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三藏法师

楼主: stantheman (甜心宝贝)   2023-03-06 23:28:57
请问各位前辈
我看维基百科上对三藏法师的介绍
最后一位汉地三藏法师是唐朝的不空金刚法师
后来就没有三藏法师了
历朝各代的三藏法师加起来不到十位
可见要达成三藏法师的成就有多么艰难
那么请问一下
在不空金刚法师之后真的就没有其他僧人可以解锁三藏法师的挑战了吗?
我绝对相信每一位三藏法师的学识与修行如崇山汪洋一般令人敬佩
但是这么宏伟的学识与修行
是谁测验他们并且认证他们具有三藏法师的资格
现代世界科技进步 知识流通迅速
整部大藏经都在自己的电脑中
那么在末法时代中是不是有可能再次出现三藏法师呢?
感谢前辈开示
南无阿弥陀佛
作者: Daehunny (大哈霓)   2023-03-06 23:51:00
要懂梵文经律论三藏,能当译经主的才算https://youtu.be/isH5z1vZjtQ
楼主: stantheman (甜心宝贝)   2023-03-07 01:03:00
那现在佛经都翻完了 也没有新的梵文重要佛学著作问世,那这样是不是就灭绝新三藏法师出现的可能了啊?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3-07 01:16:00
按照Daehunny 提供的《大法鼓》影片连结里,圣严法师的说法,通常是朝廷(国家领导、中央政府)认可,而且精通原文能够翻译、并且主持法会,才可能被称为“三藏”法师。末学我想到,神秀禅师(惠能禅师的师兄)是否符合被称为三藏法师的条件,毕竟唐朝(武周时期)武则天政府认可的国师是神秀法师,虽然说民间普遍在惠能法师的门下求学、听经闻法,因为惠能禅师可以深入浅出的解说,就像是“科学普及”。但我不知道神秀禅师是否精通梵文、巴利文或是当时西域国家的语言?神秀禅师好歹也是弘忍禅师的首席弟子,佛学造诣也不容小觑。小弟我又想到一件事情,我曾听过一位讲师分享“和制汉字”这个术语,当初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在翻译西方的学术词汇,有一些字根是日本为了容易理解、让语意通顺而创造的,例如:社会“化”(Socialization)、能“力”(Ability)、浊“度”(Turbidity)、兼容“性”(Compatibility),这些复合字(_化、_力、_度、_性)被转译为汉语,有时候我们在读社会科学之类的论文,如果是直接读中译本,可能会看不懂,但如果懂得原文的“语境”,再去读原文,可能就更易于理解内容叙述的“情境”。“太阳の楽园~Promised Land~”这首歌,Promised Land的原意是“应许之地”,原本是西方社会的“泛基督教”所信仰的“天国”,但如果把这个“乐园”与“净土”联想在一起呢? 虽然现在这个末法时代,我也不敢保证“任何会唸阿弥陀佛的人”都一定能往生净土,可是善根深厚的人、对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有信念的人们,也许能够仰仗着佛菩萨们的慈悲愿力,被渡往这些“Promised Land”。但到底要怎么“发起菩提心”呢 @[email protecte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3-03-07 02:40:00
菩提心的发起,投射的对向不是外境,是自己,愿自己身心清净,光明遍照,那么众生在你的“净土”中,自然解脱,有的人看到发起菩提心,就想说要发誓帮助众生就“着相”了,众生与我本来没有分别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3-03-07 07:58:00
能够梵翻英三藏,也能成为三藏法师。网络上绝大多数是中翻英不算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3-03-07 08:08:00
(1)三藏法师南传那边还有认证方式。西藏我没研究,但那边很多高僧也精通梵文,推测可能也有(2)根据史威坦堡贤哲被天使带往天堂的见闻,在世时心地真正断恶向善,来生基本上就是上天堂。这证明《华严》《感应篇》东西方文化一致性观察的宇宙现象,也就是因果法则。善感天界、恶感地狱。这桩事完全在自己心地修为。净土跟天堂不一样,净土属于十方诸佛愿力成就的学校,更正错字:史威登堡,他在天堂看到的跟净土所描述的确实不同。不过,我个人推测,所谓‘上帝’,应该是所谓的法身。方便接印着相修学,天使也是要上课学习的。佛法讲的空性应该是天堂进阶学习的神性。因为神性定义并不是一个主宰,而是爱与智慧。这可以对应所谓的‘悲智双运’。这又是另一个主题了。(3)发菩提心:为了救度众生而发愿成就圆满佛果的心。这是标准版的发心。另外有一种属于广义版,就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这也被归类发菩提心,因为往生净土必然走向成佛,不退转。所以实质面上也属于菩提心。题外话,天堂属于群分,所以有好几种层次上不同的天堂。就像人法界一样,很多种人种差异。但都属于人类。所以保底就是常常劝勉自己端正身心。但选择还是建议发愿去佛国净土,毕竟佛国还是圆满的学处。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3-07 19:02:00
“菩提心的发起”,投射的对象不是外境,是自己。自觉觉他,如果外在客观的因缘、条件俱足,能够帮助众生,随喜功德,但无法立即实现愿景,也不勉强。发愿往他方佛土,乘愿再来,积集六度波罗蜜的资粮后,再入世继续还愿。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3-03-09 18:49:00
《六祖坛经》:师曰:“烦恼即是菩提。无二无别。若以智慧照破烦恼者。此是二乘见解。羊鹿等机。上智大根。悉不如是。”简曰:“如何是大乘见解?”师曰:“明与无明。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实性。实性者。处凡愚而不减。在贤圣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不断不常。不来不去。不在中间。及其内外。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六祖坛经》: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作者: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3-03-19 18:49:00
作者: bc030021 (daily)   2023-03-23 22:22:00
南无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