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叙述都很长,时间有点不够,题目记得不是很熟,因此只是打个大概供各位参考,麻
烦各位一起修正补充。
一、
(1)说明烛之武和冯谖的策略
(2)比较烛之武和冯谖的异同之处
(3)如何教导学生从这两篇文章当中,学习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二、给赤壁赋的水、月那一段
(1)洞箫客的悲来自何处?苏轼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2)请举一个事例向学生说明苏轼的概念
三、给高行健的一篇文稿—文学的理由
(1)依据引文内容,设计五个在课堂中阅读引导或思辨的提问。
(2)你如何评论高行健在引文中所说的“文学家对于大众不负有什么义务”、“他们诉
诸语言并非旨在改造这个世界”
四、给老子“高下相倾”
庄子.知北游》:“东郭子问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
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
:‘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
应。”
韩非子:道与尧、舜俱智,与接舆俱狂,与桀、纣俱灭,与汤、武俱昌。以为近乎,游于
四极;以为远乎,常在吾侧;以为暗乎,其光昭昭;以为明乎,其物冥冥;而功成天地,
和化雷霆,宇内之物,恃之以成。凡道之情,不制不形,柔弱随时,与理相应。万物得之
以死,得之以生;马自达之以败,得之以成。道譬诸若水,溺者多饮之即死,渴者适饮之
即生。譬之若剑戟,愚人以行忿则祸生,圣人以诛暴则福成。故得之以死,得之以生,得
之以败,得之以成
(1)说明三者“道”的异同
(2)如何向学生解释史记中,老庄申韩为何放在同一篇
五、设计一门特色课程,帮助学生与外籍学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