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erymani (伽利略与坂本龙马)
2007-11-28 13:42:02※ [本文转录自 aerymani 信箱]
作者: aerymani.bbs@music543.com (aerymani.bbs@music543.com)
标题: 拥舞的诗神与厉鬼(三)
时间: Mon Nov 26 15:41:55 2007
作者: honeypie (20th century boy) 看板: BobDylan
标题: 拥舞的诗神与厉鬼(三)
时间: Fri Jan 28 13:36:07 2000
他面无表情,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这首歌叫︰yes I see you've
got your, brand new, leopard-skin, pill-box, ha-a-t……。”
怒骂与掌声并起,接着响起一阵阵整齐的拍手声,表示抗议。迪伦
踩着拍子,对乐队点点头,舞台上爆出更强大的震波,硬生生把一
切声音都压了下去。
我看见他在跟妳做爱/妳忘了关上车库的门
妳或许觉得他爱上妳是为了钱/我却知道他真正爱妳的是什么
妳的簇新的豹皮的药盒形状的,帽子!
这是什么玩意儿!这首唱完,观众席爆出数倍于前的叫嚷和嘘声,
大家拼命打着拍子,存心不让迪伦表演。乐队一面零零落落地调著
音,一面望向迪伦︰这样还能继续吗?迪伦走向麦克风,在震耳欲
聋的倒采声中说起话来。他用镇静得出奇的语气,絮絮叨叨唸著一
大串无意义的音节︰tellma omen oven be somm, hagingtam ovem
bai win tah somm, tas tam fer leo, te tah sermomonni
termo an jumm……
大家都想知道他在讲什么故事,喧闹声渐渐安静了下来。不过全场
观众听得清楚的只有最后一句︰
“……要是你们拍手没那么大声的话。”
显然有不少人被逗乐了,对这个妙计报以热烈的掌声跟欢呼,其他
人则企图重新组织新一波的倒采。观众席分裂成两大阵营,各自叫
喊著诋毁和颂扬的句子。一片混乱之中,乐队已经开始演奏,迪伦
的歌声听起来悲伤而虚弱︰
我说的每一件事/你都可以说得一样好
从你那边看/你是对的
从我这边看/我也是对的
因为我们都经历了太多个早晨/还有身后一千哩的路途…
唱罢,迪伦放下电吉他,坐到钢琴前面,弹起Ballad of a Thin
Man深沈抑郁的前奏。乐队的声音缓缓流荡开来,渲染出一幅构图诡
异的风景。保守拘谨的主人翁误闯一个属于边缘人的世界︰你走进
这个房间,一只铅笔拿在手上/你看见有人裸著身子,你说“那人
是谁”?/你试了又试,可就是不明白/你回家的时候该说些什么
……
迪伦用力敲著钢琴,歌声愈来愈激昂︰
因为某件事情正在发生,而你不知道那是什么
不是吗,Mr. Jones?
这个句子后来成为六O年代进步青年朗朗上口的名言,他们借Mr.
Jones象征所有懵懵懂懂、对现实世界无法适应的既得利益者。而此
刻亚伯宫的舞台之下,迪伦正面对着成千上百的Mr. Jones。这是一
首直接唱给他们听的歌,可惜大部分观众的耳朵仍旧是关闭着的。
一阵不太热烈的掌声之后,零星传来若干叫喊,不过都听不大清楚
。迪伦和Hawks开始调音,准备演唱最后一首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几乎每一本讨论迪伦的书都会提到这个突发事
件--某位观众在默默酝酿了一整晚之后,终于鼓足勇气,站起身
来,高声叫道︰
“犹大!”
周围立刻响起喝采声,接下来是更多的叫骂。迪伦终于忍不住了。
他走上前去,用充满压抑的声音说︰“我不相信你。”他顿了顿,
一股郁气从体内翻腾上来,溼润了双眼。他握紧吉他,愤怒地大喊
︰“你是个骗子!”
最后一首歌的前奏渐渐响起,某位乐手深怕场面失控,轻声说︰“
老兄,别这样…”迪伦回过身,对乐队吼道︰“PLAY FUCKING LOUD
!!!”,然后猛力一跺……音乐像燄火一样轰然迸开,迪伦用尽全身
的气力,把Like A Rolling Stone的歌词一句一句吼了出来︰
从前从前,你衣着光鲜,
志得意满扔给乞丐一毛钱,对不对?……
你总是嘲笑那些徘徊流连的人
可是现在,你的口气不再招摇
现在你的表情不再骄傲
为了下一顿饭,你要拐骗、乞讨!
这是什么感觉?这是什么感觉?
独自一人无依无靠
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完全没有人认识你
就像一颗滚动的石头……
迪伦的愤怒传染到每个团员身上,鼓手恨不得把手臂甩断似地轮番
重击著,电风琴海啸般扬起又复沈落,贝斯手狠狠敲打着每一条弦
,因为用力过猛而不得不弯下身来。尖锐的口琴和电吉他交相竞逐
,像愈窜愈高的火舌。迪伦呕吐般地咆哮著︰Ahhh! How does it
FEEEEEL?……
整个世代的狂乱和失落,都交缠在这首歌澎湃壮烈的音场里。关于
放逐,关于沈沦,关于生活狼狈不堪的现实,关于如何被世界彻底
背叛、彻底遗忘。人间其实一点也不美丽,它总是令人作呕。忘记
那些体面的过去罢,现在你賸下的祇有卑污和猥琐。你是一颗往复
滚动、遍体鳞伤的石头,历史已经崩坏。狂风骤起,你惶然四顾,
看不清现在、找不到未来。茫茫天地之间,你已一无所有。
你从前不是觉得挺有趣吗?
关于穿着破烂衣衫的拿破仑/还有他口中的言语
现在,到他那儿去罢/他叫唤着你,你不能拒绝
当你一无所有,你连用来失去的东西都没有
现在没有人看得见你/你已经没有祕密可以掩藏……
这首歌结束之后,他只说了一句“谢谢”,就走回后台。跟过去九
个月的每场演出一样,没有安可曲,没有谢幕。嘈嘈的人声渐弱,
画面暗下来,这是一九六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迪伦和Hawks终于替这
段狂嚣激烈的历史划下了句点。
结束演唱之后,他们只有被击溃、被掏空的感觉,怀着满腔的委屈
和怨忿,并不知道自己已经永远改写了历史。筋疲力竭的迪伦只想
脱离噩梦一样的巡回演唱,躲回他在Woodstock乡间的房子,和新婚
妻子相聚,重新拾回属于“人间”的感情。不过,他的经纪人亚伯
.葛洛思曼(Albert Grossman)显然不打算让他休息。迪伦的专辑
正在排行榜上热卖,连Beatles和Rolling Stones的新作都公开承认
受到他的影响,情势大好,打铁就要趁热。葛洛思曼替他安排了新
的行程表︰接下来的三个月,迪伦还有六十四场巡回演唱!八月开
始上路,没得商量。可是所有人都知道,以迪伦的状态根本不可能
负荷这么多场演出,这样的行程简直是谋杀。一年多以来,迪伦依
赖著好几种药物勉力撑起虚弱的身体︰某种兴奋剂让他在白天保持
清醒、某种针剂让他有力气站到舞台上表演、某种药丸让他能渡过
漫漫长夜不需睡眠……这些药物,当然都是违禁品。长期摧残之下
,他的身体几近报废,随时可能崩溃。迪伦身边的朋友私下都有预
感︰他刚过完的二十五岁生日,多半就是“最后一届”了。
然后,那场著名的意外发生了。摇滚史上最引人遐思的谜题之一就
是︰“假如迪伦没有在七月发生意外,一九六六年的巡回演唱到底
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他或许会吸毒过量,死在某个旅馆房间
;也可能会在精神和体力严重透支之余,完全失去行为能力,把之
前九个月发展出来的音乐形式彻底搞砸。或者,他会不顾一切,把
原先那种暴烈的噪音,一路推到更极端、更炽热的境界,创造出全
新的乐种?
另外一个相反的推论︰迪伦若是步上詹姆斯迪恩的后尘,以二十五
岁之龄意外身亡,摇滚史又将发展成什么样子?他将永远冻结在亚
伯宫舞台上的厉鬼形象︰瘦削,苍白,年轻,眼里燃烧着烈火,踏
在黎明与暗夜的交界,唱着令人震慑的诗句。他会成为二十世纪流
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殉道者……。
历史既然无法重来,种种猜测也是徒劳。总之,一九六六年七月二
十九日,一个风光明媚的下午,迪伦在Woodstock乡间骑着他的
Triumph 500重型机车,一束阳光迎面扑来,他反射性地闭上眼睛,
后轮倏然卡死,机车翻滚了好几圈,把他整个人抛了出去。迪伦的
头先着地,颈骨应声而裂。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他已经躺在医院
里了。这一摔,替摇滚史摔出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途,也把迪伦从
自毁的深渊里救了回来。我们不得不说︰这场车祸来得正是时候。
迪伦躺在病床上,痛定思痛,决心归隐。他托病取消了所有的演唱
行程,接下来的十七个月,迪伦从地球表面彻底消失,死亡的传闻
到处流窜。这段时间,他和Hawks的团员躲在乡下一栋大屋子的地下
室,用双轨录音机录下一批漫溢着草根气味和超现实意象的歌曲。
这批史称《地下室录音带》(Basement Tapes)的作品后来被歌迷
辗转拷贝、私自压成唱片,创造出流行音乐史上第一张bootleg,再
度改变了历史。Hawks后来改名为The Band,在六O年代末出版了两
张经典专辑,成为足以跟Beatles、Rolling Stones平起平坐的乐团
。而迪伦自己在告别亚伯宫之后,足足过了七年又七个月,才又再
次踏上巡回演唱的舞台。
当然,这些都是另外的故事了。在留下《亚伯宫一九六六》这张震
古铄今的录音之后,迪伦永远告别了那个恍惚自虐的形象,也告别
了那段仅仅在舞台上存活了九个月的嚣烈声响。扭曲的Triumph 500
机车兀自倒在路边冒着烟,轮子空转着,远方一轮火红的夕阳徐徐
下沈,一望无际的路途遥遥伸往七O年代,画面淡出。迪伦的“狂
飙时期”至此戛然而止,那个满头爆炸卷发的苍白青年,就这么遁
入了历史,再也没有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