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资讯] 放生与放死之间 台湾放生迷思

楼主: cool810 (silence)   2014-07-10 12:46:43
圣严法师:为何放生?如何放生?(摘自《学佛群疑》)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
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
牠半斤,还牠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
不绝书。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于共产政权之后,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接着一波,其遭遇有幸
与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内,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鱼腹;有的虽然
逃出越南,但无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不过,根据逃亡成功的难民所述的经验,如
果达不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请国外亲戚或难民自己买鸟或鱼类放生,只要一次或两次
就会见效,顺利成行。
  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
,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
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
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
,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
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
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
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
“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
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
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
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
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
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
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
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
如《六度集经》卷三,有赎虌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九,也讲到
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着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
不禁三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
天,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
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墬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
是菩萨,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
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
。”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
,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
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
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
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
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
得赎生放生;随天台智顗大师发起开筑放生池,为被放的鱼类讲《金光明经》和《法华经
》,又购买各类粮食饲予鱼牻;陈宣帝时,禸国子祭酒徐孝克撰写〈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
师放生碑文〉,这是中国有放生池及放生会记载的开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
生。如唐肃宗时,刺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
,也极力提倡放生。
  明末莲池大师云栖袾宏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他在《竹窗随笔》中
有〈如来不救杀业〉、〈食肉〉、〈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笔》中,写有〈衣帛食肉
〉、〈戒杀延寿〉、〈放生池〉、〈医戒杀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笔》中
,也有〈杀生人世大恶〉、〈杀生非人所为〉、〈人不宜食众生肉〉等文,鼓励戒杀放生
。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也写了〈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以备大众于放生时,对
所用仪式有所依准。在现代人中,有弘一大师书、豊子恺画的《护生画集》计六册;另有
一位蔡念生运辰居士,一生提倡戒杀放生,他编集了历代有关动物也有灵性和感应的故事
,成为一书,名为《物犹如是》。
  不过,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人口密度膨胀,生活空间缩小,要想求得一个绝对安全可
靠的放生池和放生区域,是相当困难的。其难处除了渔、猎的网捕射杀与打捞之外,也有
自然环境的限制。如今日的台湾与美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此外,有人基于爱心或保
护自然环境的立场,劝导社会大众不要乱捕滥杀,以免破坏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协调,也
是为了挽救稀珍动物濒于灭种的危机,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虽相应但不相同。如果我们
仅把要放生的生物无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观动物保护区,到了饱和程度,也会有人以控制
繁殖和适量的捕杀等方式来调节其生活空间的。
  因此,我们到那儿放生?如果是鱼,有人用楡钓、网捞;如果是鸟,有人用枪射、网
捕。而且今日的鱼巿场和鸟店,所售的商品很少是野生的,多半是来自人工繁殖的鱼池和
鸟园。那些动些,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于杀生。放小的
,被大的吃掉;放大的,就进入餐馆的厨灶。而且,鸟类,尤其是鱼类,都有牠们生存的
习性。一定的鱼类必须生存于一定的水质、水深和水流的环境中;买淡水鱼放于大海,买
海鱼放于淡水,都是大问题。如果是鸟园繁殖的鸟类,牠们不曾在自然界觅食,便可能甚
至不知草丛树林间的草种树果等也可以作为食物;如果放之于原野,不是饥饿而死就是被
其他动物或鸟类捕食而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还需要放生?是否还应该放生?
  这确实是非常不幸的事实,自然环境的限制使得放生运动越来越困难。不过,放生的
精义在于当下放生的念头,如希望被放的生物能够延长寿命;至于能够延长多久?我们必
须尽到研究、考虑和照顾的责任。比如说,要放鸟类,就先得考虑放什么鸟、在那儿放、
什么时候放,才比较安全有效;放生鱼牻水族,也当首先研究观察牠们的生态、习性和来
源,然后选择最适当的时机,放到我们觉得最安全适合的地方。如果不能求得百分之百的
可靠,有百分之五十也不错,即使今天去放生,明天牠们又被抓,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我们的目的是为涺发增长放生者的慈悲心和对众生的救济心,至于被放的众生,也有
它们自己的祸褔因果和因缘。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牠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且开
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发愿回向,牠们也能从此脱离异类身,转生为人,
上升天界,往生净土,发菩提心,广度众生,早成佛道。我们但求能尽心而为,尽力去做
就好。
───────────────────────────────────────
学诚法师:放生须谨慎而行,不可轻忽放任
  目前,随着佛教信众日益增多,放生,特别是有组织的放生活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
佛教信徒的修行方式。但最近出现的几则盲目放生的新闻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比如,据
报道,十余名北京游客到河北省兴隆县苗耳洞村放生从市场上买到的数千条蛇。这一做法
引起当地人恐慌,全村男劳力均放下农活加入“打蛇行动”。再比如,有报道称“泰山上
本来没有松鼠,2012年1月当地市民出于好意,将小商贩当宠物出售的松鼠买来到泰山放
生,在近年来松鼠缺少天敌的情况下,泰山松鼠竟繁殖成灾。因为松鼠啃食核桃等果实,
有果农的核桃减产近一半甚至绝产。”还有报道指出,盲目放生外来物种,比如巴西龟、
清道夫鱼等,对本地生态造成一定危害……
  这些新闻事件的广泛传播不仅让人们对盲目放生行为予以谴责,还在一定程度上引起
人们对佛教放生文化的质疑。如何正确理解放生文化,怎样引导佛教信众科学放生,人民
政协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学诚法师。   
  放生:蕴含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   
  记者: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放生的起源以及所蕴含的佛教文化理念。
  学诚:佛教放生文化源于佛教经典和古代高僧的大力倡导。如《梵纲经》说:“以慈
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
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
护,解其苦难。”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说:“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
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被杀者,方便
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
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放生兴盛于隋唐,天台宗智者大师曾舍财作大放生池,沿海渔民受到感化,自愿捐弃
捕鱼之业,沿海四百余里尽成放生之地,存活生灵亿万之巨。其后历代高僧大德亦多劝世
人戒杀放生。
  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慈悲情怀,自他相关、因果回馈的辩証智慧,
善待众生、普度众生的宗旨追求。
  记者:如何正确理解放生文化,放生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学诚:放生在中国的盛行是佛教与儒家传统文化的结合。《史记‧殷本纪》记载:“
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嘻,尽之矣!’乃去
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网。’”“网开一面”的典故即
来源于此。《孟子》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佛教则基于因缘果报、众生平等的系统理念,更进一步倡导彻底戒杀并积极护生放生
,落实于戒律并编制放生仪轨,历代众多高僧大德带动护生放生,文人居士也大力倡导,
如著名诗人白居易笃信佛教,以《鸟》为题作诗:“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近代弘一大师和丰子恺师徒二人合作完成《护生画
集》,形成了丰富的护生放生文化。
  放生文化的意义在于践行、涵养仁恕精神、慈悲之道,如果人人都能够爱护生命、保
护生命,就能从根本上消减滥捕滥杀,对于促进生态平衡、人心良善、社会和谐、世界和
平具有重大意义。
  放生应基于护生,尤其要克服功利化、形式化的趋向,应当周全考虑,缜密操作,避
免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害生和扰民,特别应注意社会关系协调,注重理念宣导,化导他人戒
杀护生。
  放生文化应与时俱进 盲目放生者需要反思
  记者:最近几则盲目放生的新闻事件引起公众的普遍关注,也引起人们对佛教放生文
化的质疑,这对佛教的进一步发展其实是不利的。佛教信徒是否应该对这样的放生行为进
行必要的反思?
  学诚:放生的根本意趣在于启发人们对于生命的爱护和尊重。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比
较完备的有关野生动物保护的政策法规,社会上人们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也日益加强,这
些都是时代进步的表现。因此,佛教放生文化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创新,更好的
适应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
  如今,放生行为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个体行为、道德行为和信仰行为,而是更
多的具有了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因此,组织参与放生活动就不能仅仅从个体
的角度、道德的角度、信仰的角度看待,必须考虑到可能由此引生出来的经济效果、社会
效果和生态效果。这是佛教放生文化极待加强建设的地方,也是佛教放生者们需要深入反
思的方面。
  对于生命的爱护和尊重,是任何时代都应积极肯定的正面价值。我想,在当今时代,
广大佛教信众应该好好思考的是,通过什么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启发社
会上人们爱护生命的善心善行,应当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传统的形式有它
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事实上,佛教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国的时候,放生文化也经历
了一定程度的适应调整。从古代到现代,放生文化的改进与革新也是必然的,也是需要肯
定的。
  现今的社会环境、生态环境与古代有很大不同。过去放生一般不会带来生态的破坏,
而现代社会中的放生,特别是大规模的放生很容易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可能引发更多
的动物伤害。古今时代缘起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代农业社会,自然环境保存较好,生态平衡比较稳固。现代工商社会,自然
环境过度开发,生态平衡比较脆弱。
  (2)古代交通不发达,捕猎和放生都是就近进行,不存在物种入侵的问题。现代社
会运输发达,贩卖的动物多经过长途运输甚至跨境运输,这种远离原产地的异地放生容易
打破当地的生态平衡,引发不可预料的后果。
  (3)古代中国社会佛教信仰氛围浓厚,而且多有王臣名士支持护生放生,赎物放生
更多的是一种教化行为和手段,不能简单的用商业行为来看待。现代社会佛教信仰氛围相
对淡薄,放生者容易把放生看作单纯的商业行为,并掺杂有一定程度的个人功利企图,而
没有真正体会放生的信仰意义。
  (4)古代农业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捕猎贩卖者多是为维持生计,没有形成组织性
,不存在规模效益。而现代社会商品经济发达,贩卖行为具有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
社会影响巨大。
  对古今时代机缘差别的忽略,以及对生态影响等宽广缘起考虑的欠缺,是盲目放生者
需要反思和改善的。
  记者:“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目前大规模买卖动物甚至买卖野生动物放生的行
为有可能对动物造成更大伤害,对自然环境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学诚:买卖是一种社会关系,因此比个人行为能够带来更大范围的影响。对动物予以
尊重和保护,目前已成为全世界的普遍共识。买卖动物不但严重损害了动物的生存权利和
自由权利,也对自然生态造成沉重破坏,更侵蚀了人类的道德良知。一些皮制品、骨制品
及化妆品等的买卖带来大量野生动物乃至珍稀动物的捕杀。如果没有买卖,确实会极大减
少动物的伤害和环境的破坏。佛教徒放生如果进市场购买动物,也会牵连进一步的采购与
捕捉,因此必须谨慎对待,应注意避免进入现代市场经济买卖链。
  目前在爱护生命方面,消除和禁绝社会上非法的野生动物买卖是当务之急,是能够产
生最大社会效益的“放生”,佛教徒应该以各种方式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其他保
护组织,从自身做起,并影响带动身边的人,为地球上所有生命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存
环境。
  佛教徒要树立正确的放生观念
  记者:中国佛协作为全国性的佛教团体,是否已经关注到由大规模盲目放生而引起的
这些问题。中国佛协在引领信众正确理解放生理念,真正做到科学放生、杜绝盲目放生方
面将采取什么措施?您对佛教信徒有什么样的建议?
  学诚:中国佛教协会已关注到大规模盲目放生引起的社会问题,准备大力宣导教育佛
教徒避免盲目放生,并由此机缘更深切认识佛教契应时机的问题。
  以往佛教界曾经进行了一些努力,引导信众科学放生,但是从目前的效果来看,还很
不够,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大引导教育力度,需要更多的宣导渠道,帮助人们树立正确
的放生观念。同时,放生活动要尽量争取当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己化人,避免造成对
立。
  社会人士提供的建议是非常宝贵的。可以看出,社会上人们对于放生的精神内涵还是
普遍肯定的,但是放生的具体操作方面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对于相关的舆论意见我们予以
高度的尊重和重视,真诚的希望类似事情不再发生。
  对于佛教信徒,我想说的是,现今是科学化、商业化、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社会
共业问题的影响效应远大于个人问题的简单叠加。在这个时代,不能只考虑个人是善心善
行就好,还要考虑行为本身在社会共业环境中的牵连作用、扩散影响,关顾到更广大的缘
起,让我们的善心、善行更加广大圆满。
  在放生中应本着一颗真正慈悲护生的心,在个人生活中随缘尽力去做,不应刻意追求
数量和表面效果。不要在动物市场上赎买,不要选择奇异陌生的物种。
  日常生活中的护生行为可以多留心、积极去做,例如把飞到房中的鸟放出去,雨后把
爬到路上的蚯蚓捡回花坛等。对贩卖野生动物者,可向动物保护组织或公安部门报告,由
他们解救动物,而不必购买。有条件者可参与动物保护组织、资助动物保护项目。另外可
多种形式宣传戒杀护生、健康素食等理念,劝化世人戒杀护生。能劝得一人戒杀、吃素,
就避免了很多生命被害。
  有人希望通过放生求得身体健康、免除灾难等,那么这里的用心、发心就很关键,用
心纯正、发心广大,功德就大,数量多则未必功德大。如果反而对生命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不但没有功德,还有很大过失。因此,放生尤须谨慎而行,不可轻忽放任。
  记者:关于放生,您最想对佛教信众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学诚:与时俱进,契理契机,行为世范,慎思随缘。
作者: 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   2014-07-10 15:13:00
道理比不过私心,当宗教放生可以治病求财所求如意之时,谁会在意破不破坏生态环境?只要所求如意即是宗教放生的目的
作者: onesadman (一线生机)   2014-07-10 15:54:00
随喜赞叹
作者: yaqqq (^^)   2014-07-10 21:54:00
随喜~~
作者: kisscat1023 (40岁大妈)   2014-07-11 16:26:00
推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