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版:http://bayata.pixnet.net/blog/post/21907052
《黑女孩》是非洲电影之父、塞内加尔的 Ousmane Sembene的第一
部长片。
美丽优雅的女主人从一批找工作的女孩中挑中了她,女孩觉得能为
他们工作很是高兴,带孩子应该是比煮饭洗碗要高尚的工作吧?她穿着
本地服饰,还送了代表友谊和自己文化的面具给女主人。
女主人给她旧衣服,她渐渐学习新的打扮方式,穿上让身材凹凸有
致的洋装,梳起高耸的发髻,对于能跟主人家回法国觉得很开心、很光
荣。看她跟男朋友的对话,仿佛是“刻意去不经意地”流露出自己即将
广见世面的优越。她想参访异国、逛街购物,飞出国门海阔天空,好好
历练一番。
接着她发现不是这么回事。在家乡,她像是特被拔擢的员工,美丽
、时尚、风光,举手投足都气度不凡;到了异国,却只是活在厨房浴室
客厅卧室的小跟班,无色无味,无声无息,无人多瞧一眼。蹬著尖头细
高跟鞋,动作金枝玉叶的,只是妨碍工作而已,系上围裙,更显高不成
低不就,连我都替她感到不自在,就在这无法适应的失落中,存在感严
重受创。
平心而论,主仆的阶级区分并不严重,女主人烦心时迁怒吼叫的确
令人不悦,但主人家并没虐待她,看她心情不好时也试图关心她,后来
她心情不好而不想工作,才使主人不悦;是有个来访的客人歧视她,一
个不懂事的小孩不跟她握手,除此之外,主人家中发生的一切,都没有
针对她的种族,即使对白人褓母白人女仆一定也是同样待遇和态度的。
主人代为回信给女仆母亲那段,可明显看出她原本满腔的崇拜仰慕
,都化为愤恨不满。主人立刻提笔,先写个开头称谓问候,然后问她下
面想写些什么,看她迟疑就替她想着写什么比较合宜。但这样“周到”
的好意,亲切、迅速而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回信义务,却令女仆又羞又怒
,──这么直接这么自然地当我不识字,我没有自己的声音吗?对,我
是不识字,但我就是不爽!──人家其实没恶意,但此举确实令人她感
到低人一等,母亲写信来叫她寄点钱回家别自己全花完,主人指示她如
何回信才得体,那种说不上来的生气难过,没有真正的平起平坐可言,
所有琐碎小事都透露出她和他们的差距。
我觉得本片并不是文案所写,单纯描述殖民母国剥削殖民地的另一
个种族,而是被殖民者的自我认同问题。所以女仆不断自问:我是谁、
我是谁……一直觉得自己受骗。在陌生的国度,美梦幻灭,举目无亲,
身心禁锢,日复一日操持同样无聊的家务……注入心灵深处的委屈,受
虐、自虐、虐人,虽零零碎碎,虽不哭不闹,久了却发现,即使不劳别
人动手再施加外力,自己就已经活活把自尊在角底搓捏踩到面目全非。
痛苦返家或抑郁而终,可说是必然的发展。可是女孩当初是怎么兴高采
烈出国的,按照她喜欢光彩照人的个性,怎能像丧家之犬般落魄地回去
?那,就只剩下一种结局。
以上,许多是我从简单的剧情和表演中自己推敲的。虽然主角演技
生涩,内心独白往往语焉不详,不过毕竟是黑人非洲电影人的第一部长
片嘛,不能苛求太多。任何殖民地人民和殖民母国间都会有这类文化和
人际拉扯,第一部长片就以女仆百无聊赖地擦洗穿插过往回忆,将曾遭
殖民的心情呐喊给世界听,已经给了我许多省思空间,也让我一窥法国
和塞内加尔的过往。
至于对殖民母国的控诉,我是觉得再怎样也不该让好心的男主人承
担那股压力,他真的没做错什么,还因为愧疚而远赴塞内加尔,将女主
角送的面具归还,想给她家庭一点钱作为补偿,结果被责难的气氛吓得
落荒而逃。
受殖民的弱者结合起来,给电影中最好心的人脸色看,这是想表达
什么呢?一厢情愿地认定女儿受他压迫而死这样对吗?不过如果是要告
诉世界“我们不是好欺负的”,这段的确做到了。小孩拿着当初被送给
女主人的面具蒙在脸上,面无表情地缓缓逼近,更为阴森;夕阳照射下
,映在土地上的脚杆被拉得很长,许许多多的脚步,黑影杂沓,跟在南
主人的后面,逼使他立刻搭船回去,“这里不欢迎你”,团结力量大,
无声而坚决地的宣示……我我我,我发誓,你们的心声,我真的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