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二十五佛史 之一

楼主: newpp (!!)   2016-08-22 20:57:10
来源
https://www.facebook.com/SantaVihara/photos/?tab=album&album_id=170133893412574
南传上座部佛教经论研讨会
二十五佛史 之一
觅寂 2016年8月21日
在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南传上座部佛教经论研讨会”开示的讲稿
Namo tassa Bhagavato, Arahato Sammāsambuddhassa. (3x)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自觉者。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大家午安!
很高兴今天能在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跟大家分享“南传上座部佛教经论研讨会”,
今天下午我们的主题是“二十四佛史”。
“二十四佛史”是缅甸三藏持者明昆大长老
所著《大佛史(Mahā Buddhavaṃsa)》的其中一章,
今天我们所讲的内容很多是取自此书的内容。
当然,我们还是以巴利圣典为主要依据。
二十五佛或二十八佛是南传佛教所独有的,相信大家比较陌生,
我们今天想跟大家探讨的是“二十五佛史”。这二十五佛史出自
《佛种姓(Buddhavaṃsa)》及其注释书。
佛陀在《佛种姓》里开示了包括我们乔达摩佛(Gotama Buddha)
在内的二十五尊佛。在短短的一个下午我们无法详细地讲解,
只能介绍佛陀开示这二十五佛史的缘起以及二十五佛之间的差别等论题而已,
至于各尊佛的生平历史,我们只能大致简要地介绍而已。
一、佛陀开示《佛种姓(Buddhavaṃsa,诸佛史)》的因缘
西元前589年毘舍佉(Visākha,维沙卡)月的满月日,
我们的菩萨来到大菩提树下,向着东方,坐在不败的菩提座
(aparājita pallanka)上策发四正勤,
在日落之前,战胜了魔王军;
在初夜时分,获得了宿住随念智;
在中夜时分,获得了天眼智;
在黎明之前,以犹如金刚的观智顺逆地思惟缘起法,
最后证得了诸佛所不共一切知智的佛果。
就在菩提座上,佛陀以七天的时间进入以涅槃为所缘的阿罗汉果定;
接着佛陀在附近其他六个地方各住了七天。
在大梵天王的劝请下,佛陀准备开始说法。
在当年阿沙哈月的满月日,我们的佛陀来到波罗奈仙人降处(Isipatana)
的鹿野苑,并在那里度过第一个雨安居。
在雨安居期间,佛陀度化了五比丘、耶舍(Yasa)和他的五十四个朋友
,使他们证得阿罗汉果。
在雨安居结束时,佛陀派遣他们去弘扬最初、中间与结尾都是美妙的佛法
,不要两个人走在一起,而佛陀则独自前往优楼频螺(Uruvela)森林,
去度化结发苦行的三迦叶(Kassapa)兄弟以及他们的一千位弟子。
在前往优楼频螺的路上,佛陀遇见了三十位贤众(Bhaddavaggiya)
王子,佛陀为他们开示佛法,使他们证得入流果,乃至不来果,并使
他们成为来吧比丘(ehi-bhikkhu)。
接着佛陀独自前往优楼频螺,度化了三迦叶兄弟和他们的一千位弟子。
佛陀在象头山(Gayāsīsa)的石板上,为这一千位比丘开示了
《燃烧法门经(Adittapariyāya Sutta)》在开示结束时,
他们全都证得了阿罗汉果。
佛陀在这一千位阿罗汉的伴随下,前往王舍城。
在佛陀抵达王舍城的当天,佛陀对频毘娑罗(Bimbisāra)王和王舍
城的婆罗门长者居士们说法,使十一万个人证得入流果(Sotāpattiphala)
,也使一万个婆罗门长者居士皈依三宝,成为佛教徒。
隔天,佛陀与僧团接受了频毘娑罗王的供养,当时频毘娑罗王建造了
竹林精舍来供养给以佛陀为首的僧团,这是佛陀所接受的第一座寺院。
佛陀住在竹林精舍期间,度化了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连尊者使成为上首弟子
,也度化了许多因缘成熟者,有人成为大弟子,也有人成为普通弟子。
当净饭王(Suddhodana)听到自己的儿子修了六年苦行后已经成佛,
目前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于是接连派遣了九个使节团,
每位特使都有一千个随从,希望他们去劝请佛陀回到迦毘罗卫城(Kapilavatthu)。
但当他们听闻了佛法后,全都证得了阿罗汉果并出家为比丘,
因此九个使节团都没有给国王带回任何消息。
于是净饭王再度派遣迦留陀夷大臣为第十个特使,并带了一千个随从。
迦留陀夷向净饭王提出想要随佛出家的请求,净饭王答应了,
但要求一定要把佛陀劝请回到迦毘罗卫城。
迦留陀夷和他的随从听闻了佛法后,也全都证得了阿罗汉并出家为比丘。
迦留陀夷尊者在适当的时机,婉转地劝请佛陀返回他的祖国。
佛陀在两万位阿罗汉的伴随下,朝着迦毘罗卫城游行。
这两万位阿罗汉比丘当中,有一万位是鸯伽国和摩揭陀国(Magadha)
的良家子弟,另一万位则是来自迦毘罗卫城的那十位特使及他们的随从。
就在佛陀与比丘僧团来到迦毘罗卫城的那天,释迦族(Sakyan)
以盛大的仪式来迎接佛陀及比丘僧团,
并把他们引导到榕树园(Nigrodhārāma)寺。
到了之后,佛陀在两万位阿罗汉的围绕下,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
释迦族的贵族们由于出身高贵而生起骄慢,心想:“悉达多(
Siddhattha)王子是我们的晚辈,他只是我们的弟辈,姪子,外甥,
儿子,甚至是孙子辈。”于是高傲地怂恿他们的晚辈王子们说:“你
们去礼敬佛陀,我们坐在你们后面就好。”
佛陀观察后,知道他们的内心倾向,心想:“我的这些亲族自己空有
年纪而不来礼敬我,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佛陀,也不知道什么是佛陀
的威德力;既不知道如此是佛陀,也不知道如此是佛陀的威德力。我
何不展现水火双神变来显示我的佛力与神通力,并在空中变现一条宽
一万个轮围界完全宝制的经行道,在上面经行来观察大众的内心倾向
,以适宜大众性行的方式来说法呢?
如此决意时,天神与梵天们都呼喊出“善哉(Sādhu)”来表达随喜
之意。
接着,佛陀以白遍为业处所缘进入第四禅。从第四禅出定后,
佛陀决意使一万个轮围界遍满光明。
在此决意的当下,一万个轮围界立刻遍满了光明,
人们、天神和梵天神都欢欣鼓舞。
在他们欢喜之时,佛陀以第四禅为基础,运用神通力升到空中。
接着,佛陀由身体的十二个部位来展示火焰和水交替喷射的双神变:
1.从身体的上下;
2.从身体的前后;
3.从眼睛;
4.从耳朵;
5.从鼻子;
6.从肩膀;
7.从手;
8.从侧面;
9.从脚;
10.从手指、脚趾,从手指之间、从脚趾之间;
11.从身体的每根毛发;
12.从身体的每个毛孔。
喷射出来的火花、水花落在大众人群和天神身上,
犹如佛陀脚底的尘土落到他们的头上一般。
佛陀从身体各处所喷射、展示的水火交替的双神变,展现出不可思议
的壮丽辉煌的景象,使得释迦王子们折服和崇敬,他们欢呼赞叹。
净饭王看到这不可思议的景象,向佛陀说:“世尊,在您出生的那一天
,当我试着要让您来礼敬阿私陀仙人(Asita; Kāladevala,卡拉碟瓦拉)时
,您抬起脚来放在阿私陀仙人的头上,看到这一景象,
我礼敬了您,这是我第一次礼敬您。
在农耕节的那一天,您坐在阎浮树荫下的床座上,
当太阳西移时,您的树荫却保持在原位,看到这一景象,我礼敬了您,
这是我第二次礼敬您。
现在我看到这未曾见过的双神变,我礼敬了您的双足,这是我第三次礼敬您。
当净饭王向佛陀礼敬时,所有的释迦族也全都向佛陀礼敬。
如此佛陀使亲族们礼敬自己后,从空中降下来,坐在铺设好的座位上。
在佛陀就座之时,释迦族前来会集达到最高峰,所有人都专心地坐下来。
这时,大片的乌云出现在天空上,下起了莲花雨,铜色的雨水从天而降,
发出美妙的声音。想要淋湿的人,雨水就会降落在他的身上;
不想淋湿的人,连一滴雨水都不会降落在他的身上。
大家看了之后,生起了不可思议、未曾有的心,欢呼著:
“这实在是不可思议!这实在是未曾有啊!”
在降伏了释迦亲族的傲慢后,佛陀想要以适宜大众性行的方式来说法
,于是在空中变现出一条宽一万个轮围界完全宝制的经行道,
佛陀在上面经行来观察大众的内心倾向,
天神与梵天神们也都来集并以香花等来供养佛陀。
佛陀不只变现出一条宝制的经行道并在上面经行而已,
而且也决意了显现神变,当时在场的人们可以毫无障碍地看见天神,
诸天神也可以看见所有人类,甚至上至有顶天,下至阿鼻地狱
的有情都可以互相看见,犹如在眼前一般。这是佛陀所展现的威德力。
当时,舍利弗尊者正在王舍城的鹫峰山,他以天眼通看到了迦毘罗卫
城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他想:“我何不前往世尊那里,请求佛陀阐
明诸佛的功德,开示佛种姓呢!”于是,他立刻召集与他共住的五百
位阿罗汉比丘,并对他们说:
“为使世间(起)净信,展示(水火)双神变;
我们也前往那里,礼敬我们的胜者。
来!我们都去那里,询问我们的胜者,
见了世间导师后,将会为我们除疑。”
有人可能会问说:圣者在证得预流道时就断除了“疑”,为什么舍利
弗尊者会说“将会为我们除疑”呢?
对于佛、法、僧、三学、过去的五蕴、未来的五蕴、过去和未来的五蕴
,以及此缘性的这八种怀疑或犹豫或者对过去我是否存在等的十六
种怀疑在证得预流道时就已经断除了,
然而由于菩萨所修的十波罗蜜以及诸佛的功德只是佛陀的领域,
而不是独觉佛和阿罗汉的领域,
舍利弗尊者想要请佛陀开示佛陀自己在因地修菩萨行时的波罗蜜
与诸佛史,因此才说“将会为我们除疑”。
在舍利弗尊者的鼓励下,那五百位阿罗汉比丘迅速地去拿取他们的衣
钵,他们以神通力飞上天空。片刻间,舍利弗尊者及那五百位阿罗汉
就来到了佛陀面前,当时佛陀正在宝经行道上经行。那时,舍利弗尊
者偏袒右肩,来到佛陀面前,礼敬佛陀,十指合掌,放在头上,以三
首偈颂问佛陀说:
“Kīdiso te mahāvīra, abhinīhāro naruttama;
Kamhi kāle tayā dhīra, patthitā bodhimuttamā.
“大雄最上人,您发什么愿?
慧者您何时,志愿最上菩提?”
大雄世尊,人中最上者,三界最胜者,您是如何发至上愿而被授记的
?您是在哪时候志愿无上菩提的呢?
“布施、持戒与出离,智慧与精进是如何?
忍辱、真实、决定,慈与舍是如何?”
我们如何了解您的布施、持戒、出离、智慧与精进呢?我们如何了解
您的忍辱、真实、决定、慈与舍呢?
“慧者、世间导师,您的十波罗蜜是如何?
如何圆满近波罗蜜,胜义波罗蜜是如何?”
大慧世尊,三界导师,请告诉我们您是如何圆满十波罗蜜的?您是如
何圆满十近波罗蜜的?请告诉我们您是如何圆满十胜义波罗蜜的?
当时佛陀还在宝石台上,先以两首偈颂鼓励大家专心听闻而说了:
“请专心倾听我(的开示),能生喜与愉悦,
拔除忧愁箭,得一切成就。”
请大家专心地倾听我开示的《佛种姓》,将能带给你们欢喜与愉悦,
拔除忧愁的箭刺,带来人间与天界的所有成就。
“请恭敬地行道,能破骄除忧,
解脱于轮回,灭尽一切苦。”
在你们如此听闻后,依照这部经的教法来奉行,将能破除骄慢,驱除
忧愁,解脱生死轮回,止息一切痛苦。
另一解释为:在专心地听闻能带给你们欢喜与愉悦、拔除忧愁的箭刺
、带来人间与天界一切成就的这部《佛种姓》后,佛陀在鼓励所有人
类与天神发愿成佛时,说:“请依照能带来破除骄慢等殊胜功德、灭
尽一切痛苦的成佛之道来奉行吧!”
接着,佛陀出于悲愍心,为了激励所有人类、天神和梵天神,诵出了
四诵分(bhānavāra)的一千零七十首偈颂。(一诵分大约等于两
百七十偈,每一首偈颂有四行,是结集经典时一场所诵出经典的份量
。)
这是佛陀开示《佛种姓(Buddhavaṃsa)》或二十五佛史的因缘。当
时佛陀从自己在四阿僧祇又十万劫之前身为善慧(Sumedha),经历
出家为隐士,后来被燃灯佛授记等讲起,接着讲述了燃灯佛到我们乔
达摩佛的二十五尊佛史。
此外,在佛陀开示完后,释迦族的王室成员各自离去,没有一个人邀
请佛陀及僧团接受隔天食物的供养,而净饭王(Suddhodana)认为理
所当然佛陀及僧团会到自己的王宫去用餐,虽然他回宫后即命令安排
准备饮食,但却没有做出特别的邀请。
隔天,佛陀在两万位阿罗汉的伴随下托钵集食,当净饭王听到佛陀亲
自托钵集食时,非常地震惊,马上冲出王宫,来到佛陀面前,并说:
“尊者(bhante),为什么您要以托钵集食的方式把我们置于如此蒙
羞的地步呢?难道您认为父王无法提供两万位阿罗汉的饮食吗?”
佛陀回答说:“大王,这样挨家挨户地行(sapadānacārika,次第
行)托钵集食,是我们佛陀的传承,是由来已久的传统。”
净饭王说:“我儿啊,难道我们不是刹帝利(Khattiya)传承的后人
,从世间成立以来大选王不断的继承者吗?在伟大刹帝利统治者这一
脉下来,从来没有人游走乞食的!”
佛陀回答说:“大王,刹帝利(Khattiya)统治者的传承(vaṃsa)
是你的传承;我的传承是佛陀,佛陀种姓(Buddhavaṃsa,佛陀传承
;佛史)的顺次是从燃灯佛(Dīpankara)、憍陈如佛(Kondañña
)、吉祥佛(Mangala),直到迦叶佛(Kassapa)。
从燃灯佛(Dīpankara)开始到迦叶佛(Kassapa)为止,
在我之前的佛陀共有二十四位,此外还有无数的佛陀都到每户人家次第的托钵集食。”
二、劫的时程长短与种类
从燃灯佛到我们乔达摩佛成佛的这二十五尊佛期间经历了四阿僧祇与
十万劫,由于我们会解释佛陀与佛陀间的时程,因此我们先简要地讲
一下“劫的时程长短与种类”。
阿僧祇(asankheyya)意思是“不可数”。在《阐明名词复注(
Abhidhānappadīpikātīkā)》等书认为它的数目是一个一之后
再加上一百四十个零。
我们先来讨论“一劫到底有多长”,接下来再来讨论有几种劫。
劫(kappa)是时间的单位。
在《相应部‧无始相应》有一部《芥子经(Sāsapasuttaṃ)》: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沙瓦提城的胜利林给孤独园。
当时,有一位比丘来到世尊那里。到了之后,礼敬世尊。礼敬之后,
坐在一边。坐在一边的比丘对世尊如此说:“尊者,一劫有多长呢?

佛陀回答说:“比丘,一劫的时间是很长的,是不容易用几年、几十
年、几百年,或几十万年能算的。”
比丘问说:“尊者,虽然如此,可以用譬喻来说明吗?”
佛陀回答说:“比丘,是可以用譬喻来说明的。比丘,譬如有一由旬
的铁城,长一由旬,宽一由旬,高一由旬,装满了芥子,犹如用头巾
缠缚一般。当时有一个男子每一百年取出一粒芥子。比丘,芥子有这
么多积集在这里,以此方式,当铁城的芥子取完时,一劫的时间还没
到。
比丘,一劫的时间是如此的长。比丘,一劫是如此的长,然而有情众
生的生死轮回比几劫还长,比一百劫还长,比一千劫还长,比十万劫
还长。为什么呢?比丘,生死轮回是无始的(没有一个开端的)……
足以解脱。”
劫的种类
劫有六种:大劫(mahā-kappa)、阿僧祇劫(asankhyeyya-kappa)
、中间劫(antara-kappa)、寿劫(āyu-kappa)、减劫(hā
yana-kappa)、增劫(vaddhana-kappa)。
佛陀在《增支部》开示说:“诸比丘,有这四阿僧祇劫。是哪四呢?
即:坏(saṃvatta-kappa)、坏住(saṃvattatthāyī-kappa)、成
(vivatta-kappa)、成住(vivattatthāyī-kappa)。14”
《清净道论》解释说:从劫灭的大云现起时到劫火的熄灭为一阿僧祇
,称为坏劫。从劫火熄灭之时到充满百千俱胝(koti,一千万)轮围
界的大云成就为第二阿僧祇,称为坏住劫。从大云成就之时到日月的
出现为第三阿僧祇,称为成劫。从日月出现之时到再起劫灭的大云为
第四阿僧祇,称为成住劫。这四阿僧祇为一大劫。
减劫(hāyana-kappa)
从成住的阿僧祇劫开始,人类的寿量是阿僧祇岁,由于贪、瞋等烦恼
的增长,使得人类的寿量逐渐递减到十岁,这段期间称为减劫(hā
yana-kappa)。
增劫(vaddhana-kappa)
由于慈爱等善法的提升与增长,人类的寿量从十岁逐渐递增到阿僧祇
岁,这段期间称为增劫(vaddhana-kappa)。
中间劫(antara-kappa)
人类的寿量从十岁逐渐递增到阿僧祇岁,再从阿僧祇岁逐渐递减到十
岁,这一个增劫和一个减劫称为一个中间劫(antara-kappa)。
有三种中间劫:
由于众生贪烦恼增长,导致饥荒中间劫;
由于众生痴烦恼增长,导致疾病中间劫;
由于众生瞋烦恼增长,导致刀兵中间劫。
然而根据《清净道论大复注》的说法则是:由于众生贪烦恼增长,导
致疾病中间劫;由于众生瞋烦恼增长,导致饥荒刀兵中间劫;由于众
生痴烦恼增长,导致饥荒中间劫。
寿劫(āyu-kappa)
寿劫是指人类的平均寿量。如果人的寿量是一百岁,一百年就是一个
寿劫;如果人的寿量是一千岁,一千年就是一个寿劫。
一个大劫=4阿僧祇劫;
一个阿僧祇劫=64中间劫;
一个大劫=256中间劫。
大劫可分为空劫和非空劫两种。
空劫是指这一劫里没有佛陀出现世间。
非空劫则指这一劫里有佛陀出现世间。
非空劫有五种:
1.核心劫(Sāra-kappa);
2.醍醐劫(Manda-kappa);
3.胜愿劫(Vara-kappa);
4.精髓劫(Sāramanda-kappa,核醍醐劫);
5.贤劫(Bhadda-kappa)。
1.核心劫有一尊佛出现世间;
2.醍醐劫有两尊佛出现世间;
3.胜愿劫有三尊佛出现世间;
4.精髓劫有四尊佛出现世间;
5.贤劫有五尊佛出现世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