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台湾左翼纪事

楼主: weitzern (高级杂工)   2007-07-25 21:09:30
图文版:http://www.wretch.cc/blog/weitzern&article_id=8250287
1930年,石聪金六岁,在苗栗的佃农世家家庭,与阿公眼睁睁看着亮澄澄的稻谷被地主收
走,他第一次知道什么叫做“阶级”;1945年,他在广州第一次泪涌高歌三民主义、吾党
所宗,一边在地下读著马克思;1946年,回到台湾后,他满腔热情的同志们一一受到白色
恐怖的逮捕。至今50余年,他怀疑自己究竟是为什么活到现在……。
在台北电影节手册上第一次看到简介,我就知道这部片非看不可,我知道曾经有台湾共产
党的存在,也知道他们后来被国民党政府整肃,台共的历史从维基百科就可以查到,可是
要听到当时幸存者口述那个时代下的动荡,可是很难得的。
从石聪金先生的独白开始,娓娓道出日据时代台湾佃农的辛苦,即使收成不足,所有的作
物还是得上缴殖民政府,地主家的孩子衣着光鲜亮丽,自己却连饭都吃不饱,更加不能得
罪有钱人家,可是那个时候哪有什么阶级的概念?后来战事愈烈,佃农的收成都优先被日
本政府收走,造成佃农与地主间的冲突日益紧张,才慢慢奠定了日后共产党成立的基础。
1928年,台湾青年在第三国际指导下,于上海成立台湾共产党,属于日本共产党台湾民族
支部,后来他们返回台湾,主要与农民运动和文化运动结合。日本政府执政时,对台共的
活动较白色恐怖时期是相对温和的,但日本政府于1931年逮捕台共成员,所以台共的运作
暂时停摆。台共的第二个阶段则是1945年,日本政府放弃统治后,由台湾前往延安加入中
国共产党的蔡孝干、张志忠等人回到台湾,重组台湾共产党。
国民党政府撤守台湾后,因随时面临被对岸统一的威胁,当时美国对于两个中国的态度不
明,加上对岸的威胁,国民党政府更是无暇顾及台共的运作。加上228事件的影响,台共
的运作结合共产主义论述,更是广受农民阶级欢迎。
可当国民党政府决心扎根台湾后,农地重划政策嘉惠农民,台共于农民阶级的拓产变面临
了第一个挫折。接着韩战爆发,美国确立了围堵共产党的态势,派驻第七舰队协防台湾,
国民党政府终于放心,便开始专心对付国内的异议之声,首当其冲的便是台湾共产党。
这群左翼份子四处逃窜,藏匿于林野乡间,最终仍逃不过被捕的命运,纪录片结束于张志
忠被逮捕枪毙,并以南美左翼诗人聂鲁达的作品在影片最后为台湾左翼份子的终结写下注
脚。
我只不过是个诗人
爱着你们每一个人             
我在这深爱着的世界上漂泊流浪
因为
在我的祖国 矿工们被监禁在狱中           
军人任意对法官发号施令
但是 我却深深眷恋着
我那寒冷的小小国家
如果必须死一千次 我只愿意死在那里
如果必须死一千次 我只愿意生在那里
依傍著野性的南美杉 沐浴著南极吹来的风
倾听着刚刚购置的钟的奏鸣
但愿没有人会把我思念
让我们把爱心摊在桌子上面
一起来关心整个世界
我不希望鲜血再来浸方便面包 赤豆 音乐
我只愿
矿工 女孩 律师 水手 生产玩具的厂商
全都跟我走
咱们先去看电影
然后再痛饮晕红最红的葡萄酒
我不是为解决问题而来的
我来到这里只是为了歌唱
而且还要让你跟我一起引吭
总地来说,我觉得这部片非常好看,这部纪录片的结构,大致上是以石聪金先生的口述穿
插模拟当时脉络的倣真剧情,不时穿插韩波及聂鲁达的诗及蓝博洲先生的访谈,石聪金先
生在片中数度落泪,一是想到当时的苦,二来是因为他的同伴都在白色恐怖的那几年一一
丧生。在映后访谈上,石先生亲临现场,他说:“这五十年来我都活在痛苦之中,好几次
都想着:‘为什么我到现在还活着?’。”
基本上他在台上的发言让我十分讶异,八十几岁的老先生无数次话不成声,因为《如果我
必须死一千次.台湾左翼纪事》的前半场放映的是街头性工作者的纪录片,石先生甚至为
此激动落泪,要台下的“知识份子”站出来,为那些在台湾社会中的下层阶级、弱势团体
发声,我十分感佩他的精神,在观影过程中也好几次红了眼眶,但也更感受到台湾对于社
会主义知识的欠缺。
影片前段有一小段独白,说的是台湾左翼的倏然断绝,为台湾社会留下了不少至今无解的
难题。或许台湾的社会主义就在白色恐怖的那段岁月终结了,所以现在的台湾社会几乎没
有左派声音,毕竟现在的台湾左派思想的发展才刚重新开始。导演王育麟先生虽然拍摄了
一部以台湾共产党为题的纪录片,但连他本人都强调他并不是很了解社会主义思想,不要
说导演了,从石聪金先生的话中,我觉得他也是如此。
搞社会运动的对于理论的了解不能没有,马克思思想不同于马克思主义,不完全等同于社
会主义,更别说是官方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思想在这一百年的流变,早就已经由不同派
别的马克思主义者大幅度修正,现在所谓的马派或左派不过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较为偏左
的声音,我相信大部分的马派思想家都已放弃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个理想了。
不是因为它不好,而是因为不可行。以当时的时空背景来看,马克思期待的无产阶级革命
建立于工业社会的基础,寄托于工人身上,而不是农民。为什么?因为只有工业社会才有
足够的生产力去支撑共产社会的运作,至今曾经有过的共产政权都失败了,这些国家大多
尚未进入工业革命,支撑著的是广大的农民阶级,所以即使革命成功,这些人也只能过著
苦日子。我不想讨论无产阶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这部份在西方世界的论述已经多到看不
完,而且现在与马克思当时的时代氛围也已经大相迳庭。
重点在于,这些现在存在着的、较为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像是北欧国家、德国、法国在
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只是较为偏左罢了。
部份西方国家的左派份子不断修正、茁壮,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下,把国家引领到
一个较为关心弱势、努力缩短贫富差距的社会,但是台湾的左翼竟然还天真地想进入共产
社会吗?
我记得大四那一年,一个有名的马派社会学者Michael Burowoy到台大进行一系列演讲,
其中一场有一位工运人士发问,他的问题是“要如何实现共产社会的理想?”,他一问台
下的人都笑了,包括Michael Burowoy,因为这个问题对大多数人来说实在太天真,甚至
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
考研究所的时候认识了一个朋友,他曾经跟社运团体走得很近,我问他:“为什么想考研
究所。”,他说:“跟这些自称为左派的社运团体相处,真的很让人受不了。”他觉得这
些人连马克思在讲什么都搞不清楚,就在那边自称左派,搞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像人民
公社一样,他对社运的看法是悲观的,觉得这些人搞不出什么名堂,甚至社会运动不切实
际,已经是台湾的“夕阳产业”。
当时我不认同,我觉得每个社会都需要有这样的行动、这样的团体,因为弱势者总是缺乏
发声的工具和能力,如果没有社会运动或社运团体,这样的声音永远传不出来,政府更不
会为他们调整,改善他们的困境。
但是现在尽管我仍不认同,我却觉得我慢慢能理解那位朋友的想法了。
后记:
来讲一点跟影片有关的事情好了,可能有人好奇为什么当初一群人被抓,石聪金先生却能
逃过一劫?
在映后会谈结束后,我有私下问导演这个问题,他说是因为石聪金先生没有正式加入台共
,以当时的情况,只要是党员一定会被枪毙,原本石聪金先生已经确定要入党,就只差签
名了,但当时党内派系斗争,因为石先生当时年轻气盛、个性冲动,有人不希望他入党,
加上当时的政治局势是中共随时会打过来,统一台湾后原来这些从中共派过来的台共人士
就可夺权,所以加入共产党虽然危险,但并不是一个必死之路,就有人讽刺石先生,暗指
他是为了自身利益才加入,石先生气得把入党申请撕掉,最后一直没有入党,因此幸免于
难。
被国民党政府抓到之后,他们把石聪金先生列为“亲近人士”,罪不致死,并希望能利用
他来捕捉另一个异议份子。但石聪金先生死都不肯,就这样在政府监视下过了十年,那人
始终没有下落,加上解严后两岸局势缓和,政府认为没必要继续扣着他,因此就跟他说:
“我们不为难你了,就当作你已经自首结案。”还着实气了石先生好一阵子,毕竟他当时
是宁死不屈的阿。 XD
石先生还有另一个让我欣赏的地方,在映后座谈上,石先生在讲共产主义理想的时候,有
一位女士提问,讲到一些关于省籍情节的东西,可石先生的回答大致是“拥抱社会主义理
想与省籍无关,也存在着许多非本省籍的有志之士。”虽然这应该也是事实,但当时我真
想为他鼓掌。
作者: perspex (酒馆)   2007-07-25 23:49:00
推~终于有台湾共产党的纪录片了~ 现在哪里还看得到这片?
楼主: weitzern (高级杂工)   2007-07-26 00:05:00
导演说如果有机会可能会发行dvd吧 应该是不会正式上映
作者: joycewanga (宒宒)   2007-07-26 01:53:00
推推
楼主: weitzern (高级杂工)   2007-07-26 01:58:00
更正 应该是不会上院线
作者: danieljaw (双子老头)   2007-07-26 02:53:00
最后一个问题真不友善 但他答得真棒
楼主: weitzern (高级杂工)   2007-07-26 03:41:00
其实那个女士的提问没有不友善 她只是觉得被迫害的那些人
楼主: weitzern (高级杂工)   2007-07-26 03:42:00
都是本省人 换句话说 就是又要讲到外省人迫害本省人上面
楼主: weitzern (高级杂工)   2007-07-26 03:43:00
不过石先生是真的回答得很棒
作者: fatalex (我不喜欢用大脑)   2007-07-26 10:06:00
写的让人想冲去看 可惜没了 :(
楼主: weitzern (高级杂工)   2007-07-26 15:20:00
说不定之后公视会播 就等等看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