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法医:父母别替孩子制造更多烦恼了

楼主: sony577 (双姓:《姓名权》平等!)   2019-09-06 10:07:05
看遍数不清的死亡 法医:父母别替孩子制造更多烦恼了
2019-09-05 10:0250+(Fifty Plus) 文/陈莞欣
人为什么而死?为什么而活?关于人生的大哉问或许没有标准答案,但曾与死亡为伍的人
,更能珍惜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事物。
51岁的新竹地检署法医杨敏升,从业20余年,曾参与过921大地震、国华空难等重大灾难
事件的验尸工作。每天经手的,都是非自然死亡的遗体:自杀、意外、他杀和无法确认身
分者。作为法医,他不只帮每具尸体找出死因,也在大学兼课宣导生命教育。每具遗体,
都是启发生命的无言教师。
作为一个看过比一般人更多尸体与死亡的人,如何体会人生应该怎么“活”?
看太多自杀案,孩子不必成功只要平安就好
杨敏升的博士论文以自杀研究为题,实务经验也接触到许多自杀案件。他观察,人会选择
结束自己的生命,常是社会安全网层层漏接的结果。每个年龄阶段,自杀的主因又各自不
同:老年人多是久病厌世,中年人往往和债务有关,最令人唏嘘的则是因感情问题、课业
压力而自杀的年轻人。
“我每年都会验到至少1件清大、交大这种名校自杀的学生。”杨敏升说。他曾帮一位跳
楼的少年验尸。这个孩子从小就是资优生,一路从国中保送到交通大学。但名校竞争激烈
,过往总是第一名的孩子压力愈来愈大,最终罹患了精神方面的疾病。
有天,少年出门前告诉爸爸:“爸,谢谢你的照顾,我要走了。”父亲不疑有他,没想到
这一别即是永别,儿子在实验室顶楼跳楼身亡。中年的父亲坐在地检署外,泪流满面说不
出话来。
“我不希望孩子考第一名,他只要平安快乐就好。”杨敏升说,为人父母,总希望子女能
走上光明的坦途。但选择众人眼中成功的路,也不意味人生就此顺遂。他鼓励不爱念书的
儿子念护专,即使科科被当都没关系。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人生进度,时间到了自然会找
到一片天。儿子后来也顺利毕业,考取护理师执照。
爸爸在大学教书,孩子却读五专,是否会感到有些遗憾?杨敏升并不这么想。他认为,孩
子不一定要念名校,只要做自己喜欢的事。孩子徬徨时,大人可以从旁引导,但不要代为
决策。
他想告诉50+的家长们,每个年龄都有自己的烦恼,“我们不需要为孩子制造更多的烦恼
。”
面对年迈的父母,保持“厚养慎葬”的精神
身为法医,最艰难的时刻是验到自己熟识的亲人、朋友。“做了法医,才发现自己的亲朋
好友真的很多。”杨敏升开玩笑说。他曾在解剖台上验过自己的学生、表哥,甚至几年前
爸爸过世时他也在相验室。
看着学弟为遭受车祸意外的爸爸“开肠剖肚”,杨敏升表情镇静,心中却百感交集。做笔
录时,他忍不住放声痛哭。即使是专业人员,在那一刻也只是个平凡而悲伤的家属。
失去了爸爸,杨敏升花更多时间陪伴81岁、轻度失智的妈妈。他工作繁忙,最高纪录曾在
法医工作外,同时在3、4间大学兼课。现在他晚上绝不排课,每天回家陪妈妈吃晚餐。尽
管母子之间的话题几乎日日重复,他仍欣慰自己还有时间和妈妈相处。“如果我不回家吃
饭,妈妈还会问我是不是不爱她了。”
他主张,对待父母应该要“厚养慎葬”。厚养的不是金钱,而是陪伴老人家的时间和心意
。不用百依百顺,但要趁父母在世时尽量对他们好。“有缘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是过
一天算一天,而是过一天赚一天!”杨敏升说。
“慎葬”不是举办浮夸的葬礼或花大钱买墓地,而是给予家人足够的时间和死者好好地道
别。近年来台湾有股简葬的风气,主张“人过世后什么都不需要”。对此,杨敏升有不同
的看法。“失恋都要6个月才能淡忘,何况亲人的死亡?”透过参与仪式、走访实体的墓
地,家人可以沉淀悲伤的心情,逐渐回归日常。
他举例,朋友夫妻的小女儿因为医疗疏失过世。爸爸认为女儿未来无人参拜,骨灰直接撒
在树林即可。但太太坚持反对,夫妻就此产生心结。杨敏升劝他们将骨灰罐先放在公墓纳
骨塔,真的要撒葬也不急于一时。想起女儿,随时可以去祭拜。这对夫妻后来和好,一家
人常带儿子去看妹妹,将悲伤转为凝聚家族的力量。
杨敏升强调,办丧礼不需要花大钱,只要在能力范围内做到圆满即可。以佛教丧礼为例,
请师傅诵经或放录音带都可以。折纸莲花、烧金纸,都是分散注意力、减轻悲伤的方法。
过度追求简单,有时反而有违人情。“中国丧假只有3天,你还来不及失落,遗体就火化
了。”给自己足够的时间悲伤,也是复原的必经之路。
遗体修复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人会质疑,人都走了,为什么还要打理外表?其实遗体最后
的表情,会一辈子留在家人心上。杨敏升的团队修复过一具遗体,死者女儿转述,妈妈当
年不顾众人反对嫁给外省老兵,夫妻感情很深。爸爸看到妈妈漂亮的脸被癌症病魔侵蚀,
一直非常难过。
修复完成后,90多岁的先生紧握著太太的手。在生命的终点,他终于留给妻子一张好看的
脸。遗体修复不只是把躯体恢复原状,更是修补家属破碎的心情,让他们能放手与挚爱告
别。
看过无数死亡领略的人生道理:避免不必要的争执
看过了这么多死亡,悟出了哪些活着的道理?“爱惜生命,真的。”听起来平凡无奇的结
论,杨敏升却说的语重心长。
他说年轻气盛时,总仗着自己有理,不怕与人冲突。年纪大了,反而愈来愈常瞻前顾后。
开车时遇到飙车族,就停到一旁让对方经过。有人狂按喇叭,以“您先请”取代三字经。
不是因为胆小,而是知道不必要的争执只会伤害自己。“我的命跟他不等值!”杨敏升开
玩笑的说。
有回,他和家人聚餐,孩子们在骑楼上玩耍。一位年轻人骑着机车驶来,差点撞到孩子。
对方有错在先,却还满口脏话,语带恐吓。杨敏升不回嘴,反而向他道歉:“不好意思喔
,造成你的困扰。”随后记下车牌,事后再向警局报案。确保当下家人安全无虞,也让对
方知道自己犯了错。
“人跟人之间很多事情是讲情不讲理。你有理,但当下退一步不会怎么样。”杨敏升说。
看过太多人为了不值得的小事丢了性命,他认为,人生不必争一时的胜负。平平安安、好
好活着,就是最大的成功。
“人只要有心跳,就很美了!”这是一位法医对生命的哲学诠释。
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5/4029806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