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净空法师:二零一四净土大经科注-73(下

楼主: summertrees (夏天树)   2014-09-18 01:24:46
  下面是本经第二品。
 【德遵普贤第二】
  我们先看念老的题解,“第二品是上品圣众之补充”。“于菩萨众中,拈出上首之贤
护等十六正士”,这十六个人,正士是对菩萨的称呼。菩萨也称开士、也称大士,像观世
音菩萨,观音大士,地藏大士、文殊大士、普贤大士,都称大士,他们是等觉菩萨,不是
普通菩萨,法身菩萨里面最高的地位。再向上他就成佛了,证得究竟圆满的法身,那就不
住在实报土了,住在常寂光土。常寂光土里头只有一位,就是一个等级,平等法没有等级
的,常寂光。实报土里面有四十一个阶级,圆教,大乘圆教,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
、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居报土,他们住在实报庄严土。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等于实报
庄严土,它有四土三辈九品,但是全是法性身、法性土,法性身法性土就是实报庄严土。
明白这些事跟理,我们对于极乐世界就会非常认真向往,非去不可。修学其他法门,在这
一生当中未必能成就,这是真的。修学净宗法门没有一个不往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
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漏掉。你修这个法门不能往生,是什么原因?“发菩提心,一向
专念”这八个字没做到,那往生就不可靠,这八个字要做到决定得生。
  发菩提心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发菩提心?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讲得最好,
印光大师都五体投地,赞叹蕅益大师说,“即使古佛再来,给《弥陀经》做个注解,也不
能超过其上”,这个赞叹赞叹到极处了。我有一年在新加坡,拜访演培法师,也是老朋友
,也是我的老师,我初学佛的时候常常听他讲经。他请我吃饭,请我在他佛堂讲开示,讲
完之后,吃饭的时候,他就提出这个问题,他说印光法师对于蕅益大师的赞叹,是不是太
过分了一点?他问我这桩事情。我当时告诉他,我说不过分,一点都不过分。印光大师对
于蕅益大师的赞叹,我说我的看法,恰到好处。真的是如此,不容易,这是我们净土宗的
一代祖师。《弥陀经要解》分量不多,后面还有一篇跋文,蕅益大师自己写的,说明他这
个注解九天完成的。真难得,如同阿弥陀佛再来,亲自注这部经留传给后世,把发菩提心
这桩事情给我们解释清楚了。
  他说信愿具足就是大菩提心,从前从来没人说过,所以菩提心把我们难倒了,到底什
么叫菩提心?这个解释解决了,只要你真信,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
。真的,我们看到确实有乡下阿公阿婆念阿弥陀佛,往生的时候瑞相稀有,你要问他什么
叫菩提心,他不知道,他讲不出来。你问他相不相信,真相信,一点不怀疑,真想到极乐
世界,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原来蕅益大师说这就是无上菩提心,他自己不知道,他真发
心了,所以他一向专念,他决定往生。蕅益大师在一生当中,就说出这一句话就了不起了
,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没说过,让大家都怀疑,这说破了。再一想想哪一个往生的人,你
去问他,你相不相信有极乐世界?相信,不相信他就不念了,他相信,真信,没有怀疑。
愿不愿意到极乐世界?愿意。这个世界万缘放下、一尘不染,他用这个心一向专念阿弥陀
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蕅益大师讲,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就是发菩提心,《
无量寿经》讲的发心。往生到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浅。往生是信愿,往生
到极乐世界,你是生在哪一土,什么等级,那与你念佛有关系。念佛不是说念多少,功夫
。功夫指什么?你念佛号有没有妄想、有没有杂念。如果有妄想、有杂念,把你念佛的功
夫破坏了,天天念,天天漏掉,还是没有办法,换句话说,一定得放下。海贤老和尚说得
好,念佛去,只有念佛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真的不掌握住,假的放在心上,完了,你
一切都完了,多可惜!佛门里修的一点人天福报,如是而已。
  如果贪瞋痴慢的习气没有断,来生到哪里?到三途。三途里头最容易去的,畜生,畜
生愚痴。你自己这么好的机会遇到了,你没有掌握,这叫愚痴。畜生,我们看见,堕到畜
生道不容易出来,为什么?牠愚痴。牠要变成一只鸡,牠自己老想到鸡就是牠的身体,死
了以后还投鸡胎。畜生道要论多少次,不是一次就了了。如果你堕个十次、二十次、三十
次,很难出头,为什么?成习惯了,这是畜生道最可怕的事情。饿鬼、地狱就更不必说了
,麻烦大了,所以说恶道决定不能去。
  在此地举出贤护等十六正士,在家菩萨;前面说的三位代表出家菩萨,普贤、文殊、
弥勒代表出家的。现在专讲在家菩萨,在家菩萨,十六个等觉菩萨,他们所证的地位,跟
前面所说的文殊、普贤、弥勒是平等的,那三个是出家的,这在家的,地位平等。说十六
个,意思是什么?这部经非常适合在家修学,容易成就,那出家要修学就更容易成就了。
为什么?在家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出家,他都放下了,原因在此地。过去出家人三衣一
钵,什么都没有,不像现在。现在出家人有寺庙,寺庙的杂事比在家不知道要多多少倍,
出家人想成就,困难。去年我在斯里兰卡讲经,住了一个多月,小乘国家,很好。出家人
住小茅蓬,住山洞,还有一部分跟世尊一样,晚上树下一宿。多数,几乎一半住山洞,在
山上挖个洞,晚上就在那里面打坐。他们还是托钵,但是住茅蓬、住山洞的,有些不出去
托钵,每天到时候有居士把供养送来,容易成就。小乘人修定要断见思烦恼,五种见惑断
掉之后,证须陀洹果。有没有证果的我不知道,我看他们的修行,持戒很如法。
  戒律是佛法的根本,没有戒律就没有佛法,佛法是假的。在家,三皈五戒十善。我们
净土宗,净宗学会成立,我在美国的时候,美国第一个净宗学会在圣荷西,现在还在,杨
一华居士住持。我写个缘起,提出行门五门功课,就是戒律。第一条是我们最高指导的原
则,净业三福。在海外都是在家同学,不用出家戒律,用什么?用《弟子规》、《感应篇
》、《十善业》。这是净业三福第一条说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
业”。孝养父母落实在《弟子规》,孝亲尊师;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修十善业落
实在《十善业道经》,以这个为我们戒律的根本,一定要学习,三福。
  第二个六和,六和敬,人跟人要和睦相处不能斗争,“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
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合同均”。团体,在家学佛建立一个学会,净宗学会,修六
和敬,这个团体如法的。如果六和没有了,这不是释迦牟尼佛的道场,释迦佛的道场一定
是六和。再学的是三学、六度,三学是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这是佛教修学最高
的指导原则,一切诸佛菩萨都是走的这个路,没有例外的。三学再提升,六度:布施、持
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最后一条是十大愿王,普贤菩萨提倡的。我们就这五个科
目,五个科目是我们的戒律,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这是开端。
  “品末复标余之三众及诸天大众。以补足上品中六成就中之众成就”,这是念老为我
们做出交代,这个交代,交代得很清楚,六种成就非常圆满。下面说,“尤应着眼”,叫
我们特别注意的是什么?“本品名《德遵普贤》”,这个品题重要,“盖表与会之无量无
边诸大菩萨”,包括声闻缘觉、诸天大众,这统统包括在里头,“咸共遵修普贤之德”,
没有不尊重的。“普贤之德,实亦无量,而其心中之心、要中之要,则为十大愿王导归极
乐也。是为本品之纲。”这第二品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是这一品经的纲领,非常重要。
十大愿王有人专修,近代的弘一大师(李叔同先生),他出家之后,在戒律上下的功夫很
深,他也是跟印光大师学佛,晚年专宗净土。他的早晚课就是《普贤行愿品》最后的一卷
,这一卷经他能背诵。
  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真的要学。诸佛是谁?《华严经》上告诉我们
,“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都要以这个心态看一切众生,把一切众生都当作诸佛看待
,我们成佛就快了,就不远了。一切诸佛如来看众生都是诸佛,心敬,敬是性德。怎样把
自性功德掏出来、起作用,这就是第一步。佛门忏仪,拜忏,忏仪打开第一句,一切恭敬
,一心恭敬,不都有这种字样吗?都是从《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里头来的,不能不敬。
尤其对比我们晚辈的、年轻的,我们常常以长者的这个姿态去对他,把他看作下人,把他
看作低一等,这都是傲慢心作祟。自己不知道自己傲慢,别人看到,别人看到不敢告诉你
,为什么?不能接受。你能接受,不错,会有人告诉你,那都是真正爱护你的人。你不能
接受就没有办法了,为什么?告诉你你会生气,次数多了变成冤亲债主,不告诉你,不跟
你结怨,你就错到底了,到最后不能往生,堕三恶道,你说多可怜。
  “称赞如来”,对人要称赞,尽量找他好地方,赞扬他;不好地方不说,也不要放在
心上。人找不到十全十美的,总有过失,但是他也会有好处,要找到一个人,恶人,一条
善找不到的,你也找不到。他都有善,只是善多恶少、恶多善少,有差别。人心念头,善
恶混杂,取其善不取其恶,这就能称赞了。互相称赞好,家和万事兴。你看前面礼敬是诸
佛,这怎么换成如来?为什么不称赞诸佛?这个意思不一样,称诸佛是从相上讲的,事相
上讲的;称如来是从德上讲的,性德上讲的,他没有德行不能称赞,他要有真正的德行要
称赞。所以如来多半讲性,佛,诸佛多半讲相,有时候可以通用,有时候不通用。十愿里
头不通用,与性德相应要赞叹,与性德不相应不能赞叹。性德最明显的,十善业道与性德
相应,要赞叹;他造十恶业,不赞叹。这举一个例子,大家就容易辨别了。
  第三,“广修供养”。供养不分善人恶人,要用平等心,特别要用慈悲心,对待贫穷
苦难的人,更要加意去照顾他们、去帮助他们。“忏悔业障”,每一天要认真反省,特别
是古人教导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常常要将心比心,才能够发现自己的过失,
把自己的业障找出来。恶业是障,善业也是障,善业引起你的贪恋,也是障碍,不能生净
土。恶业是罪障,善业是福障,那个福也障碍你,让你对这个世间生起贪恋,不想到极乐
世界去。所以为什么佛教我们以苦为师,有道理,生活苦一点好,对这个世间不想长住,
常常想走,这就是好事情。常常有人逼着你要到极乐世界去,这不是坏事。
  “随喜功德”,一定要会,别人做好事情我们随喜,决定不能障碍。障碍别人的好事
,果报是什么?果报是我们自己将来有好事别人也障碍我们,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愿
意吗?何况如果这个好事是利益众生的,这一障碍众生的利益得不到了,这个因果责任你
要负责。他这桩好事功德愈大、时间愈长,你将来堕在地狱里头,那个罪业就愈深、愈重
,受的苦是你无法想像的,时间之长也是无法预计的。随喜,别人好事我随喜,等于我做
的一样,他有多大的功德我也有多大功德,何乐而不为之!为什么要去障碍别人?随喜别
人,别人随喜我;障碍别人,别人将来障碍我。业因果报,丝毫不爽,不能不知道,不能
不明了,不明了,造作的罪业有时候非常可怜。
  第六,“请转法轮”。大家想修福,世间什么样福报最大?请法师讲经的福报最大,
没有比这更大的。老人做寿,请法师讲《无量寿经》好!那真的叫无量寿。释迦牟尼佛在
世,你看看许多经典,国王大臣、长者居士来启请的,会修福。一切好事里头没有比讲经
更好,为什么?讲经帮助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冥阳两利。这个地方有法师讲经,听众
很多,肉眼看不到的听众更多,这是很多同学都有这个经验。
  还有更殊胜的,就是“请佛住世”。这是什么?建立道场,请法师常住这个地方,不
但常住讲经,还常住这个地方培养人才,这个功德真大。这都要靠哪些人来做?靠修普贤
行的人,也就是普贤菩萨。修普贤行就叫普贤菩萨,我们修普贤行,初发心的普贤菩萨。
证果之后位前菩萨,位中是等觉菩萨,位后是成佛之后,再现普贤菩萨身,修普贤行,那
是位后。前面我们讲过,有位前、位中、位后。建立个寺庙,寺庙没有人讲经,这不是真
正的佛道场,佛的道场是讲经教学。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没有建过道场,别人要供养,不接受,喜欢树下一宿,日
中一食,到处云游,居无定所。我们看到世尊一生的行谊,没有牵挂,有道场就有牵挂,
有牵挂是世间法不是佛法,佛法没有牵挂。我帮助人建道场,我不住道场,我要一住进去
之后,就被它所累赘了,麻烦就来了。来作客可以,道场任何事情人事物,不闻不问。中
国的道场有住持,住持从哪来的?选举出来的。中国古时候制度,寺院所有的执事任期是
一年,正月初一上任,腊月三十换班。羯磨作法,白四通过,选出下一任的,是这么来的
,民主。所以佛教是民主、共产,产业不属于任何一个人,属于常住,常住大众人人有分
。《地藏经》上,盗常住物佛不能救,造五逆十恶佛都有办法救你,盗常住物佛不能救。
为什么?常住是十方常住,通一切诸佛刹土,这个法子麻烦了。这些戒律现在没人学了,
没人学不知道。可是你要是造了,死了以后,在地狱、在饿鬼道受刑罚你就知道了,不能
说我不知道,不知不罪,不知也有罪,知道的罪更重,不知罪轻一点,不能说没罪。因果
报应,丝毫不爽,不能不知道。
  佛法要再兴,必须学戒律。我帮助斯里兰卡建了一座佛教大学,有人建议要我去做校
长,我决定不干。我顶多在那里面担任一个教授,开《无量寿经》,我专教《无量寿经》
。但是我给学校建议,学生入学要五年学戒,没有五年学戒不能让他进门。小乘戒律两年
,大乘戒律三年,所以这大学前面是戒律学院,必须戒律学院五年毕业出来之后,你要想
出家或者是在家都可以,专攻一门,将来弘法利生,好事情。我年岁大了,一切事务不能
再过问,八十八岁,往生极乐世界要紧。世间事情不是我的事情,我决定不参与,到哪里
都一样,道场执事都移交了。这请佛住世。
  十愿,从礼敬到请佛住世,这七条是真正的愿,普贤,这个是真的愿。后面三愿是回
向,“常随佛学”是回向菩提,“恒顺众生”是回向遍法界虚空界的众生,后面“普皆回
向”,这是回向实际,就是回向自性,佛法所求的大回向就这三种。最后一个心量大,为
什么?遍法界虚空界都是自性所现的、自性所变的,这是我们不能够不知道的。为什么我
们的心量不能拓开、不能包容,不了解事实真相。
  大乘教常讲,一切法从哪来的?心想生的。六祖惠能大师讲得最清楚、最简单、最扼
要,整个宇宙从哪来的?一切现象从哪来的?他开悟的时候最后一句话,“何期自性,能
生万法”,整个法界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是真心,谁的真心?自己的真心,所以经上
常讲一切法从心生。一切法从心生,心是一切法之体,一切法跟我是什么关系?同一个体
,这多亲切,一切法跟我同一个体,我们不能不知道。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庄子
有一句话说,“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庄子是什么人?至少法身菩萨,大彻大
悟,明心见性,否则的话这两句话说不出来,能说这两句话的,法身菩萨。
  “德遵普贤”这品经,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是在家菩萨。在家菩萨的功德比出家菩萨
还要殊胜,出家菩萨他离开世俗,在家菩萨跟世俗人完全和光同尘在一起,度众生方便,
度众生没有讥嫌,容易。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4-09-18 09:50:00
阿弥陀佛!
作者: a876352000   2014-09-18 10:44:00
随喜赞叹普贤十大愿。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14-09-18 17:39:00
随喜赞叹 净空老和尚 ! 南无阿弥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