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amidha (东岐明)》之铭言:
: 十种观染是光明、智(般若)、喜、轻安、乐、信解、精进、现起、舍、欲,
: 这其中关于智的修行力量,就与大乘所谓“般若波罗蜜”有关。
: 而因为在此阶段尚未证得初果,所以还有身见,才会误有法报化三身的修行成就境界。
~~~~~~~~~~
: 在此,观智的无我体验尚未彻底去除我执,会认为无我就是同于佛性,而佛性就是自性
~~~~~~~~~~~~~~~~~~~~~~~~~~~~~~~~~~~~~~
: ,也就会发生大乘密乘的常乐我净的自性涅槃见,
: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此句,就是容易导向前者误解。
: 因而就容易以为一切事物唯依因缘条件,脱离因缘条件并无实体,所以是空。
: 但这不是佛陀原意,上乘所谓事物之空,是构成事物的根本条件因素是生灭无常,
: 因为一切事物根本因素是生灭无常而无我而苦,所以一切事物是空。
: 事物根本因素就是究竟法,事物就是概念法。
: 上乘慧观是破除概念法而见究竟法之生灭无常,由证得究竟法空而体验概念法空,
: 也就是由证法空而见人空。
: 大乘误解是在于以为概念法是究竟法所组成,脱离究竟法的组成条件并无实体,
~~~~~~~~~~~~~~~~~~~~~~~~~~~~~~~~~~~~~~~~~~~~~~~~~~~~~~
: 所以概念法就是空的,才会批判小乘是人空而法不空!
: 而大乘所谓证法空的重点,乃是观得究竟法如幻(识蕴作用),而非重在生灭。
: 所以当大乘修法证得生灭,就会转向返寻自性明觉及显现广大境界,
~~~~~~~~~~~~~~~~~~~~~~~~~~~~~~~~~~
: 不再深入观生灭至坏灭至证入初果涅槃,而将此称为“不住生死,不住涅槃”。
: 但这其实还是在生死境界中!
“问问题”有其意义(参考数学史,提出问题并非全然无意义,促进了该学门相关见解
的进展)。
ami大上述说法,可关联到北传般若部超级重要的经典:金刚经。
金刚经的“理论架构”,从哲学角度而言来判断,其非常高深。
吕澂举出合理证据证明(至少)楞严经是伪经,倒也没去多谈金刚经的部份。
而我即便对于金刚经描写须菩提阿罗汉哭哭啼啼一事有所保留,但也仅能确定“这个故事
”是金刚经作者自行编造,但对于金刚经的“般若义理”我目前仅能如处于迷雾般先假定
其看不出有哪里不对劲。
金刚经,以及其浓缩版的心经,提到空即是色、提到诸法不生不灭...云云,
将与ami大的正法观点不同,甚至与南传对于生灭法的观点不太相同。这有厘清必要
(因为所谓不同的后果不是“啊,就不同啊,怎样呢?”,而是“就佛陀教导的道路而言
,对方指出道路要如对方那样走‘才是正确’,你跟他走法不一样,那么你原来的路就是
错的路,走到某阶段都应该回小向大,迈向一佛乘正路),不是“(表面上)互相尊重(
,但实际上后起者的“佛经”否定了前期者的“佛经”上的诸多教法)”、“各修各的”
。因为若对方道路更“高超”而且还全部应该归为对方那一乘,这意谓全体佛教徒应该
归向正途(而不只是“各修各的”),不是吗?若对方观点合理,我方承认自身原先所选
较不殊胜而非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