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我不知道

楼主: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22-01-13 23:59:08
什么是定?我不知道。
观察意识运动的初期时,发现很难在工作中、做事中保持定观。即使在观,也是思绪纷飞,有好多声音同时在脑中,活像是开演唱会一样。
当事情来时,也很容易就忘了要观,很轻易的就被带走了。只好自己独处时才开始默默的观察。
慢慢的发现,意识的声音会逐渐的化繁为简,到最后只剩一个声音在自问自答。在这过程中发现,不用跟随着去想,只做观察,他就会自动整理过去的见闻,找出最佳解。
有天发现原来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因缘和合、本不生的,就不太再受世俗价值观的烦恼了。
但是一想,难不成佛菩萨只有在打坐时才是佛菩萨,平常就不是吗?怎么可能?而且我感觉也还什么都不会!
于是就开始也练习在一切的做事中,保持向内观意识的运动。工作中、穿衣、吃饭、看电影都可以。
但是习气还是很重。
有次发现遇到令人恼怒的事情时,正当要破口大骂前,有一股令人发热、气要冲出来的火就像一股波涛汹涌的暗流,非常明显的可以感到他的运作。原来在怒火或是意识成型前,还有这般大的力量潜伏在水面下啊!
这才一想,新闻中常看到的那些社会案件,会不会就是在事情发生时,少了观察的机会,被习气牵引著走,才导致憾事的发生呢?
发现可以在观察到习气出没时降伏他,当下即解脱,自净其意。这个能观的心就像虚空,能包容所有事物。识就像冰块消融于水中一样。
保持在观中是很舒适的,一点都不想出来。工作被唸,或是被女友骂,也只是默默地观察烦恼的生灭而已,似乎一切与我无关。但也因为将注意力老放在思维的声音上,常常没听到别人跟我讲话,就常被抱怨都不理人的。
有天在马路上,看到车来车往的,好多人在逛街,真热闹。
突然觉得,这些车水马龙的流动不就跟我的意识一样吗?一直不断的在来去、生灭,既然如此,又何必分内外呢?内外又有什么分别呢?
这个时候突然觉得,身是能观的所缘境、识也是、车水马龙也是、山川湖海也是,我的身、识跟万物又有何分别呢?就像是一。
既然是一,又怎么会有分别、来去呢?
能观的心就像悬挂在虚空中的一点,就像虚空中的虚空。
虚空本来就无法分割,又要怎么放回去呢?
修行有次第,突破无先后,只在当下。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0:45:00
阿赖耶识~相似相续。
作者: MartinJu (荒谬人生)   2022-01-14 00:50:00
在我看来你离顿悟还很久,菩萨乘的发愿是“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的包容众生,你只有“广大如一真,究竟如一点”,有点小看佛菩萨的愿力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0:53:00
阿赖耶识这层无明不好破~梦境的 虚空、心、车水马龙...都还是梦境。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0:59:00
唉哟 有时候从99到100 跟从1到0一样 顿悟很难讲嘛我怎么觉得原PO这一年进步很大,去年还有几个版友很担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0:59:00
观 这个能观之心 "如幻" "相续",我觉得是破口的开始。不过不容易就是~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1:00:00
心他,我直觉是不用担心。 他有方法自己摸索出道路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1:00:00
其实我不喜欢悟这个词。会容易堕入有一种境界的虚玄感。就告诉自己每次都看懂一些些,慢慢就看透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1:01:00
被发现了 XDDD 当你脑袋有目标时 你就永远达不成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1:04:00
我当时承许能观如幻时,内心很难接受~每个人方法不同,也很难讲。我们认知的极限,只能缘到阿赖耶。阿赖耶是佛性因无明妄动的波动现象。教理可以帮助我们破到阿赖耶(能观)的虚幻性。最后在内心建立起胜义的胜解心。不过这还没办法解脱,但已经有一个明灯了。你用无常观看到了一些感触,还要持续看破下去。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反复观,佛性会在里面理解到。一般会越观越现实,虚玄感起来,代表自己对悟境起爱了。这种在道家禅修很明显~宝月轮,我不知道什啥耶~不过理解中观,应该不是在某种状态,而是随时。我是没看到什么光、什么团啦。另外BR大可能看过~我理解的实相,没东西。XD不过不是真没东西的没东西,是超越有东西没东西的没东西~所以我才会建议你,继续离相(能所)。然后保持去看懂理解一些东西。我是靠经教跟观察理解出来的,你参考就好。不过我这没有解脱,只是一种观念提升。所以我依旧死凡夫一个,你参考就好~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1:23:00
那个是眉心轮的光啦 不过那里本来就是藏灵光处 如果真的是“上升”的话 会跟你脐轮的火“合成一道光”才叫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1:24:00
我想到一个说法了 : 没东西 = 无法透过缘起六识认知。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1:24:00
“上升”,不然光就会只一直存在那里像手电筒一直照你这个是用头部的灵光去“照”全身的“浊气”可是如果你全身浊气太重、或虚弱、或偏冷,照的功能不会出来,反而会消秅你的灵光,所以你要怎么做咧?我跟你讲,你要先照“一小部份”就好了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1:33:00
我看了你跟BR的推文回复,应该是都还在缘起法中。可以先学习观空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1:39:00
靠北 这个光珠放光出门去子母光明会 如果你火候不够的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1:40:00
不过你应该会有好一阵子在缘起境界中~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1:40:00
话,你的光珠会被法界里的众生割韭菜,我建议你不要这
作者: Bonaqua (南无阿弥陀佛)   2022-01-14 01:41:00
缘起(无常) => 空性 => 中观佛性(胜义空、真如)。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1:41:00
光珠能不能子明光明会,跟你的作意无关,什么放出去啊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4 01:42:00
还是各种变化,都要很小心,光珠真正能安全的子母光明会,是要“悟空”,然后自然让他们融入,跟第六意识无关,你说的是把子光幅射出去融入法界光明的方法这是一种方法啦,可是厚,法界很贼XDDD 他知道你超聪明的,而且找到了方法,但是他不一定要“现出”让你融入,他要现出让你融入,你本身要符合很多条件你直接观修中脉,如果跳过拙火的步骤,光会不稳定就是说身体会很容易起干扰,因为你重要管路没先畅通你刚好跟我相反,你神识很清明,但身体素质还不够,我是身体素质很好,神识跟天魔没两样XDDD看你啦 你要从上往下修也可以 如果你有专属通道的话专属通道就是你说的传承 那你就一直请他加持是可以的可以 如果你的行为很懒 但是心很精进 是可以成就的那你其实就不用刻意去修那一根针了最怕的是那一种咧 行为很勤奋 但是心很笨的那种我这样观察你的个性,你直接行住坐卧都“观空”去除习气,然后去缘心若虚空,就自然会进去了不用刻意修气脉,这样多一堆念头反而辛苦当你心若虚空时,气脉就自然也若虚空了要选一个方法练一万遍,避开每天一万个方法练一遍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1-14 07:19:00
悟,这个字表示我以前不知道,不明白。经过悟后知道明白。所以悟不是不去想,不分别。而是明白想,和分别中,没有我在想,在分别所以无我。唯是因缘生的分别,没有真实性所以说是空。一切都是无常,无我和空。见此诸法法性叫悟,所以见我不叫悟,见法才是悟。而散乱心明白的悟,力量不够深刻,不是忍也非证,只是明白八正道的第一支正见养成。经说正见增上者,虽经百千生,终不堕恶道。这是慧学的第一关。慧在阿比达摩是以简择为性,断疑为业。慧学在唯识叫有分别影像,意思都是叫我们要听经闻法,如理思维。而定学是心一境性,是无分别影像。修定才是摄心于所缘境,不想不分别。故定学和慧学是两门相反的学问或能力。所以悟是慧学,一定是淸楚明白的知道。知道一切法是无常无我空,知道才能断疑,所以慧以断疑为业。对佛陀教法再也不怀疑。所以没有那种,不知道自己如何开悟,更没有悟了还要再去问别人我有没有悟。因为有疑,心没有真正的清净,信是以心净为性。故不信有疑,是心未见法性所以不净。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1-14 21:53:00
不要修到魔法真X宗,卢XX
作者: homerungod   2022-01-14 22:06:00
楼上,他指的老师大概是张教授吧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2-01-15 00:17:00
谢谢分享修行体验
作者: homerungod   2022-01-15 01:59:00
没有要吵的意思,毕竟吵架无益但是我建议g大若要学佛,还是请去找正信的佛教道场学习吧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1-15 12:46:00
实证检验这块,未证者不能检验已证者。同理,修行的程度和学问无关,用学问知识检验修行如看地图说山河,相反地,是透过修行来检验知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6 20:41:00
诸法意先导,检验修行也可以先如理思惟,所谓比量和现量,未必一定要现量后才能检验,常常是经过比量后先检验无误,然后才去执行,学问知识当然重要,是修行的前导,经过做学问、将知识归纳分析后才决定实践是正确的途径,所以说有时候看一个人讲话,就知道他是真的有经历这些闻思修的途径,还是唬弄而以XD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1-17 00:59:00
比量的乱七八糟,也敢称量。搞清楚,比量不是修知识做学问。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7 01:00:00
比量就是在知识的基础上“闻”与“思”所以说你不懂嘛之后才修,修后才“现量”。果然一辩论就破功知识基础出了问题,就会搞传统迷信那套囉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1-17 01:02:00
对事物的义理本质透过正确的观察,结合缜密的因果关系与逻辑检验的思考模式达成。很遗憾,光是因果关系就一塌糊涂,更遑论用逻辑检验。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7 01:03:00
事物的本质就是因果关系,什么叫观察后结合XD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1-17 01:03:00
思维修变成失为修,惨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17 01:04:00
因即是果,即是事物的本质,什么结合缜密逻辑后面都是拿一堆名词重复套上,简单的说就是绕了半天找不到路你是你父亲的儿子,透过你的解释就是对儿子与父亲的义理透过缜密的因果逻辑与思考模式达成所谓亲子关系认定最后的结论完全发散,惨,连思考都可以幻上加幻这人际关系应该不是很好XDDD 现实生活没人喜欢这种人女生问:你喜欢我吗? 答:透过喜欢与不喜欢的逻辑义理搭配思考缜密的男女因果关系来达到检验的效果XDDD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1-20 19:37:00
某人会这么想,蛮符合某人的程度某人的言论完全没有修行参考价值,或是说根本障碍修行。类魔属性。会呛某人理由很单纯,非正法,障碍修行,类魔属性。99%的佛法+1%的瞎扯法 就不是正法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轨迹)   2022-01-20 20:23:00
真的只会人身攻击耶 实在让人连回应都失去动力你连魔都称不上 魔还会正面对决 101%的懦弱行径X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