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佛陀会禁止佛家弟子抽菸吸毒吗

楼主: thugf (cute)   2023-07-30 10:03:39
※ 引述《stantheman (甜心宝贝)》之铭言:
: 请问一下
: 五戒里头有戒饮酒这一条
: 因为饮酒后会乱性
: 不只会荒废修行的时光
: 更有可能在酒醉的时候犯下其他四戒之罪
: 那如果不喝酒而是吸毒的话
: 这算犯戒吗?
: 佛陀在世时其实就有一些类似我们今天所谓的毒品的一些草药
: 服用之后就会产生各种幻觉
: 有些还类似高等禅定后才会体验到的喜乐
: 那么佛陀为什么不在五戒中规定不可以吸毒呢
: 毕竟在佛陀时代就有毒品了
: 这代表佛陀准许佛家弟子吸毒吗?
: 或者不要讨论那么极端改变人心志与感官的药品好了
: 我们就来讨论菸草
: 菸草可以给人一些愉悦的感觉
: 但不致于到产生幻觉的地步
: 而且与喝酒吸毒后的颓废不同
: 抽菸可以在繁忙的工作之间给人继续努力工作的精神
: 所以佛陀会禁止佛家弟子抽菸吗?
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佛法不是定法,在人间二元对立的世界才有"有"跟"没有","对"与"错","做"跟"不做"
戒律也是如此。
以你举的例子来说,喝酒如果发生在一位70岁的老人,他是为了帮助身体血液循环
他喝酒是没有犯戒律的,吗啡用在癌末的病人身上本身也没有问题,并不是吸毒。
做同样一件事情,有的OK,有的不OK,事情本身并没有对错,犯戒与否在于你的起心动念

但我发现这版很多师兄,拿一大堆经文或者这类的戒律死板板的来压人
批判别人也批判自己,这点很可惜
把佛法当学术研究没有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只是念死书。
你现在也是,拿着戒律来压抑自己,说真的到后面不旦戒不掉,反而会让自己更放纵
抽烟本身有无问题,你自己心理有数,不要拿工作之后想放松,试图合理化抽烟的行为
相反的,你现在想抽烟就仅量抽,最好是一天抽个100包,时间到了自然就会改。
最后你提到一点
作者: khara (高阳酒徒)   2023-07-30 12:33:00
推这篇。信佛不是搞成悉达多偶像崇拜。不是满嘴“佛说”“佛没说”金条圣律自己不用脑想不用身修这当然不是佛教可与低级崇拜耸人听闻的宗教等同而视之,而是拿稳沙门法的核心思想来精勤实践,来自由变化而已。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3-07-30 14:09:00
推,守戒律真正目的是让心守戒(清凉、安静、安稳、寂灭),世间上的戒律(有为戒)都是为了让妄心回归本自清净之本心的方法而已。不是说不用守,是要知道为何而守。至于要守哪些有为戒?依照个人因缘而定。
作者: proton63 (proton63)   2023-07-30 14:37:00
agama.buddhason.org/MA/MA042.htm 为了什么目的经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7-30 15:49:00
随喜
作者: stantheman (甜心宝贝)   2023-07-30 17:16:00
那既然吸毒跟饮酒都有可以被容许的特例 那为什么饮酒还要被列入大戒之一而吸毒不用呢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3-07-30 18:37:00
同样道理为什么汉传佛教要吃素,泰国不用?为什么日本出家人可以成家立业?我觉得是因为现在的五戒是过去的时空背景下的产物,不同时空戒律就不同,如果是天人学佛,他们守的戒律必定就不是人道的五戒。所以你问为何喝酒列入五戒毒品却不用?那是因为你用现在的角度去看过去,说不定过去你所谓的毒品,是不碍修行的
作者: daye2012 (大爷)   2023-07-30 22:59:00
佛陀那个年代的酒,浓度只到5%啤酒程度戒律这东西跟摩西十诫也是一样的情况,我有一篇回文讲这个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3-07-31 04:59:00
不能死守戒律 但也确实有戒律在 只是我还不能确切的表达出戒律的标准
作者: chihnan (不染红尘)   2023-07-31 06:39:00
推khara大所言
作者: purue (purue)   2023-07-31 11:50:00
最近研究是喝酒就是不好 没有最低剂量
作者: nevenhsu   2023-07-31 12:21:00
持戒是保护自己不离道,伏烦恼,若因持戒起烦恼就颠倒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3-07-31 12:40:00
六波罗蜜有一项是持戒,如果就广义来说,持戒不仅仅是守佛教的戒律,遵守生活上任何规定其实也是持戒,例如做工作上规定的事情、做分配好的家事、酒后不开车、甚至停等红绿灯,只要“守规矩”,就是在持戒。那为什么我们正在执行持戒波罗蜜,结果却没感觉?因为没有用“般若智慧”去观照。六波罗蜜是以般若为眼。若无般若智慧,前五度波罗蜜都是盲的,正在做也不知道,真的去做也没有效果。结论是持戒很好,但般若智慧才是最重要。
作者: happytiger (54068)   2023-08-01 02:21:00
谁自信有般若的智慧? 你确定话是这样讲的?
作者: luciful3 (阿源)   2023-08-01 07:24:00
五戒其中之一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杀手)   2023-08-01 16:57:00
般若智慧本自俱足,每个人都有,只是回归的程度不同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8-01 17:17:00
身心不可两替,佛陀的智慧也没办法分给我们。但是透过文字般若实证体道于身,才是实相般若,智慧都是从自性中开展出来的。像是《大般涅槃经》就说 :“汝言:‘众生悉有佛性,何故不见?’者,是义不然。何以故?以诸因缘未和合故。善男子!以是义故,我说二因:正因、缘因。正因者,名为佛性;缘因者,发菩提心。以二因缘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石出金。”由此可知关键在于发菩提心(烦恼即菩提)不过或许thugf不需要有相戒,但是很多人需要,因为众生着相,那就随顺众生的根器开方便让他们去依,按他们所愿去次第渐修也不是件坏事。觉得还是应以随喜的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毕竟至少总比被六贼牵着走好XD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23-08-01 18:36:00
戒定慧三无漏学互相影响,说因为什么状况下其中哪个完全没用,我觉得是邪见。没智慧下还要不学持戒、继续去造恶,不知道是出了什么心态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8-01 19:07:00
然后有机会再引导他们,像是他们愿意开始反思持戒的根本原因时。不过未明心之前,先老实持戒修定还是比较实际,会是很好的助缘。不然楞严经也不会说:摄心即是戒。六祖坛经也说: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颂曰: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諠。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最后引用《涅槃经》:“欲见佛性,证大涅槃,必须深心修持净戒。若毁净戒,是魔眷属,非我第子!”应好好思考为何表面上看似不同,以及背后共通的核心是什么为佳。才能真明白六祖慧能大师说的“无相”诵。说真的不容易,人很容易自我创造一个需求,再创造一个修行的过程来满足自己,然后一路上又一直讨幻药来治幻病。跟你说是幻还不相信,连阿罗汉都还有法执,就知道这习气有多难改XD这里也刚好给个建议, 小弟之前也是有一样的问题.小乘我记得是南北之争时出来的说法, 改用上座部或南传比较好,这样也比较不会破坏和合.像是六祖坛经就说大小乘是在于个人的根器, 不是指特定宗派.看得出来您是大乘根基, 应该能理解法无大小这个道理.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08-01 20:16:00
戒生定,定发慧。没有戒你的慧全部都是假的。只是知识而不是般若。反过来就是修行次第完全颠倒错误,慧不发定,定不生戒。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23-08-01 20:19:00
有开车就会知道要找适合的地方停车,一般人不能停到身障车位,一般车不能停到电动车位,这跟直觉没关系,你要用眼睛去看,到私人停车场时还要照工作人员指示停车,规则只是基本的共识,随时会因地制宜。不照规则停车有可能被罚款或被禁止再入内囉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3-08-01 23:16:00
....但人确实有各色的弱点,需要用戒律去修练.....您说的本性 不是任何一个人都有符合戒律的自然本性而且环境变化 会让人更受到挑战 这时戒律就重要而戒律在修练时 是会蛮考验的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8-02 01:50:00
大乘没有比较优喔,一样是幻药。法华经还说实无二乘,只有一佛乘。觉得大乘比较优也是一种宗派的分别知见造成的慢心喔,还是谨慎些好。《楞严经》:自心取自心。非幻成幻法。 不取无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是名妙莲华。本来便无法可说,又怎么会有大乘比较优的问题呢?
作者: GUANGLEI (OOO)   2023-08-02 13:45:00
根本不用去回那篇废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