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EKObus (我美好的记忆就是我的神)
2008-12-30 21:30:17《骇客任务》- 时光之砚部落格 PTT2个人板 Inkstone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8736585 (21张剧照经典图文版)
========================================================
X战机的缠斗、原力驱动的光剑和死星阴森的脸庞固然都很酷,
但在我们的时代里真正流行的,是上传和下载各种扩充新技术,
是在现实中扮演一个虚假的自我、在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个真实
的自我,是一种叫做“无线网络”的隔空念能力……
========================================================
有一说是人的一生中,只要能有一件值得被流传的、足够被记得的作品,则一切的意义已
足矣。如今回想起《骇客任务》系列,就算不论其跨越电玩、电影、漫画与动画产业的庞
大文本群,也忽略它同样壮阔的两部续集、而只考虑1999年的第一部《 骇客任务 ( The
Matrix)》,一则“永垂不朽”的美名依旧要属于拉瑞和安迪华卓斯基这对鬼才兄弟。
毕竟,耀眼得令人灼伤的创意光芒,是所有艺术家们永恒的追寻。不论就技术上而言(成
熟的叙事和突破性的视觉设计)、价值上而言(让全球影迷们探辩不尽的世界观设定和开
启先河地将港式武打导入好莱坞)、商业上而言(超乎一切观影经验的娱乐效果和扩充周
边产品的巨大可能),《骇客任务》都是一部绝对优秀的作品。不仅是数位时代电影史上
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更甚至形塑了二十一世纪初期好莱坞科幻与动作片两大领域的风格。
若要说早我们二十年的科幻片迷是所谓的“星际大战世代”,那我相信和我同届的许多年
轻影迷们必然会自豪地承认我们是“骇客任务世代”。 X战机的缠斗、原力驱动的光剑和
死星阴森的脸庞固然都很酷,但在我们的时代里真正流行的,是上传和下载各种扩充新技
术(plugin),是在现实中扮演一个虚假的自我、在虚拟世界中扮演另一个真实的自我,
是(先偷渡一下后话地)一种叫做“无线网络”的隔空念能力。
所以,就来聊聊这部拍摄至今已整整十年了的电影吧!
创作出《骇客任务》的华卓斯基兄弟档,在那之前所拥有的知名度和编导资历,其实是逊
于《魔戒》导演彼得杰克森的。但就如《教父》、《大白鲨》、《魔鬼终结者》和《黑色
追缉令》一般,平地一声雷所窜起的年轻导演锋芒,其力道往往足以改变电影工业的一整
个世代。只是,在讲求投资报酬期望值的好莱坞片厂体制下、又是这么一部需要 A级制作
的豪华科幻片,筹备《骇客任务》的剧本早已多年的这对兄弟在最初、其实只拿到区区一
千万美金(呃……)的预算在手上。
但他们够乱来的地方也就在这。华卓斯基兄弟在当年、把一千万美金通通烧光后,拍出来
的竟然只有电影开场的十分钟。他们把这段成品放给华纳的高层看,而那些大人物们却是
出乎意料地——噢不,是根本废话理所当然地——被吓呆了。当场就签字核准了剩下所有
的预算。
那段开场,你现在还记得吗?正是在《骇客任务》的预告中、让当时的你我瞪眼惊呼的那
一幕:一身闪亮皮衣的崔妮蒂,面对攻入房中的一批巡逻警员,她先是迅雷不及掩耳地撂
倒其中几人、然后一转身,再凌空蹬起、摆出一记大鹏展翅的架势——此时时间倏然地凝
结,镜头却腾空绕转了一百八十度、从她的左面转到她的右面,才看她又一脚踹飞那个警
员。
便是这招“ 子弹时间(bullet time)”,或称作“时空凝结”,或说是“慢速环场”,
为《骇客任务》写下了超越同期电影的技术性指标。将上百台相机嵌在绿幕里、环绕住现
场模拟运镜的轨迹,这实现子弹时间的手法为全片带来了至少四段夺目的场面效果。从崔
妮蒂的飞踢、墨菲斯的奔逃、尼欧的下腰到他与史密斯探员的地铁站决斗,子弹时间的新
鲜感和炫目度、那无与伦比的未来感和临场经验,都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了再难磨灭的印
痕。
于是每每说起《骇客任务》,这四个字有好长一段时间几乎就是“顶级视觉经验”的代名
词。拖曳出螺旋飞行轨迹的一颗颗子弹、珠落在摩天阁楼中的倾盆大水滴——撞毁在玻璃
帷幕上的直升机机身,先是引起一串同心圆震波扩散在大楼的墙面上,继而才看到一片片
玻璃胀弯后碎裂、将直升机爆炸的大火球辉映在漫天散落的银屑里。
另一方面,《骇客任务》不只在技术上刷新了观者的视觉经验,更在风格上重塑了好莱坞
的动作片印象。找来袁和平担任本片武术指导的华卓斯基兄弟,显然从以前就是港式功夫
电影的粉丝吧?于是在以往的动作片中、位居高潮地位的肉身搏斗戏,在此进化成一吐拳
一格挡、一扫腿一击掌都揉入了功夫电影见招拆招的双人舞美感。在这背后,不仅仅是最
方便实用的吊钢丝技术、配上本片超高水准的后制特效,更还有几个主角受到袁家班扎扎
实实特训数个月的成绩。也因此你我才会至今仍记得那段融合了吴宇森式的枪战美感、墙
瓦砖砾纷飞在大楼的警卫厅,而尼欧和崔妮蒂两人如入无人之境地摆平全场的绝对经典戏
。
当口中默唸著“There's no spoon”的他们乘着电梯钢索来到屋顶,等在面前的是难缠(
但却西装笔挺!)的电脑探员。便是在那片白色的屋顶上,名留影史的“尼欧下腰闪子弹
”场面再度惊艳了全球的观众。无招要如何胜有招?许多少年漫画都会告诉你:只要动作
快到让敌人完全跟不上,就什么都不用怕了。借由子弹时间突出的叙事效果,武侠小说里
“一眨眼功夫”难以看清的出招得以被放慢了;而身为一个毕竟比西方观众多看了不少功
夫电影的台湾影迷,在《骇客任务》的诸多创意间也许会有三分是熟悉,剩下的七分、依
旧是惊喜。
但《骇客任务》身为一部电影,之所以够格称得上“伟大”,其关键仍在它核心处的世界
观设定。在系列作的历史交代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在二十一世纪迈上了顶峰,各种先进的
机器人成了辅佐人类生活的最方便利器。然正如一切讨论人工智能的“自我”的科幻作品
般,有主见有思想的机器人“是否拥有‘人权’?”是一座文明在科技进程上飞奔的同时
迟早要面对的课题。在二十一世纪末期,拒绝被当作工具销毁、被当作财产处理的机器人
于是建立了自己的国家“01”,且靠着先天优势的经济力成为贸易市场中的后起之秀。当
然,其迅速强盛的国力也让全世界无法不眼红。
人类当然咽不下这口气。一场“全人类大军VS机器人王国01”的大战于焉展开。但最后的
结局你们都很清楚了:机器人得到最终的胜利,而一度绝望地施放化学武器遮蔽蓝天、冀
望能靠着切断太阳能来瘫痪机器军团的人类们,则像在承接自己的罪业般,被机器人抓来
当作能量的来源。“Fate, it seems, is not without a sense of irony.”墨菲斯如是
说。在这史称“二度文艺复兴”的大变革过后,全人类的价值变成了一颗颗供应能量的电
池,而其意识则被接上机器文明所建造的、名为“母体(The Matrix)”的虚拟世界中,
过著难辨真假的生老病死。
“介于现实和梦境之间”,是《骇客任务》念念不忘的对“母体”世界的描述。片中多次
地辩论什么是“真实”:“如果‘真实’指的只是你的所感与所闻、所尝与所见,那所谓
的真实也不过就是你的大脑所接收到所解读之的一堆电子讯号罢了( If real is what
you can feel, smell, taste and see, then 'real' is simply electrical signals
interpreted by your brain)。” 以科学的目光去看待所有事物,到头来一切都只会剩
下物理和化学。但灵魂的本体应该不只有电子讯号,而还有让它们绕之旋转的“存在”的
核心吧?
另一方面,片中当生理存在于现实、心理进到母体中的“连线”状态,不只像是在作梦,
更在某些层面上神似二十一世纪初期的我们、在网络上扮演另一套身份的情境。什么是自
我?什么是诚实?受困于母体中的人们并不晓得他们是在虚构的世界里,所以他们所表现
的与(更重要的是)所经历的种种人生酸甜,都会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他们的自我。相反地
,我们是有意识地感知到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性的存在的,因而在此、我们所呈现出的必
定会有别于现实中的自己吧?
但——请容我再自顾自地联想远一点——如果在明确知晓匿名性的存在下,人们在网络上
的文字与作为、叙事逻辑与想法呈现都会变得更无顾忌、更直接也更忠于实感,那究竟什
么是真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样的身份才是真正的自我?
网络面具的隔离性,究竟是将我们彼此拉远了?还是其实,把我们推向赤裸裸地彼此面对
的距离?
而在《骇客任务》的世界里,还有一项设定是“你的身体无法没有心而活”。这项理论的
反面应用成了:片中不管在母体世界里、还是在现实环境中,“心”都是凌驾于大脑(与
一切生理机制)之上的存在。只要心笃定、心相信、心知道,则可以说服大脑无视母体中
一切的物理规则、甚进而影响和改变整个系统的运作。反之,如果心被欺骗了、以为自己
死掉了,则现实中的肉体亦会跟着停机。“一切生理机制的反应,都是可透过意志和理性
去控制、去扭转的。”这究竟是哪一门流派的学说?
更有趣的是,片中的正角们强调著“真实”、强调真相的绝对价值,因为母体中的人们是
被奴役的,而“醒过来”的他们则在“拯救其他的同胞”。但另一方面,华卓斯基兄弟也
藉著叛徒塞佛之口说出:“我所做的一切都只是在听从他(墨菲斯)的命令罢了!”来否
定所谓“真正的自由”。如果醒来的结果并不能改变什么,且还被剥夺了原本在母体世界
中体验喜乐、安逸、对生命的享受和(我相信其价值无法否定的)爱与被爱的机会,那谁
又能批评选择异途的塞佛是真正的错呢?
一不小心,还是岔题岔太远了。在《骇客任务》的剧情主轴上,一方面隐隐透著前述种种
哲学思辩的痕迹,一方面也在尼欧本身的旅程里辩论著存在与选择、使命与自由意志等等
的命题。关于母体世界的架构、整个系列中各种角色的位置与象征意涵,乃至于导演兄弟
在三部曲后段又追加探讨的舍己、顿悟、大爱与小爱、和平与战争等等的命题,在往后的
几篇文章中势必还有机会诠释。在此我想要再聊聊的是:在《骇客任务》里我们已不难看
见的、各种人物设定的精彩与鲜活。
俐落果决的崔妮蒂形象,是《骇客任务》当年最成功的角色造型。一身皮装、一头短发、
墨镜和风衣,配上凯莉安摩丝冷调而笃定的嗓音,既帅气满点又不失女性吸引力。我永远
记得当年高中、上体育课的时候,和同学们在泳池里奋力地模仿崔妮蒂的凌空回转飞踢—
—几个大男生在泳池里蹬著跳着比划著,那画面如今想来真是囧脸到极致……
另一方面,劳伦斯费许朋的墨菲斯气质,在精神导师的威严和慈如父兄般的令人信赖间,
取得了不失高度的平衡。我得说的是,这位演员的能见度也许并不高,但光凭著对墨菲斯
的诠释,他已留下了某种山谬杰克森从来都不曾有过的“大师”形象。
当然,整部《骇客任务》在阴冷中带点幽默、在思辩中不失酷劲的叙事调性,有很大一部
份是来自扮演男主角的基努李维。无法否认的是,他说实话并没有花太多力气在“演出”
上,而只是呈现那向来表情不多的“自己”。但尼欧这角色的内敛、不擅应对、自我怀疑
和若有所思,还真完全符合他的气质。若要回头去考虑,要换上哪个好莱坞男星来饰演尼
欧比较好?似乎不管怎么想,那种模样的《骇客任务》都会惨不忍睹。
整个《骇客任务》系列,可说是尼欧他从睁眼到觉醒、从发现自我到做出选择到承担责任
的一连串过程。而基努李维的演出从一开始的难以接受、逐渐藉著受训增长信心、再到死
而复生进入了来世(祭司所说的:“maybe nex life”)真正地成为救世主 (The One)
……这一路上的说服力和层次转换不可谓不足。也因为如此,到了第二集一开场看见尼欧
时,我们已完全被说服、也信赖他的天下无敌了。
再说到可爱的祭司,也许是整部《骇客任务》最为迷人的角色吧?爱吃糖果、爱烤饼干的
祭司大人,说起话来有种反反复复的哲学方向感。对主角一行人而言,祭司所扮演的是引
导的角色。而虽然这项定位在续集的剧本里有点被颠覆了,但我相信那是华卓斯基兄弟们
在决定开拍后才又追加的吧。因此在《骇客任务》中,祭司仍旧是个令人信赖的、讲起话
来颇为逗趣又带点禅意的淘气阿婆。
但可别忘了,在整部《骇客任务》的卡司里,如果遗漏掉饰演史密斯探员的雨果维明,那
就真是大错特错了。史密斯探员的特色在他绝赞的说话方式——那装模作样的神情、那微
微偏头的目光——这演员显然不用花多少力气,已经把这角色演得没人学得来了。光看尼
欧被抓走的那场审问戏里、史密斯一字一句地从齿缝间挤出的那些声调和顿挫、咬字和重
音,便能让我在过去的这十年里每一回重看,都要捧腹拍案一番。
于此还能连接到:片中的角色命名多少都带有宗教与神话的意涵,从“沈睡之神”墨菲斯
、“三位一体”崔妮蒂,再到祭司、神谕和甚至“救世主”本身的弥赛亚形象,都不脱和
西方古典的连结。但《骇客任务》之所以特别,更因为片中许多名词和电脑软件的相关:
从Mouse到Switch、 从红色药丸内含的搜寻信号到三两下功夫下载完毕的驾驶能力等等、
从“you've been bugged”到“Matrix”这个用词的本身,都是再明喻不过的计算机概念
。
关于系统与病毒、程式的删除与回收、AI(人工智能)的自我意识和系统中的不可预期性
(乱数),亦会是往后讨论的话题。但在《骇客任务》里,你我已经看见华卓斯基兄弟藉
着人体插孔连结、有线电话出入口、甚至是监控全局的接线生(operator)角色,巧妙地
将当时正在起飞的互联网概念具现化了。那么在片中,可以随意安装外挂的人类们,所
扮演的又是何种角色呢?浏览器吗?
于是在这么多年过后,我又重新再拿出《骇客任务》来回味。 那盒DVD甚至不知为何,竟
然还是日本版的。而即使十年过去了,华卓斯基兄弟的叙事气质依旧令人莞尔:那是当主
角一行人全员进到母体中、画面绕着入口处的房间旋转时,所有人陆续现身在四周的蓄势
待发感;那是每每电话一响起,镜头便刻意特写近拍那架黑色的电话、叮铃铃响着好让人
惊心的距离;那是在角色决斗的场边、风吹过一片枯黄的落叶,噢抱歉更正,是吹过一张
皱巴巴的旧报纸时的配乐……
为了要呈现某种疏离感,片中在母体世界里的画面经过后制处理、是几乎没有蓝色调的。
相对而言,“真实世界”里的废墟场景则是大量动画的堆叠,从机械沙漠的地表、昆虫感
十足的乌贼机器人、到人类被集中培养的电池海,对当年已看过不少电脑特效的我们而言
依旧是崭新的经验。这一切在华卓斯基兄弟把故事说得够顺畅、够引人入胜,节奏控制得
宜、起伏掌握有致的情况下,虽然很是复杂,但在第一次接触的时候并不难看懂,在之后
重看更会发现片中每一句对白都是藏有深意的、都是安排得话中有话。
所以在最后,我想重提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对白作结。嗯不,不是“It is not the spo-
on that bends, it is only yourself ”,不是“ Every 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进度还没到那里啦!), 也不是“I can only show you the door, you
are the one that has to walk through it”。 而是当尼欧满头问号地在怀疑自己到底
是不是“The One”,此时祭司以一句绝妙的譬喻告诉他“别再穷想了”。她说的是:
" Being the one is just like being in love.
No one needs to tell you you are in love, you just know it,
through and through, balls to bones."
赞吧这句?
作者: Geronimo2 ( ) 2007-01-03 21:56:00
推
作者:
zuan (Hello)
2007-01-06 17:43:00推
作者: tomcatwu 2007-01-06 22:09:00
记得当年和小说[美丽新世界]很有共鸣
作者:
maxisam (伪.强者)
2007-01-10 04:21:00推 10年后再看 还是一样经典 续集也很经典
作者:
alterego (charade)
2008-02-03 00:12:00大推
作者: yonchuan (yon) 2008-02-21 23:45:00
写的真赞!!有看有推
作者:
ISAS (Isas)
0000-00-00 00:00:00赞!
这部片最动人的是,无怨无悔、始终相信尼欧的崔妮蒂。
作者: customptt (修) 0000-00-00 00:00:00
泪推Trinity
作者:
Enter1942 (1942年的进入键)
0000-00-00 00:00:00泪推三位一体(无误~
作者: Smallstream (芝华塔尼欧) 0000-00-00 00:00:00
写的好深入喔 好文!!
作者:
TKOW (懒猫)
0000-00-00 00:00:00好文
作者:
ligar ( 影-小美女时钟)
0000-00-00 00:00:00写的好 我也好爱骇客任务 真的是经典~
作者: wayne1985 0000-00-00 00:00:00
M片只有第一集好看是美中不足的...
作者: cz8748 0000-00-00 00:00:00
现在变成华卓斯基姐弟了
作者:
yuhung (MimiBao)
0000-00-00 00:00:00@@" 可是很多外电说他没变性耶 (只是爱穿女装)
作者:
yuhung (MimiBao)
0000-00-00 00:00:00IMDB上也说这只是谣言(英文版WIKI上也说这不是真的)
作者:
peter1 (...test)
0000-00-00 00:00:00剧情棒 特效棒 运镜棒 一整个超棒!
作者: bloodgas (人生就是这么一回事) 0000-00-00 00:00:00
大推本篇!!写到骨头里都酥软的极妙感觉
作者:
Yierhmo (亚伊欧的子民)
2008-03-27 20:13:00写的非常好 我认为骇客任务本来就该3部曲当一部电影看..
作者:
Yierhmo (亚伊欧的子民)
2008-03-27 20:16:00最后在推你的最后那句 真的非常经典!!!
作者:
I23 (小艾)
2008-04-10 11:35:00赛佛错就错在..........................他太丑太像坏蛋了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