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律海十门》(34) 成就律仪戒之方法-11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8-22 00:27:35
《律海十门讲记》 (34)
智敏上师
丙十一 净命护他(世无嫌厌)
“十一净命(如法生活)善护防(他人讥笑便毁三宝)
远离矫诈五邪命(诈现奇特相,称己胜功能,吉凶吟咏等,高声现威相,称嫌利养
类。)
能少防护不满足(略能持戒不以持戒之相骄示满量之态)
语言作意清净藏(言思稍能如律亦当秘隐其德)
自行严恪(真正合律)不轻恕(有过不要自己宽恕巧饰)
善引徒众净戒入(戒定慧以戒居先能入戒道定慧自转)
大小违犯无覆藏(练习勇心)
轨则净命善安住(必令弟子在正道中住)”
第十一,“净命护他”。“净命”就是不邪命,如法地生活。比丘如法地生活,就是
依戒活命,以正道活命。“善护防”,避免人家毁谤。
假使自己邪命(不净命)的话,人家就讥笑你不对。“他人讥笑,便毁三宝”,你是
三宝的代表,人家讥笑你,就是毁谤三宝。所以说要防护檀越的心,不要使他毁谤三宝,
那自己就要做到净命,要做好。
五邪命
“远离矫诈五邪命”,这个对立面就是五邪命,要远离。“矫诈”,故意做那个样子
,现出不同的样子来达到自己养命的目的。这五种邪命,即“诈现奇特相,称己胜功能,
吉凶吟咏等,高声现威相,称嫌利养类”。
这五邪命大家可以参考第二七页最后两行:五种邪命(比丘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谓
之邪命,有五种)
(一)诈现异相: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
(二)自说功德:自说己功德,以求利养者。
(三)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
(四)高声现威:大言壮势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
(五)说所得利以动人:于彼得利,则而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而于彼称说之,
以求利养者。
“比丘营不如法事而为生活”,比丘生活,乞食,托著钵,如法地在街上,眼睛看地
,不超过五尺,安详地走。走过一家一家,走七家,满七家就回去;最多七家,走过七家
钵还不满,也回去。所以比丘要堪忍饥渴的苦。
你托钵,如果碰到某个地方,他们是外道,不信佛的,第一家过去不给,第二家也不
给,第三家还是不给,一直到第七家还是不给,那就回去,饿一天就算了。
不要像我们现在,哪一天没有吃好,就吵吵闹闹。这个自己想一想,跟以前的比丘怎
么比呢?人家七家托钵,讨不到,这一天就算了,不吃了。
昭觉寺一位师父,打饿七打了十八天,并没有死掉。那么你一天、一顿没有吃好,那
么暴躁干什么?死不了的,不要着急。
以不如法的事来生活,达到活命,就是邪命。在《俱舍》里说得更厉害,从贪心出发
的养命,从贪心出发的事情,都是邪命,哪怕你去看看人家下棋,也是邪命。这里是狭隘
一点,为了生活,以五种不如法的方法达到自己活命的目的,“谓之邪命”,就叫邪命。
第一种,诈现奇特相。“诈现异相:于世俗之人,诈现奇特之相,以求利养者”,故
意装一个不同于人的样子,表示自己特殊。“人家穿这样的衣服,我偏偏穿那样的衣服;
人家那样做,我偏偏这样做”,总不同于他人,突出自己。自己突出了,人家说这个人了
不得,后边恭敬利养就来了,你目的也在此。你之所以作一个不同于人家的样子,目的就
是追求人家的利养。
比丘要合众,大家穿什么衣服,我也穿什么衣服,也不要做个怪相。在一个僧团里边
,汉人,大家穿一样的衣服,你来个亮膀子,穿个冬嘎。表示我不一样,我是特殊的,我
是喇嘛,喇嘛就是上师,喔,大家恭敬礼拜。这个不必。
第二种邪命,“自说功德:自说己功德,以求利养者。”尤其在居士面前,尽说自己
了不得,目的在哪里?就是要他恭敬你,恭敬的后边就是礼拜、供养。自己有功德,藏起
来就可以,功德要隐藏!
海公上师的一本书上说,“如龟藏六”,好像乌龟那样,要把六个肢都藏起来。若不
隐藏起来的话,野干看见就咬,一咬咬死了。功德就是要像乌龟那样“藏六”,一个头、
四只脚、一个尾巴,都藏在壳里边,那野干再来,这个乌龟的壳它吞不下去。如果头伸出
来它就咬头,尾巴伸出来它就咬尾巴,你全部藏起来,它就咬不了。
自己功德藏起来,人家也没办法;你到处宣扬的话,就会受损害。“自说己功德,以
求利养者”,自己说功德求利养,那是很糟糕的。这是邪命之一。
第三种,“占相吉凶:学占卜而说人之吉凶,以求利养者。”我们坐火车,就有很多
人叫我们算命,他以为出家人会算命,其实出家人算命是邪命。给人家算命,说吉凶、算
卦,你给他算,他当然跟你好,恭敬、赞叹,最后就是供养。这样子求利养,也是邪命。
第四种,“高声现威:大言壮势而现威势,以求利养者。”自以为自己很了不得,大
声说话,“我是怎么怎么的......”,表示自己无所畏惧的样子。这样子自说了不得,总
是抬高自己。这样子说话,“大言壮势”,显一个威武的样子,好像自己胆大或者魄力大
等等,人家看了,“这个人了不得!”了不得后头就是利养、恭敬。这也是邪命。
第五种,“说所得利以动人:于彼得利,则而于此称说之;于此得利,则而于彼称说
之,以求利养者。”说所得的利养来激动人家,假使你在张居士那边,他供养你五十块钱
,你跑到李居士面前说:“哎,你看,张居士那儿,他供养我五十块钱,他那么穷,地位
又差,他还供养我五十块,你起码该供养一百、两百......。”这样子来求利养的,就是
第五种邪命“说所得利以动人”。
这五种都是邪命,比丘不能做。这看起来好像也很容易,不去做就是了,实际上我们
自己体验体验自己的行,有没有这些成份在里面?我看多多少少都会暴露一点出来。
在居士或者在家人面前,你说话的时候,自己观察一下,有没有这些成份在里面?我
看多少会有一点。这是凡夫习气,世间的习气是不容易改掉的。你看出来之后,把它除掉
,这是对的。你不看,它里面越来越厉害,甚至于自己自觉地把它搞起来,那就是邪命,
完全不对了。自己要尽量观察,自己有没有这些东西在里边作怪?看到之后,马上把它抓
住,不准它发展。这是修行的一个方面。
“远离矫诈五邪命”,矫诈是骗人的,就是做一个怪相,这些欺骗性的邪命不要做。
“能少防护不满足(略能持戒不以持戒之相骄示满量之态)”,有的人能持戒,就以
为自己了不得:“你看我持戒,我是亮膀子,我在五台山还赤脚,我怎么怎么的。”自己
高兴,自己抬高自己,骄就来了;跟人家一比较,我比你好,慢又来了。这样子修行就不
能上进。自己能够少少地防护,少少地持戒,不要满足,不要起骄傲的想。
“慢对他心举,骄由染自法”,跟他人比较,我比他好,慢心就起来;自己感到自己
了不得,骄心就起来。这个骄、慢一起来,就把我执扩大。
我们前面讲过的,修行的目的就是人空、法空,人空就是去我执,这个补特伽罗的“
我”把它去掉。你现在把我执——补特伽罗的“我”养胖,那就不是在去掉它,而是把它
增长。这个就是骄慢的害处,不要有骄慢。
自己能够少少地持一点戒,跟过去的阿罗汉比,不晓得差多少,跟其他真正严持戒律
的人比也不晓得要差多少。自己做到一点点就满足,骄傲于人,到处宣说自己的功德,那
是要不得的。不要自满,跟上面比比,对过去的大德们,对阿罗汉,对佛比,那就差得太
远,还要努力精进,不能以此自满。
“语言作意清净藏(言思稍能如律亦当秘隐其德)”,“言”,语言,“作意”就是
思想,要一切如法;有功德,要秘密,清净地隐藏起来。“语言作意清净”就是如法如戒
;“藏”就是把自己的功德隐藏起来,不要显露于人。
一道好的菜或者什么好的东西,或者好的香品,比如我们供的檀香,如果暴露在空气
之中,没几天这个香就走完了;如果在密封的盒子里面藏起来,过了几年打开来还是香得
很。功德也是这样子,保藏起来功德越来越多,你把它暴露之后,等于香味走掉了,功德
也就没有了。
“自行严恪(真正合律)”,自己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严格地要求自己,要真正地符
合戒律。“不轻恕(有过不要自己宽恕巧饰)”,假使有一点过失,不要自己原谅自己。
犯了过失要好好地发露忏悔,自己要对自己严格一点。
一般人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对人家严格得很,人家的一点错误,抓住不放,把它尽是
记在心里。自己有很大的过失,却马马虎虎,“哎!这个事凡夫都会有”,自己原谅自己
,这个是要不得的。
“善引徒众净戒入(戒定慧以戒居先能入戒道定慧自转)”,这是说那些领众的。修
行到达一定的程度以后,就可以领众。在带领大众的时候,“徒众”,自己的弟子,要使
他们能够进入“净戒”里边,先安住律仪中,最后是安住涅槃中。你有徒弟、弟子的话,
第一要使他们能够持净戒,先把他们安住戒里边;有了戒以后,“定慧自转”,定道自然
会有。
这个我们一开始就讲了,能够如法持戒的话,静虑就在其中;能够如法修定的话,般
若就在其中;能够完全依著般若的话,涅槃也就在其中。这个是因果关系,必然如此的规
律,不会例外的。反过来,不持戒,不修定,不修般若,涅槃也不会得到。这也是因果的
定律,不会例外的。
“大小违犯无覆藏(练习勇心)”,这跟前面一样的,要有发露的勇敢的心,大的、
小的违犯了都不要覆藏。有的人,小的不覆藏,“我昨天打了个蚊子,发露忏悔”,痛哭
流涕;真正犯了大事情,却不说,没有事一样。这个就不对了。大的小的都不要覆藏,做
了什么大坏事要马上发露忏悔。
以前有个比丘,他入了第四禅,这应该是很高的境界了,但是因为他是凡夫,第四禅
是世间定,他没有修无漏定,他以为证阿罗汉了。你要修行,必定会有魔。
结果他出定之后,魔就引诱他,现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在他眼前。他一看一动心,马上
就追求,这个女人就逃,拼命跑,他就拼命追。魔会变化,追到后来,这个女人看见一匹
死马在地上躺着,她就钻进去。
他也是因为欲心起了,像疯狂了一样,对那个死母马作淫欲事情。犯了波罗夷罪,赶
快、马上忏悔,没有覆藏。结果佛允许他,不灭摈,波罗夷忏。这是比丘戒里的事情,不
详细说了。
那么这个大的也不要覆藏,这样还可以有一线的生路,如果覆藏的话,灭摈,僧团里
不能住了。所以说大的小的都要有勇气,不能覆藏。
我们在传戒之前,就有很多其它佛学院的学生来跟我说,以前受戒是糊里糊涂受,犯
了一些什么戒,希望这一次能够来持一个清净的戒。但是,这些戒犯了之后,给他们讲了
一些如何忏罪的方式,他们都受不了,所以几乎都没有来。
犯罪之后,要如法忏悔的话,不是说磕个头,抱歉抱歉、忏悔忏悔,这样就忏悔掉了
,不是这么容易的。当然,小罪忏悔,发露之后,在面前顶礼,上边受你忏悔的时候,你
自责其心,以后再也不要犯,这样子就忏悔干净。
大罪却不能这样,要行波利婆沙、摩那埵,这些搞起来就不是很容易了。但是若不经
过这个过程,你罪也忏不了,必定要这样子才洗得干净。所以说不要覆藏,该要发露的就
马上发露,免得罪滋长下去。
“轨则净命善安住(必令弟子在正道中住)”,“轨则”,我们前面说过,行住坐卧
,乃至所行的善法,一切事情,都要如法、符合规律。既不能违背世间法,又不能违背毗
尼的原则。这样,在世间上既不讥嫌你,在佛法里也能长进、增长。
“净命”就是正命,不作邪命,能够安住在正道中。假装住两天很容易,真正安心立
命、稳稳当当地住在里边不动摇,就很不容易,没有几十年的功夫,还会动摇。看到其它
的法来了,这个地方他受不住,就会跑掉。
装模作样,短时间可以,做戏的人,他演两个小时的戏,在这两个小时里,他可以装
得规规矩矩。下了台之后,他的本性(原来的习气)就要发出来。这就不是“安住”。
要“善”于“安住”在“轨则净命”里面,一辈子做下去,乃至生生世世这样子搞下
去,那是不容易的。“发心非难难常继”,《文殊五字真言》就说这个话,偶尔做一下并
不难。毛主席有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一辈子做好事,那就不容易。这个世出世
法都一样的道理。
作者: a1014a (正法将兴)   2014-08-22 14:43:00
随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