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解说一下大乘看法,不一定正确,谨供参考。
《圆觉经》《楞严经》的菩萨次第与《华严经》是有些不同,初地就是。
《圆觉经》的全名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楞严经》的全名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两部经名都标明著“了义”,也就强调了这两经是了义经。
《楞严经》所谓‘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
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
“菩提”是梵文“觉”字的音译。
‘于大菩提善得通达’是指初地菩萨开始通达广大觉境;
而此觉境同佛所觉,所以说‘觉通如来,尽佛境界’。
菩萨修行由初地开始证见佛境所觉,但尚未达及证现觉性。
《圆觉经》所谓‘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
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证得超越时空万物的自性明空,故谓‘证得诸幻灭影像故’。
自性光明虚空清净,无边无际,没有空间维度限制,故谓‘无方清净,无边虚空’。
自性明空是由觉性显现,故谓‘觉所显发’。
自性明空只是初地菩萨证见的佛境所觉,并非真正佛性,或谓“明心”但未“见性”;
若将虚空当成佛性即生误解,所以《六祖坛经‧机缘品》如下记载:
僧智常,信州贵谿人,髫年出家,志求见性;一日参礼。
师问曰:‘汝从何来?欲求何事?’
曰:‘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蒙示见性成佛之义,
未决狐疑,远来投礼,伏望和尚慈悲指示。’
师曰:‘彼有何言句?汝试举看。’
曰:‘智常到彼,凡经三月,未蒙示诲。
为法切故,一夕,独入丈室,请问如何是某甲本心本性?
大通乃曰:“汝见虚空否?”
对曰:“见”。
彼曰:“汝见虚空有相貌否?”
对曰:“虚空无形,有何相貌?”
彼曰:“汝之本性,犹如虚空,
了无一物可见,是名正见;无一物可知,是名真知。
无有青黄长短,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
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
学人虽闻此说,犹未决了,乞和尚开示。’
师曰:‘彼师所说,犹存见知,故今汝未了。吾今示汝一偈:
不见一法存无见,大似浮云遮日面,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此之知见瞥然兴,错认何曾解方便,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
常闻偈己,心意豁然,乃述偈曰:
‘无端起知见,着相求菩提,情存一念悟,宁越昔时迷;
自性觉源体,随照枉迁流,不入祖师室,茫然趣两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