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铭言:
: 大宝积经卷二
: 复次迦叶。当于尔时。有人诈现修菩萨行。便自显扬生于放逸。生放逸已。谓胜独觉及阿
: 罗汉。住于非理。名不可治。当堕恶趣。复次迦叶。未来有人住于非业作非业故。取众生
: 相为说法故。处处游行唯修似行。极似布施持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波罗蜜。炽盛流布。若
: 有如实说是经者。则为他人憎嫌舍弃。于是经中。起邪见想。是愚痴人不知此经呵责破戒
: 。迦叶。当于尔时。皆为贼行之所秽污。是故彼人不思己过。能甚破坏正等菩提。
此中经文提到的行为,有诈现、谄、放逸、邪见等,属于烦恼心所所摄。
心、心所法,例如《百法明门》提到六根本烦恼心所及二十随烦恼心所,六根本烦恼
:“贪,瞋,慢,无明,疑,不正见。”二十随烦恼心所:“忿、恨、覆、恼、嫉、悭、
诳、谄、憍、害、无惭、无愧、惛沈、掉举、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心类学》说到,随烦恼是从根本烦恼产生出来的烦恼,对我们而言是比较明显。虽
然随烦恼是比较明显,但它的根是六根本烦恼。六根本烦恼比较深层,对治烦恼时,先从
比较粗的烦恼对治,再慢慢的,对治沉在下面的烦恼。所以随烦恼是我们先要对治的,慢
慢的就会有能力对治根本烦恼。如果要对治随烦恼这一部份,也要先认识它。
经文提到“诈现修菩萨行”,“诈现”是“诳”这个随烦恼心所所摄。“诳”的性相
为何?《大乘五蕴论》:“云何为诳?谓为诳他,诈现不实事为性。”《大乘阿毗达磨集
论》:“何等为诳?谓耽著利养,贪痴一分,诈现不实功德为体,邪命所依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