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佛陀会生气吗?

楼主: wudidog (呜啦啦)   2020-06-17 11:01:58
先说结论
从外相上,佛会不会诃斥?

从内在上,佛会不会生气?
不会
如果佛于内在也会动怒
那就不是佛了
※ 引述《budalearning (新生活)》之铭言:
: 和版友交流才知道原来有很多人有误解
: 当然这一层次是比较少人知道的 所以有很多人看佛陀表面上的事蹟
: 就怀疑起佛陀 这边就一起解释
: 就以佛陀会生气吗?来讲 当然我讲的没有什么份量
: 所以引用了台湾四大山门的文章来讲
: http://www.lnanews.com/news/%E6%98%9F%E9%9B%B2%E5%A4%A7%E5%B8
: 以下是我自己的解读 看到弟子犯戒 佛陀当然要生气当然要约束弟子的行为
: 只是说生气这个词可能不是那么精确 但比较好解释的是说生应该生的气
"生应该生的气"
佛不会生气 但他会诃斥
但诃斥不等于生气
就像爸妈要装的一副很生气的样子骂小孩
实际上 爸妈没在生气
: 所以佛陀也会为了教义跟外道起争辩 这是一种适当的争辩
从 议论 争论 吵架 到辱骂
末学是认为
佛陀通常都是议论阶段
知道外道能度化 会"信受奉行"时 才争论
真正生气和别人吵架和辱骂 应该是看不到的
: 佛陀也会为了自己俗家的家族 去劝解敌人别攻打他 但到了第三次就不再劝解
记得没错的话
那则故事里
佛陀没有劝解谁不要去打
他只是坐在路旁树下而已
琉璃王看到佛陀坐在军队行军的路旁
知道佛陀不赞成他去打 (或说他认为佛陀不赞成他去打)
所以他前两次就撤回了
: 千万别认为这些都是贪嗔痴 有适当的行为 并非贪嗔痴
: 以前版友也常讨论宣传佛教是否为贪嗔痴?答案也是一样 适当的行为就不是
三毒是起心动念
行为是表现的结果
即便适当的行为 与起心动念也是两回事
就像讲一句 "你好帅"
可以用赞美的方式说 也可以用反讽 嘲笑的方式说
: 但真正能够没有贪嗔痴的适当行为 这个世间又有多少是能如此纯净的?
: 一般人只能尽量做到 这就是修行
大乘佛法对行为的规范相对宽很多很多
要讲对行为的规范 声闻戒(比丘戒)讲得很多
很多都是在规范行为
菩萨戒规范的 则是起心动念
即便行为没有出现
有不适当的心态 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菩萨道是利根人才能修
不是一般钝根人能修的
: 还有我有一点傻眼 因为佛解释破我见 原文就是介于有我与无我之间
: 不能说是有我 或是无我 希望版友明察
: 一点浅见 假如有错误 或是更能精进之处 欢迎版友指教
如果你说"介于有我与无我之间"
那用楞严经 或六祖坛经的话
大概会讲"非介于有我与无我之间"
"非不能说是有我 或是无我"
作者: budalearning (主眷顾钱多离家近)   2020-06-17 14:27:00
感谢版友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