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10年来战胜过国乒球员的那些人

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14-05-27 13:57:52
从施拉格到波尔 10年来战胜过国乒球员的那些人
文/吕海波
  1999年,原定于贝尔格勒举行的第45届世乒赛由于北约轰炸南斯拉夫被迫改变了举办
地:国际乒联把单项赛的场地迁到了荷兰的埃因霍温,而团体赛则顺延到了2000年的马来
西亚吉隆玻。人们在祈祷和平的同时,也感慨体育运动面对战争降临时的无奈。然而,正
是因为这次意外的变动,让全世界的乒乓球迷第一次在两年之中接连感受到了世乒赛“
5+2”模式的别样精彩。
  2003年,国际乒联正式将世乒赛“一分为二”,决定在单数年份进行单项赛,在双数
年份进行团体赛。转眼间,从2004年在卡达杜哈完成正式 “单飞”后的第一次亮相开始
,“世乒赛团体赛”已经悄然走过了一段十年历程。十年间,从杜哈到不来梅、从广州到
莫斯科、从多特蒙德再到东京,有关于“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的故事从未间断,
至今仍然令人回味无穷……
  昙花一现的佩寄制
  2004年,第47届世乒赛团体赛在卡达杜哈正式“单飞”,赛场内外立刻让人眼前一亮
:观众可以尽情享受免费观赛的待遇,幸运的还有机会获得一辆汽车大奖;场地内的运动
员则按照一种名为“佩寄”的新赛制奋力拼杀,让比赛变得日趋激烈。
  “佩寄制”作为一种体育竞赛方法,介于淘汰制和双败淘汰制之间,1931年首次被使
用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足球联赛的决赛阶段。1978年,国 际垒球联合会开始在其举办
的比赛中推行佩寄制,此后被广泛用于足球、冰壶等诸多项目中。2001年第46届大阪世乒
赛结束后,国际乒联技术委员会提出在 47届团体比赛的第二阶段使用这种赛制。
  以往的团体赛在第一阶段小组循环结束后,都是两个小组的前两名进行交叉淘汰赛或
循环赛决出冠军,而佩寄制规定:两个小组第一确定后先进行比赛, 胜者获得决赛权;
负者与两个小组第二名之间的胜者交锋,胜者进入决赛,负者获得第三名;两个小组第二
名之间的负者直接获得第四名。国际乒联对杜哈团体赛为 何启用佩寄制这样解释:以往
通过交叉晋级争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球队在小组赛最后阶段为了选择半决赛对手
而故意输球的情况,佩寄制可以避免这种假 球,因为获得两个小组第一名的球队有两次
进入决赛的机会,而小组第二名必须在佩寄制比赛中连胜两场才能进入决赛。
  佩寄制虽然没有影响每场比赛具体的胜负方式,但它从宏观上改变了比赛的进程。
以往的小组赛对强队来说只不过是热身的阶段,由于实力悬殊,回合偏 少,观众看起球
来也比较乏味。采用佩寄制后,各队从小组赛一开始,竞争就非常激烈,回合观赏性有较
大提高。但由于这种赛制限制了争冠队的数量,且允许球队 犯一次错误,客观而言,对
中国队这样的强队是有利的,所以在进入第二阶段后,比赛的“爆冷系数”有所下降,很
多欧洲运动员对此赛制均表示不满。
  自1991年千叶世乒赛团体赛由“九盘五胜”改为“五盘三胜”以来,“佩寄制”是国
际乒联又一次在团体赛制上做出的大胆尝试。然而,这种赛制只在2004年的杜哈世乒赛上
使用过一次,并没有沿袭至以后的团体赛中。或许对于大部分球迷和运动员而言,他们更
习惯从“8进4”到“4进2”再到最终争冠 的比赛节奏,也更乐于在较长时间的淘汰赛阶
段期待冷门和经典的诞生。
  难复辉煌的“联合军演”
  每到世界大赛前,中国队都习惯将队伍封闭起来进行大规模的集训,内容包括分析主
要对手、提高实战能力、查找技术漏洞、应对突发状况、增加体能储备、调节身心状态,
甚至包括颠倒时差,模拟现场,进行高强高压对抗等等。在此期间,我们的竞争对手也没
闲着,他们也会组织集训积极备战。可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并不强调“封闭”,而是经
常有几个国家或协会聚到一起进行“联合军演”。
  2006年不来梅世乒赛前夕,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甲级乒乓球比赛馆就曾举行过一次联合
集训,参训队伍包括德国、瑞典、丹麦、荷兰和日本,时间分为两个阶段:3月13-16日和
4月3-6日。虽然加起来才一共8天,但训练内容却十分丰富,上下午的技战术训练加上补
课基本会超过6个小时,之后还有一个小时的身体素质训练。不管是当时已经37岁的德国
老将罗斯科夫,还是16岁的日本新星水谷隼,都在集训中找到了不错的竞技状态。更可贵
的是,天各一方的运动员只有在这种环境里才能进行较长时间的接触,就算训练场地里会
同时响起英语、德语、日语等几国语言,也丝毫不会影响大家的交流和沟通。午饭时间,
大家可 以在餐厅里高谈阔论,聊聊足球欧冠比赛这样的共同话题。几天下来,各支队伍
均有所收获,集训结束前,队员们还一起为当地的球迷和媒体奉献了一场高水准的表演赛
,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世界乒坛,没有任何一支国家队能够拥有像中国队那样“数量多、打法全”的高水
准训练对手,也很难建立一支像中国队那样完备的后勤保障团队,所以对他们而言,“联
合军演”的方式不失为一种在短时间内提高训练品质、了解竞争对手的有效途径。然而,
如今的多国大集训已经不如往日热闹。上世纪90年 代,包括瓦尔德内尔、佩尔森、萨姆
索诺夫、普里莫拉茨等一批乒坛名将都会选择到德国参加集训,但现在愈发追求个性的年
轻一代,似乎并不太愿意再过这样的 “集体生活”了。
  他们拿过中国队的分
  斯韦思林杯和考比伦杯,铭刻了中国乒乓球队最辉煌的历史。自1953年第20届罗马尼
亚世乒赛到2001年大阪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共参加了 27次世乒赛中的25次(29、30届因
文革弃赛)。征战团体赛的过程中,男队17次打入决赛,13次夺冠,其中三负瑞典一负匈
牙利,夺冠率为52%,决 赛胜率达到76.5%;女队18次打入决赛,14次夺冠,其中两负日
本一负韩国一负朝韩联队,夺冠率为56%,决赛胜率达到77.8%。在一届世乒赛争夺 七座
冠军奖杯的时代,这些都是其他协会难以企及的纪录。
  自2004年至今,中国队在单飞的团体赛中依旧高歌猛进,没有任何一个对手能够轻易
地从中国队身上夺走一场甚至一盘比赛的胜利,久而久之,我们对那些少有的失利反倒记
得更加清楚。回顾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们总揪著丢分队员们不放,而是觉得应该向那些敢于
挑战和击败中国队员的对手们表示敬意。
  最令人难以释怀的失败,当属2010年的莫斯科女团决赛。因为中国女队丢掉了考比伦
杯,吃到了十年来中国乒乓球队在世乒赛中的唯一一场团体败仗。这几乎是一场没有任何
前兆的失利,让中国队惨遭败绩的,是由老帅周树森带领的新加坡女队,她们在女团决赛
中以3比1战胜了中国队,其中冯天薇独 得两分,王越古拿到一分。用周树森的话说,这
场胜利“真的是蒙的”!因为冯天薇第一场对丁宁每局开局都落后,大分又0比2落后;而
王越古对刘诗雯也不是上风球,她只能靠经验。然而新加坡最终刷新了历史,化“不可能
为可能”,成为世乒赛决赛中第四个让中国女队走下神坛的伟大对手。赛后,路透社记者
写下了这样的述评:“新加坡女队的胜利,为中国队统治的世乒赛注入了活力和乐趣,这
也使得国际乒联期望乒乓球成为全球性运动的规划有了最为现实性的意义。”
  在莫斯科丢分的除了中国女队的刘诗雯和丁宁,还有男队的马龙,他在男团决赛第一
盘先胜两局的情况下被波尔逆转,丢掉了中国男队在莫斯科世乒赛上的唯一一盘比赛。因
为是最后的决赛,两人一上来就纠缠得非常厉害。马龙在前一局半比赛中发挥得很出色,
敢抢敢变,一直握有主动权。但第二局领先至9:3后,他的心理发生了变化,被波尔追至
8:10。尽管拿下了第二局比赛,但由于后半局处理不当,马龙还是出现了思想波动, 而
波尔也更加明确了上手在前并主攻马龙正手位的战术意图。第三局,波尔在7:2领先被马
龙追到10平后仍然咬了下来,这让他信心猛涨。而马龙在后两局比赛 中又犯了击球品质
不高,正手位失误偏多的老毛病,最终丢掉了第一分。自2007年劄格雷布世乒赛后就长期
陷入低迷状态的波尔,在这场比赛中重现了“欧洲王 者”昔日的锋芒。
  团体赛一上来就能给中国队当头一棒,这样的事波尔可不是第一次干。早在2006年的
不来梅世乒赛男团半决赛中,波尔首盘对阵马琳时就曾上演过一次先输两局后迅速翻盘的
好戏。那场比赛,双方比的是谁更善于变化,谁胆子更大。马琳之所以能先赢两局,是因
为他猜透了波尔在前三板惯于回摆的套路,并抓住 这一点频频上手,一直压制着波尔。
第三局,波尔果断放弃了回摆加托球的接球方式,改为两边挑打。即使失误,他也硬著头
皮坚决挑,这给马琳造成的压力骤然上 升。只要马琳一架,波尔紧跟着就是一板极为准
确的反拉得分,马琳再想通过摆短控制,手上也已经没数了。波尔最终能够逆转,是赢在
他的变化比马琳快,而马琳 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起初奏效的处理球方式,应对对手变化
时胆量又不够,所以关键时刻很难不犯错误。
  在团体赛中能够从马琳身上取分的,除了波尔之外还有世界冠军施拉格,他在2004年
杜哈世乒赛男团小组赛中以3比2战胜了马琳,为奥地利队拿下了唯一一分。2003年刚刚加
冕世乒赛男单冠军的施拉格在面对中国选手时有一股强大的自信,此番对战,他在技术实
力上并不占据上风,但关键时刻,他往往比马琳更敢下手。马琳在首局11:6取胜后有些急
于求成,第二局和第三局在分别握有2个和4个局点的情况下,均没能把握住机会。施拉格
在落后时总是能打出搏 杀球,尤其是在马琳的发球轮,施拉格的正手暴挑经常可以直接
得分。能够率先把球拉起来时,施拉格绝对不会把机会留给马琳,而且他拉的球特别转,
这也大大降 低了马琳反拉的成功率。双方打到决胜局的关键球时都比较紧张,但马琳相
对更加保守,以至于最终输掉了比赛。
  如果不能在开局给中国队制造压力,那绝大多数球队只能被越打越垮,所以“第一盘
”比赛往往就成为了各支劲旅从中国队手里抢分的重点突破口。2008年广州世乒赛女团决
赛中,李佳薇就曾在首盘连胜三局击败郭跃,干净俐落地为新加坡队先拔头筹。第一个出
场让郭跃的心理压力非常大,过度紧张造成了她回球品质过低,拉过去的球既没有旋转也
没有速度,李佳薇在十分放松的状态下就可以组织反攻。而当李佳薇进攻时,郭跃的防守
又对不上点。为了不给对方长 球,郭跃在接发球轮主要依靠摆短,这也造成她的技战术
套路相对单一,很容易被对手抓住漏洞。比赛越往后打,郭跃的球越虚,心理防线被逐渐
攻破。
  同样在第一盘吃过败仗的还有王楠,她在2008年广州世乒赛小组赛对阵朝鲜队的首盘
比赛中以1比3不敌金正,继釜山亚运会和雅典奥运会之后,又在世乒赛团体赛中制造了中
国主将败给朝鲜选手的冷门。而早在2004年的杜哈世乒赛小组赛中,王楠就曾在对阵韩国
队的首盘比赛中以2比3惜败于金暻娥。前 一场失利是因为朝鲜选手金正的反手生胶打法
让王楠感觉球路十分别扭;后一场失利是因为王楠在对阵削球选手时缺乏杀板。除了王楠
负于金暻娥外,另外两名主力 李菊和张怡宁分别在对阵日本队的比赛中以2比3不敌藤沼
亚衣和梅村礼,这也使得2004年杜哈世乒赛成为中国女乒在团体赛单独举行之后决胜局失
利最多的一次。
  在众多战胜过中国队员的优秀选手中,帖雅娜可 能是最有韧性的一位。2006年不来
梅世乒赛的女团决赛中,她在第二盘以3比1战胜了郭跃,帮助本队将大分扳平,特别是在
第四局,两人一直打到22:20 才见分晓。帖雅娜在这场比赛中成功地运用了反手压直线战
术来制约郭跃的发挥,而且从头到尾没有保守,在攻防转换的过程中非常坚决。她坚持主
动给郭跃一板正手长球,等郭跃拉过来后紧接着压一板郭跃的反手位。由于战术十分奏效
,整场比赛的局面也逐渐演变为帖雅娜反手能贴能压,正手也始终不离开她的最佳击球范
围,致使郭跃到最后也没能挣脱。6年后的德国,帖雅娜又在2012年多特蒙德世乒赛女团
半决赛中再度发威。同样是帮助本队扳平比分,同样是大分3比1获 胜,而这次她赢的对
手换成了李晓霞,且获胜的三局均以两分之差险胜。李晓霞在赛后无奈地说:“今天被对
手拍花了!”
  十年来,在中国队身上拿分拿得最意外的,应该是罗马尼亚男运动员菲力蒙了。他在
2008年广州世乒赛小组赛对阵中国队的首盘比赛中,以3比1战胜了王励勤,爆出了当届比
赛的最大冷门。由于第一个上场,王励勤完全按照奥运会的标准来准备这场比赛,也完全
是被奥运会式的紧张压垮了自己。在这场比赛开始之前,连中国队的教练都没怎么听说过
菲力蒙这个名字,而在战胜王励勤后,这个光头球员再走进比赛场馆时一改之前的沉默寡
言,走到哪儿都透著一股斗志昂 扬。事实证明,对王励勤的这场胜利如同给菲力蒙打了
一针强效兴奋剂,在接下来的比赛中,他差点儿又把另一位世界冠军施拉格给拉下马。
  从年轻面孔到精神领袖
  从杜哈到东京,我们可以从中国队的团体阵容中看到一轮轮新老交替,品出一段段时
代更迭。这十年,见证很多人的第一次,也见证了很多人的最后一次。
  2004年,孔令辉、刘国正、李菊最后一次入选团体阵容,王皓、郭跃第一次入选,牛
剑锋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入选;
  2006年,陈玘、马龙、郭焱、李晓霞第一次入选团体阵容;
  2008年,王励勤、陈玘、王楠、张怡宁最后一次入选团体阵容;
  2010年,张继科、许昕、刘诗雯、丁宁第一次入选团体阵容;
  2012年,马琳、郭焱、郭跃最后一次入选团体阵容;
  2014年,樊振东、陈梦、朱雨玲第一次入选团体阵容。
  十年来,王皓是中国队中唯一一位“全勤”运动员,而且至今仍保持着团体赛出战不
败的纪录;十年来,牛剑锋、郭跃、郭焱、李晓霞、马龙、张继科、 许昕、丁宁都是在
世乒赛的团体赛中拿到了各自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十年来,因为选拔阵容应运而生的“直
通比赛”残酷地送走过王励勤,迎来过血性的张继科;十年来,入选团体阵容的每个人
都经历了或正在经历著从小将到主将再到老将的身份转变,他们可以为国家荣誉冲锋陷阵
,攻城拔寨,也可以为集体利益充当智囊,甘做陪练。十年来,地点在变、对手在变,不
变的是所有人在队友拿下关键一分后,都会瞬间从挡板外蹿起来,激动地挥舞双拳。
  再来看看我们的对手:十年间,日本男队不再依赖中国的海外兵团,而是努力培养著
自己的后备力量,女队也逐渐从一个“瓷娃娃”过渡到了两个“萌天后”时代;十年间,
罗斯科夫已经坐到了德国男队的主教练席,波尔和奥恰洛夫也在努力进行着交接棒,女队
因为中国面孔的加入,实力正在与日俱增;十年间,韩国男队的直板单面拉越来越少见,
新秀们操起两面反胶,传承著太极战士顽强的球风,女队的削球打法虽然后继有人,但重
新探索攻球领域也成为了她们的前进方向;十年间,新加坡女队已经成为了世界冠军,男
队依然在按部就班地扩充力量;十 年间,中国香港队着眼于长远发展,拼命打造本土的
后辈新人;朝鲜队已经不再那么神秘,世界冠军的头衔让他们更加自信;中国台北队正在
酝酿的青春风暴,已经凝聚了不俗的竞争实力。
  十年后,在东京的赛场上,除了樊振东、陈梦、丹羽孝希、法兰西斯卡、李皓晴、李
明顺这些年轻面孔之外,我们还能够看到王皓、波尔、朱世赫、庄智渊、帖雅娜、李佼、
金正这些各支队伍中的精神领袖。其实,我们对世乒赛的期待很简单,只要那里有“谁都
不怕”的火花碰撞,有“闲庭信步”的写意表演……
  TIPS:第47-52届世乒赛中国队团体阵容及失分记录
  2004年第47届,卡达杜哈
  男团:马琳、王励勤、王皓、孔令辉、刘国正
  女团:王楠、张怡甯、李菊、牛剑锋、郭跃
  l 男团小组赛:中国队3比1奥地利队,第二盘
  马琳2比3施拉格(6,-11,-11,9,-9)
  l 女团小组赛:中国队3比1韩国队,第一盘
  王楠2比3金暻娥(9,-8,-6,9,-4)
  l 女团半决赛:中国队3比2日本队,第三盘、第四盘
  李菊2比3藤沼亚衣(-7,-9,7,6,-6)
  张怡宁2比3梅村礼(-9,5,3,-9,-11)
  2006年第48届,德国不来梅
  男团:马琳、王励勤、王皓、马龙、陈玘
  女团:王楠、张怡甯、郭焱、郭跃、李晓霞
  l 男团半决赛:中国队3比1德国队,第一盘
  马琳2比3波尔(6,7,-3,-6,-5)
  l 女团决赛:中国队3比1中国香港队,第二盘
  郭跃1比3帖雅娜(-8,9,-9,-20)
  2008年第49届,中国广州
  男团:马琳、王励勤、王皓、马龙、陈玘
  女团:王楠、张怡甯、郭焱、郭跃、李晓霞
  l 男团小组赛:中国队3比1罗马尼亚,第一盘
  王励勤1比3菲力蒙(8,-9,-10,-7)
  l 女团小组赛:中国队3比1朝鲜,第一盘
  王楠1比3金正(-8,6,-9,-11)
  l 女团决赛:中国队3比1新加坡,第一盘
  郭跃0比3李佳薇(-9,-11,-9)
  2010年第50届,俄罗斯莫斯科
  男团:马琳、王皓、马龙、张继科、许昕、
  女团:郭跃、李晓霞、郭焱、刘诗雯、丁宁
  l 男团决赛:中国队3比1德国队,第一盘
  马龙2比3波尔(9,8,-10,-5,-7)
  l 女团决赛:中国队1比3新加坡队,第一盘、第二盘、第四盘
  丁甯2比3冯天薇(8,3,-8,-9,-9)
  刘诗雯1比3王越古(-7,-8,2,-10)
  刘诗雯2比3冯天薇(-7,14,-7,9,-7)
  2012年第51届,德国多特蒙德
  男团:马琳、王皓、马龙、张继科、许昕
  女团:郭跃、李晓霞、郭焱、刘诗雯、丁宁
  l 女团半决赛:中国队3比1中国香港队,第二盘
  李晓霞1比3帖雅娜(-10,-9,7,-12)
  2014年第52届,日本东京
  男团:王皓、张继科、马龙、许昕、樊振东
  女团:李晓霞、刘诗雯、丁甯、陈梦、朱雨玲
  ……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乒乓世界》电子版:http://www.chinattw.cn】
http://sports.sina.com.cn/o/2014-05-27/09477183376.shtml
作者: jastronics (jastronics)   2014-05-27 15:43:00
不喜欢被吃豆腐 是中"华"台北队 不是中国台北队
作者: Wonderwalk (Noel Gallagher)   2014-05-27 15:48:00
柳神呢
作者: allen309 (阳光男孩)   2014-05-27 16:00:00
力推1楼!!!
作者: stevenjobs (乒乓兵)   2014-05-27 16:51:00
国乒对我们台湾人来说就是蒋庄陈江吴,战胜过的很多
作者: jojoStar (白金之星)   2014-05-28 03:44:00
楼上XD
作者: psion (psion)   2014-05-28 10:57:00
可以推梅村礼吗? 那届她其实还差点打掉王楠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