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所说的“智慧”和佛教所说的“智慧”有很大的差异,世俗的智慧大多是指聪明
才智,然而从佛法来看,聪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中国古代有个惠能大师,他虽然不识字
,但是他对佛法却能有很深的体会,甚至被选定为禅宗的传承者;也就是说,虽然惠能在
世间的标准看来并不聪明,但是却拥有佛法所说的智慧。“聪明才智”运用的范围是在世
间的世俗之事,而“智慧”代表着对宇宙人生的透彻了解,其范围是超越了世间事物的。
而且唯有透过佛教的智慧,才有可能全面地、根本地圆满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
佛教所说“智慧”一词,是古印度梵语“般若”的翻译,准确地说,“智慧”是理解
真理的能力,也可以说,“智慧”是理解真理后的产物。那么,是先有“智慧”后来才证
得真理,还是先证悟真理,然后才得到“智慧”?姑且放下这类“鸡生蛋”、“蛋生鸡”
的争论,我们应该知道,佛法确实提供了“如何获得智慧”的理论和方法,成佛之道就是
一个追求智慧的过程。
广义上来说,佛教所说的“智慧”是指证悟“真如实相”的过程所需的所有能力;随
著佛法的修行越来越深,修行者的智慧也会逐渐增长,这些智慧能帮助修行者判断“什么
是正确的佛法理论和行为”,使修行者不致于走上错误的路。
佛教中有“三智”的说法:声闻、缘觉修行者所获得的智慧,称为“一切智”,即是
对“无我”的理解;菩萨道修行者所获得的智慧,称为“道种智”,是对世间事物根源的
理解;而佛陀所获得的智慧,则是同时具备声闻、缘觉的“一切智”和菩萨的“道种智”
,称为“一切种智”,佛陀圆满的明白了宇宙人生的一切事物,而没有一丝疑惑。
要如何获得“智慧”?佛法有“戒定慧”之说:戒就是持戒,定就是禅定,而慧就是
智慧;修行的人借由“持戒”能产生“禅定”,而借由“禅定”则能产生“智慧”,所以
想要获得智慧要先修习持戒和禅定。另外还有所谓的“闻思修”之说:“闻”就是“听闻
佛法”,“思”就是“思考佛法”,“修”就是“修行佛法”;想要得到佛陀圆满的智慧
,首先要听闻佛法,在听到或阅读到佛法之后,要去思考这些佛法的内容,在思考完这些
佛法之后,还要实际着手,依照内容去修行,然后才能得到智慧。
佛法所说的智慧,是随着修行的深入,一点一点增加的,所以,我们可以开始试着将
目前所得到的佛法体悟,运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贪念太过强烈或想要发脾气时,
就能运用“无我”的智慧,加以对治;即使我们尚未完全证得“无我”,仅仅观想“我并
不存在”仍然会有部分的效果。
将佛法的智慧运用在生活中,能使我们更自在、无罣碍、平静、安定、不执著。如果
能得到佛的“一切种智”,我们对宇宙人生的真相,将永远不再迷惑,而能进入佛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