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
5.真理的显示
我们凡夫对人生的生、老、衰、病、死苦常视若无睹;佛对波斯匿王言:死亡像四座大山(
老、衰、病、死)从四方面压来,无人能幸免。(《相应部3.25山之比喻》Pabbatopama
Sutta)就算波斯匿王出动象军、马军、步兵、军师、或以国库藏金来贿赂等,亦无能制止
死王。波斯匿王听了,对世尊说:“世尊!面临这种情况,没有什么待办的事。唯有信奉三
宝,但愿尽有生之日,布施行善,累积功德。”
大乘佛法要普度众生,这是极高的行愿,让众生脱离苦海,到达涅槃的彼岸,成就佛果。但
我们若不学好佛法,若不从佛的生平故事来看,就会连佛都批评了——佛只度有善根的有缘
人而已,无缘的众生,佛只为他们种下将来得度的因缘吧了。佛在他的自己色身坏时,也要
舍去色身而入涅槃的。佛在世时有一位大富翁摩诃丹那(Mahādanā)的儿子,从年青到老
时纵情欲乐,老时心都不能定下来,他没有遇到佛法僧三宝,更遑论解脱了。针对这曾有善
根的人,佛对阿难说:“若他青年时成为比丘,必证涅槃;中年时成为比丘,会证悟阿那含
果(三果),生净居天证涅槃;若老年时成比丘,会证一来果(斯陀含)或初果(须陀洹)
,不再堕在四恶道。”他原本有这些善根,但他都错过了这些机缘而堕落在恶道去。
在《一切都在燃烧经 AdittaPariyaya Sutta》里佛为事火的三位迦叶兄弟和他们的一千位
徒众这么说:“比丘们!一切都在燃烧!是什么在燃烧呢?眼在燃烧、色相在燃烧、眼识在
燃烧、眼触在燃烧、眼触生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在燃烧。它是如何点燃起来呢?
我宣示它是由贪欲、瞋恚、愚痴、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而点燃起来。
比丘们应如是观,圣弟子于眼生厌、于色相生厌、于眼识生厌、眼触生厌、眼触生受若苦若
乐不苦不乐生厌。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意识、意触、意触生受,若
苦若乐不苦不乐生厌。生厌故远离,远离故解脱,解脱故自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
,自知不受后有。”知道这一切都在燃烧,若能断欲念,则一切连带而来的不善心所亦得断
,那么燃烧之火就熄灭了。他们听完后都证得阿罗汉果。
6.真正的佛法
不过不要以为南传的佛教就是最原始的佛法,原始佛法是没有记录的,完全是口语的对答,
没用到文字,这在今日的时代已不可能还原。南传佛法是部派佛教时期的佛法,部派佛教的
出现是因为对法与律诠释的差别所致。虽然如此,南传佛法也含有真正的佛法,同时比北传
的佛法还要纯正的多。但世人争强好论,耗时费力。只要大家依法来修行一段时日,就再也
不必多费口舌了。
在《马血天子经》(Rohitassa Sutta)里马血天子问佛有没法子到达世界以外,而不必再
受生老病死之苦。佛告诉他说:“我告诉你,朋友!这是不可能到达世界以外而不受生老病
死之苦,然后再生的。但同时,只有结束生老病死之苦,才能到达世界以外。而就在你这有
见识的六尺之躯,我宣言,这就是世界,世界的起源,世界的灭,以及导至这世界的灭之道
。”
佛说:“善男子,难道你没见过这世上的男人或女人,年长,八十,九十,或百岁,衰弱,
突脊,弯曲,扶著拐杖,步履蹒跚、动摇,青春早已逝去,牙齿脱落,头发银白,秃头,皮
皱,手脚充满斑点。难道你没想过你将来也要老去,逃脱不了这厄运吗?
善男子,难道你没见过这世上的男人或女人,长期卧病,为病所困,极重病,卧在自己的尿
粪中,要他人扶著起来,要他人帮他躺下。难道你没想过你将来也要生病,逃脱不了这厄运
吗?
善男子,难道你没见过这世上的死去的男人或女人,死了一天,两天,或三天,肿胀,青瘀
色,腐坏。难道你没想过你将来也要死去,逃脱不了这厄运吗?”(《增支部III.35》)
佛在《长部.22大念处经》里说:“诸比丘!为众生之清净,为度忧悲,为灭苦恼,为得真
理,为证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正念能制止我们日常混
杂不净之念,不善之心,调御我们身、口、意的行为,时时刻刻以正念检讨我们的一心一意
,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使心安定下来,驯服它不再攀缘,防止贪、瞋、痴等诸烦恼的生起
,以及和它连带而生的忧悲苦恼,带给我们生命的安乐与喜悦,并能亲身体证圣法的道与果
。在《相应部.念处相应.戒住品33经》中佛又说:“若有得于此四念处者,乃正得于顺苦尽
之圣道。”
佛说:“因它们是机件的组合,故名为‘车’;同样的道理,因五蕴的组合,故名为‘人’
。”(《相应部5.10》)佛比喻五蕴说:“色如聚沫,受如水泡,想如阳焰(所生的海市蜃
楼),行如芭蕉,识如幻。”(《相应部22.95》)何以故?色如聚沫,因为色不坚实不能
捏成之不净物聚故。受如水泡,因有暂时之苦乐故。想如阳焰,因为日出而热,水气所生的
假相故。行如芭蕉之干,因为无真实心髓故。识如幻,因为变幻欺诈故。
南传佛法尊崇长老(Thera),但佛说:“不以头灰白,而称为长老(Thera,受比丘戒十年
以上),彼年纪虚长,徒有长老名。实知四圣谛,持戒不杀生,弃除诸垢秽,是名真长老。
”(《南传法句经260、261偈》) 大家不要被外相迷惑了,不要被假名(概念、观念)弄
糊涂了,真正的佛法要从自心去找,发掘它,才能得到真正的宝藏。
论里指出真正的佛法是:“此中有二种正法:一世俗正法。二胜义正法。世俗正法谓名句、
文、身:即素怛缆(Sutta经)、毘柰耶(Vinaya律)、阿毘达磨(Abhidhamma论)。胜义
正法谓圣道:即无漏根(无贪瞋痴)、力(五力)、觉支(七觉支)、道支(八圣道分)。
”(《大毘婆沙论》(卷183,大正藏 27册, p917c))
经有南传的五尼卡雅:Nikaya:Digha Nikaya 《长部》,Majjhima Nikaya 《中部》,
Anguttara Nikaya 《增支部》, Samyutta Nikaya 《相应部》, Khuddaka Nikaya 《小
部》;以及汉传的四阿含:《长阿含》,《中阿含》,《杂阿含》,《增一阿含》。不过汉
传阿含分属不同部派,除了《杂阿含》外,在引用时须要谨慎一点。律有《律藏 Vinaya
Pitaka》 。论有:《法集论》,《分别论》,《界论》,《人施设论》,《论事》,《双
论》,《发趣论》。还有一些后来的长老们所撰写的义注、论疏,如《清净道论》等。
在《大般涅槃经》(《长部16经》)里佛对阿难陀说:“阿难!汝等当自为洲,汝等当自归
依,勿他归依。当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阿难!不论是现在,或是在我死后,作为我的弟
子,要能自为洲,要能以法为洲,和以法为依止。.....若他们能够用心修行,将会得最高
的解脱。”
7.恶业的净化
佛陀以布的比喻告诉比丘众说:“比丘们!你们知道贪欲是心的污染,就必须努力舍离它;
知道瞋恚是心的污染,就必须清净它。即使是脏布放在清水中洗,也能成为清洁的布。金矿
石必须放在溶炉里溶化,才能得到纯净的黄金。”(《中部.7布喻经》)
佛陀告诉询问的婆罗门伤歌逻说:“假使有一个水盆,若水染有红色或青色,就不能把原来
的脸色反映出来。同样的,人心若为贪欲所染,因为心不清净,将无法洞察真相。若水被烧
开而沸腾,也不能把原来的脸色反映出来。同样的,人心若为瞋恚所烧,因为心不清净,将
无法洞察真相。若水盆浮满水草,也不能把原来的脸色反映出来。同样的,人心若为愚痴所
盖,因为心不清净,将无法洞察真相。..... 同样的,人心若不为贪欲所染,不为瞋恚所烧
,不为愚痴所盖,随时都能把真相反映出来。”(《相应部46.55》伤歌逻)要能对诸现象
有正见,我们必须消除内心的污垢。
根据《相应部IV.72经》(Malunkya Sutta)佛指出:“在看、听、想时,即刻观照,连续的
意门所引起的执著,就无法生起。”由正念的生起,才能对意门所引起的执著,依正法来对
治,才能舍弃烦恼。
8.道果的证取
在《增一阿含经》(卷33)T02, p0729c(三)中)佛对诸比丘说:“彼云何七事水喻而似
人(以水来比喻人)?
1.犹如有人没在水底。
2.如复有人暂出水还没。
3.如复有人出水观看。
4.如复有人出头而住。
5.如复有人于水中行。
6.如复有人出水而欲到彼岸。
7.如复有人已到彼岸。
是谓,比丘!七事水喻出现于世。
1.彼云何人没在水底而不得出。于是,或有一人不善之法,遍满其体,当经历劫数。不可疗
治,是谓此人没在水底。 (继续轮回)
2.彼何等人出水还没。或有一人信根渐薄,虽有善法而不牢固,彼身,口,意行善;后复身
,口,意行不善法。身坏命终,生地狱中,是谓此人出水还没。(生地狱中)
3.彼何等人出水观看。于是,或有人有信善根,身,口,意行,更不增益其法,自守而住,
彼身坏命终,生阿须伦中,是谓此人出水而观。(生阿修罗中)
4.彼何等人出水住者。于是,或有人有信精进,断三结使,更不退转,必至究竟成无上道,
是谓此人出水而住。 (断三结,更不退转,七次回来人天中修行)
5.彼何等人欲渡水者。于是,或有人信根精进,恒怀惭愧,断三结使,淫,怒,痴薄,来至
此世而断苦际,是谓此人欲渡水者。(一来果)
6.彼何等人欲至彼岸。或有人信根精进,断下五结,成阿那含,即彼般涅槃,更不来此世,
是谓此人欲至彼岸者也。 (不来果)
7.何等人已至彼岸者。于是,或有一人,信根精进而怀惭愧,尽有漏成无漏,于现法中而自
娱乐,生死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复受胎,如实知之,于此无余涅槃界而般涅槃
,是谓此人已渡彼岸者也。(阿罗汉)
是谓,比丘!有此七人水喻向汝等说。诸佛世尊所应修行接度人民,今已施行,当在闲居静
处,若在树下,当念坐禅,勿起懈怠,此是我之教诲。”
五下分结是指五种烦恼,即怀疑、戒禁取、身见、贪与瞋。我们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有许
多的烦恼和不善之心,这些都是继续轮回和生于地狱之因,唯有靠认真的修行才能断除,空
谈都是费时无益的。
《佛教朝暮课诵》:“若人以佛法僧为皈依,由于正确的智慧,得见于四圣谛。那即是见到
苦,苦生起的原因,苦的熄灭及导致苦熄灭的八支圣道。这才是最安稳的皈依处,这才是无
上的皈依处,像这样皈依的人,能解脱一切苦。”
法増比丘,澳洲悉尼,12/11/2007,重新编辑 1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