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aerymani (伽利略与坂本龙马)
2007-11-28 00:49:43※ [本文转录自 Brit-pop 看板]
作者: aerymani (lalala) 看板: Brit-pop
标题: [怪雷] 巴布狄伦的七段旅程观影心得
时间: Tue Nov 27 19:10:35 2007
这实在是一部矛盾又极端的电影
如果你是土生土长美国人 年纪在四十几岁以上 又会听一些民谣摇滚的音乐
也会听巴布狄伦的音乐的话 也大概知道他的生平经历
你应该会爱死这部电影
如果你只是从报章杂志或所谓的文艺青年口中听过巴布狄伦这各词汇
这各标签 就像切 格拉瓦一样 是左派青年的通关密语一般
听摇滚的不知道狄伦伯好像就该去进补一下 跟着去看一下
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狄伦伯的音乐或生平
那我劝你算了
因为有极高机率 你会从头看不懂到尾 囧
这是今年金马影展最受注目的电影之一
也是极快就完售 而影展也爽快的开出日新威秀最大厅给I 'm not there
我是看礼拜天那一场 看完之后 我发现一千人有一大半是一头雾水
也没有像礼拜五的刺杀杰西般大家在片尾一起鼓掌的场面
就某种观点来看 这不是一部好电影
入门门槛极高 以下会提到为何极高
刺杀杰西也是美国的乡野传奇改编 但雷利 史考特硬是有办法让一群黄皮肤的人
片尾时鼓掌 巴布狄伦的七段旅程完全走另一个方向
就大家都能快乐的体会享受这部电影的观点来看
导演无意如此行且成功的让一大堆人睡着了
但导过丝绒金矿的导演 我猜测他狠狠的摆弄了某些人一道
并有进去狄伦的内心世界而耍弄了这一招
简单说明一下我的先备知识
我的第一张狄伦伯唱片是1998年Sony 重新发行1966年亚伯厅Live那一张双CD
那时CD侧标仍是我的主要音乐资讯来源时加上PASS杂志的推荐
号称台湾最熟狄伦伯的honeypie的搧情文字让我开始跟狄伦伯开始有了接触
九年来断断续续听了些狄伦伯的歌曲 像六零年代的民谣时期跟民谣摇滚时期
和九零年代回归之后的Time out of mind
也会注意一些西方电影中狄伦伯歌曲
像以父之名中点唱机放的Like a rolling stone
一些摇滚团体翻唱狄伦伯的歌曲
像枪与玫瑰翻唱得极为出色的Knocking on heaven's door
也曾在五四三音乐站的Bob Dylan版看过不少文章
在马世芳的文字中大概知道Bob Dylan的生平大事
大抵不过如此
跟我同行的老姊与另外两位朋友中有两位是第一次接触Bob Dylan
有一位是接触过一些他的歌曲 但看完结论都是 "这电影到底在演什么"
我的话是有辨认出一些主要的剧情结构跟导演思维
但还是有不少地方看得一头雾水
以下有雷 但我觉得这跟一般电影不太一样 或许先采过雷之后
才能比较进入状况
为什么找了包括狄伦本人共七个人来扮演Bob Dylan
且电影中每个人的名字都还不一样!!!
我的猜测是这是一种致敬手法
熟悉狄伦伯生平大致知道他有过
民谣蓝调歌手
杰出抗议歌手
民谣摇滚第一人
福音歌手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人
环绕美国及世界的吟游诗人
等多重角色 每一个阶段几乎都达到该领域的颠峰位置
就一般人的常理来看 这实在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
每一阶段细心的安排适合演员来诠释 我猜测是一种致敬手法
电影的时间场景交错的极为让人......
大时间尺度上是有抓住
但短时间的事件安排跟时间交错极为随性与错落
例如没先解释1966年著名的重型机车车祸直接进入隐居的狄伦
也先来个福音歌手时期的狄伦
然后又跳回1966年的亚伯厅现场
又用不同的演员演 不同的名字
你说你说 这不是摆明要玩死观众吗
但我想导演也不是新手 以下是我的猜测 为何他这样剪接
整部电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主要摆在着墨成为左派巨星 美国良心的狄伦伯
如何看出一切框架的荒谬与虚伪 如同象牙塔般的封闭
自身的奋力超越这社会与大众的束缚
在六零年代中期燃烧自身完成了一场革命
他在年纪轻轻就达到了所谓文艺青年知识分子一辈子梦寐以求的位置
一个被称为社会良心的发言者
但他看透了一个群体 一个社群的骄傲与封闭
他不愿被贴上标签 他看出了贴标签本质上的虚伪
这时他找上了摇滚乐
一个新生十年的乐种 一个当时被目为肤浅 低俗 没格调
冲浪作爱把马子的音乐
他只是照着他内心的声音 拥抱了摇滚乐的音乐
配合他固有社会观察
唱他所听 所见 所闻
当时的所谓文艺青年觉淂他堕落了 他媚俗了 他沉沦了
从良心变成俗烂的摇滚明星
大家很一致的宣判狄伦没资格在那个社群中混了
不管是昔日伙伴还是评论圈还是文艺青年们都一致的惋惜与批判狄伦的沉沦
但他只是诚实的去面对自己而已
成为摇滚巨星之后
著名的车祸与神祕的归隐 让狄伦从自毁的深渊中被拉了回来
数年后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个重生的基督徒
一个唱着福音歌曲的狄伦
TMD 你要嘛是个无人理解的天才 就是个背叛成性的杂种
你让那些清纯自以为高人一等想改变世界的左派青年流干了泪
进入了LSD 性滥交 喀药喀到三十天不睡写下深邃难明的超写实歌词
进入了摇滚丛林世界
你怎么可以背叛我们这些迷幻世代 背叛我们这些心灵自由的人
去甘心让上帝宰制你
你是车祸撞坏脑袋吗 还给我一连出了三张福音专辑 TMD
狄伦从来不多说什么 末了他成了巡回全国的马戏团艺人
用不可思议的精神力从九零年代开始展开一场又一场似乎没有终点的巡回演唱
拿着把积灰已久年少时上面标著"这武器 能杀死法西斯份子"的吉他
吟唱着歌谣 搭著慢车成为了吟游诗人
以上大抵是电影的核心思想 也大概是狄伦重要生平的转折
在他年少时 他跑去那许维尔学艺 跟当地的蓝调前辈学得一身口琴与吉他技艺
到纽约的第一张专辑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及力让自己像个沧桑的老头
电影开头的黑人小男孩就是这时期的狄伦
年仅十一岁 却到处讲著事故与跨年龄不搭调的词语
直到被一个黑人中年妇女点醒 "小子 唱你自己的歌"
不要再唱着大萧条时期组工会的歌 我们二十年前就有工会了
再搭配上面的主题思想
我猜测导演进入了狄伦的内心世界
狄伦伯生平对抗的包含自己曾为一员的那种小男孩跟那抗议歌手 被贴标签的身分
好嘛 这世界上有很多自以为可以改变世界
热血满滔 自觉得是摇滚客或是有格调的知识文艺青年们
不管他们之前懂不懂狄伦 一定会为了保持"知识青年应该要来看这部电影"
那我就跟狄伦伯看齐 玩死妳们
导演或许是这样想 才这样用大量的演员 主配角们也全部不用真名
大量的不按规则时空交错
大量的美国历史上重要片段融入(尼克森的电视演说实况等)
每个镜头感觉都大量隐喻了狄伦伯跟美国近代文化史的每个吉光片羽或重要时刻
我又不是四十几岁的土生土长美国人 我又不是像honeypie那样的狄伦专家
所以我被整了 没办法通晓电影中许多剧情或小细节的安排
是不是这样呢
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还蛮有趣的
但这实在又是一部极好的音乐传记类电影
尽管我只是个半调子的狄伦歌迷 但看到新港音乐节民谣摇滚诞生的那一刻
看到1966年亚伯厅Like a rolling stone之前他跟歌迷
"Judas"
"I don't believe you"
"You are a liar"
看到他跟琼拜雅那超越时间的友谊被如实拍了出来 实在是当下都起鸡皮疙瘩起来
超过两小时的电影 有超多时间是OST那些音乐配合著影像上阵
实在是极为过瘾跟精采
尤其是Sonic Youth翻唱I 'm not there那边
配合著剧场级的音响 实在是有种想掉泪的冲动
比起去年葛斯范桑的超脱末日
我更欣赏这部电影的大胆行径(剪接方式)
跟整部电影无所不在的各时期狄轮音乐上阵
配合著电影院的音响
就是院线上映时我应该会再去看一次
如果要去看的朋友 还不是很熟狄伦伯的生平
推荐可以去近乎是废墟的music543.com 的Bob Dylan版精华区晃晃
相信才会比较进入状况
最后 是我的省思
狄伦伯除了音乐上的革命之外 他的一生(其实他还活着 片尾出现时超感动)
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贴标签"是一种要去思考的事情
他用一生完成了自身的实践 完全跳脱了所有人为他设的框架跟陷阱
那自诩为知识青年 音乐风潮带领者 摇滚客的人看到这部电影不知道会有什么感受?
还有 回应片中小男孩被黑人妇人骂醒的一句话"唱你自己的歌"
我们台湾有哪位音乐家可以也来部音乐传记电影呢?
我目前只有想到浊水溪公社 虽然我也很喜欢他们的纪录片"烂头壳"
但似乎还可以玩得更大一些
交工的生祥感觉......再久一点看看
总之 这是一部我觉得你是狄伦伯歌迷的话 不容错过的好电影
若你根本打算用它作为你跟Bob Dylan的第一次接触
那......多喝点咖啡再去吧
我猜也许你会很清醒的骂导演两小时
多谢分享,不过最后的空白,害我以为有某种必杀的伏笔...
作者: thurston 2006-01-27 19:29:00
这也是狄伦“周边商品”比狄伦“音乐”在美国以外的地方还要受到欢迎的原因。
楼主:
aerymani (伽利略与坂本龙马)
2006-01-27 19:52:00悉听尊命 加了结尾蛮白痴的伏笔
作者: MostAlone (粉红胡椒与托比猫) 2006-01-27 21:56:00
货真价实的优文....
作者:
wubai32 (小黑)
2006-01-27 22:34:00好文
作者:
hiro1221 (Mistaken For Strangers)
2006-01-27 22:37:00看过陶德海恩斯的丝绒金矿其实对这部片也没那么难懂...
作者:
hiro1221 (Mistaken For Strangers)
2006-01-27 22:40:00真的是很棒的一部片,很少看到传记电影可以拍成这样的
作者: whitefacz (><) 2006-01-27 22:45:00
看过丝绒,在看这部时跟楼上有一样想法
作者:
slimchau (Solitaire)
2006-01-27 22:52:00写得超好
作者:
deliver (deliver)
2006-01-27 22:55:00推 没做功课去看真的很惨 我就是那个不小心昏睡的人
希望大家看完电影都能走去唱片行 随便买一张bob的专辑
作者:
hiro1221 (Mistaken For Strangers)
2006-01-27 23:10:00那有人可以推荐哪张迪伦伯值得收吗?我只买了原声带
诚心推荐Blonde on Blonde 虽然是很贵的双专辑 但好씠
作者: isntanything 2006-01-27 23:17:00
那我推男人必听专辑 "Blood On The Tracks"
作者: IzzyStradlin 2006-01-27 23:20:00
推你那句"玩死你们"!!狄伦向来不按牌理出牌啊!!
其实我只看了wiki的简介就冲去了,但我觉得大致能懂导
演想玩什么。我觉得如果是平常对电影也有很大兴趣的,也不必太回避这部片。当然整部片想看出完整的趣味,当然是
要懂他的生平比较好。但我还是看得很过瘾!!!!!! 超棒的!
highway 61 revisited (ps ptt也有bob dylan版~)
作者: sing0930 ( back to life) 2006-01-28 01:05:00
推 我只有小做功课 但是被画面和节奏迷得死去活来虽然可能有人质疑叙事方式 但我认为这是一部很漂亮的片
作者:
miney (午夜之子)
2006-01-28 01:26:00我没做功课 所以看的有点累...但是导演拍的蛮有fu的
作者: archer0215 (paradize) 2006-01-28 01:33:00
完全不懂狄伦加上座位在第五排 整个昏睡过去>"<
作者: archer0215 (paradize) 2006-01-28 01:37:00
出院线我会去看的
作者: jetuil 2006-01-28 09:15:00
不懂狄伦 只小做功课 对音乐印象最深刻 推本文补充介绍^^~
作者:
alterego (charade)
2006-01-28 21:47:00好文~! (有出院线也会再去看一次...)
作者: tenoe 2006-01-29 01:58:00
推好文。片子很赞但看完这篇文章会觉得片子更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