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继续伤心,难以理解的影展逻辑(上): …

楼主: fansss (新天堂乐园)   2008-07-08 22:31:41
※ [本文转录自 Ourmovies 看板]
作者: fansss (新天堂乐园) 看板: Ourmovies
标题: [心得] 继续伤心,难以理解的影展逻辑(上):台北电影节
时间: Tue Jul 8 13:53:08 2008
继续伤心,难以理解的影展逻辑(上):台北电影节
文/林木材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9188742
如果说影展的某些规则和逻辑,是建立在公平、适性的原则下,譬如竞赛办法、
奖金规章、评审机制,都在于给予每种不同类别的影片同等的尊重,影展本身不
会因为特殊的意识型态去操控这一切,只是建立在对电影本质的认识和热爱上
(与活动传统)。那么,这也许可以被称为一种对电影最大的尊重。(将心比心
是最大的伦理)
于是影展办法和做法的修正改变,应该就是一种正面进步动力的体现。即便有别
于传统,也能因顺潮流,有着自己一套完整的论述想法,并能说出“为什么是这
样做?”的服众原因。只是,在今年的台北电影节和金穗奖里,我很难理解某些
规定和办法的变更到底是为了什么。
就像台北电影节的“一百万”。
一百万是台北电影节竞赛类的的首奖奖金,简称“百万首奖”。过去曾获得此荣
耀的有,剧情短片《两个夏天》,纪录片《再会吧!1999》、《无米乐》,剧情
长片《黑眼圈》,每种类型的影片都有角逐首奖的机会。这样的机制不只鼓舞了
各个不同领域的创作者,最终得奖的影片,也仿佛意味着该类别电影在该年度的
进步与突出。
但在今年,参与“一百万”竞逐的资格,却被限制只有“剧情长片”。简单地说,
就是“纪录片”、“动画”、“实验片”先不论品质水准,光是在资格上,就都与
一百万无缘了。我很难理解这样的“资格限定”标准从何而来。纵使摆明了想要鼓
励“剧情长片”,但那也应该让影片本身的好坏来决定,而非变更比赛规则。
(若只是因为剧情片拍摄成本高为由,那不就仿佛变相在强调著“电影成本”决定
了胜负优劣。创作者的创意,对世界的观察和想法,并不会因为影片规格或成本的
不足有所折抵,我以为这才是电影之所以吸引人、感动人的最重要原因!)
每个影展都有属于自己定位和传统。台北电影节之所以渐渐建立起威信和声望,就
是因为竞赛征件不限规格,符合著以video创作的时代潮流,并给予每一位创作者
同等的尊重和机会。然而,今年第十届的北影节不仅来了个“资格限定”,更直接
取消了“最佳实验电影”(若水准不够,何不从缺就好?)。取而代之的奖项,居
然大多都是以“剧情长片”为思考点出发的:
“剧情长片评审团特别奖”、“剧情长片最佳导演奖”、“剧情长片最佳男演员奖”
、“剧情长片最佳女演员奖”、“演员特别推荐”、“剧情长片最佳新人奖”、
“剧情长片最佳编剧奖”、“剧情长片最佳美术”、“剧情长片最佳音乐”、“剧
情长片最佳摄影”。
可是,难道不能有纪录片最佳音乐、纪录片最佳导演、动画片最佳美术、动画片最佳
导演、剧情短片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美术、最佳新人……之类的奖吗?
剧情长片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较其他类别影片实在大的太多了。台北电影节原本要
拔擢其他类别影片能见度的良善立意,新潮又带点独立特别的影展调性,到了此届
俨然荡然无存。奖项名称的命名,以鼓励“剧情长片”为主的逻辑,实在让人有着
“金马奖”的错觉。
而在台北电影奖竞赛类影片初审时,身为影展总监(策展人)的游惠贞小姐居然也
是评审的一份子,这实在令人有点惊恐。纵然没有相关规定说策展人不能兼任评审
的规定,但由于策展人业务的交涉往来以及与其他创作者的接触,都可能使得拥有
相当高度独立性的“竞赛单元”,添加了某些“政治性”的干扰,身分与职务上的
重叠敏感,令人产生无限揣测。
策展人就不能当评审吗?并不是“不能”噢,而是真的“不太合适”!也因此,
“合不合适”的考量点,就考验著当事人自己。
台北电影节的这些“变化”,不仅来的相当突然,相对来说,更压缩了其他类别影片
的空间和权利。假如电影总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尊重与理解那些异质的、弱势的、难懂
的事情和人们,正如“耶路撒冷”与“以色列”的电影们所呈现的那样。那么,台北
电影节对其他类别影片的对待,实在有违这样的精神。
我对于那些不明不白就被牺牲轻忽的纪录片、动画片、实验影片与其创作者感到不平
和愤怒,也对于第十届台北电影节如此的大小眼、肆意妄为,持续地感到伤心与遗憾。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08-07-09 01:05:00
推荐这篇文章 !
作者: gurder   2008-07-09 11:39:00
TUAI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