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不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我们都知道心经很短,只有一百多字
第一个问题是,即然他很简短,为何要用到16个字,
说明色和空的关系,为何不说色即是空,四个字就好.
我认为是因为色和空的关系并不好懂.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以经文一再反复的说明色和空的关系.
然后,不异,和是,这两个看起来似乎是一样的用字,
是什么意思.
"不异"是一体的意思,色和空并非有两个个体,其实是一个体,两个性质.
"是"是等于的意思,也就是性质上,色等于是空,色=空.
"不异"是初步的说色空一体,"即是"是再次说明,连性质上都是色=空.
也就是说,并不是色是色,空是空,而是色是空,空是色.
然后再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各要讲两次呢?
我想他是希望,我们能从各个面向,观察色和空的关系,
不要只从色的角度看空,还要从空的角度看色.
只有如此反复,深入的观察,才能了解色=空
然后经文说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所以代入得到
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
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然后经文说明,空是什么意思,
经文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空中无18界等等等
但我想这经文,诵上百次,千次,万次,对空还是一知半解.
空其实是,诸法相的性质,
诸法有那些性质呢,最著名就是,无常,无我,涅槃寂静.
这三著前两个说明,缘生缘灭必然是无常无我,末者是说,缘起法则的寂灭性.
也就是说流转的因缘中诸法必然是无常无我相,
当解脱涅槃后,因缘归于平静不再生起,一切皆灭后,就显示涅槃寂静相.
空=无常+无我+涅槃,这三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