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又有普贤菩萨”释“菩萨”)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云何为大道心众生”,云何就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称他作
大道心众生?因为他具足四种大故,有四种大。这四种大,清凉大师在《华严经疏钞》里
头说,下面都是节录《华严经疏钞》的原文。“《清凉疏》谓:一者愿大”,为什么?“
求大菩提故”。我们今天把这个愿改作愿生净土,跟这个愿大意思相不相同?相同,往生
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证大菩提,到那边就成佛了。我们在这个世界成不了佛,烦恼习气断
不了。有同学问我,很多,自己都知道烦恼习气很严重,问我怎么办?我就告诉他,学海
贤老和尚,烦恼习气断掉了,念佛。什么时候念佛?烦恼习气一现行,阿弥陀佛,把它压
下去。把烦恼习气换成阿弥陀佛,这叫觉;不知道换成阿弥陀佛,那叫迷,迷造业,造三
途六道的业。要觉,觉就是一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正觉,是普觉,是圆满觉,是究竟
觉,就看你转不转过来。一个念头起来了,不管善念、恶念,马上换成阿弥陀佛就对了,
这就是求大菩提,叫愿大。
第二,“行大”,行是修行。“二利成就故”,二利是自行化他,用什么?也就用一
句阿弥陀佛。别人问什么,回答他都是阿弥陀佛,声声阿弥陀佛灌到他耳朵里去,让它在
八识田里头变成种子,你这叫劝人修净土,利益无边。今天光盘非常方便,价格又非常便
宜,你要先修法布施就布施光盘。什么光盘第一好、第一功德?那就是这一片,我跟你介
绍的。我这一生看的光盘很多,这一片光盘是第一,你布施这一片光盘的功德无量无边,
没有能够超过它的。为什么?能叫人马上就觉悟,能叫人立刻得利益。这本书对念佛人来
讲,它是《无量寿经》的总结,它是《无量寿经》的全部,都在这里头。学《无量寿经》
,我们这个《科注》在一起学习,要超过一千多个小时,学这个一个小时,一个小时就等
于我们一千多个小时的利益,你全得到了。这是老和尚给我们的恩惠,我们要知道珍惜。
念阿弥陀佛,布施这个书,布施这个光盘,行大。
第三,“时大”。我们念佛不是念一天,你看这个老和尚念了九十二年。他二十岁出
家,师父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告诉他一直念下去,他就一直念下去,日夜都不休息。这个
日夜不休息的是,念累了时休息,白天他是一样的,念累了他就睡一下,睡好了之后接着
再念,不分昼夜,什么时候累了什么时候休息,什么时候休息好了什么时候接着再干,九
十二年。他的阶段,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我给他估计的,他没有说,他
功夫成片应该是三年。那三年阿弥陀佛就见到了,功夫成片一定见佛,就给他信息了。事
一心不乱应该在三十岁前后,理一心不乱应该在四十岁左右。理一心就是大彻大悟,明心
见性,跟禅宗六祖惠能平等的,同一个层次,所以他自己说他什么都知道。但是他师父教
他,你什么都知道的时候,什么都不要说,所以他听话,他一生不说,天机不可泄漏。但
是他表现在生活上,表现在工作上,表现在处事待人接物,真正会看的人、会听的人,完
全看出来,不会的人看不出来,也听不出来。这妙极了!九十二年做榜样给我们看。
后面寿命延得那么长,阿弥陀佛叫他表法,给他任务,表法的任务圆满了,佛就接他
走了。怎么圆满?他看到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这有,他手上拿的就这本书,《若要佛法
兴,唯有僧赞僧》。他拿到这本书,无比的欢喜,应该是阿弥陀佛告诉他,你遇到这本书
,佛就来接他往生。所以得到这本书就像遇到宝贝一样,无量的欢喜,穿上他心爱的袈裟
,整整齐齐,拿著书叫大家,你们赶快替我照一张照片。这张照片照了就是表法圆满,三
天他就走了,这个意思很深。
这本书是告诉我们,要想佛法兴旺,出家人要互相赞叹,不能毁谤,决定不可以自赞
毁他。自赞毁他是菩萨戒的重戒,应当要僧赞僧,古大德所说的。今天这个世界,互相赞
叹的人没有了,几乎都是批评,都是赞叹自己,轻视别人。这会造成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
不好的印象,出家人你们都互相毁谤,算了,我不学了,让很多人退心。不但佛教如是,
其他宗教这种情形很多,这是这个时代社会的通病。他来给我们表这个法,告诉我们,夏
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真经,没错误;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是正确的注解,没有错误;那
我们这十几二十年,将近二十年,依照这个本子修行,依照这个本子学习,没有错误,给
我们做这个证明。当然更深一层的,为我们证明极乐世界是真有,阿弥陀佛是真有,他见
过阿弥陀佛很多次,决定不是假的,老和尚不会骗人,是真的。真有极乐世界,真有阿弥
陀佛,真正依教修行,阿弥陀佛会来跟你见面,让你增长信心。
所以时大,一切时一切处我们都劝人念佛。心里面只放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
么都不放,在这个世间,有生之年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样样都好,顺境逆境、善
缘恶缘统统随顺,不放在心上,这叫妙用。放在心上就造业,善行感三善道,恶的行为感
三恶道,只要放在心上就变成业了,变成轮回业。老和尚九十二年给我们做榜样,心上只
放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也没有,所以他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前,真的变
成一家人了,起心动念,阿弥陀佛就见了,就来了。
第四,“德大,具足一乘诸功德故”。这就是一句佛号,一句阿弥陀佛具足无量无边
无尽无数的功德,你为什么不修?天天想修功德,不知道怎么修法,这一句阿弥陀佛功德
就具足了,一切功德都在其中。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就发心真干了。这
是《华严经疏钞》里头清凉大师说的。
再看我们一部大经《法华经》,天台宗的主修的经典,“此亦含摄”,就是包括《法
华经》讲的六大。第一个,“信大法”,这个大法在天台宗就是《法华经》、《摩诃止观
》,这他们主修的。那在我们净宗,这个大法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无量
寿经》跟小本的《阿弥陀经》完全相同,一个说得简略,一个说得详细,是同一部经,所
以《弥陀经》也是大法,《无量寿经》也是大法,无论受持哪一部都好,功德完全平等,
没有差别,要相信。
第二,“解大义”,不但要信,你要能理解。信心从哪里生的?从理解生的。你理解
不透彻,不知道这一句佛号功德有多大,把它看轻了,认为还有比阿弥陀佛更大功德的,
搞错了!不知道《无量寿经》跟这一句佛号,它的功德超过《法华》、超过《华严》,确
确实实是第一功德。你依《华严》、《法华》去修,你这一生未必能成就,修得不好,还
是继续搞六道轮回,错了。你要遇到净宗,真正对极乐世界认识清楚了,搞清楚、搞明白
了,深信不疑,一向专念,求生净土,往生到极乐你就成佛了,到那个地方去,《华严》
、《法华》自然圆满了。
第三这“发大心”,发心求生净土,发心亲近弥陀。我到极乐世界干什么?跟阿弥陀
佛学习,跟十方诸佛如来学习,在极乐世界的人他办得到。极乐世界每一个人都能够分无
量无边身,分身到无量无边世界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听经,听经是修慧,福慧双修。
在极乐世界,本身没有离开阿弥陀佛,去的是分身去的,本身在弥陀讲堂还没动,有这个
本事。所以到极乐世界时间不要很长,智慧福德都圆满了,究竟圆满,你有能力到十方世
界度一切与你有缘的众生,你有这种能力,为什么不去?
第四,“趋大果”,大果就是成佛,《华严经》上所讲的妙觉如来,在等觉之上,这
叫大果。第五,“修大行”。第六,“证大道”,无上菩提,这是大道,就是佛经上的阿
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华严》讲的六大,清凉讲的四大
,内容完全相同。所以具足上面所说的大,“名为大道心众生”。这是把菩萨给我们解释
清楚了,菩萨不是神,不是仙人。
所以学佛的同学一定要知道,有一些人,特别是学科学的、学哲学的,他们看佛经,
告诉我们佛教不是宗教,佛教是无神论。佛教承认有神,但是没有说神创造宇宙,没有说
这个世界是神造的、人是神造的,没有这个说法。这是真的没有,无神论说的是这个意思
。佛教承认有六道,有天神、有鬼神,但是他们的地位跟我们是平等的,都是属于有情众
生,烦恼习气没断干净,在六道里头轮回。六道轮回是什么事情?说得不好听一点,但是
是事实真相,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六道干这个事情。你要真搞清楚、搞明白,这地方不
能住!
海贤老和尚是六道众生吗?是,跟我们一样。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他改变了,他从凡夫
变成佛了,这是我们要注意到的,要能体会得到。我们不可能有他那么长的寿命,他那长
的寿命是阿弥陀佛加持,叫他表法的,没有见到这本书,他不能离开这个世界。最后表这
个法,给我们修净土的人做证明,我们没有走错路,我们走的是菩提康庄大道,成佛之道
。坚定信心、愿心,一直走下去,我们跟他一样,决定往生不退成佛。我们往生的时候会
看到他,跟在阿弥陀佛身边一起来接我们。你见到佛了,你也见到老法师,还有一些跟我
们一起同学的,我们认识的,我们听到这个名字的,没见过面,听到名字的,往生的时候
统统来欢迎。到极乐世界不会寂寞,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个地方没有冤家对头,是诸上
善人俱会一处,真正叫极乐。到那个地方智慧圆满,神通广大,我们想到的都得到,想不
到的也得到,这妙极了!
下面再给我们介绍‘普贤菩萨’。“普贤亦名遍吉”,遍是普遍,吉是吉祥。遍法界
虚空界,他早就成佛了,现菩萨身,帮助释迦牟尼佛,帮助阿弥陀佛,普度一切众生,以
等觉菩萨的身分出现。《清凉疏》里面有三位普贤菩萨:第一个,“位前(但发普贤心)
”,没有修普贤行,发普贤心了。普贤心是什么?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
供养,忏悔业障,发心,没有去做,真有这个心,这个叫位前。如果你真正干了,修普贤
行,真修,这就真正是普贤菩萨,《华严》、《法华》不能缺少。
净土没有要求这个,但是净土鼓励我们,为什么?它太难了。礼敬诸佛能不能做到?
做不到。礼敬诸佛什么意思?眼睛看到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佛,叫礼敬诸佛,凡夫只有我一
个,除我之外都是诸佛。《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看一切众生个个
都是佛,对他们行礼,对他们恭敬,谁能做到?真修普贤行的人决定得生净土,为什么?
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法门的示现,极乐世界每一个人确确实实,他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为
什么?他从自性上看,他不从相上看。从性上看是圆满的,是真佛;从相上看,他是迷惑
颠倒的凡夫。不能因为他迷惑颠倒,我就瞧不起他,那就错了。看众生什么?好像喝醉酒
发酒疯的,好人。他正常的时候是好人,他现在喝醉了,迷了,胡说八道,等他酒醒之后
他就恢复正常,要用这个比喻去看。普贤行难,普贤叫大行,修大行,证大果。
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老祖宗也不简单,佛教没传到中国来,老祖宗教导我们有这个
意思。老祖宗给我们的概念,“人性本善”,还把这一句话写在《三字经》上,《三字经
》是童蒙教科书,第一本书,入门的书,还写在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本善是什
么?本善就是佛,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换句话说,本性本善,跟世尊在《华严经》
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一个意思,说法不一样,完全说的一桩事情,是真
的不是假的。
我们迷惑颠倒,看这个批评,看那个批评,统统造罪业。天天造业自己不知道,有意
无意全造业,都认为自己很了不起,瞧不起别人。礼敬这两个字,对诸佛的,如何我们觉
悟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对一切众生的礼敬,要跟礼敬诸佛同样的心态,这就对了。见
到一切人,我们见佛是顶礼三拜,见到一切人至少深深的一鞠躬,我们理上不一样,但是
敬是完全相同的,深深一鞠躬。中国古人无论在什么时候见面,都是九十度的问讯,决定
没有毁谤。
你看第二句,称赞如来,这就是僧赞僧。家和万事兴,一家人互相赞叹,这家兴旺;
一个行业,老板跟员工互相赞叹,这个行业决定兴旺。社会如此,国家亦如此,世界亦如
此,整个世界国与国之间互相赞叹,世界和谐,怎么会有动乱!人民幸福,统统都是要互
相称赞,不可以毁谤。毁谤是造地狱业,你不是怨恨一个人,你不知道你那种怨恨、毁谤
对外影响多大!特别是对父母、尊长、老师、三宝,你要是毁谤,别人听了恭敬心就没有
了。他为什么恭敬心没有?因为你,你说的。
尤其是个带头人,中国传统文化衰到今天,头是谁带的?慈禧太后。慈禧太后没有恭
敬心,自称老佛爷,把佛菩萨、圣贤(古圣先贤)都放在下面,她高高在上,让全国现在
所谓是知识分子,那个时候讲的读书人,对于传统文化的信心逐渐淡薄了。到满清亡国的
时候,几乎对中国传统文化信心动摇了。这个人在无间地狱,什么时候能出来?没有人知
道,中国什么时候要再回归到太平盛世,也许她能出来。只要有人对传统文化、对古圣先
贤有怀疑,对祖宗有怀疑,她就出不来,自作自受。她附体来找过我,现在后悔没用处了
。求我帮助,我只能给她立个牌位,在我摄影棚里头给她立个牌位。真可怜!多少世修积
的福报功德,坐上帝王的宝座,在位的这个期间没有干好事,最后导致家破人亡,国没有
了,清朝亡国了,自己死堕地狱,不知道恭敬。
所以恭敬是普贤菩萨修的,不是普通菩萨,普通菩萨达不到这个境界。我们要想修,
消业障,礼敬称赞,业障就消掉了,十个愿只要修这两愿,我们无始劫来的业障就能消除
,消得快。不再批评、不再毁谤了,自己谦虚,尊重别人,谦虚才能积德,才能累功积德
;傲慢、自以为是,功德全没有了。古人有一句话说,这佛门说的,佛门大德说的,“一
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这障碍都来了,一念傲慢什么功德都没有了。
“位中”普贤,普贤是等觉菩萨,换句话说,从初发心到证得大乘初信位菩萨,你修
普贤行就叫位前菩萨。要知道我们没有证到初信,没有证到初信不算,那什么?没修。真
正证得初信之后修普贤行,一直修到十地,五十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
地,都是位前。位中?等觉。“位后”?位后是他成佛之后,再以普贤菩萨的身分,来帮
助诸佛如来教化众生,那叫位后。所以位后,“得果不舍因行,谓成佛仍不舍因地之行”
,这个叫位后。位后不定现什么身,纵然是现初信、二信、三信,那是位后普贤,那是佛
再来示现的。《华严疏》里头说这三大类。位后的普贤多,我们不认识。我们回过头来看
看,海贤菩萨倒很像是一个位后普贤,来为我们表法的,来做出这个榜样给我们看的,不
是普通人。普通人要能照着他这个方法学,一生决定得生净土。普贤十大愿王在这个光盘
里细细观察,十大愿王愿愿都圆满,真正不可思议!他的普贤行是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
中,在处事待人接物。
“疏谓普贤之义为果无不穷曰普”,果就是自性,明心见性,彻底见性了,圆满见性
了,究竟见性了,这叫果无不穷,这普的意思。“不舍因门曰贤”。这个意思是位后普贤
,“是为如来之化现也”。如来是称性的,诸佛是从相上讲的,所以第一句是礼敬诸佛,
第二句是称赞如来,没有说诸佛。诸佛跟如来是两个不同的意思,诸佛是从相上看的,但
是如来是从性上看的,不是从相上的。跟性德相应的称赞,跟性德不相应的不称赞,所以
它有区分的。从相上讲,我们统统称诸佛,都要礼敬。但是称赞有影响,如果他不善,造
的是贪瞋痴,你也称赞他,让别人都搞贪瞋痴,这就有罪了。所以违背性德的不称赞,不
说,不放在心上。如果与性德相应的,三皈五戒十善,相应的我们称赞,不相应的不称赞
。这就是礼敬跟称赞不一样的地方,这个不能不知道。礼敬,他是恶人,恶是他现在的行
为,他本性是本善,本性不恶,我们从本性上去礼敬。称赞是从他行业上所修的,他是善
心善行、善因善果,我们赞叹;不善的不赞叹,这有差别。供养是平等的,这个人造恶多
端,他遇到困难,挨饿没东西吃了,我们应该要供养他。所以供养,广修供养,善人、恶
人遇到需要的时候我们都要供养,平等供养,不分善恶,这些都要懂得。
忏悔业障,现在的人有一些对佛法不理解,认为求超度问题就解决了。做法事求超度
,如果没有真正忏悔,业障消不掉。为什么做了多少次的法会,乃至于我们提倡的佛七,
十个七、一百个七做完了,业障还没有消除,什么原因?没有忏悔。真正忏悔,利益就得
到了。那这桩事情诸位在这个光盘上看到,老和尚没有业障,因为他心里只有一句阿弥陀
佛,除阿弥陀佛之外,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他没有业障,所以他有不思议的感应。他说
在十二岁的时候,种了一个冬瓜,被他堂弟偷去了,他也不知道。他就在念咒,谁偷了我
的冬瓜,让他长疮,让他害病。他堂弟真的长疮害病了,所以他的婶娘来找他,你别再咒
了,你堂弟真的长疮害病了,起不来了。他一听就吓到了,他以为这念的是念念就算了,
哪里会是真的,赶快改念头,让他快点好了吧,让他快点好了。二、三天堂弟真好了,他
才晓得念力不可思议。一生不敢咒人,为什么?他咒真灵,他不是不灵,真灵。为什么?
他用真心,他用清净心。
我们今天咒人为什么不灵,求也不灵,善恶都不灵?是我们的心严重染污,妄想杂念
无量无边,连佛号都容不进去,心里头没有佛。我们自己认真去省察自己就晓得,想想自
己从早到晚什么时候心里有佛?早晚课心里有佛,有几成佛?做早晚课念阿弥陀佛是什么
心?妄想心、杂念的心,跟佛号纠缠在一起,它不清净。所以念佛得不到利益,原因在此
地,不是佛不灵,是我们错用了心。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次再接着这个讲。念老的注解完全是引经据典,所以他的这
个解是集解。他用了八十三部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著作来注这部经,所以这个解
叫集解,这注叫集注,不是他自己意思。在今天用这个方法是智慧,免得别人批评,说你
有什么资格来注经!不是我自己注的,是经上这么解释的,古大德这么解释的,这大家就
没话说了。在这个时代,嫉妒障碍非常严重,所以一定要知道回避,尽量要低姿态。自己
是这个意思,看看古人有没有?有,用古人的,不要用自己的。这就是在现前这个时代学
佛的如法,真正是与现前环境能相应,避免别人造业,让别人看到生欢喜心,不生嫉妒障
碍。所以老和尚见性了,什么都知道,不说,这就是他高明之处。他的境界有人能看懂,
不是没有,有,他还有一些同参道友,那些同参道友常常跟他在一起,都知道。在动乱的
时代平平安安度过,没有任何障碍,什么环境都能忍受,成就忍辱波罗蜜。好,今天我们
就学到此地。
==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