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讨论] 南传佛教盛行的东南亚为何反而多脏事?

楼主: APttUser (功德随喜)   2022-08-19 02:49:08
※ 引述《MrTaxes (谢谢提醒)》之铭言:
: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铭言:
: : 最近八卦版讨论热烈的台湾很多年轻人被骗到东南亚缅甸、老挝、柬埔寨后被逼做诈

: : 不从即毒打,严重的话割器官、强X。
: : 我说阿,如果南传佛教没办法改变这些,我倒希望宣扬慈悲心的汉传佛教传过去了。
: : 所以解脱道被诟病只求自己的解脱,从文化层面来讲就难做到像汉传佛教一样,
: : 让大家都有慈悲心的感受。
: : 这部分我自己修解脱道也无奈了,看来宣扬慈悲心还是很好的事情。
: : 还有斯里兰卡也很悲哀,国家破产。我的天啊,怎么南传佛教国家这么多都惨...
: : 我现在突然觉得佛光山、慈济、法鼓山三大山头都是宝了。
: ^^^^^^^^^^^^^^^^^^^^^^^^^^^^^^^^^^^^^^^^^^^^^^^^^^^^^^^^^^
: 独家》国人困柬埔寨炼狱 “佛教四大山头”慈济出手成功救人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0816000364-260402?chdtv
: 这个新闻有点呼应之前U大所提到的台湾佛教山头。
: 据报导:
: "事实上,慈济与柬埔寨因缘深厚,且又有丰富的国际急难救助经验,近日透过当地宗
教?
: 体的协助下,成功救回2名受害台人,至于柬国宗教团体是如何与诈骗集团谈判放人,

: 方仍不得而知,但抛开这些不说,警方仍相当佩服佛教团体能将受害者从残暴的诈骗窟

: 出。"
: 目前听到很多的评论,说对于台湾的犯罪会选择到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 主要还是因为当地的政府管理松散,疏于管事的消极态度,再加上近年来的经济成长,
: 但法制又不健全,自然成为很多他国犯罪寄居的之地。
在instagram看到一个帐号edgeproblem发表贴文
前言:
"福利依赖的概念,源自有人认为“人们领取社会福利会造成不愿工作的问题”,
然而,真的如此简单吗?
或许我们要更深入的探讨造成福利依赖的原因,才能真正解决这根本的问题,像是
什么原因造成工作迟到? 什么原因造成不愿工作? 等等。
这篇文章将借由一个案例,试图分析事件的全貌,或许不完整,但却可以让我们反思
“福利依赖”这件事情的缘由。"
〈福利依赖如何产生?以新北冰尸案为例〉
"8月16日新北市一名国中少女到校上课时,向老师提及“阿嬷被冰在冰箱”,还指控其父
班先生从国小到现在,陆续对她家暴和性骚扰。
警方获报后,前往少女八里住处查看,果然发现少女的奶奶呈V字型被塞在冰箱下层。
其子班先生向警方表示,母亲5年前,因病在家骤逝,因为经商失败没有钱让母亲入殓,
所以才清空冰箱下层,将母亲冰在冰箱内。
警方调查发现,班先生5年来利用母亲名义,诈领中低收入户补助及老人年金至少63万元
,因此依伪造文书罪嫌送办。
新北市社会局也开记者会辩驳:案主有低收身分,丧葬费用会由政府补助,应是妇人儿子
班先生刻意隐瞒,借此继续领取相关社会福利。
虽然“将悲剧事件归咎在个人”相当容易,但或许可以有更多层面的讨论。
社会福利系所的我,知道新北市对低收入提供丧葬补助为三万元,而若是开案中之案主,
更可以由社工进行民间社福团体的申请。
不过社会弱势的群体,在没有社工协助的情况。不一定会知道有这些福利,即便知道也
可能不会申请。
或许检讨个案所发生的悲剧时,可以先思考个案是否有足够的文化资本,来进行思考
判断。
能否获得“足够与正确的讯息”,其实也是一种社会阶级的展现。像是许多受骗至柬埔寨
打工的人,也因为资源匮乏、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缘故,导致认知层面受到影响。
我们的社会想帮助愿意努力向上的人,不想帮助那些不愿付出的人,这很理所当然。
但这可能也遗忘了那些不愿付出的人,背后的成因以及更结构性的因素。
除了教育、文化诸如此类的价值形成,会影响认知之外,还有你眼前的生活到底能否改善
,也是重要原因。
班先生军中退伍后,打零工维生,每个月领取16,000元退伍津贴,以及每个月约一万块的
中低补助,而必要开销包含一个月一万元的房租,还有小孩与个人生活与伙食费用。
从现实面来看,即便领取津贴,生活也不到宽裕,这也是服务依赖产生原因。
许多服务依赖案例,源自因无特定技能,在就业市场高工时的工作,薪水等于,却不如
社会福利补助。
对个人来说,最有利的选择,当然是不工作来领取社会福利津贴,或选择赚取不被政府
计算在收入内的工作。
比起贪恶,对个人而言,这更像是做最有利的选择。这样的脉络,或许也能理解政策制定
所形成的矛盾,以及孩子父亲所做的行为。
我不是要替班先生辩护,冰尸、家暴与性骚扰小孩,这绝对不是正确的事,这对小孩将
造成极大的阴影与伤害。
不过我们做为媒体阅听者,除了指责“可恶”、感受到难过之外,或许可以保有更多尝试
理解的心态,理解原因、理解原因背后所形成的价值及想法。
毕竟任何事件,都没有绝对单一的面向,如同你、我,我们都是复杂、多样的特质所组成
,思想内容也都不同。
这我想到黄克先老师曾经说过:大家觉得懒惰、好吃懒做的街友,跟那些很努力的街友,
很可能是同一个人。这就是不同场域中,人们会表现出不同的身分。
或许,面对这些无力及愤怒的故事同时,我们也不要忘了:回到对方的身分思考、回到
对方的文化背景思考。
这才有助于在我们愤怒之余,好好思考如何让悲剧不要再次发生。"
文章连结:
https://www.instagram.com/p/ChZ2ba5sQV7/
作者: MrTaxes (得粥加汤)   2022-08-19 08:59:00
您提到我所引用的那段文,个人有些不同的看法和补充~~那些戒律是订出一个出家的门槛,不代表就是缺乏体谅众生疾苦,或是有歧视的心态。而是僧团的功能上有务实的要求.僧团在社会上的传递佛法功能相当于提供精神上的指引,出家人本身不从事营利劳务,而是以传法换取接受供养。出家人本身要有一个完备且独立的人格,才能进一步修行。如果一个人本身的存在是对他人具有天生的依赖性,例如在古代的女性或残疾人士,他们在生活上是需要受保护和照顾.若让他们出家,影响僧团运作是可想而知的。举一个电影的例子:斯巴达300壮士。有一段就是一位天生残疾的人士想要加入部队,但因身体缺陷无法举起盾牌而被拒绝。这能说是因为国王的歧视或缺少体谅吗?从那个被拒绝的人的个人角度来看可能是。内心因此不平。但从更广更远的角度来看,这样门槛限制才是真正顾全大局.保护的现在的团体运作、也保护了被拒于门外的个人。另外您所转贴的IG文章内容也有点矛盾...该个案的班先生都已经知道诈领补助了,怎有资讯不足问题?诈领63万,对一般受薪阶级来说不少钱,要存好几年...社会福利系所的同学,本身可能还没出社会。光举一个案为例,就要呼吁大家思考。基础有点薄弱。做研究起码要有广泛调查或统计,否则只是文青说故事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