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忏悔业障、忏除业障 (2)

楼主: Sorge (白愁)   2018-10-17 07:02:46
根据华严宗师清凉澄观的自述, 澄观自己参加过普贤行愿品的翻译工作,
所以他应该有看过普贤行愿品的梵文本, 也知道中文翻译的原始内容。
然后, 他奉命作疏。
在注解“忏悔业障”的地方, 他把“忏、悔”两个字分开, 分作解释:
"若别说者,忏名陈露先罪, 悔名改往修来。"
既然澄观是依经作疏, 那么, 中文翻译的原始版, 应该就有“忏、悔”两个字。
经文标名, 原本标为“忏悔业障”的可能性极大。
普贤行愿品是唐代中后期翻出的。
那时候, 佛教的忏悔思想已经发展得相当成熟。各种忏法仪轨, 相继问世。
而经文的中文翻译, 同时出现“忏悔业障”、“忏除业障”两种译笔,
其实也是间接地, 在表达并强调一个盛行已久、普遍信受的佛法观念:
忏悔可以灭除业障。
因为强调忏悔可以灭除业障, 所以佛教忏悔思想的表达,
除了原有的“忏悔”之外, 也出现了“忏除”这种说法。
这是在普贤行愿品翻译出来之前, 就有的情况。
──但是, 不太确定是何时开始、哪里先起头的, 不容易考证了…
因为“忏除”是在强调灭除, “忏除”可以被简说成一个“忏”字,
久而久之, 风气使然, 这也使得“忏”的意思产生了内在变化;
变成, “忏”本身就是灭除的意思。
就好像我们现在会听到一些法师开示说:
如果一个人内心有什么不好的念头, 那些念头, 应该要把它们给忏掉。
这时候讲“忏掉”, 听起来就像是“灭除掉、去除掉”的意思。
(有些东西可能要用寻本溯源的方式, 写清楚一点)
从源头上来说, 忏悔的“忏”是个新造字, 佛教传入以前没有这个字。
传统上认为它的来源是来自梵文ksama。
ksama的原意是: 容忍、宽恕、原谅。
但是, 中文字“忏”, 并不一定是“容忍、宽恕、原谅”这种意思。
因为, 一个字词的来源不一定等于它的使用意义。
一个新造的中文字, 在中文环境中产生, 它的使用意义受中文环境影响很大。
“忏”这个字, 被造出来之后, 就跟“悔”合并为“忏悔”。
然后, “忏悔”这个合并词出现之后, 又被用来翻译几个不同的梵文,
──而不是只用来翻译ksama而已。
──像普贤行愿品的“忏悔”梵文原文, 就不是ksama。
所以单字“忏”的意思, 来自合并词“忏悔”,
必须依据合并词“忏悔”的意思而决定。
合并词“忏悔”的意思, 则又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来自于它所要翻译的梵文,
另一方面又来自于中文环境的中文使用意义。
譬如说, 忏悔本来是一个表现于外在行为的道歉动作,
包括: 对着僧人或佛像的面前、身行胡跪、自报姓名、口述罪状等等方式,
但在中文环境中, 可能因为忏悔这两个中文字都是竖心旁部首,
于是, 又往往会被理解为, 比较著重于内在心理的惭愧意识之发生。
因为有这些相关的影响因素存在,
所以“忏”的意思, 并不一定就是梵文原语ksama的意思。
也就是说, 如果只用梵文ksama来理解中文“忏”, 恐怕会变成理解不准确。
──打个比方, 如同用中文“大丈夫”来理解日文“大丈夫”, 一样的不准确。
传统佛教的主流观点认为: 忏悔, 是梵语和中文的双语言合成词。
忏, 来自梵语。悔, 来自中文。
忏跟悔, 来源不同, 基本意义也不同。
像澄观那样子的解释就是一个范例代表。
但, 我个人是倾向, 忏跟悔, “基本意义上” 应该理解为同义字。
就我观察, 在传统的佛教文献, 特别是中国唐朝以前的汉传佛教文献中,
“忏”常常等于“悔”。
“忏”可以讲成忏谢。“悔”也可以讲成悔谢。
“忏”可以讲成忏除。“悔”也可以讲成悔除。
……这些讲法的忏与悔, 两者几乎完全同义, 互相代换也ok。
忏悔, 基本上, 可以看成是一个汉传佛教新造的、中文的同义复词。
当然, “忏”还有别的意思。例如, 经忏的忏, 又含有诵念的意思。
不过, 这是后来的衍伸意义, 不是基本意义。
(说文解字好像过于囉嗦、岔题太远, 就先打住一下)
其实, 就心理层面来讲, 一般凡夫的心理大多是: 忏悔容易, 忏除难。
我们常常心生悔意, 但是, 有悔意不代表彻底的悔改。
好像是哪部佛经这样形容说: 火炉上的热锅, 冷水一滴一滴浇下,
冷水一碰到热锅马上又蒸发成水气。
火炉继续烧着锅子。要完全浇熄没这么容易。除非炉底抽薪。
从而, 某个程度上, “忏悔”跟“忏除”, 真要讲起来, 还是不太一样吧。
忏悔通常是个开端和过程, 忏除则是结果上的完成及验收。
只是因果连贯、整体合起来看, 可以把两者看成是同一个东西、或同一件事情。
同时, 义理上来讲, 可以把两者讲成是相即、相依、相容、相通的关系。
有点像说, 一台电脑要扫毒。忏悔像是扫描和侦测。
忏除则是找到病毒后, 把病毒杀掉。扫毒包含杀毒。扫毒最后要杀毒。
但也有可能, 扫了不杀, 或者, 只杀一部分、不全杀,
或者, 有扫到但不知怎杀, 扫到了想杀却杀不掉(有的病毒恐怕根本无解)。
所以, 客观一点来看,
从“忏悔”到“忏除”, 中间还有一个或若干个执行动作才对;
或说, 中间应该还有一个或若干个关键性的必要条件或因素, 必须加进去。
也就是: 忏悔 + ? = 忏除。
这个问号是什么, 可能可以再依据普贤行愿品经文,
以及周边相关、更多的佛教义理, 进一步把它给说明清楚吧。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10-17 12:42:00
我觉得忏悔的作用是,对抗恶作念头一再的生起,其它的话,可能把恶业消渐一些些,但要除去是不可能的.依唯识种子六义,种子要待众缘才能现行,不然会永远存在.若恶业可以被善扺消,也就是行善之后,恶业就消失,这样会有什么问题呢.
作者: gogolee0210 (小罗宾)   2018-10-17 15:13:00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此则是名真忏悔。”真要严格说起来,凡起心动念皆是恶。
楼主: Sorge (白愁)   2018-10-19 10:01:00
这样不错啊, 真的好像在学普贤菩萨修行喔...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