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odbc (odbc)
2016-11-03 15:17:45文长慎入...
原作者因为不会用 PTT , 经同意转贴....
原作者 FB 在最下面 )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16-11-03 19:13:00论点掉漆,如用这种方式看大乘许多宗派,那都与佛希望离苦相悖,也属于神教的范围非佛教。
作者:
nashboy (臭臭)
2016-11-03 19:47:00这篇很棒呀!感谢您的观点跟分享,看的啧啧称奇
作者:
FRX (がぬすぬ)
2016-11-03 22:05:00这位藏传居士分享得很好啊 解释得很清楚!
作者:
WEINUO (行人)
2016-11-03 23:39:00大乘是有把佛陀神格化的倾向,但这只是一种地域性的趋势研究佛教,若从历史和和各部派的地理位置的习俗去检视,大概都有佛教演进时相对应的答案
作者:
Kermei (one)
2016-11-03 23:47:00小乘采厌离心:厌苦而要离苦;大乘采慈悲心,重点不放在离苦
作者:
WEINUO (行人)
2016-11-03 23:48:00文章还满有意思的但有些佛教名词偏向于“世俗谛”的解释法
作者:
Kermei (one)
2016-11-03 23:49:00大乘空宗固然采反面角度解释存有,但大乘有宗采正面角度啊大乘佛教有主张某种常/有啊。所以这作者写的还有疏漏。
楞严经:“不知常住真心,性净体明”觉性不生不灭 用空性 或用常来形容都只是一种角度法界就是觉性 一个圆满的开悟者当然可以运用法界力不然佛陀怎么放光? 那就是法界力的展现
作者:
WEINUO (行人)
2016-11-04 10:07:00个人是不建议用有"法界力"去解释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