通变化,不可思议,一时天堂,一时地狱,来去度众无碍。
九、智自在:观照一切皆空,悟得觉之道,自在无碍。
十、法自在:对众说法,辩才自在无碍。
大家称玄奘大师的译名为新译,称鸠摩罗什的译名为旧译。因为一般众生依赖性强,
希望藉观世音菩萨的他力来施救,而不肯自己下功夫、观照一切皆空的自力于自度,所以
大家多习惯沿用“观世音”,而较少人用“观自在”来称呼。然而,这位大菩萨无论是以
“观世音”或“观自在”为名,都涵藏菩萨一切为众生、一切为度他、无私大愿大行的重
要意义。
(二)“菩萨”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中文译为“觉者”,“萨埵”是“有
情”,“有情”也就是“众生”的代名词;“菩提萨埵”意为“觉悟了的众生”,觉诸行
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的真理。而菩萨是大乘行者,不以自己觉悟为足,更要使无量
众生觉悟真理、解除一切痛苦而成就佛道。
菩萨在自度度他、上求下化的过程中,要修行很多法门,包括六度法门、四无量心、
四摄法等,并发下行佛道的四弘誓愿,而臻于慈悲圆满的境地,以照见五蕴皆空的“妙智
慧”慈悲救度众生。
“六度”分别是:一、除悭贪之毒的“布施度”,行布施的内容包括“财”、“法”
(佛法真理)、“无畏”(无所怖畏);二、防非止恶的“持戒度”,坚守各种戒律以制
伏恶行及恶心;三、祛除瞋恚的“忍辱度”,忍受外界加诸于自己的一切侮辱,而内心毫
无瞋恚之念;四、永不懈怠的“精进度”,精进地断除一切恶心恶行,勤修一切善法,并
且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五、专一心志不散乱的“禅定度”,身、口、意皆定,由静生定
,由定生慧;六、对治愚痴的“智慧度”,是观照一切众生都无实在体性,知一切法因缘
所生,如幻如影而不真实,并断除习气所成就的智慧。菩萨行“六度”是前三度修福、后
三度修慧,福慧双具,更以“理修”与“事修”修行六度法门,即是从道理与事相修行,
由“事修”圆通世间善法,不执著事相。
“四无量心”是菩萨为无量众生付出“慈、悲、喜、舍”而无有限量,包括:一、慈
无量心,菩萨给予众生快乐之心是无量的;二、悲无量心,菩萨以无量的悲心拔除众生的
痛苦;三、喜无量心,是菩萨看见他人已离苦得乐,心生庆慰的“随喜”心;四、舍无量
心,就是一切放舍之心,菩萨行前三个无量心,不会念念于自己曾行慈、悲、喜,行善要
舍,仇恶也舍。
“四摄法”则是行菩萨道者的修为,包括:一、布施摄,以布施来摄受众生,使众生
心向佛道;二、爱语摄,也就是依众生的因缘,诚实地以“善言”引导他向善精进;三、
利行摄,就是对众生产生有利的帮助;四、同事摄,“同事”是共同生活、工作的群众,
菩萨与大众打成一片,而不脱离大众独善其身,就是同事摄。这是菩萨度众生时所用的方
便善巧。
菩萨修行的总愿,则是“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
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大乘菩萨自利利他行愿的基础。
■观音菩萨的形相
《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说明了“
法无定相”。而观音菩萨因为大慈大悲的大愿行,故随顺众生的因缘,以应身或化身无定
相出现,而相机摄度。
观音菩萨以威神力应现不同形相,呈现丰富繁多的分身、面相、肢体、属性、功用与
行化相。他的名称有六观音、七观音、八大菩萨、三十二应身、三十三观音等;面相有九
面观音、十一面观音等等;为了增加救度的功用,又有六臂观音、二十四臂观音、千手千
眼观音等。以“行化”而言,每一种观音,各有其行化的对象,例如:
千手观音、大悲观音─以地狱道众生为行化对象。
圣观音、大慈观音─以饿鬼道众生为行化对象。
马头观音、师子无畏观音─以畜生道众生为行化对象。
十一面观音、大光普照观音─以修罗道众生为行化对象。
准提观音、天人丈夫观音─以人道众生为行化对象。
如意轮观音、大梵深远观音─以天道众生为行化对象(注1)。
在《楞严经》与《妙法莲华经》中提到观音菩萨应现三十二身,此外,关于观音菩萨
的眼睛,经典中也说有二目、三目、四目、九目、一百零八目、千目、万目、乃至八万四
千清净宝目。这些不可思议的应现形相,表示观音菩萨的慈悲、威神、智慧无有限量,显
现观音菩萨以心眼行观,能普观众生之苦而无有遗漏。
有关观音菩萨的主要经典
在大乘经典中,记载许多观音菩萨的事蹟,主要的几部重要经典包括:
一、《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一卷完全述说观音菩萨事蹟的经典,后
人将它从《法华经》中抽出,简称为〈普门品〉,也是一般人所称的《观音经》。这部经
典中的观音菩萨是慈悲的象征。
二、《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是佛以神通力为韦提希夫人示现各个佛国后,韦提希夫
人选择了阿弥陀佛国土,于是,佛陀提出往生极乐世界的十六观法;其中,第十观就是观
“观音菩萨”,佛陀说明观音菩萨具足众好的身相,以及如何观想的方法,是一部修观的
重要经典。依佛所教导的方法一心谛观(详审观察)观音菩萨,不会遇到诸祸,且能净除
业障。
三、《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是记述阿弥陀佛及观音菩萨在因地修行成道的因
缘故事。
四、《观世音菩萨授记经》,是佛向华德藏菩萨说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具有如
幻三昧神通之力,可变现奇景及二菩萨化迹因缘的故事。
五、《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是佛以观理的角度所说之法,这里的观自在菩萨,乃是
智慧的象征。
六、《观音三昧经》是佛陀对阿难说,观音菩萨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佛陀往昔
曾于正法明如来的座下修学佛道。观音菩萨成为阿弥陀佛脇士(编者按:指侍立于本尊两
侧之侍圣。士者,大士之意,为菩萨之异译)、度化娑婆世界众生,是正法明如来的倒驾
慈航。
七、《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叙说观音菩萨在过去已
成就佛道,号正法明如来,因为济度众生的大悲愿心,而示现菩萨之相。
八、《大方广佛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善财童子曾遇到一位长者,指示南海的普陀
洛伽山有观音菩萨净土,善财童子于是前往参拜,得观音菩萨示教法要。
■持诵观音菩萨名号的感应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三〈离世间品〉云:“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垂光
照三界,心法无不现。”菩萨就像天上明月,高挂黑夜空中,遍照三界;众生见到菩提月
光显现,便能感受清凉生起,去除心头热恼,达到内心的清净自在。
持诵观音菩萨名号,而得到菩萨保护的事蹟,古今多不胜数;而观音菩萨为众生拔苦
的内涵,在《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讲到:“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
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
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我们念观音菩萨名号,勿存有功利、求取物质之心,而应出于清净的求福心,更应进
一步地在人格、内心下功夫,菩萨自会在冥冥中慈加护佑。
观音菩萨的伟大精神,及其自度度人的不思议法门,若学佛者能以虔诚的信仰、行为
与愿力向观音菩萨学习,便更容易与观音菩萨的愿力相应,更容易通达法要而成就。圣严
法师曾开示:“临时遇到苦难时向观世音菩萨求救,菩萨固然会来救你,可是,假如平时
不念观音圣号,临到苦难来时,恐怕会想不到念观音圣号了。”观音菩萨“有求必应”的
感应,来自于深厚而虔诚的信仰;诚如“万法唯心造”说明“信”的极大力量,真正相信
观音菩萨,至心清净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心灵必可获得安定,而运用智慧化危机为
转机。
注1:观音各有其行化对象的资料,参考自圣印法师(1992)《普门户户有观音》。
新店市:圆明出版社。第539-540页
观音菩萨小百科 〈千手千眼观世音〉 据《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悲心陀罗尼》载,“稽
首观音大悲主,愿力洪深相好身,千臂庄严普护持,千眼光明遍观照”,观音为利益一切
众生,发具足千手千眼之愿。
此像由艺术家杨惠姗女士依据甘肃省敦煌莫高窟第三窟千手千眼观音变相所创作, 像高
三百八十八公分, 十一面四十手, 背光有千手, 手上各有一眼, 表千手千眼。全像用
色古雅,法相庄严。
观音菩萨小百科 〈白衣〉又称大白衣观音、白处尊菩萨。观音着白衣住白莲花中, 白色
表菩提心,意即住此白净菩提心,故名白衣观音,其住处名为白处。据《大日经密印品》
记载,此尊为莲华部之部母,能生莲华部诸尊。其白衣大悲咒可攘乱、息灾,逢凶化吉,
故信者众。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
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说明观世音菩萨大慈大
悲、寻声救苦的特质,“慈”能与乐,“悲”能拔苦,“慈悲”是观世音菩萨的圣德。
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因为流传甚广,往往被独
立成为一部经流通,称为《观音经》,也简称〈普门品〉,可谓宣说观音信仰最重要的一
部佛典。
“普门”的意义〈普门品〉之所以称为“普门”,有两种含意:
其一,是指菩萨无门而不入,无论众生是在上三道的天人、阿修罗、人道,还是在三
途的畜生、饿鬼、地狱,菩萨都能够随机随缘度化,而没有空间、时间的隔碍。
其二,是指此法门平等无别、普度一切众生,无论是在哪一道的众生只要虔诚地称念
观世音菩萨名号,菩萨都会接引入此法门,一视平等,无有差别。
在〈普门品〉中,佛陀更金口宣说观世音菩萨可以救拔七种苦难,帮助娑婆世界众生
远离三毒烦恼,并且圆满妇女生男生女的愿望,还会化现三十二种变化身,随缘引导众生
信受佛法。以下即介绍观世音菩萨以“救七难”、“离三毒”、“满二愿”,应机变化成
各种人物,救度众生。
■〈普门品〉中的观世音菩萨
救七难
观世音菩萨最为人知的特质,就是寻声救苦、助人化险为夷、遇难呈祥。〈普门品〉
经文中,列举在面临七种苦难的时候,若人能诚恳地念诵观音菩萨名号,即得解脱。七种
苦难为:火难、水难、黑风难、刀杖难、罗刹难、刑难、贼难。
“火难”就是将入火舌,或是将被火焰吞噬燃烧的火灾。“水难”即落入河海中,随
波漂流,惶恐无主,或被洪水吞没,又或者是大水淹灌陆地的水灾。“黑风难”就是遭遇
台风或飓风强烈吹袭的风灾。“刀杖难”则是将遇釜钺加身、刀枪兵器等的伤害。“罗刹
难”即是将受到凶神恶鬼的作祟加害。“刑难”就是遇到枷锁器械绑缚四肢、失去自由行
动的牢狱之灾。“贼难”即是小偷、强盗前来偷、拐、抢、骗之灾难。遭遇以上七种灾祸
,只要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即得解脱苦难、逢凶化吉。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即使是天天行善的大好人、大善人,都
免不了有遭遇天灾人祸的时候,因此对身处在众苦煎迫中的众生来说,称念寻声救苦的观
世音菩萨,是非常符合切身需求的。也因为观世音菩萨无远弗届的愿力和感应力,遂成为
家家户户顶礼膜拜、虔诚信仰的对象。由于观世音菩萨可以帮助众生脱离恐惧害怕,所以
又被称为“施无畏者”。
离三毒
佛教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了生脱死、脱离六道轮回的束缚,达到不生不灭、究竟常乐
的涅槃境界。然而,一般世人都难免被贪、瞋、痴三种大烦恼束缚缠绑。贪就是贪爱五欲
,瞋即是瞋恚无忍,痴则为愚痴无明,此三者又称为“三毒”,是众生久远劫来轮回颠倒
的三大根本烦恼,也是阻挠众生脱离轮回、明心见性最大的障碍。
依照〈普门品〉经文所说:“若有众生多于婬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意思即是,淫欲心、瞋恨心或者愚痴心很重的人,只要常常诚恳地念诵、礼敬观世音
菩萨,就能够逐渐地减轻淫欲、瞋恨和愚痴等三毒烦恼的侵扰,甚至最后完全断除。
由此可知,礼敬并持诵观世音菩萨名号,除了救苦救难、解脱一切众生现世灾难的痛
苦之外,对于开启智慧、明心见性、修行悟道、脱离轮回的根本烦恼,更有不可思议的利
益。这种利益,并非如一般大众所误会的,只是想祈求消灾免难的消极信仰,反之,观音
法门是僧俗二众发心离世修道、解脱生死轮回的修行法门。
满二愿
观世音菩萨不仅帮助修道者断除根本烦恼,同时,世人所有的愿望和要求,观世音菩
萨几乎都是有求必应。据〈普门品〉中所说,若有妇女想要求得生男孩或者生女孩两种愿
望,只要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皆可如愿求男得男,求女得女,并且所生的孩子,无论男
女都是相貌端正、善根深厚并且受人敬爱的善男信女。此种利益,也是观音信仰中最特别
的地方,满足传统家庭希望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愿望。这是非常体贴众生心理的一种权
巧方法,也是让观世音菩萨信仰深入民心的原因之一。
三十二应化身
观世音菩萨普度众生的方法,除了前述的救七难、离三毒、满二愿以外,更有一大特
点,就是随顺因缘,应机施化的善巧方法。〈普门品〉中说,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种应化
身,随缘变现:“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此
即是说,若有众生,他的机缘需要以佛陀的圆满形相,方能得到解脱救度,观世音菩萨即
应化出佛的形相来度化。〈普门品〉的经文随后又依序列举三十多种应化身:辟支佛身、
声闻身、梵王身、帝释身、自在天身、大自在天身、天大将军身、毘沙门身、小王身、长
者身、居士身、宰官身、婆罗门身、比丘身、比丘尼身、优婆塞身、优婆夷身、妇女身、
童男身、童女身、天身、龙身、夜叉身、乾闼婆身、阿修罗身、迦楼罗身、紧那罗身、摩
睺罗伽身、人身、非人身以及执金刚神身等。
在观世音菩萨所有的应化身中,以佛身最特别。有人可能会想,以菩萨的境界而化现
成为佛,是否有僭越的疑虑呢?其实,观世音菩萨是古佛再来,在久远劫前早已成就佛道
,圣号“正法明如来”,因为慈悲愿力,发心帮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所以倒驾慈航,而
现菩萨身作为阿弥陀佛的脇侍,帮助弥陀广度众生、普化群迷。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广受信徒供奉、信仰,甚至也广为修行人所依怙,最主要的原因,
就是信仰观世音菩萨可以满足人们追求的两种利益:一种是现世安乐的利益;另一种是出
世常乐的利益。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平平安安、无灾无难,但环境、世事难免有不如意或
不测风云,若人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可以逢凶化吉、转祸为福;而追求出离及解脱
的修行人,虽然并不特别在意现世的安乐,但持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同样可以对修行证果
产生非常大的助益。“通俗通道”即是〈普门品〉观音法门的一大特色,不仅入世的人可
以信仰供奉,出世的修道人也可以依止修持。
〈普门品〉里面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转危为安的威神力,不但提供人们心灵上最好
的保佑与依靠,观世音菩萨所示现悲愿宏深的圣德,更是修行道上的指路灯,鼓励人们在
求得福佑之外,更身体力行地学习、实践观世音菩萨的精神,以实际的行为和信仰改变内
心,成就与观世音无二无别的菩萨。
观音菩萨小百科 〈阿耨观音〉又称坐岩观音。阿耨,阿耨达池略称,意译清凉池、无热
恼池。此池位于阎浮提雪山之巅,纵广五十由旬,其水清凉甘美,阿耨达多龙王居住宫中
,龙王不受热沙、热风、金翅鸟王所苦, 故名阿耨达多,为《法华经‧普门品》:“或
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之观音化身。其像多坐于岩上,作观
海状。
观音菩萨小百科〈持莲观音〉 五代后梁时,日本僧人慧锷于五台山得檀香木制观音像一
尊,欲携回日本,船行至普陀山附近海面,暴雨骤起,前进不得。慧锷当晚梦见一僧告知
,需将观音像安奉此山,方可成行。慧锷不依僧言,依旧受阻。时山巅现一观音,手持莲
花,慧锷始建寺留像,寺名为“不肯去观音院”。
观音菩萨小百科 〈水月观音〉 多作观水中月影状。相传观音菩萨一日来到姑苏,当地百
姓冤死不计其数,菩萨即化身为一女尼,手持净瓶,遍洒杨枝甘露水,称诵《大悲咒》,
结台超荐四十九日。功德圆满之日,众人欲见菩萨之像,女尼指向水中,果见一菩萨,与
水中一轮明月相映,宝相庄严,熠熠生辉。
■感恩发愿 修慈悲观 香光尼僧团方丈
悟因法师
净化的心灵分享
慈悲是使人趋向柔软友善的气质。慈是“与乐”,给予别人安乐;悲是“拔苦”,拔
除他人的痛苦;与乐、拔苦合起来就叫慈悲。
慈悲是不瞋恨、不恼害众生,减少人与人的冲突、隔阂。人怎么能做到不瞋恨、不恼
害众生呢?这必须透过禅修来净化心灵,在经过净化后,心灵自然地敞开,观众生犹如赤
子,超越对立差别、超越种族、超越主义宗派、超越宗教差异、超越人我区隔,这时候心
灵最健康,对人最信任,愿分享修法的喜乐、深深为他人祈福:愿众生能脱离痛苦走上解
脱之道,愿众生分享自己内心的平静、安详、喜乐,这就是慈悲观。
渐次修习慈悲观至怨亲平等
慈悲观要怎样修呢?慈悲观的基础是感恩,所以首先要观想自已最亲爱、最想要感谢
的人。一般来说,母亲与我们的关系最亲近,给予我们的恩惠也最多,一想到母亲的慈爱
恩惠,很自然就能生起感恩、感动─希望能让母亲安乐、拔除母亲的痛苦。所以,一般修
法时会先观想母亲的慈爱,帮助我们生起感恩慈悲的心境。
其次,观想的对象和你的关系必须是从亲到疏,感情要从浓到淡,这是修慈悲观的次
第。虽然说我们对待众生要“以德报怨”、“冤亲平等”,但如果一开始修法观想就以曾
经跟我有冤仇、不愉快的冤敌来做所缘境,我想恐怕一想到这些影像时,心虽是动了,却
是很难保持平稳和谐的善性循环,更别说对他们生起慈悲柔软的感动了!所以《菩提道次
第广论》说:渐次修习,先于亲友,次于中者,次于怨修;若于怨处如同亲友,心平等转
,渐于十方一切有情而修习之,如是于其等舍慈悲别分其境。即是修慈悲观的次第,很分
明。
因此,我们首先要观想跟自己最亲近的人,大家可以观想和自己最亲近的母亲;若母
亲已去世,可以观想其他还在世的人。
其次则观想和自己关系稍微疏远的人,如亲戚、朋友、同学、邻居等等。第三个对象
是:曾经和自己有过怨憎、不愉快的人。最后才观想一切和自己不亲也不疏、不爱也不怨
的一般人,甚至扩及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等所有的众生。
注意要观想与自己同性别的活人为对象,不要观想异性或死人,因为异性或死人会产
生一些不必要的联想。
发愿回向开展心境
我们很容易地对亲人产生感恩的心情感同身受,但要对自己的怨敌,乃至所有的众生
产生亲切感、慈悲心,便需要修炼调整了。修慈悲观时要用平等和谐的心境对待所有的众
生,这是在禅修时我们一再提醒、修炼的心态。为何禅修后要修炼慈悲观呢?禅修用功是
清明不愚昧,并保持平等心,不在贪与瞋的两极端间摆荡;现在修习慈悲感恩,更要秉持
平等和谐的心境来对待一切。
如果还在禅堂,只有观想所缘就无法把持平稳平等的心,走出禅堂,怨亲映现,心境
将更是激荡而难以掌握;所以这种修炼是不可少的,在一期或一堂的禅修后,要紧接着修
炼心境的开展,这是回向心,开展心、发愿心、分享心的修炼。
虔敬的发愿
在禅修后修慈悲观,可以藉禅修对心境的修炼和法喜来引发感恩心并发愿回向。那么
要如何发愿回向呢?我自己写了发愿文,跟大家分享:
我要感恩,因为我得到太多:
现在拥有的一切,是许多因缘的护持成就;一路走过来,有很多人的付出陪伴。
出生以来,母亲对我无微不至地照顾,呵护着稚嫩无知的我,怕跌倒、怕受凉、怕生
病、怕不读书,辛苦地拉拔我长大;乃至我的出家修道,都曾经深深地伤痛她。
还有很多人,不管我认识或不认识,他们都和我的生命息息相关。到学校有老师教导
,在邻里间彼此守望相助。平常日子里,一转水龙头,有水解渴;一按开关,灯就会
亮;一出门,路都铺得非常平整;甚至垃圾都有人准时到门口来收。
出家后,不管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信众,他们虔诚地布施、供养,不断提醒我验证佛法
,是他们的殷殷的期待。无可计数的恩情,我要如何回报?
此生此世的恩情尚无法回报,更何况生生世世的父母亲友,一切众生之恩。只有修法
才是报恩,只有慈悲喜舍才能报鸿恩于万一。
修法是为了寻找解脱的道路,解除忧悲恼苦,但愿一切众生远离所有的苦和苦因,获
得所有的乐和乐因。
为了报答最亲爱的母亲,亲友、邻居、同学、老师们,我的怨敌,乃至一切人,天人
、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我愿发菩提心,以胜妙喜悦的心用功修学,如有一点
一滴、一丝一毫的功德,都愿分享,分享法的喜悦、法的利益、法的功德。
而对自己的骄慢、懈怠,我愿虔诚地忏悔;假如过去由于我不慈悲的习性而恼害别人
,我愿虔诚地忏悔;若我因贪瞋痴而受别人的恼害,我也愿意虔诚地原谅。
但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远离一切苦和苦因,愿一切众生获得乐和乐因。愿一切众生
以平等和谐的心来看待自己和他人,愿一切众生能分享修法的喜悦、修法的利益、修
法的功德,愿一切众生沐浴在佛光中。
这是我的本愿,为了成就本愿,我要用功修行,修一切缘起的慈悲与智慧,祈求能够
得到佛陀的加持,善知识的摄受,我愿成就一切、愿成就一切、愿成就一切,我愿如
斯佛自知,毕竟当来得成就!
这是我禅修的发愿文,也是回向文,以此提供大家参考。希望每个人都能发菩提心,
把自己禅修的喜悦表达出来,同时也说明今后要努力的方向─愿成就所有众生修法的喜悦
、修法的利益、修法的功德,能使更多人得到佛法的增上利益。这是我的愿,每个人都发
自己的愿。以慈悲心愿一切众生都能离苦得乐,走向解脱之道,这应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观音菩萨小百科〈六时观音〉 又称常视众生观音。取观音大悲甚深,于昼夜六时常哀愍
护念众生之意,故称六时观音。六时指昼夜六时,即晨朝、日中、日没为昼三时,初夜、
中夜、后夜为夜三时。《观音慈林集》云:“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净自居。我于彼前
,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为观音三十三身中之居士身。
观音菩萨小百科〈杨柳观音〉 又称药王观音。观音菩萨成道之法相。据《千光眼观自在
菩萨祕密法经》:“若欲消除身上众病者,当修杨柳枝药法。其药王观自在像,相好庄严
如前所说。”其一手执杨柳,以大悲心遍洒甘露法水,手中杨柳可令众生消灾免难。又于
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杨柳枝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