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主要描述 Mark Zuckerberg 创办 Facebook 的秘辛,谈到了许多关于人际关系
、道德、权谋、金钱、背叛等精彩元素,其中我最感兴趣的点在“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会导致道德感、价值观不正常”这点。
发展心理学提到:幼年时若无法与家人、他人建立稳固而亲切的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心理
发展会有很大的伤害性。最近我在读一本书《天之骄子教养处方》,是一位美国儿童与家
庭精神科医生 Robert Shaw 在执业数十年后,为扭转现今父母抱持着“尊重孩子,给予
孩子充份的自主、隐私权”观念,却导致整个社会充满了难以管教、自私自利下一代所写
的父母教养处方。
Robert Shaw 在书中提到:“丧失同理心对造成孩子内心无法磨灭的伤害”(p.226)如
果孩子没有同理心,他便无法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进而,当他做那些会伤害别人的事时
,他根本无法去设想别人会因为他的行为而受到多大的伤害。
虽然没有提到童年生活,但 Mark Zuckerberg 在这部电影中,就是这样没有同理心的一
个人。
从 Mark 与约会对象的片段就可以感觉得到: Mark 在与人面对面交谈时,其社交能力薄
弱, Mark 极快的讲话速度,以及完全自我中心、看不起对方就读学校的讲话方式,没有
一个正常的女生会喜欢,被拒绝是理所当然。然而 Mark 并不自我反省,他将这股怒气,
转而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在 blog 上羞辱对方,并做了一个美女 P.K 网站(
Facemash.com),吸引众人目光。
常人在面临“要不要制作一个这样的网站”时,会考虑到“这么做是否侵犯了他人的隐私
权”、“别人应该不会愿意被这样公开在网络上品头论足吧……”这点,然而气忿当下的
Mark 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就连事后在会议中被问及对于非法入侵服务器取得他人资料时
,还义正严词的认为校方应该就他“能揭露系统漏洞”此点予以奖励。
缺乏同理心的人格缺陷,在 Mark 全力使 Facebook 更为茁壮的这条路上,不断的呈现出
来:划船兄弟在相中 Mark 的技术能力而邀他协助架设哈佛校内联谊网时,万万没有想到
Mark 会窃取他们的创意,并借由不断拖延,而抢先架设 Facebook ,更甚者,当划船兄
弟还在因为自诩为绅士而迟迟未采取法律控诉行为时, Mark 这边已被 Napster 创办人
充满无限发展可能性的言谈给深深吸引住。
Mark 满脑子想着如何让 Facebook 更加壮大,他怎么可能有心思去想到“当我窃取别人
创意时,别人会非常生气、难过”这件事?当他急着在小屋里和团队拚命写程式时,他怎
么有同理心去想到那初期资助他的大学好友此刻正在为了接洽商业广告四处奔走是多么辛
劳?他甚至连好友第一天就辞去了实习一事都没放在心上。
当公司股票要扩大发行时, Mark 难道不知道稀释的只有好朋友的股权?他难道不晓得好
友在得知此事后,会难过至极?
我相信 Mark 是知道的,但他忙于他的 Facebook 王国,一个他所谓“make the world
a more open place by helping people connect and share”的王国,但于此同时,他
和往日好友之间的 connect 却已逐渐断绝。
影片最后,我们听到律师助理对 Mark 说:“你不是一个坏人,但你正努力地成为一个坏
人。”缺乏同理心的 Mark 即使再怎么努力协助人们在网络上和朋友们更容易沟通分享,
即使 Facebook 已是现代人和朋友保持联系的良好助手,现实生活中的 Mark 和他的往
日同学却已到了对簿公堂、相互控诉的地步。
这是一个讽刺的现实故事,即使剧情如果由 Mark 来写可能会截然不同,但是至少我们能
够确认 FaceMash.com 确实存在过、划船兄弟的法律诉讼曾经发生过、Mark 好友的股权
争执确实发生过。
当我们在 Facebook 上大方分享自己的家人、所在地、心情想法时,是否曾经考虑过其创
办人的道德水准能否值得信任?当我们坐在电脑前,天天看着好友的最新动态,感觉自己
和好友经常保持联络,这究竟能否取代“和好友约出来聚餐聊天”的联系感情方式?
我想,如果这部电影的目的是要提醒 Facebook 使用者反思自身是否变得与片尾不断按著
Refresh 键的 Mark 一样,在萤幕前渴望被肯定、被关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难以和人
互对,至少对我而言,的确有达到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