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语] 法增比丘:为何要学习南传佛法(下)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05:14:26
(续)
5.真理的显示
我们凡夫对人生的生、老、衰、病、死苦常视若无睹;佛对波斯匿王言:死亡像四座大山(
老、衰、病、死)从四方面压来,无人能幸免。(《相应部3.25山之比喻》Pabbatopama
Sutta)就算波斯匿王出动象军、马军、步兵、军师、或以国库藏金来贿赂等,亦无能制止
死王。波斯匿王听了,对世尊说:“世尊!面临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待办的事。唯有信奉三
宝,但愿尽有生之日,布施行善,累积功德。”
大乘佛法要普度众生,这是极高的行愿,让众生脱离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但
我们若不学好佛法,若不从佛的生平故事来看,就会连佛都批评了——佛只度有善根的有缘
人而已,无缘的众生,佛只为他们种下将来得度的因缘吧了。佛在他的自己色身坏时,也要
舍去色身而入涅槃的。佛在世时有一位大富翁摩诃丹那(Mahādanā)的儿子,从年青到老
时纵情欲乐,老时心都不能定下来,他没有遇到佛法僧三宝,更遑论解脱了。针对这曾有善
根的人,佛对阿难说:“若他青年时成为比丘,必证涅槃;中年时成为比丘,会证悟阿那含
果(三果),生净居天证涅槃;若老年时成比丘,会证一来果(斯陀含)或初果(须陀洹)
,不再堕在四恶道。”他原本有这些善根,但他都错过了这些机缘而堕落在恶道去。
在《一切都在燃烧经 AdittaPariyaya Sutta》里佛为事火的三位迦叶兄弟和他们的一千位
徒众这么说:“比丘们!一切都在燃烧!是什么在燃烧呢?眼在燃烧、色相在燃烧、眼识在
燃烧、眼触在燃烧、眼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在燃烧。它是如何点燃起来呢?
我宣示它是由贪欲、瞋恚、愚痴、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而点燃起来。
比丘们应如是观,圣弟子于眼生厌、于色相生厌、于眼识生厌、眼触生厌、眼触生受若苦若
乐不苦不乐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意识、意触、意触生受,若
苦若乐不苦不乐生厌。生厌故远离,远离故解脱,解脱故自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自知不受后有。”知道这一切都在燃烧,若能断欲念,则一切连带而来的不善心所亦得断
,那么燃烧之火就熄灭了。他们听完后都证得阿罗汉果。
6.真正的佛法
不过不要以为南传的佛教就是最原始的佛法,原始佛法是没有记录的,完全是口语的对答,
没用到文字,这在今日的时代已不可能还原。南传佛法是部派佛教时期的佛法,部派佛教的
出现是因为对法与律诠释的差别所致。虽然如此,南传佛法也含有真正的佛法,同时比北传
的佛法还要纯正的多。但世人争强好论,耗时费力。只要大家依法来修行一段时日,就再也
不必多费口舌了。
在《马血天子经》(Rohitassa Sutta)里马血天子问佛有没法子到达世界以外,而不必再
受生老病死之苦。佛告诉他说:“我告诉你,朋友!这是不可能到达世界以外而不受生老病
死之苦,然后再生的。但同时,只有结束生老病死之苦,才能到达世界以外。而就在你这有
见识的六尺之躯,我宣言,这就是世界,世界的起源,世界的灭,以及导至这世界的灭之道
。”
佛说:“善男子,难道你没见过这世上的男人或女人,年长,八十,九十,或百岁,衰弱,
突脊,弯曲,扶著拐杖,步履蹒跚、动摇,青春早已逝去,牙齿脱落,头发银白,秃头,皮
皱,手脚充满斑点。难道你没想过你将来也要老去,逃脱不了这厄运吗?
善男子,难道你没见过这世上的男人或女人,长期卧病,为病所困,极重病,卧在自己的尿
粪中,要他人扶著起来,要他人帮他躺下。难道你没想过你将来也要生病,逃脱不了这厄运
吗?
善男子,难道你没见过这世上的死去的男人或女人,死了一天,两天,或三天,肿胀,青瘀
色,腐坏。难道你没想过你将来也要死去,逃脱不了这厄运吗?”(《增支部III.35》)
佛在《长部.22大念处经》里说:“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
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正念能制止我们日常混
杂不净之念,不善之心,调御我们身、口、意的行为,时时刻刻以正念检讨我们的一心一意
,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使心安定下来,驯服它不再攀缘,防止贪、瞋、痴等诸烦恼的生起
,以及和它连带而生的忧悲苦恼,带给我们生命的安乐与喜悦,并能亲身体证圣法的道与果
。在《相应部.念处相应.戒住品33经》中佛又说:“若有得于此四念处者,乃正得于顺苦尽
之圣道。”
佛说:“因它们是机件的组合,故名为‘车’;同样的道理,因五蕴的组合,故名为‘人’
。”(《相应部5.10》)佛比喻五蕴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所生的海市蜃
楼),行如芭蕉,识如幻。”(《相应部22.95》)何以故?色如聚沫,因为色不坚实不能
捏成之不净物聚故。受如水泡,因有暂时之苦乐故。想如阳焰,因为日出而热,水气所生的
假相故。行如芭蕉之干,因为无真实心髓故。识如幻,因为变幻欺诈故。
南传佛法尊崇长老(Thera),但佛说:“不以头灰白,而称为长老(Thera,受比丘戒十年
以上),彼年纪虚长,徒有长老名。实知四圣谛,持戒不杀生,弃除诸垢秽,是名真长老。
”(《南传法句经260、261偈》) 大家不要被外相迷惑了,不要被假名(概念、观念)弄
糊涂了,真正的佛法要从自心去找,发掘它,才能得到真正的宝藏。
论里指出真正的佛法是:“此中有二种正法:一世俗正法。二胜义正法。世俗正法谓名句、
文、身:即素怛缆(Sutta经)、毘柰耶(Vinaya律)、阿毘达磨(Abhidhamma论)。胜义
正法谓圣道:即无漏根(无贪瞋痴)、力(五力)、觉支(七觉支)、道支(八圣道分)。
”(《大毘婆沙论》(卷183,大正藏 27册, p917c))
经有南传的五尼卡雅:Nikaya:Digha Nikaya 《长部》,Majjhima Nikaya 《中部》,
Anguttara Nikaya 《增支部》, Samyutta Nikaya 《相应部》, Khuddaka Nikaya 《小
部》;以及汉传的四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不过汉
传阿含分属不同部派,除了《杂阿含》外,在引用时须要谨慎一点。律有《律藏 Vinaya
Pitaka》 。论有:《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
论》,《发趣论》。还有一些后来的长老们所撰写的义注、论疏,如《清净道论》等。
在《大般涅槃经》(《长部16经》)里佛对阿难陀说:“阿难!汝等当自为洲,汝等当自归
依,勿他归依。当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阿难!不论是现在,或是在我死后,作为我的弟
子,要能自为洲,要能以法为洲,和以法为依止。.....若他们能够用心修行,将会得最高
的解脱。”
7.恶业的净化
佛陀以布的比喻告诉比丘众说:“比丘们!你们知道贪欲是心的污染,就必须努力舍离它;
知道瞋恚是心的污染,就必须清净它。即使是脏布放在清水中洗,也能成为清洁的布。金矿
石必须放在溶炉里溶化,才能得到纯净的黄金。”(《中部.7布喻经》)
佛陀告诉询问的婆罗门伤歌逻说:“假使有一个水盆,若水染有红色或青色,就不能把原来
的脸色反映出来。同样的,人心若为贪欲所染,因为心不清净,将无法洞察真相。若水被烧
开而沸腾,也不能把原来的脸色反映出来。同样的,人心若为瞋恚所烧,因为心不清净,将
无法洞察真相。若水盆浮满水草,也不能把原来的脸色反映出来。同样的,人心若为愚痴所
盖,因为心不清净,将无法洞察真相。..... 同样的,人心若不为贪欲所染,不为瞋恚所烧
,不为愚痴所盖,随时都能把真相反映出来。”(《相应部46.55》伤歌逻)要能对诸现象
有正见,我们必须消除内心的污垢。
根据《相应部IV.72经》(Malunkya Sutta)佛指出:“在看、听、想时,即刻观照,连续的
意门所引起的执著,就无法生起。”由正念的生起,才能对意门所引起的执著,依正法来对
治,才能舍弃烦恼。
8.道果的证取
在《增一阿含经》(卷33)T02, p0729c(三)中)佛对诸比丘说:“彼云何七事水喻而似
人(以水来比喻人)?
1.犹如有人没在水底。
2.如复有人暂出水还没。
3.如复有人出水观看。
4.如复有人出头而住。
5.如复有人于水中行。
6.如复有人出水而欲到彼岸。
7.如复有人已到彼岸。
是谓,比丘!七事水喻出现于世。
1.彼云何人没在水底而不得出。于是,或有一人不善之法,遍满其体,当经历劫数。不可疗
治,是谓此人没在水底。 (继续轮回)
2.彼何等人出水还没。或有一人信根渐薄,虽有善法而不牢固,彼身,口,意行善;后复身
,口,意行不善法。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是谓此人出水还没。(生地狱中)
3.彼何等人出水观看。于是,或有人有信善根,身,口,意行,更不增益其法,自守而住,
彼身坏命终,生阿须伦中,是谓此人出水而观。(生阿修罗中)
4.彼何等人出水住者。于是,或有人有信精进,断三结使,更不退转,必至究竟成无上道,
是谓此人出水而住。 (断三结,更不退转,七次回来人天中修行)
5.彼何等人欲渡水者。于是,或有人信根精进,恒怀惭愧,断三结使,淫,怒,痴薄,来至
此世而断苦际,是谓此人欲渡水者。(一来果)
6.彼何等人欲至彼岸。或有人信根精进,断下五结,成阿那含,即彼般涅槃,更不来此世,
是谓此人欲至彼岸者也。 (不来果)
7.何等人已至彼岸者。于是,或有一人,信根精进而怀惭愧,尽有漏成无漏,于现法中而自
娱乐,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于此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是谓此人已渡彼岸者也。(阿罗汉)
是谓,比丘!有此七人水喻向汝等说。诸佛世尊所应修行接度人民,今已施行,当在闲居静
处,若在树下,当念坐禅,勿起懈怠,此是我之教诲。”
五下分结是指五种烦恼,即怀疑、戒禁取、身见、贪与瞋。我们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有许
多的烦恼和不善之心,这些都是继续轮回和生于地狱之因,唯有靠认真的修行才能断除,空
谈都是费时无益的。
《佛教朝暮课诵》:“若人以佛法僧为皈依,由于正确的智慧,得见于四圣谛。那即是见到
苦,苦生起的原因,苦的熄灭及导致苦熄灭的八支圣道。这才是最安稳的皈依处,这才是无
上的皈依处,像这样皈依的人,能解脱一切苦。”
法増比丘,澳洲悉尼,12/11/2007,重新编辑 11/2014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01:00
《南传菩萨道》作者:明昆三藏持者大长老至上愿 :七、增上行;极强的诚意,不惜为佛而牺牲自己的性命;八、极深之欲;极强的善欲,不畏艰难地去成就佛果。在至上愿生起的那一刻,菩萨即已准备好进入“大菩提乘行道”(mahabodhiyana-patipatti)。他已肯定将在未来成佛。在至上愿生起之后,这一切已是不退转的了,因此他被称为菩萨。
作者: feelthat (云端传送)   2016-02-22 11:18:00
的确需要学习南传佛法~~~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20:00
大悲心与方法善巧智 :菩萨通过智慧证得正等正觉,而通过大悲心执行佛陀的任务。他通过智慧得以脱离苦海,而通过大悲心去解救众生。他通过智慧发愿证得涅槃,而通过大悲心在娑婆世界中轮回。如此,大悲心与智慧在多方面是有益的,它们不单只是波罗蜜的基础,也是发菩萨愿的根本条件。以上恭录自《南传菩萨道》。大长老从1956年至1969年期间,花了十三年时间编《大佛史》这套《大佛史》一共有六集八册。第一集上下两册解释如何修习菩萨道,主要资料来源是《佛种姓经》《行藏》《本生经》这套巨著为缅甸佛教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普遍受到僧伽与在家众的欢迎与称颂。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32:00
法增比丘说的是华人坊间所谓的大乘:北传菩萨道-贬低解脱道为Hina(低贱)的法门~至于南传菩萨道并未贬低解脱道~所以法增长老大乘用语的指涉对象 应先厘清~~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36:00
华语"小"与"低贱",是两种意思,也请不要混淆。正如长老也用 "大"菩提乘道,来形容佛果的殊胜。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45:00
北传菩萨道(玄奘翻译)的梵文Hina意思如我上方所述你去复习原文 请勿自行忽略"大乘"印僧所言贬低之意还有 你说的大菩提乘行道 不是明昆尊者书上所言有大菩提乘是一回事 你怎能自动脑补小菩提乘的存在?不然(北传菩萨道)有大悲心 难道就可说解脱道小悲心?思维上尚请你严谨思考以做概念推演为宜~~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55:00
玄奘大师并没有翻译成低贱,藏地也没翻成低贱。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55:00
法增比丘追本溯源 指出北传大乘千年来用Hina贬低解脱道 华人用小翻译Hina是一回事 汉语貌似已中性化但这只是掩耳盗铃 Hina原意是贬语 不是转译后貌似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58:00
又阿含经与大乘经,早有小乘一词。并非中国独创。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58:00
还好而已的中性语 然后众人拿不精准的转译语当答案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1:59:00
佛果 与 阿罗汉 哪个果位大究竟,哪个小,这是很清楚的。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1:59:00
阿含经的小乘并非指解脱道 这又是你的脑补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00:00
我想经文已经写得很清楚了。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00:00
接着你又瞎掰小乘是解脱道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01:00
阿含经文写得很清楚 小乘是指外道 不是指解脱道我手边就有明昆尊者此书 完全没看到你瞎掰的部份做人要实事求是 这话回送给你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02:00
乘是指通往解脱路,如果外道也可解脱,何来外道之说 ?请详读经文,切勿混淆视听。言尽于此 ~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03:00
乘不是通往解脱路 乘是中性车辆 或者通往正路或歪路不过你的阅读程度不意外 对文字的理解力向来差为了你瞎掰的明昆尊者的话 我刚翻了南传菩萨道一书到底哪一页?亏你掰个爽....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05:00
请翻至 "至上愿" 以下有详述。第六篇:什么是波罗蜜的基本条件?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09:00
分享给法友们 在第84页所以 大菩提乘 大悲心 很Maha没错 这跟说另一方Hina是怎么推论出来的<--法增比丘指出的是这方面~~北传菩萨道的梵文佛经说解脱道Hina Hina写得很畅快南传菩萨道经典可没有写解脱道是Hina法增比丘指出 北传菩萨道的菩萨 发愿让众生都成佛<-(管太多了吧?不想成佛不行喔?)明昆尊者南传菩萨道说 释迦牟尼前世发愿让众生"解脱"--成阿罗汉即可 因为成佛是很稀有的 不必管到海边~所以我说Am你阅读南传与阿含别只会抓名词自弹自唱~~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19:00
如果佛陀当年也是你这种想法,恐怕您今天连一个佛字都听不到,更罔论探讨佛法了,请慎思。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23:00
我慎思过了 同样在p.84 南传菩萨道说佛陀前身--妙智尊者发至上愿要助众生解脱证涅槃--多数众生根性可往解脱道证阿罗汉果 稀有的众生可努力往正等觉之方向兼容并蓄v.北传的菩萨则管到海边要众生都成佛所以法增比丘指出大乘佛教(意指北传菩萨道)这样不妥涅槃又不是只有佛才能涅槃~~就在第84页 你自己复习~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29:00
能闻佛法,本是稀有,而今您已闻佛。总有一天,您也会是发至上愿的稀有众生之一。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2:30:00
那是你思考狭隘~佛果跟阿罗汉果都能涅槃南传菩萨道的妙智菩萨(释迦牟尼前身)并未发愿让众生成佛 白纸黑字就在第84页&11-12页 跟北传菩萨道不同并未发愿让众生都成佛 不等于不去宣讲(南传)菩萨道所以你上述担心说菩萨道就无法传世 是你自己多虑了讲当然还是照讲 但一者佛陀并未因此说解脱道是小乘所以多数佛子选证阿罗汉 佛也随喜~若少数未来佛子选证佛果 且功德具足蒙某佛授记为菩萨 那也随喜~总之读完明昆尊者之书 南传菩萨道法理从未向北传版那样一者说解脱道是小乘很Hina二者表面上有理想 实则管到海边 要助众生都成佛<--毫不尊重对方选择权的鸭霸心态 怪了 成阿罗汉不行喔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2:45:00
如果有一天你证果解脱了,看到你至亲的父母还在三途受苦你会不会想救他们 ?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有义务来救他们 ?那种想报恩感恩的心,就是菩提心。为什么佛陀希望大家成佛,就是因为有这份恩情要报,所以无量劫来生生世世的众生,都曾当过我们的父母眷属,这份恩情是要回报的,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要成佛。只有成佛,才有那份圆满的智慧与悲心来帮众生离苦得乐。
楼主: CassSunstein (Pm)   2016-02-22 14:55:00
我知道原因了!依照南传法义 佛没有三身 所以未来世成佛也只有色身未灭时 可以传佛法救度各世父母 一旦般涅槃 就算佛也无法"亲自"救度-可没有法身报身化身因为南传认为释迦牟尼已灭度 就算释尊要救他各世父母 他也是靠佛法教义来救--跟阿罗汉要救各世父母的救度范围 并无两样 讲穿了你说的并不是多大的意义就算前一佛已灭度 但只要其传下的佛法未灭 那么我们各世的父母自然依其因缘看是否得度--为佛 或阿罗汉我们各世的父母们已阿罗汉涅槃已很好了 令其"必须"成佛 仍然算是捞过界 干涉他们修佛法解脱道的选择权所以我们硬要插一脚"加入成佛大愿的行列" 效益不大各世父母是否得度(为佛或阿罗汉)看其因缘 有缘则自然会接触到其他佛的佛法 我们不必硬要插一脚去度况且依照南传法义 不像北传:你想当菩萨完全可靠自主决定发愿成佛-依南传理 若没蒙佛授记 你发的愿不算至上愿 只是你自以为合格的菩提心而已罢了 海市蜃楼这就是何以你跟我鸡同鸭讲的原因你12:45-12:50的理由 在南传法义里无法被认为有实益当事人要成佛或成阿罗汉 南传认应以他自身根性为主~若根性不合 想靠自主硬是发愿--而没佛理你 则依南传法义 这个想当菩萨的当事人 只是唱无效的独角戏而已
作者: Amtb09 (Amtb)   2016-02-22 15:59:00
书中已有说明,菩萨尚且有能力以智慧证涅槃,以悲心入轮回。何况俱足与声闻,菩萨十八不共法的佛陀。别将佛陀的广大性窄化成凡夫佛了。您如果静下心来思维,就不难发现一个细节,佛为三界天人师,其过去修习无量劫的功德善业以及熄灭三毒依照因果轮回的规则,佛陀的功德会比天人千万年寿命少 ?"人道"在天人眼中如粪虫,依照佛陀功德却轮回人道 ?从这种种细节都可知道佛陀的智慧善巧方便示现。而依佛陀的无量功德智慧,会在人寿不到百年寿命色身灭尽,就随之真的入灭消失 ? 这是完全违背因果的见解。反而从八相成道示现教化的角度,才真正符合佛陀功德与因果的规律。另汉传是以大乘佛教为主,自然以鼓励大众以成佛为目标,但这不意味着强迫大家都走大乘,每个人本有选择的自由,只是将整个次第论述清楚而已。而菩提心是可以修持的,佛陀曾提过自己发菩提心时,是自己某世在地狱铁轮受苦,被火烧的铁器击打,一念为了同伴而生起菩提善心,这也说明菩提心是众生都能发起的。固然蒙佛授记,必须有足够资粮基础,但成佛之路必定要有开始播种栽培的时候,这就是菩提心的重要性。
作者: ilvepce (求真求圆融求和平)   2016-02-23 20:28:00
A大讲的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