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处与极乐净土
南怀瑾老师曾说过,在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汉魏南北朝时期,修习小乘法而证果的比丘僧、
比丘尼较多,在《高僧传》《续高僧传》中,有很多奇异的神通事迹。北周时期,就有一
位修习“四念处”成就、而又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高僧。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静蔼大师的往生过程有点毛骨悚然,又可以说,是不可思议的神通示
现。他跏趺坐在深山的一块石头上,“自割身肉”,用刀分解开自己身上的筋骨、手脚、
头部和脸面,最后用刀割下心脏,手捧着心脏、面向西方而往生。场面好像很血腥,但是
传记中记载,“骸无遗血”——没有血液,而是“白乳”,只有白色的乳液流出、凝结在
石头上。第二天他的侍者来探视,发现他的姿势和最初坐上去的时候一样,仿佛根本没动
过。静蔼大师为什么要“主动”往生、为什么能“主动”往生,为什么说他是修习“四念
处”成就的呢?大师留在石壁上的手书遗偈,可窥其一斑。
大师的遗偈,大部分说的观身不净、观身无常、观身无我、观受是苦,即“四念处”,又
称“四念住”。佛陀临涅槃前,阿难尊者请问佛弟子今后以何为住,佛说“以四念住为住
”,可见四念处是佛教中修行证果的重要法门。
对“观身不净”,大师是这样开示的,人身就好像一层薄薄的皮囊,包裹着屎尿、脓血、
尘垢染污,臭秽不堪,是六根六尘虚妄和合而成;
“观身无常”,大师说人身就像被无常所囚困,没有一点自由,半点做不得主,死亡会侵
扰一切众生,最终会化成虫蛆。
“观身无我”,在本无实体的情况下,众生颠倒计度、妄想执著有一个“我”存在,其实
一切都是业力的支配,所以不能自在如意。因为执著这个虚幻的身体,就是可以做主的“
我”,所以隐藏了本来具足一切善法功德的清净自心。
这个身体具足种种烦恼,就如同充满毒蛇的箱子,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虚幻地围绕而成
,百千病苦在其中交缠困扰。无量劫来,我们早已舍弃过无数的身体,过去的尸骨堆积起
来,有如须弥山那么高,而未来还要在生死的苦海中不断沉浮,遭遇比以往更多的痛苦,
所以,生死轮回,只是徒劳地蒙受艰难困苦,根本毫无乐趣可言——这就是“观受是苦”
。
大师视此身如仇敌,誓愿断除这个生死的根源,他采用自割身肉的方式,为一切见闻的众
生,演示此身的种种过患和虚幻,希望舍身的功德能无量无边,以期能够不退转于佛道,
永远出离苦痛深渊。所以又以弥陀法门,劝导世人趋向极乐净土。
在遗偈中,大师表达了往生净土的愿心和极乐净土的殊胜:
当我舍此污秽浊恶的身形之后,期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净土,于一念间莲华盛开,化生于
阿弥陀佛面前。速得亲见十方诸佛诸大菩萨贤圣海众,永远辞别三途之中无量的苦难,于
佛的菩提正道决定得不退转。即刻获得五种神通,自由自在飞行无碍,于宝树间饱餐正法
,究竟证得无生法忍。
静蔼大师自幼聪颖过人,小时候在寺庙中,见到壁画上的地狱变相图,就悚然醒悟,出家
修道,严持戒律、通达经论。在北周武帝将要灭佛灭法时,大师毅然上奏,当面抗旨,在
无力挽回局面之下,避入深山,撰写著作,藏在岩洞中,传于后世人。大师因为三种因缘
,主动提早舍命:第一,是这个身体有无量无边的过患;第二,在当时的时局下,不能护
持佛法;第三,想要快速见佛,而快速见佛的法门,就是往生极乐净土。这就是静蔼大师
主动往生的因缘。
在遗偈的最后,静蔼大师总结道,三界之内,一切都是无常的,一切有为的造作就如同梦
幻泡影,刹那幻灭,世间所有的业缘终归灭尽。而在极乐佛国,法身清净自在,还可以随
顺因缘,护持佛法、救度众生。这是大师以无比的慈悲,在教导我们,用极乐净土的常、
乐、我、净,对治娑婆世界的苦、空、无常、无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