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不伤眼的网志版:http://www.wretch.cc/blog/paniculata&article_id=12907250
看完这部片的当下,很是错愕于急转直下直抵结局的剧情安排。傍晚回到家洗了很久
很久的澡,在水气氤氲中一种哀伤的确定感缓缓舒展开来。人群散去时,对于剧情首尾铺
陈比例不完整很是失落,甚至有种被预告片拐进来的感觉。
可是我在要求什么?
我在要求这部电影给我一种符合“标准”好莱坞式电影的答案--除了酷炫哗众的特
效音效外,一部好的电影剧情“应该”要具备不落俗的开始、紧凑但是流畅的过程和面面
兼具符合逻辑的结尾。
我在把自己的思维塞进一个已经铸烧成形的容器(出自于大众通俗文化大师之手!)
里,然后在容器可以允许的空间范围内对一部电影大力赞赏或加以挞伐;要求自己小心不
要踰越了约定的符码代号或俗成的逻辑情理的界限,在这样的大众化的安全地带中换取一
点点的心安理得。
我在要求什么?
我想我是在要求整个社会体制把我束缚成为符合大众期望的那个样子,像是对于“老
师”这项大业铁窗般的执念(稳重端庄宽容乐观极俱爱心诲人不倦)。譬如将西瓜移栽至
一定形状的容器中,便会长成那形状的西瓜,于是我们有了方形或心型的西瓜。我意识到
的,其实是一场文化上的自我移栽。以大众熟习的好莱坞式的电影原型,去检视放大规范
限制所有边边内或边边外的作品。
问题是,除了好莱坞电影会想方设法地在两个多钟头内兼点顾面地呈现出三年的生活
,给观众一个他们可以接受的、成果性强的“结局”外,现实生活中,到底有哪个故事真
的有个“结果”?《麻雀变凤凰》中,当李察吉尔深情吻上茱莉亚罗勃玆后,啪,画面停
格在令所有女性观众痴迷醉心不已的时刻,投其所好地给了观众想要看到的,之后发展如
何其实并不在观众兴趣之中。可是生活本身就是时间不断流淌下来的延续,有哪件事是真
的能够彻头彻尾干净了断地剖离开来醃制成一个独立的故事的?又有哪件事是能够尽如人
意且一路欢乐到底的?电影的目的若是在真实反应人生,结局性强不强、有没有结局、是
不是个happy ending根本不应在考虑内。电影存在主旨若只在于提供观众娱乐、在苦闷枯
燥中提供一点点薄荷的清凉解脱,fine,我也很需要男主角永远帅又不死、有情人终成眷
属、坏人通通死光、人类只有好坏二分法的超完美世界的超happy结局。
那么,到底电影应该要有自身控诉表达的力道,还是要符合观众心中那把“应该要这
样才对”的尺?如果攸关票房,似乎应该走譁众取宠路线。如果每部电影都失去了坚持全
部向钱看齐,那么电影之所以迷人、电影作为一种技艺的依归就荡然无存了。
回到正题,"I Am Legend"这部电影在前面Robert Neville经历孤独恐惧绝望的精致
铺陈后却在短短不到半小时内直捣Robert Neville牺牲小我将解药Compound6塞到Anna手
中、将他们母子藏好后引爆与那些dark seekers同归于尽的悲壮结局。其实只能勉强算是
结局,因为对于之后该怎么将Compound6研发并应用到那些drak seekers身上去拯救他们
通通没个交代,就被Robert抓来活体实验的女暗黑猎人而言,想要治疗到痊愈需要不少剂
量的Compound6,当然只要血清中有的话就能慢慢恢复,扣除感染柯式病毒后会挂掉的九
成人类不说,剩下一成当中有六分之五会突变成猎食余下六分之一有免疫抗体正常人类的
暗黑猎人,说不准在大量生产Compound6前所有正常人类都已被暗黑猎人吃光了。
Robert舍身成为传奇之后,就看观众对于人类存在之必要性或是人类企图play God是否得
当或者相不相信末日之说了。
电影中狠狠将了基因改造工程一军,人类原先深信可以改造全世界不疑的科技竟种下
末日的祸因。目睹至亲在眼前瞬间燃坠、历经整座城市整个世界崩解后,信仰到底能扮演
什么样的角色?上帝并没有特别深爱祂的子民,耶稣并没有再一次降生以大爱洗涤这些无
知子民们的罪,信仰的价值完全比不上一把可以保命护身的枪枝。Robert三年中唯一可以
感受到有生命的陪伴是一只全名叫"Samantha"的狗,他把假人摆在录影带出租店,假装跟
他们像三年前般交谈对话,活在一个靠自己架构出来的虚拟人际关系中,对同类陪伴的情
感需求投射到假人身上很让人鼻酸。到最后Sam为了救他被咬伤受到感染不治,他像抱着
死去的女儿抱着牠轻声歌唱到最后不得不亲手结束掉三年来支撑自己像个“人”般活下去
、去期待另一个孤寂的明天的唯一希望。埋葬Sam之后,Robert做的第一件事是到录影带
店去履行先前曾对Sam半自言自语说过的“要向女假人搭讪说"hi"”的承诺,那种“今天
没说到话没关系反正还有明天”的希望清晰绝望地碎裂了,因为再也没有倾听者可以让他
做进度报告心得分享,看着Robert泪流不已的侧脸恳求假人回应他好让他可以完成他跟
Sam之间最后一个约定,那一幕真催泪...说到“明天再撘讪”的约定,很多时候真正带给
我们乐趣的并不是乐趣本身,而是期待尚未到来就要到来的乐趣、怀抱着希望的那种心情
。所以不难理解Robert之后几近自杀的在深夜独自跟dark seekers生死相拼的心态。在绝
望之中,Anna跟她的儿子出现并拯救了他,然后处处挑战试探他对信仰的底限。
到底有没有由生还者所组成的营区?怎么知道那些人会不会早就被暗黑猎人全数歼猎
?Anna告诉他静下心来就可以听见上帝指引的声音(我在看的时候也觉得这女人会不会是
精神异常,囧),但是真的有上帝吗?上帝又怎会撒手置之不理?Robert在三年中努力靠
自己一点一滴重新建立的生活秩序受到了动摇,而每一点滴都是支撑着他走过来活下去的
动力,又怎能轻易受到质疑甚至坍崩瓦解?在Robert已处于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中,Anna的
出现,她所带来的、可能性的第二条路说不定要比起暗黑猎人更来的令他恐惧,因为有形
的暗黑猎人可以用枪管子对付,无形的信念坍裂却将三年岁月整个抹灭否定掉。
信仰,相信并仰赖。Anna同样需要信仰才能有活下去动力,当活着与死去其实界限并
不分明的时候,人类宁可一死也要去映证信仰有没有实现的可能,丧失了信仰活着也是无
望。当两人各自为自己的信仰僵持不下时,复仇的暗黑猎人爽快完结了这场争论。
在地下实验室中,在紧紧搂着儿子的Anna脖子上,Robert看见了三年前曾翩然在女儿
指间的蝴蝶,就在那一刻奋力想撞毁强化玻璃的暗黑猎人的声音以及不知所措的恐惧像退
潮般褪去了,他的内心又回到了一片澄明,如果说Robert在最后找回他的信仰,我会说这
个信仰就是他的妻女。为信仰而生、因信仰而死,但是在信仰之后,他仍为这个世界的未
来留下一条后路可走。
散场起身前,听见我后面一个女生对着她的男性友人说“搞什么,用这种结局
来敷衍我们”。这真的是敷衍吗?一个人内心的挣扎冲突、在绝望之后又重拾希望,为信
仰而死的故事比起一个英雄不死、最后神奇地杀出一条血路拯救世界然后看见很多华丽爆
破震撼特效场面的电影,到底什么样的电影才叫做敷衍?
传奇不在于英雄不死,传奇在于历经一连串考验后终于坚定信仰,在断垣中努力盛开
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