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涂翔文╱《自由之心》尊严与人权的可贵

楼主: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14-03-13 22:22:12
http://stars.udn.com/newstars/collect/CollectPage.do?cid=13020
【联合报╱涂翔文(影评人)】
一个可以轻易被拍成呼天抢地、煽情至极的题材,看到的反而更多是静谧的自然环境,那
蓝天白云、树摇曳动,对比于角色的深层绝望,其实更显苍凉。导过“饥饿”与“性爱成
瘾的男人”的导演史提夫麦昆,延续前作刻意选择低限、压抑,内里却暗潮汹涌的手法,
“自由之心”成了一部不流于教条口号的议题式电影。
改编自所罗门诺斯拉普写于19世纪中的同名自传小说,主人翁是与妻儿幸福生活的黑人男
子,原是自由之身,却因被恶徒拐骗,一夕间被贩为黑奴。从想望着叛逃,到发现连苟活
都非易事,所罗门在12年间历经易主,最后来到生性残暴的主人手上,眼见苦难重重,但
他不放弃希望,渴求恢复自由。
“自由之心”并非要借此大张旗鼓地再次揭橥历史、怒翻旧帐,全片比较回归到主角本身
的遭遇,从中诠释身为一个“人”,却失去自我、平等与尊严的悲愤;当然,亦相应释放
出重获自由的可贵。所罗门受到最大的苦难,并非肉体鞭笞或是阶级上的骤变,当他发现
自己连姓名都被剥夺,或是仅仅想得到一支笔、一张纸写字都如此困难之际,那种满溢于
胸中的忿懑,就像面对被活活累死的同伴下葬,也只能仰天放声唱出圣歌一样,无可奈何
到几近绝望的地步。
导演以沉稳内敛的形式,叙述了澎湃起伏的内心状态。陌生女人在拥挤的牢笼中残忍地主
动求欢,却接着剪接了主角回忆与妻儿相处的幸福画面;白人工头吟唱着贬抑羞辱黑人、
种族岐视的歌曲,那刺耳的歌声却相应叠合于朗诵经文的圣洁时刻。最精采的场面调度则
来自余波荡漾的长镜头,尤其是男主角被吊在树上的那场戏,看似静止,景深后方却缓缓
出现其他工人们默默走动,没人敢说话或做些什么,那噤若寒蝉、看似无动于衷的残忍,
才是整个奴役制度里最扭曲人性的悲哀。
虽然我觉得比起前两部作品的铿锵有力,“自由之心”之于史提夫麦昆来说,还是相形下
趋向保守与主流路线的产物;不过撇开议题本身与得奖结果,它依旧是部可观性极高的电
影。自由是普世价值,尊严更是做人的基本需求,不一定要靠洒狗血才能表现出来,“自
由之心”考验著观众们用心去感受它的力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