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文学、古典乐与库贝力克的电影美学

楼主: cafelight (意志作为一种抵抗 )   2009-02-03 22:31:12
※ [本文转录自 Movie-Score 看板]
作者: cafelight (意志作为一种抵抗 ) 看板: Movie-Score
标题: [心得]文学、古典乐与库贝力克的电影美学
时间: Tue Feb 3 22:28:13 2009
文学、古典乐与库贝力克的电影声学
http://www.wretch.cc/blog/calvinoblog/18188694
库贝力克的电影也许最难被以简单的类型片史观所标帜(labeled)
的显著例子。当然,所有大师的经典电影都不会只有一种面向,一种情
绪,一种意识形态,那太无聊了;但是当我们提起小津安二郎,想起的
还是《秋刀鱼之味》的日式物语,而温德斯会是他那特有的公路式孤寂
、荷索的狂人呓语、史柯西斯的黑帮血盟录。库贝力克太难定位了,不
可能被化约也不能收编。从史诗片《万夫莫敌》(Spartacus)到情欲
世界的《罗莉塔》(Lolita),从太空科幻《2001》到精神分析的《发
条橘子》(A Clockwork Orange),他电影惟一可识的签名,如果有的
话,会是打破所有既定签名的伟大签名。
然而,尽管Kubrick无声语言(视觉语言)如此多彩纷呈,影痴眼
中的前卫派作家,在电影的“有声”语言中,电影配乐的运用上,他却
是古典派的忠实信徒。二十世纪伟大的导演中,伍迪艾伦和库贝力克都
是采取以现有的(existent)古典音乐作为电影情感走向的奇才,他们
电影的配乐,大多都可以单独于电影之外聆赏;透过电影的演现,就赋
予这些音乐一种诠释的观点。
不同的是,伍迪艾伦的剧本,大抵都是“自编自写”的王尔德式讽
刺喜剧,库贝力克的剧本,却有一半以上根植在文学的土壤中。《万夫
莫敌》有着良好的史诗传统自不待言,《罗莉塔》更是纳布可夫的文学
代表、《2001》改编自亚瑟.克拉克小说《前哨》(The Sentinel)、
《鬼店》和《发条橘子》则分别是原作者史蒂芬金和安东尼.柏金斯认
为不及格的“赝品”,却各自定义了我们现今所知道的电影史里的不同
篇章。另外,库贝力克对维多利亚朝的讽刺小说家萨克莱最知名的《浮
华世界》(Vanity Fair)没有兴趣,却把他另外一本"相对"少人阅读
的《贝瑞林登》(Barry Lyndon)拍成了20世纪杰出的艺术珍品《乱世
儿女》。
就在这样高度的文学传统上,库布力克寻找另外一个传统,另一个
高度:欧陆由来已久的古典乐典范。于是乎,我们惊讶地在《2001太空
漫游》中,听见蓝色多瑙河的潺潺水声与曼妙舞步,同时望见另一个史
特劳斯的灿烂宇宙哲学观,那壮大辉煌的尼采《查拉》星空。旋复又在
《乱世儿女》里回到巴洛克与浪漫派的两大命运主题,利用韩德尔迫击
砲式的键盘组曲(HWV 437)与舒伯特柔祕的钢琴三重奏(OP 100),将生
命的两种迥异面向,悲喜交错地如此贴切。在《发条橘子》这种变异的
反文明小说中,更见库贝力克神技,援引奔放的序曲《鹊贼》、《威廉
泰尔》与进行曲《威风凛凛》,恰好将那种愤怒青年(angry young man)
的原始欲望能量,不受文明宰制地释放出来,最终必得爆炸于贝多芬的
狂野《合唱》。
透过‘文学’与‘音乐’的两大传统的相互指涉,Kubrick确立了
他无法被超越或模仿的库贝力克式‘电影’传统。涵养了文学精髓,致
敬了古典群星,在有声的语言崩坏后,终究让他自己成了这座万神殿的
一道天谕。
作者: lordi (Semper Fidelis)   2009-02-04 00:13:00
赞 但我记得太空漫游不算是"改编"自小说?
作者: nuker (nuker)   2009-02-04 00:49:00
推,他是我心目中最棒的导演
作者: bikwang (死胖子)   2009-02-06 19:21:00
太空漫游是以克拉克的小说“前哨”为基础
作者: bikwang (死胖子)   2009-02-06 19:22:00
库贝力克再和克拉克合写太空漫游的剧本
作者: bikwang (死胖子)   2009-02-06 19:23:00
电影完成后克拉克也完成同电影名的小说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