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野店

楼主: Asanoizumi (梦里不知身是客)   2015-05-26 21:49:20
  没有人确切的知道,是谁传下的这间野店……
  没有人,甚至是老一辈的人,在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也只是瞇了瞇眼,侧着头,
装模作样地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再慢慢地说道:“好像是前朝的故物吧!曾经听说
它上一任的主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没有人可以确实道来它的真实年岁究竟几何。
  现在主持这间旅店的是一对年约五十的中年夫妇。
  有人说,他们生了一儿一女,但是大的那个自从成年出门后,就失去了音讯。现
在跟在他们身边的只有一个才十三、四岁的女儿,总是甩著两条辫子,眨巴著灵动的
大眼睛,就爱成天跟在客人的身后,探问着他们路上的所见所闻。天真活泼、看来聪
明伶俐的她,让人打从心眼里喜爱,巴不得拿出自己所有的东西来满足她,更别说只
是满足她的无关痛痒的小问题了。
  那日我进入这家旅店,已经是近黄昏的时候。虽然这一路走来,也不只仅仅见到
这间旅店,但在看到这间店的同时,无端生出一种“就它了吧。”的感觉,也不管兴
许走远一些会有更好的、或者收费更合宜的;只觉得好像有一种莫名的力量在召唤著
我走进去、坐下来喝上一壶茶,开始话家常,似乎成了件很理所当然的事。
  入夜后,陆陆续续有之前进住的客人三五成群地回到这里,也有人同我一般,此
时才进来投宿,在柜台和老板讨价还价著一晚和一天一夜的费用。我一个人坐在角落
的一桌,喝着自己随身携带的酒,开始观察周遭的人群。住进这里的人,似乎清一色
都是看起来旅行了很久,或者该说是流浪了很久的人,像我这样看起来纯粹出游的人
倒是不多。我注意到了有一桌的客人,同我一般也是只身一人,这是我首先注意到他
的原因,但是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穿着。四周还有很多人和我一样,不断地对他行着
注目礼,我想多半都是因为他的服装吧,虽然明知自己身在中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方
,但我还是忍不住怀疑起他的身份是不是如我所想一般,是个满人后裔,那个前朝统
治者的传人。
  我看到几个人走向那一桌,手上拿着数碟小菜和几壶酒上前与他攀谈,而周遭数
桌的客人也不时有人用感兴趣的眼神时不时地打量著,显然地大家都对这个情景感到
好奇,只差主动开启交谈的积极。
  那人对于这群人的主动搭讪似乎感到微讶,但是很快地便开始与他们熟络了起来
,许是相谈甚欢,他也主动会向那群人探问他们的来向和去处。从他们口音浓重的对
话中,我大略知道了原来那人真是个满人,也许该说是女真族人,这才是他们真正的
族名。他说他来自东北,来这里是为了找一个人,什么人他也没讲明,但我确实留意
到他时常将目光飘向门口,每每又有人走进来时,总会得到他特别的关注,但随即又
失去了兴趣地移开目光,继续与那群人闲聊。我也看到店家主人的小女儿在此时凑上
前去,在一旁安静地听着,不时从那小小的菱口中逸出银铃般的笑声;间或插上一两
个问题,当作是回应叔叔伯伯们的话题。
  天色渐晚后,下楼用餐的客人有愈来愈多的趋势。我也在此时惊讶的发现在这间
小小的旅店中,居然投宿了这么多的人;这与它老旧的店面给人的感觉似乎有那么一
点不搭调,但我并没有深究的念头,只觉得也许是大家刚巧都选了这时机来到这里,
并没有多想。
  隔天清晨我起身较晚,下到楼下时人已少了许多;有的是一大早便买单退房了;
有的是与其他人一同出门去了;有的则是四处去晃晃。总而言之,楼下三三两两的人
散坐在各桌,感觉便与昨晚的热闹成了很大的对比。我又是挑了一张角落的桌子坐下
,点了一壶共和数盘清粥小菜慢慢地进食。
  我看到那人也在此时才慢慢地从阶梯上走上来,看了看四周,让我讶异的是他径
直地朝我的方向走来,并且在我的对面坐了下来。
  似乎是该找些话来说的时候了,我思忖著。
  但还不及我开口他便这么说了。
  “你一定在好奇为何我要和你同坐一桌吧?”
  ‘是的,为什么呢?’于是我这样地,也只能这样地反问他。
  “你看起来不像这里大部份投宿的人,我想多了解你一些。”
  昨晚听他们在聊天时,我没留意到原来他讲话会有微微的口音,一点点的东北腔
,也许是混杂在浓厚的各地腔调对话时反而听不出来,这会儿反倒显得清晰了,但无
碍我们的交谈。我问出了我昨晚心中的疑惑:想知道他是来找谁的、以及他来这里多
久了,怎么显然是还没找到的样子。
  “我来了有一个星期多了,但是还没等到我要找的人。”
  “我想,我是来找一个答案的。”
  他说他曾经遇到一个年轻人,二十出头的年纪,也是和他一样,在找一个答案。
  “我遇到他是半年前,那时他看起来像是走遍了中国。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历史,
他好像是走过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为了在时间的洪流中,找寻他要的答案。”
  他笑了笑,又说道,“我是想来看看他到底找到了他要的答案了没的。”
  原来那个年轻人就是这家旅店老板夫妇离家已久的大儿子,他到底在寻找什么?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他说他曾经听那个人这样吟道。
  我们后来就没再谈到这个话题了,东拉西扯的聊着我曾去过的地方。
  “你不觉得这里可以听到很多人的故事吗?他们来自何处?又将去到何处?每个
人的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让人觉得很是新奇,所以我在这里待了很久都不会觉得无
聊或者是厌烦。”他笑笑地解释他在这里是如何打发时间的。
  傍晚,我走到了店门外 刚巧碰上店家在外头扫着地,我便与他聊了一会。他说
他的大儿子离家已经有五年了,这五年来也不是没有消息,只不过是来自中国大陆各
地,让人无法与他联系,所以才有人说他音讯全无。他的语气让我觉得他对儿子离家
在外一直都没回家的事不以为意,我不禁感到疑惑。
  是什么原因让大家这样地放任他一人在外多年而不加闻问呢?但我那时只有想在
心中而没有问出口。
  黄昏时分,我看到老板娘拿着一盏灯走到了门外,在夕阳的余晖中,将那盏灯挂
在屋簷下。突然间,我发现在这条人来人往的路上,似乎就只剩下了这一间店,在向
晚的时分向路上的行人致意;一时间,昨天傍晚那种莫名的感觉突然又涌上心头,原
来,那种感觉……叫回家啊!
  我走出这间旅店的同时,与另一个似乎要进来投宿的客人擦身而过,我不经意的
回头,正好与那人的目光相接,看到他的嘴角微微上扬,与他一身褴褛的装扮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西天夕阳一抹残照、屋簷下挂著的那盏风灯,与他走进去的背影,我顿
时感到眼眶微微发热,瞬间,即成永恒。耳边仿佛听到一声许久没听到的“欢迎回家
。”;好像看到店家的小女儿从房里跑出,跳到那人身上大叫了一声“哥,你总算回
来啦!”我看到那人卸下身上沉重的包袱,是一个久游在外的异乡游子回到了家,眼
前这个景象,好久好久,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挥散不去……
   读郑愁予《野店》有感
   是谁传下这诗人的行业
   黄昏里挂起一盏灯
   啊,来了
   有命运垂在颈间的骆驼
   有寂寞含在眼裹的旅客
   是谁挂起的这盏灯啊
   旷野上,一个蒙眬的家
   微笑着……
   有松火低歌的地方啊
   有烧酒羊肉的地方啊
   有人交换著流浪的方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