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圆满慈悲喜舍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5 21:19:29
几天前在慈悲心培养的讨论里,提到在街头遇一女子,将之当成母亲来观想,
起了悲喜心后便该舍。
但FHS大看法有些不同,认为应该继续观想下去,要升起想照顾她这类的念头,说这样
才是圆满。
当时自己的想法,这样岂不是有点落入贪爱。毕竟只是萍水相逢,几乎不会再见面。
只是现在对这想法不是很确定。
假设想要照顾到圆满的想法只是针对单一个人,那显然是贪爱无误。
但若想要照顾到圆满的想法针对的是所有众生,这便无关贪爱,而有点类似是菩提心
了。FHS大想说的应该是这个才对。
可如此一来,该怎么做呢?面对的是如此广大的受众。
思前想后,应该就只能发愿了。类似药师佛的资生之具悉皆丰足这种。
但发完愿后,也只能将愿牢记心中,自己努力修行而已。毕竟数不尽的众生,这辈子
肯定是搞不完的……
@
以自己为例,发了一个小愿,要让兄弟姐妹都来学佛,直至不退转。光是这种小愿望,
今生都难以搞定了……
@
还是把大悲咒学好比较方便,在上风处念咒,下风处被风吹到的人都灭罪,轻松自在。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2-04-25 22:13:00
我觉得慈悲不是用识心作意去想像要帮助别人,而是自己真的醒了以后,发现原来只是梦幻泡影。而亲友、如母众生们还因梦境中的烦恼而挣扎、痛苦着,自己不久前也还是其中一分子。如果都还是在梦中,用梦中的识心去慈悲,此想不真。中国造字很有趣。慈:兹心悲:非心可以想想是念兹在兹于什么心,又是非什么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又是怎么个大慈大悲法?这些都跟我们的生命实相有关。我们再比对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世尊不也是开悟之后才开始走大乘路线,回头度自己所有的有缘众生吗?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如果自己都没办法自度,用的都还是有漏智,又要何以度人呢?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5 23:20:00
就是因为想要让"所有"有情众生的得到圆满的快乐,所以,会自然而然想:[谁有这个圆满的智慧做到呢? 唯有佛]所以 才会决定要去成佛阿 没有佛果位的话 代表有各种障碍 有[自己想要独自自在]的自私心 这种障碍也有 [不知道拿他们该怎么办]的愚痴障碍还有 [真麻烦 很头大]这种没耐心障碍 你真的要利益人的时候 就知道障碍有多少 自己习气有多少还有 [ 可以简单一点 做点小事就OK了吗?] 的偷懒障碍所以 不成佛 根本无法做到利益众生当你有了这个目标 再去修心性 你才知道你在修的是什么也才会真的[认出心性] 如果没有这个心 号称认出的心性是佛性 是不太可能的<普门品>当中 观世音菩萨化成各种身 利益有缘的众生所以 当你真的悟心性的时候 自然会很努力想要用各种方法帮他们 也会因为智慧而自然知道怎么帮 他们才最容易接受因此 心性里包含了智慧和大慈悲的菩提心没有哪个佛是用一辈子成的 释迦世尊当初 初发菩提心是在地狱道里面 一边受苦 一边看其他地狱有情被插死就发菩提心了 所以 不是只想着[一生做不做得到]的事情也不会因为看起来[遥遥无期] 就放弃或缩小自己的心愿当觉得[负担、困难、疲累]时 反而更应该将这些观为无自性自然觉得再久都OK ~另外 您可以观察 [为了利益有情 愿成佛 因此修持心性]和 [我先比自己弄好吧 轻松自在比较重要]的心修心性这两种状态下去直观本心 你会看到完全不一样的状态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6 04:49:00
法师说的:“发愿本来就是要发这辈子做不完的,若是这辈子就能做完的愿,那是本来就该做的。”为了利益有情愿成佛和自己先弄好这两种,等同一切智成就如来和地藏菩萨,二者的心性不同发的愿不同。但都为了利益众生,是没有高下之别的。自己先弄好的一切智成就如来还比较早成佛呢!不过之前看文章,地藏菩萨也有是宝生佛再来的说法。慈悲心应该是人人本具的,或者说佛性就包含慈悲。方法只是要让慈悲念更显明而已。如法师所说:行善就是慈悲的具体展现。
作者: luciful3 (阿源)   2022-04-26 06:23:00
推大悲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6 08:50:00
我说的那种[我先把自己弄好 轻松自在比较重要]的心态是偏向[在面对感觉麻烦的利他事业时 选择自己的轻松自在]这种还有"自私心"障蔽的状态不是指佛陀那种[为了利益有情 我要先去成佛]的那种所以不是指一切智成就如来和地藏菩萨的差别若要让慈悲心更加显明 要把障碍去除 若能去除从粗到细所所有障碍 那么你行善的"内容"就可以不断提升 不会觉得难像我们这种还有诸多障蔽的人 连自己的房子车子都不愿意给出去 但是初地菩萨已经可以快快乐乐把头目脑髓给出去所以 要消除障蔽 才能真的在"行善"上进步而粗分的菩提心障蔽 可以用第六意识心思惟观修[七因果教授] 就是之前提到的 [平等舍 知母 念恩报恩 慈悲 增上意乐]虽然他是第六意识的妄心 但可以去除粗分障蔽也可以升起[世俗菩提心] 若要去除细分障蔽 可以用上面末学提到的方式 在菩提心的状态下直观心第六意识心对于去除各种状态的粗分障蔽 还是很好用的包括忏悔法 也是用第六意识心去做 虽然是妄心 但有他必要的效果关于拿掉菩提心的粗分障蔽 细节可以听这个参考https://reurl.cc/3oNm4X(然后 G大 你睡觉的时间都好奇怪啊 要身体健康喔 )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6 11:02:00
睡觉的时间OK啦!都有七小时。感谢关心。按照这种说法自己的确还有很大的自私心。房子车子给出去是绝对不可能的,这没商量。还是……慢慢来就好。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6 11:34:00
是的 慢慢来 先有个概念知道方向 一点一点累积像房子车子这种 当作自我检查的角度 不能立刻逼迫自己行持的 经论也说过 菩提心这种修持 不能强迫的 反而会退失 一起加油啦 当修到那时候 就[自然而然]欢喜做了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6 12:48:00
刚稍微想了想,假设突然有人拿了把刀或枪,将自己给弄死了,死亡只是一瞬间,或许还能做到不惊不怖无怀恨。此时房子车子身外物什么自然也能无罣碍。否则活着房子钱这些就是必须品呀!万一杀了没死而是半残反而麻烦,半残的话还比较可能会怀恨。如果是被打成半残还能无怀恨的原谅对方。就比较像是菩萨再来的情况了。半残的心境要如何调适方能如此,是个可以思考的方向。剩下的余生都想着自己代众生苦或许能行。以坚固的净信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2-04-26 13:14:00
无法舍,是因为你以为你真的曾经拥有什么。有一个房,只是无限大的宇宙中的一小块土地,因为台湾的法律与人类的文化,让人在有生之年与台湾政府之间达成的短暂协议而已。财物是助道的工具,福慧两足尊,缺一不可,但也不用过于执著。视自身情况取得平衡就好囉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6 13:22:00
无法舍个人觉的主要还是生活必须。假设拥有十栋房子,舍个一两栋两三栋或许还行,看本身愿力到那喽!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2-04-26 13:42:00
舍也要看情况,如其德行不足,本来就应受其果报,否则不懂得悔改,反而助长了他人的恶习。又或是吃喝玩乐很肯花钱,生命解脱至大的事业却一毛不拔,那也本末倒置。你就看看,是否现代很多人吃喝玩乐都很肯花,一接触到灵性,一堆人都贪图免费的法。看看藏系那些圣者求法的故事各各身家都供出去了,财物、牲口、妻子啥的。像是弥勒日巴尊者,供养全身家了,还要给上师打,上师还屡次叫他滚。要是换作现代,只怕一堆上师都要被告去坐牢了。还是有时空背景的不同啦~就自己用智慧判断啦,不要越学越被束缚、烦恼越多啦。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6 15:01:00
的确是。实在很喜欢这句:“善思惟用心。”很多事还是自己得判断能行与否的。目前自己花铜板供养街口化缘僧很清楚的知道这对治鲣贪有效。十轮经看到这几句,刚好和刚刚提到的有点合:宁速舍身命,不应生恶心。彼虽怀恶心,犹似佛弟子。智者非为命,而坏清净心。为度诸有情,常习菩提行。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7 18:10:00
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属第六意知的心所法),各别的希求是:慈-愿我及一切众生具乐及乐因(慈是希望给予安乐)悲-愿我及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悲是希望帮助离开痛苦)喜-愿我及一切众生不离无苦之乐(希求住于平静喜悦的心态)舍-愿我及一切众生远离爱恶亲疏,住平等舍。此处四无量的舍,是指平等舍。首先要了解何谓此处所说的不平等?此处说的心不平等,是指对于一类众生起贪、一类众生起瞋、一类众生不闻不问,不能于一切众生平等地生起希求予乐拔苦的慈悲心,所以说心不平等也就是说,一般我们可以将所对的众生,分为亲、中、怨三类对于亲友我们很容易生起慈悲心(实则混合贪爱),对于类似路人甲路人乙的中庸者,我们没有什么贪瞋的感受生不起希望对方离苦得乐的慈悲心,对于怨仇容易生起瞋心更生不起希望对方离苦得乐的慈悲心,反而可能希望对方离乐得苦四无量的平等舍,就是舍离对于亲、中、怨三者内心不平等的状态,舍离内心对于众生的不平等而对于一切众生能够平等对待,这样生起的慈悲心,才能周遍一切有情,所以这是要有技巧的,对于亲、中、怨三者,次第修习远离爱恶贪瞋的平等舍最后才能生起遍及一切有情的平等舍,再由遍及一切有情的平等舍为基础,生起遍及一切有情的知母、念恩、报恩、慈心、悲心、增上意乐,最后生起为利一切有情愿成佛的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一般说上求菩提(佛果)下化众生,具有自利利他二种圆满希求相应的发心)。所以一般念诵发起菩提心的仪轨文,也会先念诵四无量心,有四无量心远离爱恶亲疏贪瞋的平等舍为基础,才能发起菩提心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8 06:47:00
十轮经提到慈悲喜舍,作个笔记:1安住慈心,远离一切瞋圭忿恼。2安住悲心,救拔一切赢弱有情。3安住喜心,远离一切语四恶业。4安住舍心,远离一切坚贪嫉妒。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8 07:35:00
真正的四无量又称做四梵住,因为必须伴随色界的禅定生起,色界又称为梵界,色界是依初禅静虑以上的禅定为不共增上缘生起,正式的四无量伴随色界禅定,在那之前是相似的四无量另外补充"舍"在佛典里有不同指涉用法,例如受蕴可分苦受、乐受、不苦不乐的舍受;或者指经过精进获得禅定之后,于定心无功用转的行舍;或布施度悭贪的舍心;或四无量的平等舍这些舍字用法有不同差异,要透过上下文脉络去了解诠说的意义
楼主: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8 12:51:00
法师有提到,烦恼也是要舍。但有些人其实很喜欢烦恼。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8 13:14:00
烦恼当然不要抓着不放,佛典中用舍字的情况很多,像出家会说舍离家业,一般用的舍较好了解,上面几个比较是术语用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