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菩提道次第广论》布施波罗蜜 (33)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27 09:22:44
《菩提道次第广论》〈上士道.布施波罗蜜〉 pg276L4~pg276L10
寅一、学习布施 卯一、布施度性
初中分四:一、布施度性;二、转趣发起布施方便;三、布施差别;四、此等略义。
科判:{卯三、布施差别─辰三、布施自性所有差别}
───────────────────────────────────────
【方便善巧者,谓诸菩萨先于所有一切资具,以净意乐回向十方诸佛菩萨。譬如苾刍于法
衣等为作净故,舍与亲教、轨范师等而守持之。由如是舍,虽复贮蓄众多资具,亦名安
住圣种菩萨,增无量福。此于如是一切资具,如佛菩萨所寄护持。见乞者来,若施与彼
此诸资具,称正理者,应作是念:诸佛菩萨无有少物不施有情,思已而施。若不称理,
即当念先作净施法,由已舍故,告言:贤首,此是他物,不许施汝。软言晓喻,或以纸
价二倍、三倍施与遣发,令他了知菩萨于此非贪爱故不施于我,定于此经不自在故,不
能施我。如是行者,是巧慧施。
───────────────────────────────────────
.“方便善巧”,即菩萨首先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资具,为了作净的缘故,以清净意乐
舍给十方诸佛菩萨。譬如,比丘对自己的法衣等物,为了作净的缘故,而舍给亲教师、轨
范师等,然后才守持。同样,菩萨由此清净施舍的因缘,虽然积蓄了众多资具,仍然称为
“安住圣种菩萨”,并能增长无量福德(即对此常常思惟的缘故,一切时中福德都在增长
)。有人问:菩萨积蓄了众多上妙资具,为什么说他安住圣种,产生无量福德?答:菩萨
将所有资具都奉献给诸佛菩萨,而安住于舍心中,当然是安住圣种。而且,由于菩萨每天
如是回向,虽然积蓄资具,但不仅不会被享用信财的罪业染污,还能增长自己和施主的福
德,因此是“增无量福”。这样对一切已作净的资具,都像诸佛菩萨寄存一般地护持。既
然一切都属于诸佛菩萨,自己只是佛菩萨的保管员,因此有人前来乞求时,应当善加观察
施舍给他是否合理。见到乞者来乞求,如果布施这些资具给他,与正理相符,则应想:诸
佛菩萨没有一物不施给有情,这些是诸佛菩萨的财物,我做为保管员应当代施。这样思惟
之后再布施。如果布施给他不合理,则应忆念先前已作净的布施法,因为先前已经施舍的
缘故,就可以告诉他:“贤首!这是别人的东西,不能施舍给你。”如此以柔软、温和的
语言开导他,或者以纸价两倍或三倍的财物布施给他,让他知道“菩萨并非对此贪爱而不
舍得给我,一定是他对此无权支配才不布施给我的。”这样做,就不会让众生心生恶念,
这是菩萨巧慧行施。
■ 解说──
请看文,“方便善巧者,谓诸菩萨先于所有一切资具,以净意乐回向十方诸佛菩萨。
如比丘于法衣等为作净故。”
善巧方法是什么?一般,菩萨行者在心中,早已将自己的身躯﹑财富﹑受用﹑善根等
以清净意乐布施了,例如《毘奈耶》讲到比丘﹑沙弥不该拥有两件法衣﹑两个钵等物品,
若有第二件,要作加持,心中要想:“这是要送给另外的比丘沙弥等使用的,我只是暂时
保留而已。”心中要想着这个东西已经回施给别人了,不该有将它拥为己有的意乐。菩萨
虽未实际施舍出财物,但在心中并无“尚未施舍”之意乐,心中只有“已施舍”之意乐。
请看文,“舍与亲教轨范师等而守持之,由如是舍,虽复贮蓄众多资具,亦名安住圣
种菩萨,增无量福。”
《毘奈耶》这样讲﹑这样规定,到底有什样好处?这样能“贮蓄众多资具,仍安住圣
种,”,使出家众认命﹑知足粗糙物质,安住圣者种姓中;心中认为是自己的东西非常少
,心想所有东西都是他人的,因此可增长无量福报。从外表看似贮存很多物品,却增长无
量福报,他虽然保留东西,但不为个人保留,是为有情保留,故福报增长。看似贮存增长
贪欲的物品,实际不是如此,实际是认命﹑知足于粗糙物质,故福报增长。
请看文,“此于如是一切资具,如佛菩萨所寄护持。”
因为已将一切物资都施予十方诸佛﹑菩萨﹑有情,所以所拥有的物质就像是诸佛﹑菩
萨﹑有情众暂时寄放的物品。
从第七世达赖喇嘛的传记可知,他居住的布达拉宫中,有很多金制﹑银智等各种各类
的珍宝,但他说“我的心中从不认为那些是我的东西,那些全都是西藏政府﹑西藏人民的
东西,属于我的只有法衣﹑祖衣而已”。若这样做,保留一天就增长一天福德,若不是,
保留一天就造一天的罪恶。
对所拥有的物品,因为从内心中已真心供养给诸佛菩萨了,所以,这些物品就像是诸
佛菩萨暂寄的,只是帮祂们保管而已。这样对来乞讨者就很好回答了。
请看文,“见乞者来,若施与彼此诸资具,称正理者应作是念,诸佛菩萨无有少物不
施有情,思已而施。”
若有乞讨者来,要布施时应想着:“诸佛菩萨无任何一物不施与有情。”
如此施舍时,就容易作了。
请看文,“若不称理,当念先作净施法,由已舍故,告言贤首,此是他物不许施汝,
软言晓喻。”
乞讨者来,若不想给他,那也很好回答,就软言晓喻说:“这是别人的东西,不是我
的”。虽不直接说“不给”,但对方也会知道“不给”的意思。
刚才说的是一种方法,下面讲另外的方法:
请看文,“或以纸价二倍三倍施与遣发。”
不给经卷,而以买经卷的价格,纸张价格的两﹑三倍钱给他,应使对方了解不给经卷
,是因为没有给予经卷的权利,若有权利定可给予。因此以买经卷的价格两三倍钱给他。
请看文,“令他了知菩萨于此非贪爱故不施于我,定于此经不自在故,不能施我。如
是行者是巧惠施。”
要让对方了解菩萨不是因为贪爱经卷而不施与,是无给予经卷的权利,这样做是行者
的善巧惠施。
问题:第274 页第四行讲到“若是魔众或天来求就不该给”,那么,是不是所有菩萨
都可以认识哪些是魔所变现的呢?是不是一定要修行到某一个层次才会认识呢?
回答:当然要认识后才可以这样做,一定要先认识才行。什么时候会有这种认识的能
力呢?资粮道中品以上就一定有这种能力,资粮道小品就没有这个能力,那时的菩萨也不
允许布施自己的身体,现在讲的这个阶段是已经允许可以将自己的身体布施出去,只是因
为对方的缘故而不可以布施。
问题:这里问的是“虽复先以正言晓喻,令其于施生欢喜”的“其”是什么意思?
回答:布施仆人或儿子给他,他当下会非常高兴,之后他却完全都不会对待像亲友一
般的亲近,而且以后会对待送给他的儿子或仆人不好,这种个性者是不好者。当下因为他
很想要,就表现得很高兴,后面却对表现得很生疏而不亲近。另外有一种的个性是非常差
的,就好像魔鬼加持过的一般,对个性这么不好者,就不该把子女给他。
问题:第275 页倒数第三行,对经卷还不了解就不能布施,这是不是因为时空背景的
关系,因为在古代他也许只有一本《广论》,但,现代的印刷术很方便,是不是允许将经
典赠送给他人呢?
回答:这里讲的是:我布施出去之后,我手上就完全没有《广论》,若布施出去之后
,手上还有很多的《广论》,那当然是没有问题的。
问题:第276 页第五行的“舍与亲教轨范师等而守持之”是什么意思呢?
回答:这里讲到“譬如比丘于法衣等作净故”,就是说:比丘若拥有第二件法衣,就
应加持这第二件法衣,心中想着:“这第二件法衣是其他补特伽罗的。”这边的“作净”
就有“加持”的意思,要加持法衣必须到亲教轨范师之处请他们加持,在加持完之后,这
件法衣就等于是回向给他人了,在这种已经回向给他人的状况之下,帮他保留这件法衣而
守持之。中文应该改为“譬如比丘于法衣等,由亲教轨范师等作净回向而守持之”,这样
会比较对。
-摘自《菩提道次第》雪歌仁波切讲授 法炬法师翻译
此文稿为自他学习而做,仅供参考,容有疏失,恳请指正。
道次世界:http://www.lamrimworld.org/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8-27 11:13: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