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色戒──感性与理性的纠缠 (上篇)

楼主: magnolia (一朵木兰)   2007-09-27 00:41:37
色戒──理性与感性的纠缠
(上篇)
一、前言
电影上映前,我到书局看完色戒的原著,以下针对原著先发表些许感想。
小说的文字和故事是比较跳跃性的,
发生的时间点或是人物内心独白,都不一定照时间顺序进行,
加上民初用语和现在不同,有很多话语或是叙述并非立即就能读通,
第一次看完小说后,大概了解个七、八成,很多线索或是中间
发生了什么事情,得要反复看个几回,从字里行间好好推敲一番,
才能还原故事原貌(或是发掘作者藏了些什么东西在里头)。
电影里描述王佳芝为了色诱易先生,假扮成少妇麦太太,在搭上线之后,
为了装得像些,只好先和话剧社里唯一有性经验的梁润生发生关系。
但小说这部分其实写的相当隐晦,举例来说:
有一小段写到王佳芝和赖秀金聊天,提及男女之事。
“这些人里好像只有梁闰生一个人有性经验。”
此时王佳芝心想:
“当然是他。只有他嫖过。既然有牺牲的决心,就不能说不甘心便宜了他。”
之后小说叙述:
“今天晚上,浴在舞台照明的余辉里,连梁闰生都不十分讨厌了。
大家仿佛看出来,一个个都溜了,就剩下梁闰生。于是戏继续演下去。”
(读者亦可从此得知梁是社团里头"名声"最差的一个)
然后又隔了好几段,才提到王佳芝担心自己是否会染上性病。
这些线索是靠读者自己去发现并补足的,原著不会说得那么明显。
再者电影上映前,被媒体"过度着墨"的三场床戏,小说一概未提。
还有王佳芝的身世(电影加上了她等同于被父亲抛弃的背景)、
邝裕民的杀人戏、老吴的情报训练、王佳芝的唱歌戏等......
小说也几乎只字未提。
电影和小说毕竟大不相同,电影不是只要把小说具象化就好了,
要能够拍出原著精髓,更要能去芜存菁。在张爱玲短短一万三千多字的小说里,
有太多东西隐晦不显,导演为了能够让电影观众完整的进入这个故事,
补上了许多原著未提及的部分。
二、小说、电影差异处
1.三段床戏
先来说说床戏部分。小说写到:
“又有这句谚语:"到男人心里去的路通过胃。"是说男人好吃,
碰上会做菜款待他们的女人,容易上钩。
于是就有人说:"到女人心里的路通过阴道。"”
这段叙述是否是张爱玲本身的信念不得而知,
但特地用在小说里,总不会只是随便提提。
对于王佳芝而言,她从一个单纯的女大学生,到话剧社女主角,
最后化身为女特务,当她为了任务献身(便宜了梁润生那小子)的那一刻起,
她的"正常女人的感情生活"可以说是无处萌芽了。
亲情断了(父亲带着弟弟去英国又再婚)、一般的男女恋爱也难以发展
(她曾经与邝裕民互有好感,但邝裕民迟迟未表示,直到三年后才表态,却为时已晚)。
内心的抑郁与压力,不是寻常人能够体会的。
王佳芝当然清楚,她是在出任务(利用美人计色诱汉奸),
但是她对于易先生的感情,原著有这么一句:
“事实是,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
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
也因此,导演安排了三场床戏,第一场激烈的SM床戏,
可解读为易先生对于权势的延伸,他是专门讯问特务的情报头子,
性格深沉、老奸巨滑,他可能会想这么年轻貌美的女子,
如何会看上一个"四五十岁的矮子",所以他用激烈的手段对待王佳芝,
把她当成和其他那些诱惑他的欢场女子一样。
之后的两场床戏,王佳芝与易先生之间的性爱更加激昂,但不是虐待而是享受。
王佳芝和大部分的女人一样,“性、爱”难以分离。所以在这两场性的场景中,
导演透过唯美的拍摄,不算短的篇幅,交代两人的性爱纠缠。
对于王佳芝而言,与老易在一起,是可以"冲掉积郁"、是有"目的"的,
也是一种感情的宣泄。可以说“性”在小说虽隐微不提,
但是电影却具有重要作用,就在于此。
2.邝裕民的戏份
邝裕民在原著中与王佳芝的情愫并不明显,导演把他塑造成一位爱国青年,
高谈阔论又满腔热血,直到杀了老曹,才幡然体悟以前有多么幼稚。
邝裕民在电影中成长幅度不大,杀人戏算是个转折。
至于他与王佳芝的感情,一直都是默默的、欲言又止,发乎情止乎礼,
或许与时代氛围有关吧(国破,何以家为?),他们之间的情愫静静的滋长,
却又转瞬消逝。
电影安排,日后王佳芝陷入任务泥淖,情绪激动的表达自己被易先生这条蛇,
钻入身子、钻入心里的痛苦时,邝裕民深感同情,且情不自禁的拥吻王佳芝,
却被她推开,冷冷的投下一句:“三年前,你本来可以的,为什么不?”
对王佳芝而言,她对邝的感情已在三年前结束了。
3.时代造就的爱国情操
岭南大学生在学校里演出慷慨激昂的爱国历史剧,
原著仅花了一小段描述卖座成功,以及下了戏后王佳芝的兴奋情状。
导演补上相当完整的一段爱国舞台剧,原因有三,第一可以重现当时的时代氛围,
第二是交代王佳芝在大学即展露演戏的才能(因此被选为美人计的主角),
第三恐怕有导演自己学生时代的演戏经验投射吧。
全场呼喊的那句“中国不能亡”,或许看在某些政治意识强烈的人眼里不是滋味,
但那毕竟是曾经发生过的一段历史,导演想把那个战乱残破的时局呈现在电影里,
人民对国事的慷慨激昂、对国家兴亡的强烈感受,一一搬上大萤幕。
看小说之前,我一直有个疑问,是什么样的时代背景,能让一名文弱的女大学生
冒着生命危险、愿意牺牲身子,化身特务,只为了除掉汉奸?
看完小说之后,还是无法体认到这一点(张爱玲才不写这些)。
而导演的电影无疑可以帮助更多人触及到那个时代,导演自己也说他想拍出
“这一代人对中国情怀的追念。”因此,30年代的场景搭设、爱国舞台剧的演出、
甚至粮食管制的几幕戏,在在都是导演的苦心设计,也令人相信在这样的时代下,
确实会造就出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青年。
(待续)
作者: lulalachan (祈祷)   0000-00-00 00:00:00
推!!
作者: Reslie1013 (冲阿!卡本特男孩)   2007-09-27 00:43:00
看完原著 看这部片 会更有感觉
作者: nosweating (不流汗)   2007-09-27 00:45:00
大推 借转Ang_Lee李安板 :)
作者: chupan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007-09-27 00:50:00
推看原著!本片摄影师说得很好,这是一个找回自我的故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