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请问版上大德,隆波田宣称自己证果,有得到任何上座部长老的认证吗?
我看了上文中隆波田的修行体证心得,怀疑他应该没有真正证果。
因为他讲的一些内容,似乎都还是未证初果前观智阶段的体验。
还有文中所谓的初二三四禅,应该是指他认为的初二三四果吧?
静坐入定,有那个定力皆可入四禅天;但唯一和觉者的差别在于是不是觉悟者
所以问题的所在应该是,証入初果的圣者能不能清楚明白的进入四禅天?
而非一般外道禅定者沉溺于四禅八定中的定受中
如果初果只能初禅,进入二禅时必需是二果者,
那文中所提的初二三四禅就是等同二三四果圣者。
※ 引述《kodi (田所惠)》之铭言:
: 证果历程~平常心隆波田
: 破愚痴见惑的阶位:初禅
破见惑应该是指初果
: 佛陀教导我们:“任何看见生灭性(即缘起)者,即是上上根器的见法者。”—这是真话,
: 但是,还有其它树皮、外层木材和内层木心等的不同根器,换句话说,有不同的位阶;当
: 你修到这里时切莫认为你已达到终点—这还不是!任何人用这个方法培养觉性,就会真实
: 了悟,并且真实灭除苦恼与烦恼。
: *看见生灭状态(生灭性)是最高与最终的智慧,不要将此处“看念头修习阶段”的智慧误
: 以为就是那种最高、最终的究竟智慧,切莫错认定盘星而自以为已经达到终点唷!
看见生灭状态(生灭性)并不是最高与最终的智慧!
这边的翻译比较有空间
一种是看见生灭状态,就像看到烟火,绽放,熄灭,
观看的人知道绽放那是生,熄灭那是灭
一种是看见生灭性,一样就像看到烟火,绽放,熄灭,
绽放的本性,与熄灭的本性,生不是生,灭不是灭
: (看见瞋、痴、贪)
: 我们的念头就和云一样:生命本质是住于平常心的,它本来圆常,没有这样那样扭曲或歪
: 曲,是中道的。中道的意思是无分别,它就在现前当下。我所说的这个中道的本质,是每
: 一个人本来就具足的。诸位男女在家众、法师和沙弥们!如果你们现前听我说法,能够体
: 会到当下这个中道,你就不会有苦乐忧喜,但你会了悟:这就是无分别。它有如一个重物
: ,能压制住瞋心等这些东西。如果不那样,我们可能很容易就死掉。贪心也一样,当它生
: 起时,我们内心会感觉想要什么东西,那种想要什么的感觉必须藉这中道实性来压制住它
: ,才不会走入极端,极度的贪欲很容易致人于死。经典说:不论看什么或做什么,你的心
: 要能寂照一切,没有喜怒爱憎—这是经中的教导。(中译注:依后文,隆波田至此对贪瞋
: 痴不再有疑惑,知道心性本净,原无污染,而証初果入圣流)
尚未破观照心而见其生灭,所以还有一个能寂照的心性存在。
如果心中存在有一个寂照的心性存在,那只是妄想
中文字词观照,观字代表有一位观察者,照字代表的是形容词,一事物被观察者注意
如同,小明拿手电筒照着这颗球,小明拿手电筒者是"观";手电筒的光照着球是"照"
在禅宗公案中,常会被问"谁在观看","谁在念佛""谁在打妄想"
因为一般都是,我在观看,我在念佛,我在打妄想,都持有一个"我"...
若是回答"见闻觉知在观看""见闻觉知在念佛""五蕴在妄想"
那代表认清了五阴四贼这些客尘在夺主
而这些五阴四贼造作都是生生灭灭,而能了知这生灭性的称为寂照心
这寂照心,只是方便说法,并非真有一颗有形有象的心,也有称为菩提心,
也有称为觉性,也有称为如来藏识,也有称为涅槃妙心各个年代称法不同
一开始观照皆是有观有照,最后舍了观只存照,寂照就出现了
有兴趣可以查查圣严法师讲述过的默照法~
以第二篇他回答上师的对话来看~
应该是翻译用词的关系,看到生灭状态和看到生灭性
二者体悟性差异颇大
就如同"空"一字,不同次第解释都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